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八条”催动春天的信心

2009-11-02

中关村 2009年4期
关键词:海淀园海淀海淀区

沙 磊

时间:2009年3月24日

地点:海淀区政府604会议室

主持人:卫汉青(中关村杂志社 社长)

整理:沙磊(中关村杂志社 记者)

摄影:毛重渝对话嘉宾

陈乃醒: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科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

纪世瀛:原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副理事长、北京世纪英才学院院长

王德禄: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北京智识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赵弘: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关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仲大军:北京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主任

梅萌:清华科技园发展中心主任、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段震文:北京北大维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韩永飞:北京密安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张秀英:海淀园国际合作和品牌建设处处长

黄英: 海淀园管委会国际合作和品牌建设处副处长

付晓明:海淀园产业规划发展处副处长

王秀梅:海淀园服务体系与公共平台建设处副调研员

背景综述:

中国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北京要打造创新型城市,谁来引领这个头?答案不言自明:中关村。而中关村海淀园则是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是北京市海淀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海淀区区长、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委会主任林抚生指出,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要正确认识今年宏观经济形势复杂严峻,以及海淀经济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同时也要看到严峻考验中蕴含的巨大发展机遇。

海淀园经过20年的开拓创新,科学发展,已经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发展体系。高新企业是海淀区企业的主流,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和高新企业认证政策的调整,高新企业的发展遇到新的挑战,同时面临难得的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发展机遇,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北京、人文北京和绿色北京的大背景下,最大限度地利用园区的各种优势条件,在资源、服务、环境上不断升级,发挥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引领作用,将在带动北京经济调整、产业优化升级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春节过后,2009年2月11日,海淀区区长助理、海淀园管委会副主任、综合办公室主任傅首清传达了北京市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关会议精神。傅首清指出,海淀园未来的工作要转到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工作上来,工作思路、工作方式要全面创新。园区要提出科学合理有操作性的规划方案,并且今年要取得阶段性成果。

总结20年科技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今年海淀区委区政府为了更好地扩内需、促增长、保民生,整合各类资源,举全区之力促进园区发展,区发改委、区商务局、区投资促进局、区人事局和园区管委会一起,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反复听取企业的心声,出台了目前“1+20”的政策体系,。“1”是指海淀区《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决定》,“20”是指与这个决定相配套20项具体的实施办法。是区委区政府政府是一个实招

此次的《决定》明确提出十八条措施,要求每年统筹安排不少于8亿元专项资金,与去年的2.05亿相比,增加了近3倍投入,主要用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鼓励和促进企业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决定》的财政激励力度之大,惠及范围之广,实属罕见,正因为如此,有人将《决定》与1988年《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暂行条例》(简称《条例》)的十八条措施相提并论,称之为“新十八条”。

“新十八条”紧密结合海淀科技园区发展实际,又与国家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政策一脉相承,《决定》以科学发展观为理念,紧扣时代发展的主旋律,为科技园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产业技术创新等各方面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是高新技术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2009年3月24日,由《中关村》杂志主办的《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决定》座谈会在海淀区政府举行。来自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委会、中关村企业、各大科研院所和中关村杂志社等20多人齐聚一堂,热议《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决定》。

世界看中国,中国看中关村,中关村看海淀园,海淀园怎么起到示范作用,引领国家科技创新事业,任重而道远。

海淀园要发挥区域优势,建设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核心区的品牌

梅萌:中关村被列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对中关村是绝好的发展机会,中央高度评价中关村走过的20年,要把中关村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中心。不仅定位足够高,而且最重要的是给了中关村一个大的品牌,在全国54个高新区中,中关村一下子凸显出来。海淀园被确定为示范区的核心区,更是非常好的机遇,最大的政策就是“先行先试”,这是非常重要的历史机遇,中关村和海淀园千万要抓住这个机遇。

纪世瀛:我觉得海淀园现在的形势,自从1988年以来,应该说形势是最好的,最重要的标志就是3月20日召开的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动员大会。此次大会,真正明确了中关村在整个经济发展、科技创新过程应该起到的作用。我觉得最能发挥作用的是中关村的核心也就是海淀,虽然表面上看起来目前发展上有一些困难(受经济危机影响),但是我觉得海淀的形势是最好的。

政策的作用非常重要。这一次中央给了我们非常重要的政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我们要有先行先试的勇气,这样创新的作用才能体现出来。任何一个地区要发展必须要有创新,独特的办法、政策、管理才能够促进更快的发展,尤其像海淀园一定要创造新的模式。

