APP下载

农家书屋:在希望的田野上

2009-11-02李明山尹卿卿

金山 2009年9期
关键词:农家书屋管理员

李明山 尹卿卿

夏日的一个清晨,我们驱车从城中去农村。年出市区,路旁的农田景色渐渐扑面而来。那一片片绿,一块块长势喜人的庄稼,预示着又是一个丰收的年头。这是一个阴天,太阳始终未曾露面,然而我们的心中却充满阳光。因为我们要去的地方,是广袤农村中的又一片绿地,长着另一类庄稼,收获着农民兄弟渴望和喜爱的精神食粮。

那就是农家书屋。

我们要去的第一站,是扬中市新坝镇的新坝村。2006年4月,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启动之初,扬中是我市的试点,新坝村又是扬中的一个试点,因此这个我市最早建成的农家书屋,便格外引人注目。看它的今天,便不南想起它的昨天,那是2006年的春天,是农民迎来的又一个改革之春,也是农民盼来的农家书屋始建的希望之春。

建成农家书屋——为农家

2006年4月,省新闻出版局下发了《关于江苏“农家书屋”工程的实施意见》。同月,市新闻出版局随即制定下发了《镇江市农家书屋工程的实施方案》。农家书屋建设工程的号角在全省吹响,走在全省前列的则是我市的建设大军。

三年后的今天,走进新坝文体活动中心二楼,顿觉书香满屋。二百平方米的书屋,窗明几净,一万两千册书籍整齐地列队欢迎着农民兄弟。虽然是早晨,已有农民静静地坐着看书阅报,图书管理员也在电脑旁忙乎着。其中两位年老的农民趁着早凉,正聚精会神地看报。他们专注的神态、惬意的心情,放松的坐姿,一下子让我们体味出“农家书屋”这名称的精妙。农民是在自家堂屋看书报,温馨、舒适,农民把书屋看成自己的家了。常说“有国才有家”。如今国家强盛了,人们富裕了,有书才是农家啊!祖祖辈辈在土地上长大,靠土地生存的农民,不再满足于满田谷香,满园果香,更是渴望满屋书香!

建书屋的春风,不仅吹到了这扬子江中小岛,也吹拂着全市上上下下、方方面面所有人的心。地不分东西,人不分职业,因地制宜,各显神通,各具特色。

当年7月,市新闻出版局带头将系统内募集的八千册图书,分赠到14个农家书屋,此后扬中、丹阳、句容、镇江新区、丹徒等地区募集图书10多万册,又捐建书屋16个。

扬中市采取市镇村三级联动,以市镇为主导安排经费,行政村落实少量配套资金,同时积极扩大资金来源。

句容市采取行政村与文明单位结对,书店与书屋结对,企业冠名捐建,地方经济实体与书屋携起了手。

丹阳市政府安排专项经费,实行以奖代补,资助农家书屋建设。

说到丹阳,我们认识了一位基层新闻出版工作者。三年来,他奔波在每一个行政村,开着私车驱车5000多公里就做一件事:建农家书屋。然而就是这件事,却为丹阳市新闻出版局从省、市捧回“农家书屋建设先进单位”奖牌,获省奖励资助20万元。他就是该市新闻出版局新闻出版科科长丁继亮。2006年下半年,丁继亮刚结束基层单位挂职,局领导就把农家书屋建设的任务交给他。有同事劝他不要接这块“烫手山芋”,而他的回答是:“做事,总会有困难;再难的事,总要有人做!”丁继亮毅然接受了任务,四方筹措资金,募集图书,从选地到建成使用,每一个书屋至少跑两趟,最多的跑了13趟。局里的同事戏称他为丁部长——农村工作部部长。谁要找他,有人就会告诉你:丁继亮,不在农家书屋,就在去农家书屋的路上。如今,丹阳市230个行政村已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

三年来,丁继亮奔走在去农家书屋的路上,私家车里燃烧的不是汽油,而是那充满爱的血液。爱丹阳这块热土爱得热烈,爱农民兄弟爱得深沉,爱这份事业爱得执着。他对农家书屋更多的是一种无法割舍、时刻牵挂的情结。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爱的最大境界是爱天下。

