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学科专科接本科教育形式优势探析

2009-10-30蒋炳武张卫东徐应军

教学研究 2009年5期
关键词:复合型人才跨学科教育模式

栾 奕 蒋炳武 张卫东 徐应军 刘 利

[摘要]专科接本科教育形式是目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开展的一种本科教育类型。专科接本科可以为相同专业学科接读,也可以跨专业跨学科相接,师范类专业与非师范类专业也可以互相兼报。由于跨学科专科接本科教育形式可以为社会培养实际应用复合型人才,同时,这是普通高等学校其他本科教育类型无可替代的。通过分析,总结跨学科专科接本科的教育优势,旨在提示普通高等学校应重视跨学科专科接本科教育实践,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为社会提供合格的实际应用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跨学科;教育模式;复合型人才;实际应用型人才;专接本

[中图分类号] G64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634(2009)05-0029-04

0引言

专科起点接读本科教育是各省教育主管部门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文件精神,结合实际情况为普通高等学校制定的一种本科教育形式,一般简称此类教育形式为专接本教育。目前,专接本学生可接读的科类专业限制也由专、本的科类专业相同或相近,放宽到可以跨科类或跨专业,以及师范类与非师范类专业也可以互相兼报。实施专接本教育这种形式不仅激发和满足了广大专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继续深造的愿望,而且拓宽了普通高等学校深化教育改革思路,同时还对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型要求。对此,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笔者认为,构建跨学科跨专业专科接读本科教育是专接本教育形式的突破与改革,不仅切实可行,而且这种教学优势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层次培养复合型人才开拓了新路。

1跨学科是专接本复合型教育的优势

在单位时间内拓宽学生的基础,加大通识知识教育的比重,完成本科生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专接本教育模式客观的形成并将本科教育分为两个相对的独立阶段,这为跨学科高等教育培养具有交叉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提供了现实的机遇。

1.1增加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渠道

跨学科专接本培养模式是自学成才、成人继续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等模式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传统渠道之外的又一有效途径,其自身特点和优势是其它方式不可替代的。跨学科专接本教育可在较短时间内培养出具有较强系统知识的实际应用复合型人才,以满足社会急用。至于实际应用复合型人才,则是相对于实用型、研究型、单一型而言的,同时考虑到跨学科、专科教育背景和本科教育背景目标等基本教育构成因素,即:跨学科的“复合”,专科的“实用”,本科的“应用”,做到既源于教育要求和规律,又有所区别。故将之定义为实际应用复合型。

1.2缩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周期和成本

高校的研究生教育是传统复合型人才的主要培养方式,这种方式长期以来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高级复合型人才。但也存在着一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教育周期长,二是培养的研究生主要为学术研究型人才,不能满足社会对实际应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而跨学科专科接本科教育则完全解决了以上问题,既可缩短教育周期,又可保证专科部分和本科部分科学知识的系统性问题,以及学科专业交叉融合等问题,并可成批地为社会培养出所需要的实际应用复合型人才。

对于本科教育层次实际应用复合型人才足可胜任的工作岗位,若用研究生教育层次应用型或学术型复合人才去替代,不仅会造成人才资源浪费,而且从教育投入角度考虑也不经济。跨学科专接本教育一般仅用4~5年(一般专科阶层2~3年,本科阶层2年)即可为社会培养出所需求的实际应用复合型人才,这比研究生教育需用7~10年(一般本科阶层4~5年,硕士3年,博士2年)方能培养出应用型或学术型复合人才的培养模式可大大减少培养周期和教育投入。当然,这样比较主要是从社会对实际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角度来看,并非绝对意义上的定量学比较,更无否定研究生复合型培养模式的意义和作用的意思。

1.3增加就业出路

作为接受过横跨两个不同学科专业系统教育的专接本学生来说,除了可以选择其复合型的边缘交叉学科专业的这类工作以外,其另外的两个学科专业方向也是很好的选择。可以说跨学科专科接本科教育模式不仅增加了大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也增加了就业机会。

