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牯牛降:华东自然博物馆

2009-11-02

森林与人类 2009年9期
关键词:牯牛佛光

李 键

安徽黄山西侧有一座峰峦叠翠的深山,蕴藏着丰富的森林生物资源,这就是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牯牛降是皖南三大高山(黄山、清凉峰、牯牛降)之一,因主峰状似“从天而降”的老牯牛得名,境内峰高涧深,森林茂密,物种丰富,宛如一颗夺目的绿明珠镶嵌在华东大地。

多条河流的最高分水岭

牯牛降地处安徽省南部,属中亚热带北缘,横跨祁门、石台两县,是黄山山脉向西延伸的主体,面积6713公顷,主峰海拔1728米,相对高差1649米,是安徽省南部的第三座高山。

牯牛降群山雄奇,奇峰林立,主要高峰有大历山、小历山、骆驼峰、雪花尖等,海拔都在1000米以上。岩石成分复杂,有花岗岩、千枚岩、石灰岩等。因断裂切割和后期差异升降运动等影响,在地形上构成高峰峻岭、峡谷万丈的地貌景观。主峰一带明显突出,外围呈中低山峦,南坡山势陡峻,北坡地势较为平缓。保护区内,花岗岩地貌、新构造运动遗迹、新元古代青白口纪等地质地貌常融为一体,形成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

由于地形复杂,垂直高差较大,牯牛降山地局部气候和垂直气候明显,山麓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1700毫米。牯牛降河系发育,是阊江、秋浦、后河诸水的最高分水岭,山岭南北均属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河流终年水不断流。地表水属中性软水,水质良好。水样分析表明,牯牛降天然水中重金属和有机氯含量均远低于中国地表水水质卫生标准。

华东地区物种基因库

牯牛降是安徽省第一个以生态系统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20多座,构成十几处大型山谷。区内自然资源丰富,生物种类繁多,生态系统完整,植被类型多样,垂直分布明显,区系成分复杂。这里亚热带山地自然植被类型齐全,有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灌丛、草甸、沼泽等。如此丰富的植被群落类型,在海拔不足2000米的山体明显垂直分布,实属罕见。

牯牛降林木蓄积量约6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95.5%。据考证,保护区有高等植物1850多种,其中木本植物830多种,属国家和省级保护的珍稀植物有红豆杉、银杏、鹅掌楸、香果树、永瓣藤、银鹊树、连香木、青钱柳等30余种。值得一提的是牯牛降特有植物永瓣藤,1926年中国植物学家秦仁昌首次在祁门县发现,当时拟名祁藤,后美国植物分类学家根据果实外有大而宿存的花瓣,永不凋落,在植物界颇为罕见,故命名为永瓣藤,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另有植物药材170余种,珍稀名贵的有祁门白术、短萼黄连、天麻、厚朴、小二仙草、祁门黄精、石斛、云芝、灵芝、树舌等。真菌类植物有300多种,其中营养价值较高的有竹荪、香菇、猴头、黑木耳、银耳等。专家认为,牯牛降是中国华东地区天然植被保存最好、面积最大、植物群落类型最多、最具特色的地区之一,不愧是难得的“绿色自然博物馆”。

牯牛降优良的水文生态环境、充足的食物资源为野生动物提供优越的栖息、活动、觅食、繁衍的场所,分布有大量的动物种类,目前已知有兽类50余种,鸟类150种,两栖类17种,爬行类33种,鱼类25种,昆虫类1155种。区内属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梅花鹿、金钱豹、云豹、黑麂、黑熊、大灵猫、穿山甲、大鲵、白颈长尾雉、鸳鸯等40多种。有许多国内外其他地方没有的新物种,以蜘蛛为例,有生物学家在牯牛降一次考察中就发现了齿单蛛、牯牛降埃蛛等5个世界上首次发现的蜘蛛新种。

在华东地区人口密集、交通错杂、信息便捷的今天,牯牛降保护区小小67平方公里范同,竟能完好地保存如此功能齐全、结构复杂的自然生态系统,容纳极其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不能不说是个奇迹,难怪被人们称为“华东地区物种基因库”。牯牛降已被中国政府列为“中国优先保护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优先保护区”。