赵弘:海淀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以IT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总部及研发总部聚集区。目前,已有113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海淀设立分支机构,其中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有50余家,包括微软、IBM、甲骨文、SAP(思爱普)、赛门铁克、EMC等世界最知名的软件企业、信息服务业企业。此外,海淀区还有国内大企业设立的研发机构70余家。IT产业已成为海淀区的主导产业,拥有联想、方正、同方、紫光、用友、大唐电信、港湾网络等一批知名企业总部。依托中关村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总部的发展,园区各类配套服务业也步入了快速发展期,服务业的规模、实力不断扩张,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也逐步显现。

陈乃醒: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和海淀区有一些渊源关系,八十年代末期的时候,最早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方案就是我们做的。中关村的动力在哪儿,源头在哪里?我认为就是创造力。在做开发区服务体系建设的时候,我进行了一些调研,除了美国的硅谷和台湾的新竹,全世界开发区做得好的没有几家,世界上一些大的开发企业基本上都是失败的,英国、法国、德国及日本都不成功,包括美国后来搞的开发区也是不成功的,原因在哪?我认为就是不适合地引进了所谓大企业,眼光放在大企业那儿。韩国大德搞了多年以后,都是大企业,大企业进去以后,都是自我封闭服务,而且市场都在国外,它进与不进园区有什么关系呢?和开发区没有关系,但是小企业不同,最好的例证就是硅谷,不管什么企业,只要进来园区就有活力。一些陆续长大的企业搬出硅谷,一批批中小企业在硅谷不断生长。硅谷这个地方枝繁叶茂,就是生态非常繁荣的地方。

中关村“核心园”的示范效应

纪世瀛:中关村园区永远不要做非常乖的孩子,应该是一个调皮,有智慧、有能力,会创新的孩子。独立自主创新也好,管理机制创新也好,理论创新也好,技术创新也好,突破是关键,要在突破上下功夫。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园区,海淀园首先要在金融方面寻求突破。在海淀,全世界所有的融资办法都可以试,老百姓的钱怎么投到企业上去?资金社会化,民众的资金社会化,而不是完全存在银行里,怎么样投入到公共公司和运营市场上,我们要创造新的模式。再一个就是源头的问题,希望能够注意,也就是基础研究,希望海淀能出现一个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所有的政策落实是关键,太多的政策,怎么落实将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企业不大注意文件,他们注意的是真正落实到他们那的政策。

王德禄:上地、生命园、永丰基地、环保园、清华科技园等这些世界一流的几个园可以说是海淀未来的重点。第一,海淀园要在“先行先试”上努力,要比张江、深圳干的都好。第二,要出台天使投资,要出台投资银行,要出台咨询等具体措施。海淀高技术企业的探索远远走在这个前面,比如说智力密集型高端服务业,智力密集型制造业和高技术总部经济,这个太笼统,海淀必须更细,必须对产业研究更加到位,应该下功夫了解研究,国家自主创新试验区要做的是产学研,核心是产业。

赵弘:要立足海淀的科技、教育资源,按照总部经济模式,重点发展企业研发、营销、资本运营、战略管理等总部环节,把企业生产制造环节布局在周边地区或其他具有比较优势的区域,在为海淀区和北京地方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的同时,以更强的辐射带动能力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要充分利用研发与企业总部的捆绑关系,发挥它对产业下游的拉动作用和对所在地的提升作用,以研发中心为起点,引导企业从设立地区研发中心向功能完备的地区总部形态过渡,推动海淀区经济进入全球一体循环,最终实现海淀区由研发大区向经济大区的迈进。

《决定》“十八条”助力海淀园高科技企业

卫汉青:200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使得全球经济陷入到恐慌之中,国内高新企业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加之2008年国家相关部委《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大大提高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门槛,众多中关村企业无法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等优惠政策。在严峻的考验面前,如何运用政府的力量来抵抗危机,协助海淀区内各企业共渡难关便成为海淀区委、区政府关切的问题。经过广泛的调研,海淀区适时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决定》,对区域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对鼓励和促进企业不断提升创新能力,推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都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