1.4为日后发展提供了动力

跨学科专科接本科学习,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使其了解两个或多个学科领域知识,学会知识融合,知识创新。这种思维模式和学习方式、方法,不仅可开启学生智商,同时亦可培养学生的情商和灵商。

2跨学科专接本可积极有效地培养边缘交 叉学科人才

边缘交叉学科需要复合型人才,不仅包括研究型人才,更需要大批应用型人才[2]。跨学科专接本培养模式完全可以满足相应学科领域发展对实际应用复合型人才的知识和技术要求。

2.1灵活组合专接本学科结构形式切实可行

专接本跨学科接读几乎可以做到理、工、农、医、文、史、哲、法、音、体、美等所有学科门类的自由专接本结构,完全可以充分满足所有边缘和交叉学科对应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例如,医学编辑专业方向可以是医学专科接编辑出版学本科,也可编辑出版学专科接医学本科;建筑司法专业方向,可以是建筑专科接司法本科,也可以是司法专科接建筑本科;英语经贸专业,可以是英语专科接经贸本科,也可以是经贸专科接英语本科,只要专接本的沟通课程、衔接课程、主干课程等设计科学合理,相互接读的学科不同的专接本组合,培养出的实际应用复合型人才的基础理论和实践能力一般不会出现本质性的差别。

2.2密切结合用人单位需要制定和调整培养方案

根据市场和用人单位对边缘交叉学科专业工作岗位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情况,制定跨学科专接本教育的培养计划,并允许在教学和生产实践中适当灵活调整实际应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方案。目前,对于专接本教育,国家尚无统一的教学要求和培养模式。因此,认真进行市场调研,找准边缘交叉学科培养方向及做好学科教育定位,是专接本复合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

2.3为复合型人才由应用型转向研究型夯实基础

经过跨学科专接本学习的大学生,熟悉两个专业,知识面宽,创新意识强,无论就业还是日后发展都具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实践证明,实际应用复合型本科生在考研、升学或通过业余自学转向研究复合型工作时,均较单一学科专接本学生具有很强的优势,甚至比非专接本的本科生还有优势。

3跨学科是专科学生接本科教育的最佳选 择

3.1跨学科学习有利于大学生就业选择

随着人才市场竞争加剧,对大学生就业的门槛要求也越来越高,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国外学历和复合型人才成为许多单位用人的前提条件,这致使大批普通的本科毕业生很难选择到理想岗位就业。相比而言,跨学科专接本毕业生基本可以满足市场对实际应用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因此,本来专科接本科教育的弱势反而变为优势。

3.2跨学科有利于学生树立复合型理论思想

跨学科学习可促进学生知识体系得以扩展,系统而趋于全面的复合型思想理论是跨学科专接本知识体系的特征和优势,可为日后考研、自学、工作,以及再次跨学科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3跨学科有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跨学科,特别是横跨文理类学科学习,是可以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的,这种学习可使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得以全面训练,从而发展和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等品质,同时对发展学生心理提高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也十分有益。

4跨学科专接本在边缘交叉学科本科教育上优势的无可替代

边缘交叉学科所研究学术内容,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传统学科知识方可完成的学科体系。边缘交叉学科一般应具有实用性、探索性和创新性等特点,目前的情况是,用人单位所需用的专业人才奇缺,而高校本科教育传统学科门类无此专业设置。研究生教育成为该类人才的唯一培养渠道。对此,跨学科专接本培养模式可以很好解决边缘交叉学科的本科教育和实际应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问题,其优势无可替代。

4.1跨学科专接本教育切实可行

无论是综合类高校还是专科类高校,只要具备培养本科生资质,经省级业务主管单位批准,均可招收跨学科专接本学生,因此,积极主动承担具有专接本教学特色学科方向的培养任务,创新用跨学科专接本理念培养边缘交叉学科实际应用复合型人才模式,充分发挥学校的学科优势和教育资源完成此类人才的培养目标切实可行。

