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德人的文化情结
2009-11-02杨七斤
杨七斤
隆德位于六盘山西麓,地理偏僻,土壤贫瘠,经济落后,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县之一。就是这样一个贫穷落后,偏僻闭塞,“穷甲天下”的小地方,生活在这里的隆德人,却与文化有着很深的情结。一贯秉承“家有藏书值千金”,“家有字画不算穷”的文化追求。
在隆德,无论城里乡下,即使家庭经济十分困难,甚至连饭也吃不饱,但还是要供孩子上学,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将孩子的学业当作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有些家庭,孩子从上小学时就从乡下转到县城,父亲出外打工,母亲在县城租房给孩子做饭,供孩子读书;更有一些家庭,孩子在外地上学,父母甚至辞掉工作去陪读。孩子的学习成绩成了全家人及亲戚朋友脸上的晴雨表,地里的庄稼种不好是小事,孩子念不成书是大事,庄稼不种一料子,孩子不抓一辈子。人们之间谈论家庭情况,说的不是有多少存款,有多少存粮,修了几间砖瓦房,住了多大面积的楼房,而是说孩子考没考上省重点。考没考上全国重点大学,孩子在全班及全年级的名次等。
受儒家传统文化的浸淫,“学而优则仕”,“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种粟”,“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成了隆德人挥之不去的文化情结。据史料记载,明代有永乐戊子科隆德举人王政,清代有光绪二十二年癸卯科隆德进士张文源,授四川彰明县知县。读书可以改变命运,“三代不读书就会变成愚人”,是隆德一代又一代人所笃信的真理。
在隆德,“家有藏书值千金”。无论城里乡下,家家或多或少都有藏书,农村好多人家里都能找到诸如“四大名著”、“四书五经”之类的书,这些是耕读人家的传家宝。为了不丢掉文化根基,在农闲之时拿出来品读,走亲访友时聊天闲谈,文化氛围很浓,说《三国》,谈《水浒》,论历史,评时世,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出言无俗语,陶冶性情,涵养心灵。在城里,个人藏书品位更高,有的人家里四壁皆书。精装版,线装版,收藏版,一部书几千元。可以不吃好的,不穿好的,一咬牙买回家。八小时之外细细品读。从隆德走出去的罗致平、虎西山,在隆德本地的齐英才、赵希达、邵永杰、李银沣、张文瑞、郭静、文必武、刘向忠等在宁夏文坛上很有影响。他们勤学立志,见贤思齐,成就了隆德人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家园。
在隆德,“家有字画不算穷”。无论城里乡下,喜好书画几乎是所有人的爱好,家家墙上都挂有字画,经济条件好的挂上千元的名人字画,经济条件差的也挂几百元或几十元的字画,遇红白喜事都有请字画的习惯。在隆德,有很多书画爱好者、书画收藏家和书画装裱销售店。齐英才、邵成玺等人的书法作品被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多国收藏;齐英才、赵正杰、张蔚生三位六旬老人的百米长卷《六盘山赋》表达了他们对家乡文化事业的深深眷恋之情;靳守恭、苏维童、赵权、张瑞玲等人的绘画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等多家美术馆展览并收藏;农民篆刻家张喆生的篆刻深受人们喜爱;刘万璋的“隆宝阁”收藏有两千多件名人字画;书画装裱业发展很快,城里乡下有“象山书画阁”等三十多家装裱销售书画的门店。书画交流在隆德空前繁荣,每有外地的书画家来隆德,宾馆免费提供住宿,特别是像杨再眷、吴善璋等知名书法家的到来,大家像追捧影视名星一样热情,有的拿上自己的作品让其点评,有的慷慨解囊,花上几千元买其作品。“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隆德从北宋的德顺军算起,已有千年的建县历史了,悠久的文化历史,古朴醇厚的文化底蕴,成就了隆德“书画之乡”的美誉。据史书记栽,明代隆德举人王政,正统隆德贡生刘维孝,万历隆德张浩,清代已酉科隆德拔贡张维岳等都是当时有名的书画家。据《隆德县志》记栽:隆德人雒达师从齐白石先生研习国画,是宁夏籍唯一的齐派嫡传弟子。清代名人左宗堂、姚元之、潘林皋、马福祥等在隆德留有遗墨。由于历代书画家辈出而传承不绝,使得隆德书画艺术群星璀璨。目前。练字习帖成为一种大众化的习惯,从事书画艺术的人达一千多人。