王德禄:海淀区政府扶植企业吸引眼球的是这八个亿,气魄和力度都很大,但高企认定在金融危机下应该有所调整。

赵弘:近年来海淀商务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基础设施条件逐步完善,但是企业总部商务活动和研发活动所需要的各类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还相对滞后,不能完全满足总部聚集区对于专业服务的需求。因此还要积极发展金融、会计、法律服务、中介服务、教育培训等各类现代服务业,尤其在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过程中,海淀区作为示范区的核心区,要重点集聚科技金融、中介服务、信息化服务等多种功能要素,逐步形成高新技术总部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现代化专业服务支撑体系。

韩永飞:我来中关村比较晚,3月20日听完国务院批复意见,感觉对中关村和海淀来说,发展机遇难得,发展方向很对,但是政策不足,应该继续放宽。我认真研读了《决定》,通篇没有GDP的影子,是一个科学的绿色的发展决定。海淀提出做优做强,符合信息产业的规律,更贴近高科技和创新,《决定》文件一给政策,二给资金,三给体制,是高度务实的政策。

梅萌:我个人非常关注《决定》的第11条,关于中介服务体系实施办法,我觉得政府支持是很重要的,实际上中介机构的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中国中介不发达,主要是政府在做,将来逐渐由中介服务机构做,用金融的办法扶植企业,将来很大程度用中介的办法扶植企业,最重要的就是投资银行业务。投行主要业务就是收购、重组、兼并,把这个杠杆用好,把小企业变成中的,把中的变成大的。理论上小企业依靠自身成长为大企业太难了,一般是还没有长大自己就死掉了,通过重组、收购和兼并的办法合并,这对由小变大是非常重要的。

海淀园:中小企业最有创造力

纪世瀛:中关村园区不是一个鲤鱼跳龙门,而是放水养鱼的鱼池,把不够标准的鱼苗统统杀死,中关村就没有希望,中关村真正的希望在小鱼苗上,而不在大鱼。不重视鱼苗,而重视跳龙门的鲤鱼,纠正这种观念很重要。现在对于创新源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对小企业的看法,我们做得不够。我30年从事中关村研究和身处创业第一线,体会到支持中小企业如同爱护鱼苗,爱护最源头的东西,这对园区下一步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我呼吁对高新技术企业重新认定,原来的认定应该有效,而且要扩大范围。

陈乃醒:我是研究中小企业的,如果不重视中小企业,我们的经济就没有活力,中小企业的后续力量从哪里来?亚企业型或者叫胚胎企业还没有登记的是企业的后备力量,它的创造性是最有力的,中国30年来的发展,很大部分源于这个创造,没有这个创造的话,政府的政策也不会起作用。我历来对稿科技企业认证有看法,认定有没有必要?中国最典型的就是昆山开发区,因为靠近上海,它就吸引进去不了上海的外资企业,十年左右,它成功了,后来国家认定了它是国家开发区,一个地方的政策出台要拉动开发区发展,关键是给予这个地方创造积极性,假定没有海淀区几个大专院校几个民办企业的发展,我想北京市也不至于有18条出来,就是因为看到这个地方有创造潜力。

梅萌:我非常赞成对小企业的鼓励和支持,我觉得今天中关村和海淀已经具备小企业成长一般环境,如果不受金融危机的打击,如果不受到高新企业认定的打击,我甚至觉得已经足够好了,我们对小企业的关注大大超过全世界各个地方,包括硅谷、新竹等其他地方,我们做得足够好了。

我想说的是,应该关注中企业,不是大企业和小企业,怎么样让企业做大,具有全球影响力,大家总爱说硅谷,公认世界级创新中心就是硅谷,硅谷并不全是小企业的环境,能让小企业成长为中企业,让一部分中企业成长成大企业,一定是这样的环境,才能在全球有影响力,如果永远都是小的,永远没有影响力。

韩永飞:海淀创新型企业肯定是高科技创新型企业,不能是其他创新型企业,其他创新型企业不符合海淀高科技的态势。我认为小企业的定义,在高科技这种类型企业里面,超过一百人就不应该是小企业。第二,这个企业肯定得致力于高科技的创新,否则的话不能把它定义为创新型企业。第三,对于天天把自己的盈利全分光,天天向国家要钱的企业不应该支持,跟华尔街的高管一样,一手要国家钱,一手要着分红,股东和创新人应该把大量的利润投入到再生产,进行研发,这种情况下企业才能支持。中关村海淀确实产生一批企业,产品在国际上领先,对创造品牌,对中关村持续创新都有好处的。

仲大军:在这个时期,政府方面最主要区分好哪些需要扶持,区分好不同的企业,对那些真正需要发展的,国家欠缺的高新技术,要扶持,助一下力。同时,国家对高新技术这个襁褓和扶持管理也不要太超脱,特别是政府官员们,他们更多的是站在国家角度考虑一些问题,对民生方面的需求往往感触比较少,也使他们制定政策方面往往有一些偏向。科技园如何发展,要选择好方向。海淀园有多少医疗方面高科技先进的仪器设备,能不能把必须进口的项目拿来研究,我们现在医疗设备高尖端80%、90%是进口的,这样的科研项目为什么不能抓几家大量涉及到民生的项目呢?