为了建设农家书屋,丁继亮仍然行走在去农家书屋的路上。为了今年我市所有行政村的全覆盖,又有多少位丁继亮行走在去农家书屋的路上。

用活农家书屋——兴万家

走进扬中市油坊镇鸣凤村孙六生的农家田园,我们就像城里的“刘姥姥”走进了农村的“大观同”,什么郁新鲜好奇。68岁的孙六生如数家珍地向我们一一介绍他种植的蔬菜瓜果的品种。竹棚上悬挂着的是吊瓜、砍瓜、葫芦,它们在频频向我们招手、点头;长长的南瓜、丝瓜太调皮,一不小心就拍打着我们的脸庞和肩膀;满地的茄子、西红柿、玉米看见城里人来,就不让走,正挽留我们的脚步。通过孙六生的介绍,我们明白了这些优良品种的“根”都在农家书屋。孙六生退休前是一位农技员,爱买农技方面的书,搞新品种种植。市镇两级根据他藏书的情况送来了书架和书,帮助他办起了农家书屋。村里农民常来看书、借书,请教种植新知识,一个农家书屋就是一座桥。桥上走过的不是一位,而是一群、一村农民兄弟。桥通向致富之路,桥连起人与人之间的情,一下子带动了周围农民科学种田、致富发展。

巧得很,润州区蒋乔镇乔家门社区桥东组菜农乔益隆,今年也是68岁,也是个爱读书、通过读书成才的种菜“土专家”。他还经常参加多种读书、讲座,经验交流等活动。去年,他捧回了省读书征文一等奖、市农民读书征文演讲二等奖的荣誉证书,读书成才的经历还上了京江晚报。

读书学科学点燃智慧之火,种田用科学喜获菜粮丰收。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村杜中志父子去年种植了有机水稻、蔬菜、草莓,承包了桃园,并在桃园里养了草鸡、山羊。农家书屋借来的农技知识书籍让他们找到生产关键的钥匙,杜中志的儿子杜富海在他的读书心得《对我帮助最大的一本书》中写道,长期在外打工回乡跟着父亲一起创业,一开始就碰到不懂农业技术的难题,村上农家书屋管理员找到他,让他去书屋看农技书,赵亚夫推荐了一本《优质桃无虫害生产关键技术问答》,他就跟着这本书,不断学习、实践,农业专家赵亚夫的现场指导更加快了致富速度,全年收入达10万多元。林富海由衷地感谢农家书屋:村里的农家书屋成为了我们农民致富的好向导、好助手,真让我们笑开了眉梢。

农家书屋也呵护着农家的孩子们。在扬中西来桥镇东来村杨仁保的农家书屋里,我们看见一群女孩子正围在一起制作树叶画,男孩子可没那耐心,在大院里下起了象棋。杨仁保夫妇是退休教师,为了能让村里的孩子在寒暑假和节假日有个又安全又增长知识的好去处,在家建起了农家书屋,免费给村里的孩子们借阅。市里支持鼓励他们随即购置了一批儿童书籍送去。杨仁保夫妇还辅导孩子们做作文、学绘画。他家楼上下的墙上全贴满了孩子们的作品和奖状。

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农家书屋更好地发挥作用。2007年我市开展了“我与农家书屋”征文活动,去年我市又开展了“好书进万家——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和“知识改变命运,读书让我致富”为主题的农民读书征文演讲活动,开展了科普知识讲座进乡村活动。农家书屋的管理者们还自己开展了读书活动。句容九华村相继开展了“读一本好书,富一个家庭”、“读书看报,为村建设献计献策”等活动。扬中市、润州区的农家书屋

利用暑期开展“红领巾读书”和“看名著学故事”活动。

琳琅满目的书籍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农家书屋让农民和他们的后代过上了前所未有的鲜活日子。

管好衣家书屋——靠“专家”

提起镇江新区姚桥镇华山村,去过那里的人就会想到那村头的古树古庙,村中的古街古井。其实村里还有一个好去处:屋旁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景、冬有绿;房前池有鱼,塘有莲,近有柳、远有桃。到这里来的人都赞不绝口。这么美的地方,是一个“爱心书屋”,屋主人就是退休教师马祥英。