在隆德,生活处处皆文化。农村宅院的建筑,大门码头上,房屋码头上都镶嵌着“耕”“读”“福”“禄”“寿”等字样和“梅、兰、竹、菊”等图案的砖雕,屋顶上有仿古的蛟龙脊兽,一进村让人感受到很浓厚的文化氛围。砖雕是建筑装饰材料中吉祥的象征,又是精美的艺术品,魏世祥魏氏家族的砖雕就是在这样一个追求文化的大环境中创造发展形成的。寺观庙宇历来是民间雕塑艺人展露才艺的地方,隆德乡村的土地庙、北联池、石窑寺、北象山、清凉寺、祝霖寺等大大小小八百多座,其中的雕梁画栋,脊兽瓦当,佛龛神像等都出自雕塑艺人之手。雕塑是隆德民间艺术的一绝,早在大宋绍兴年间就誉满四方,现在更有闻名于陕、甘、宁的雕塑世家杨栖鹤祖孙三代。
每逢过年或节庆日子,在农村都要张贴表达喜庆的装饰品剪纸,山区农村妇女把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和对现实生活的感受,通过剪纸特有的形式表达出来,这种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和较强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创新发展,日渐成熟,出现了虎凤英、张炜、靳淑田等剪纸名家。在农村,女孩子出嫁,准备嫁妆时刺绣是不可少的,有门帘、桌裙、枕套、枕顶、鞋垫等,多为“龙凤呈祥”、“鸳鸯戏水”、“连年有余”等喜庆祝福之寓意的图案。旧志誉栽:“隆德八景”之一的“祝霖疏雨”所在地祝霖寺存有一幅《麒麟送子》刺绣图,作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彩绣人物栩栩如生。近年来出现了杜玉莲、党秀英、冯琴花等刺绣名家,她们的作品造型质朴大方,形象逼真,做工精细,曾获全国刺绣大奖。
繁重的劳动,给人以缓解疲劳,释放压抑情怀的莫过于漫花儿。在隆德,善歌者村村皆有。田间地头,他们或歌时政,或歌男女之情,或歌劳动。无不体现着隆德人淳朴的文化民风。
年味的浓淡,体现在隆德人年三十所张贴的对联和元宵节的社火上。过年贴对联是隆德人生活中的大事,一过腊月二十三,城市乡村,街市上写对联的支起书案,写一天手腕酸痛,还供不应求,大家对对联的要求很高,字要写的好,语意更要好,尤其农村家家厨房供有灶神,写的对联“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等更是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求。隆德人对文化的热爱不局限于书桌案头,还有表现更为热闹狂放的一面。那就是正月十五的社火调演大赛,那真是热闹非凡,舞龙耍狮子,赶船踩高跷,擂鼓转高台,赶毛驴,扭秧歌,行彩车,着实让辛苦了一年的人们乐个够。除了热闹之外,还通过社火比文化水平的高低,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大家在制作上追求取意深刻,借古喻今,设计精妙,装扮奇巧,有很深刻的文化内涵。这些整日与黄土地打交道的民间艺人,把自己对文化的追求与理解通过社火的形式阐释出来。显示出卓越的艺术才华。这一天,从四面八方赶到县城的人们跟着社火,顺着人潮,谈论着,津津有味地讲着每一出社火中的古老故事,从城西到城东,从城南到城北。这一天隆德县城不但涌动着如潮的人流。也涌动着隆德人
对文化追求的热情。
隆德人还把日常生活中的体验以其睿智、深厚的感情,总结成民间谚语,以农业为主,兼有时政、教育、卫生、处世、修养等方面,包涵着古老的,传统的、民族的心理意识和生活观念,体现了隆德人文化追求的方方面面。民间故事更是深入人心,每一位老爷爷、老奶奶都能给自己的孙子讲很多民间故事,劝恶扬善,激励上进。诸如老龙潭、柳毅传书、桃花山的故事、盘龙山的故事等,乡土文化特色和地方文化风味十分浓厚。