海淀园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宏观大环境影响,这些企业怎么办,政府怎么办?完全靠政府的扶持是不行的,经济衰退到来的时候,站在政府的角度怎么样尽心尽力搞好服务工作,出台好的政策,这是好的,但是政府主观的愿望要符合当前企业发展趋势,政府行为要到位,不越位。

创新就是要突破程式化的东西

陈乃醒:硅谷能不能学?中关村的发展和硅谷是不同层次的,学它刚开始的时候是可以的,但是现在再学根本学不来。中关村要坚持走自己的路,从最基本的问题做起,开放搞活给科研人员自主性,让他进入到这个市场里面,这是最重要的。今天,要把国家和世界连在一起,走改革开放这条路,没有全世界技术人才,没有全世界的资金集中,恐怕是发展不起来的。中关村以后要汇聚全球人才,中关村就是为大家提供一个平台,没有开放性、没有国际化是不行的。

王德禄:我去硅谷的时候,就认为曙光在即,而且曙光在中国,为什么?生物医药过去是化学药,现在做生物药为主,生物药就是工作量大量的增加,能干生物医药这个活,全世界的一半是中国的学生,在硅谷的人都认为,这是中国很大的发展领域,中关村也出现生物外包、医药外包很重要的企业,也出现了产业联盟,海淀区要把这个事做出来。

韩永飞:我们要创新,光有政策不行,要有一个更宽松的文化环境,自主创新示范区应该适度宽松以激发企业的活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根本出路在于给市场,不给市场,最后卖不出去产品,企业还得死掉。在海淀,我们区内自主产权的产品只要和国外差不多,就是明确优先采购。企业一方面要把自主创新的产品质量做好,政府一方面要加大扶植力度,而不是简单象征性的扶植,否则国家民族自主创新的结果将不容乐观。

段震文:制药是一个典型的行业,在中关村园高新新技术企业里面没有一点科技含量是无法生存的,生存基本的要素就是创新。政府制定部门多听听一线做企业的想法。只要是创新,肯定就要突破程式化的东西。政府出台一些政策很重要,最重要就是贯彻落实,切合实际。我希望在中关村园区办实业,政府审批能够更加有效率,落实企业政策,让企业更专心于发展。

化危为机,寻求更大突破

段震文:每次金融危机后,企业一定要有一个技术突破,包括工业技术或信息技术。我预计,这次金融危机之后,生物技术将是下一个引领经济浪潮的行业。永丰园区环保的问题应该做一个整体规划,搞一个集约化的处理装置,这样才有效益,特别是对于制药行业。

陈乃醒:找准我们目前的科技发展的方向,硅谷是从互联网开始的。台湾的新竹是搞计算机开始的,我们现在搞什么,应该发挥企业主观能动性,要他创新和创造。中关村的发展有一个待弥补的缺陷,一个企业重视技术人员的同时要重视企业家的引进,把经营搞好,没有企业家是不行的。

韩永飞:做高新技术企业我感受最深的一个问题企业负担太沉重。这个事情不是海淀一个区能解决的,应该利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机会向中央呼吁减税政策。

仲大军:中国下一轮发展热潮,从宏观角度来讲,健康市场是相当大的市场,很多搞经济的人都没有关注,特别是中国人生活水平提高以后,健康投资是巨大的,但没有哪一个园区把医疗器械作为支持对象,对准中国未来几个大的市场,开发培育搞一些孵化器,这个市场大得很,也紧缺得很。

猜你喜欢

海淀园海淀海淀区
海淀职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海淀区总工会召开第十六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
海淀区总工会召开“五一”节前警示教育大会
“海淀青少年们,欢迎回家!”
停课不停学 海淀青少展风采
海淀区科技主题公园建设与思考
北京市海淀区西颐小学
海淀 “一盘棋”统管区域卫生
中关村核心区科技创新投入已达411.98亿元
中关村海淀园人才工作再获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