早在1995年,马老师就在家人的支持下,买来木料,打起书架,购回图书,腾出房间,办成书屋。这下子村上几十个孩子有了好去处。妇女们推开麻将,放下纸牌也走进书屋。菜农、果农、养鸡养鸭专业户更是偷闲光顾,各种报刊每天都在男女老少手上传阅。农民不出村,就知天下事。消息一传开,新闻媒体纷纷作了报道,央视《社区新闻》还让马老师与全国观众见了面。接下来的事就是管理。一系列的借书、阅览制度方便规范,周边的环境更加美化,书屋愈加井然有序。马老师被授予江苏省2006——2007年度“百佳农家书屋管理员”荣誉称号。同年全省开展的“我与农家书屋”征文、省农民读书节征文活动中,马老师的作品《我愿做乡村精神家园的守望人》分别获得二等奖。

丹阳市司徒镇谭巷村2006年建起了农家书屋。退休的欧阳瑞生老师兼任图书管理员。他在环境的优化、细化上做文章,规章制度制表上墙,书籍分类上架、台帐建档保管、开水免费提供……2007年村农家书屋被评为省“百佳书屋”,欧阳老师荣获“百佳图书管理员”。

农家书屋管理员多由一些退休教师,退休干部担任,工作认真、热心、不计名利,赢得广大农民朋友的爱戴。农民兄弟更欣喜地看到,一批年轻、有知识、有能力的大学生村官加入了这一行列,成为一支新的生力军。

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村委会26岁的大学生村官徐敏,兼任村农家书屋的图书管理员,针对村域范围广,村民居住分散,缺乏教室等情况,把书屋的地点设在村大米加工厂里,由农业专家赵亚夫专门做培训,并把培训班办到村民组,办到示范户。稻鸭共作的示范户毕庆安住在离村较远的山坡上,农家书屋就把培训班办到他家里。作为村官,徐敏也从农家书屋里获得知识,不断充电。在赵亚夫的推荐下,他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一书,让他懂得了该怎么用法律的方法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

润州区和平路街道一泉村27岁的大学生村官郭亮进村上班的第一天,就走进农家书屋,从书架上取下《哈佛家训》。这本书伴他走过当村官的最初时光,他在读后感中写道:“的确,人在一生中,对自己影响最大甚至伴随终身的,就是那一件件看似不起眼却感人至深的小事情。它们往往改变了我们对生活的态度,改变了我们对自己的认识,改变了我们对他人的了解。感动,就是源于生活中这些不起眼的小事。”因此,他在担任大学生村官的同时,也在积极协助村农家书屋的图书管理员,做好书屋管理工作这些“小事”。

我市十分重视农家书屋图书管理员的培养和提高,市新闻出版局委托图书馆对农家书屋管理员进行业务培训,在全市开展“百佳农家书屋”、“百佳农家书屋管理员”评选推荐活动。扬中、丹阳等地举办管理员培训班,请专业人员讲授图书管理和服务知识。通过培训,这些图书管理员都成了这方面的“专家”、管理的行家里手。

统一的管理制度也是管理好农家书屋的保障。各辖市区局统一印发了农家书屋图书借阅、内部管理、书刊遗失损坏赔偿、管理人员岗位职责等制度,要求张贴上墙,借阅证登记本、需求登记本三证本到位。

有专家说,管理是条封闭的链条,那么农家书屋的管理就是一条彩色斑斓的项链,不问它的材质,马祥英、欧阳瑞生等众多普通平凡的管理员的名字镌刻在上,熠熠闪光。书上也说,管理是沟通。农家书屋人性化管理就是最好的沟通桥梁。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如今这句精辟的语录醒目地张贴在我们去过的农家书屋墙上。那么,农家书屋是什么呢?高尔基没有预言过。他绝对不会想到,二十一世纪初中国镇江农村的土地上,一下子村村都有了农家书屋。那天,我们从扬中到润州区,从江岛到渔村,思绪也随着汽车在翻腾。农村的兄弟很实在,称农家书屋为“文化乐园”、“文化大课堂”、“科技加油站”、“致富好向导”;城里的朋友很浪漫,喻它为开在广袤土地上的“一朵朵不起眼的小花”、“农民精神生活的港湾。”让民兄弟更加实在,城里朋友更加浪漫吧,农家书屋欢迎城乡朋友,也拥抱所有的“冠名”。

车离农村渐行渐远。蓦然回首,农家书屋正静卧在希望的田野上。

猜你喜欢

农家书屋管理员
农家笑
篽箖·上野书屋
看咱农家这丰收节
我是图书管理员
我是图书管理员
农家笑
春回农家
梦幻书屋
“捡”来的书屋和辅导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