隆德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长期受中原文化、草原文化、伊斯兰文化的影响,隆德人在尊崇文化,追求文化的过程中,呈现出被多元文化深深浸淫和感染的复杂人格。
儒家文化中积极进取的入世思想,是许多隆德人的人生哲学,走仕途经济道路,读书,入仕。走出大山,跳出农门,“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男儿当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远大志向。士修身,卿齐家,诸侯治国,天子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一代接一代的隆德人宿命般地传承着。然而。大浪淘沙,真正学而有成,成为“王侯将相”的寥若晨星。据史书记载,隆德自北宋建县以来。屈指可数的就是宋“南渡十将”之一,被谥“武穆”的刘绮。于是乎,隆德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美好愿望就无以寄托,便化为日常生活中的文化体现,比如隆德人的“坐席”,不管方桌圆桌,高桌低桌,长桌短桌,上席的位置是给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坐的,年龄大的长者,如果不是当官的就要坐在下席,坐定之后,这一桌人的吃喝行动就得听上席的,上席先动筷子,下席才能动筷子,上席吃完下席也要跟着停。如果一桌人砖头画老爷,一般大的身份,那就推年龄大的长者坐上席,喝酒划拳时就推举酒司令,司令命令每一个人轮流“当官”,划拳以“高升”起头。“六连高升”寓意官升得一路顺风。这酒令颇像官令,每到言谈举止,把盏举杯,猜拳行令,有争执的时候。“当官”的神似问政审案,俨然一个以酒为媒的官场社会。
隆德人除了积极进取的入世思想,还有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隐忍怀柔的做人原则。同西海固其他地方的人相比,隆德人多数为人处事谦虚谨慎。低调而不张扬,忠国守法,尊老爱幼,诚实守信,保守固执,偏激世故。当今社会的经济大潮使整个社会的传统美德远离甚至失落,而隆德人的这种个性,与时代的步伐不相合拍,于是在周边地区的人心目中,隆德人是很“老实”的。隆德人的这种被传统文化浸淫的“老实”性格,是植根与古老的传统文化土壤的,翻开《论语》,“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刚、毅、木、讷,近仁”,“父母在,不远游”,“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等等,从这里就隐约看到隆德人的影子。于是,在隆德这片贫脊的土地上生长出了“高原维和雄鹰”,最年轻的十七大代表高军强;践行人道,恪守人伦,背盲母求学的“中华十大孝亲敬老楷模”刘芳艳;为救丈夫性命捐肾的粱小平等。
诚然,隆德由于地理位置特殊,东望关陇,西眺河洮,南走秦州,北通宁朔,东水西流,理势相悖,这里是多元文化的撞击地。因此,隆德人与周边的陕、甘、宁地区的人文化个性大同小异。比如隆德人的自强不息。自我完善;还有单打独斗,闭关自守。逆来顺受,忍让为先等。另外,有怕吃苦,找捷径,梦想一口吃胖的心理。但就是具有这种复杂性格的隆德人,凭着自己的“老实”,把隆德县建设成了“全国梯田模范县”,“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中国书法之乡”。这“老实”难道不是道家思想“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生存之道的体现吗?
至此,我真心希望隆德人能从心理上真正跨越巍峨的六盘山,以广阔的胸襟,通过大文化的融合。把隆德人的文化情结释放的更精彩,把隆德人的人格塑造的更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