奇松,怪石,溪瀑,云海,佛光

牯牛降山势陡峭,沟壑纵横,有“三十六大岔,七十二小岔,岔岔连环,大岔套小岔”的说法,自然景观瑰丽独特,其中,奇松、怪石、溪瀑、云海、佛光是牯牛降的“五绝”。

“峰峰有青松,无松不奇异”是牯牛降的真实写照。牯牛降是黄山松的世界,松林漫山遍野,郁郁葱葱。这里黄山松生命力非常旺盛,只要有一点缝隙,就能裂石而出,将根紧紧扎在岩石中。松树或挺立崖石,或曲干虬枝,或侧枝伸展,或偃卧巨岩……著名的有“霹雳松”、“连理松”、“凤凰松”、“苍鹰松”、“蟠龙松”等。黄山的迎客松、送客松等十大名松,这里都能找到它们的“副本”。这里独有的浩瀚的黄山松林海,绵延数千亩,整饬得犹如人工林,更是蔚为壮观。

牯牛降以峰为体,花岗岩奇峰林立,绝壁千仞,怪石嶙峋。牯牛降石结构奇特,造型美观,让人百看不厌。有的平坦如砥,可容数十人驻足。有的如刀斧砍削,笔立冲天。有的呈石林耸峙,石笋罗列。有的重叠如罗汉。“飞来石”、“石猴望月”、“乌龟拜寿”、“渡仙船”、“石蛙跳天门”等,无不因势象形,惟妙惟肖,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牯牛降降水丰沛,水系发达,且地形险峻,跌水区集中,因此保护区内银瀑四悬,流泉遍布,水景千姿百态,丰富多彩,常可欣赏到“飞流直下三千尺”和“清泉石上流”的美景。牯牛降号称“三十六道弯、七十二条坞”,流水遇石壁断崖飞泻成瀑,在石凼平地形成大小不一的清潭。双河口的溪谷中更是溪潭星罗棋布,因受地形地貌和潭底沉积物影响,这里水色翠绿,倒映蓝天白云,煞是迷人。典型的还有四叠瀑、仙女潭、九龙池等著名潭瀑。

牯牛降溪流纵横,林茂草盛,每每雾霭升腾,云雾缭绕,形成独特的云海、云河、云湖等奇观。白云变幻万千,和溪流瀑布相连,互为映照。由于独特的地理及气候条件,牯牛降极易形成佛光,更没有季节的限制。专家认为,牯牛降佛光显现频繁,清晰度高,历时长,便于观赏,是欣赏佛光的最佳境地。曾有专家“三上牯牛降,四见佛光”,惊叹“牯牛降佛光天下第一奇”。

牯牛湖畔的桃源生活

牯牛降自然环境原始、优美,还有善庆禅院、西峰寺、白云庵等宗教文化遗址。近年来,牯牛降实验区开发观音堂景区和龙门景区。

观音堂因曾有座供奉观音菩萨的庵堂而得名。这里富集天地灵气,有大历山远眺,骆驼峰近观,雪花尖相望,大演坑、小演坑流水自高山密林中奔泻而来,至此汇聚形成一弯小湖,名为“牯牛湖”,上有“黄龙潭”,下有“黑龙潭”,前有“仙人聚会”,后有“仙女洗澡盆”,都是一色的碧绿,一样的清澈,让人心醉,令人神怡。牯牛湖畔松涛阵阵,竹声潇潇,是黄山西部的“世外桃源”。

周边村落以牯牛降为依托开发景区,有九龙池、历溪坞、皖南生态谷龙池坡、神秘考坑峡谷等胜地。牯牛降山脚下的环砂村,古时上下九里有寺观庙宇十三座,号称“九里十三庵”,这里是中国戏剧的“活化石”之一——目连戏的发源地,以搬演“目连救母”故事得名,现在仍在演绎这种古老的本土戏剧。

牯牛降边缘的饮食文化别具风情。农家主宴有千层锅、中和汤、臭鳜鱼、石耳炖鸡、黄渍煮笋、盐齑烧肉、葛粉圆子、珠花蒸腊肉、观音豆腐等,每样菜都有故事。千层锅就是曾国藩镇压太平军时在祁门创制的,是因行军作战匆匆而烧的大杂烩,也叫“曾国藩行军锅”。

祁门红茶或是黄山毛尖是牯牛降的名产。人们在品味这些山间灵气之余,会观看几段目连戏剧,那古腔古调,和牯牛降原始幽深的美景非常契合。

猜你喜欢

牯牛佛光
四 妹
走笔天台山:胜迹与佛光,附以时间的颂词
佛光
山间布谷(外一首)
蛤蟆和牯牛
佛光秘塔 匠艺之承 记养心殿佛堂木塔的修复
怎样区分天空中的“彩虹”之“佛光”
怎样区分天空中的“彩虹”之“佛光”
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植物调查状况及保护对策
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