4.2跨学科专接本教育可有效促进高校发展

1)可增强办学活力。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和培养跨学科专接本学生,一般情况均需要重新整合教育资源,调整和培训师资,配备和购置教学设备、仪器以及图书资料等。对于综合类高校可因此加强各相关部系以及与外界的联系;专科类高校亦可因此增进了与有关院校及单位的联系和沟通。通过多方面的横向联系与合作,增强了高校的办学活力。

2)可增进高校的生命力。通过对师资培训和整合,按市场需求,给予传统单一学科本科教学新的理念和机制,使原本沉闷僵死的传统单一学科本科教学活动出现生机,使高校发展焕发出活力和生命力。

3) 提高了高校的竞争力。跨学科培养出社会急需的实际应用复合型人才,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同时提高了高校的社会声誉,进而增加了生源的质量和数量,同时,也促进了相关学科专业发展,以及研究生的生源质量和报考数量等一系列问题。不难理解,高等院校只有紧密围绕社会需求,并向社会积极输送合格急需的人才,不仅可以提高高校的竞争力,同时也有效的促进了高校发展。

5跨学科专接本培养方式可为高校探索特 色发展新模式

5.1改革教学形式

1)突显教育与应用研究挂钩的特点。根据培养目标,开展教学研究,重新设计培养方案是跨学科专接本教学的重要环节。由于市场变化大,其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类型并非一成不变,因此,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重视和开展教学研究要贯穿教学始终。

2)教师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培养合格的复合型人才,首先师资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同时作为主讲教师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研究能力。了解有关学科发展趋势,掌握市场对复合型人才要求的标准,并能用辨证唯物的发展观向学生传授科学原理和知识。这无疑是给予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一次机遇和挑战。

为了更好的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复合型人才,教师选择应与市场和用人单位密切结合,并严格按照高等教育本科培养要求设计和实施教学工作。必要时可择优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担任教师;也可选择具备教学条件的科研、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以及用人单位作为学生应用环节等教学实习基地[3]。使学生培养切实做到与市场和用人单位的密切结合。

5.2探索教学管理方式

教学工作要由以管理为中心,转变到以服务为中心。跨学科教学较多涉及到部系间教师和教学资源共享,甚至需要高校间合作和协作,因此,教学管理必须转变成以教学服务为中心,想教学之所想,急教学之所急,努力做到管理工作既有制度规则,又科学务实,充分发挥好为教学服务的作用。

5.3创新课程设置结构模式

跨学科专接本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课程设置必须具备的创新性质,同时也要求课程设置科学合理。学校应实事求是深入研究,切实科学的调整教学课程使跨学科专接本教学课程设置结构模式,符合学生培养的实际。

5.4完善跨学科专接本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可逐步形成高校自己的既有科学合理学科课程的结构模式,又具备切实可行的跨学科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这一切主要取决于高校的管理水平、师资素质、文化意识,以及经济实力、地理位置、学科特色和社会影响力等诸多因素。因此,可以说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工程。

5.5努力创办高校的学科特色

高等院校应重视跨学科专科接本科教育培养模式的培育和构建,通过不断总结教学工作中的经验教训,逐步形成和完善特色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促进部系的发展,进一步带动全校形成特色优势,从而为创办具有学科特色的高校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檀梅婷,盖会双,李英,等.专接本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成育,2004,(1):13-14.

[2]张会清,任明荣,高学金,等.专业课教学与科研实践相结合培养创新人才[J].教学研究,2008,31(5):436-438.

[3]周泉兴,王琪.研究生教育的本质:历史、现实和哲学的考察[J].中国高教研究,2009,(2):38-40.

猜你喜欢

复合型人才跨学科教育模式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多措并举,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学习,促学生创新发展
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组织模式创新
以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的的第三语言韩国语教育
基于校企合作的“互联网+”复合型人才的跨界培养
浅论古代斯巴达的教育模式
西部高校信息学科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研究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