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千万富翁对战香港汇丰

2009-10-30

南都周刊 2009年24期
关键词:汇丰香港银行

炫 风

在一通十分钟的电话里,在汇丰私人银行客户经理的推销下,金亮同意买1000股中国铝业试试。而就是这1000股,在一年的时间里,以平均每天3万多港元的速度,“吃掉”了金亮的千万资产。类似金亮的中国内地投资者与海外私人银行的纠纷,时有曝光,这类个案损失的金额常以亿万计。

6月22日早上,陆家嘴汇丰银行大厦旁,金亮又接到一个生意伙伴的催款电话。这个看上去总是心事重重的互联网企业老板,在手机里跟对方说了好久,挂机之后忍不住对记者又说了一句:“你看,钱都给汇丰这事给压住了。”

在他身边,汇丰银行大厦与其他国内外声名显赫的银行们,一道矗立在中国未来金融中心的腹地。从上海到香港,它们组成了CBD的核心,构造着金融中心的繁荣,而金亮认为他已被自己对银行、尤其国际私人银行的信任所害。

“我以前没有把银行作为我的对手方来看。如果银行都不能信任,那世界上还有什么机构可以信?”这是他经常强调的一句话。

就在上周三,汇丰私人银行(香港)又给金亮发来催款通牒,电话、邮件与信笺三管齐下。一如既往,金亮在电话里向对方说,“早在去年的11月3日,我就告诉你们,请停止再对我的账户进行任何的操作⋯⋯,否则后果由你们承担。”然后,他又在E-mail里回复汇丰:“不要再给我发这种无聊的信件了。”

这只是一年多来金亮与汇丰私人银行(香港)拉锯的其中一个小环节。在汇丰私人银行的客户经理的游说(金认为是误导或欺诈,而汇丰认为“并无违法”)下,他同意买1000股中国铝业试试,而事实上,汇丰却帮金亮购买了高风险的Accumulator金融投资产品,并导致他在汇丰上的千万账户变成负资产,甚至倒欠汇丰23万多港元,于是对汇丰进行了漫长的交涉,结果是失望再失望。

这个星期一,金亮的“打折股票网”正式开通。这个IT老板在网站上用“负翁”作为自己的称谓——尽管很多跟他类似的指控者,都不堪被民众舆论挖苦作“活该的负翁”,但他仍然选择了以身说法,寻找有类似遭遇的中国内地受害者组成控诉联盟,而律师与媒体也纷纷介入其中。

海外投资的诱惑

金亮是在1993年大学毕业的。按照他的自述,这个CAD/CAM专业的理工学生的第一次金融投资,是在毕业后买过一点股票,但因为在1995年转向了创业,做网站,很快就对金融市场失去了兴趣,直到他与香港汇丰银行发生关系。

根据金亮朋友对记者的描述,金亮在上世纪末创业时,在上海开着个破车,住着很小的房子。“他是连买A股也不愿意买的一个人。”这位人士说,“现在一下子没有了上千万元。高风险并不是他投资的本意。”

2000年8月,在香港刚卖掉网站的金亮,尽管一天都没有在香港住过,仍然把100万美元存进了香港汇丰私人银行,他回忆当时的想法很朴素——“汇丰银行是百年大行,而且全名是‘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又能使用中文沟通。我以为这样的银行一定很稳健,很安全。”

世纪交替的两年,正是境外金融机构在中国高调亮相的开端。在中国正式加入WTO后,境外金融机构纷纷在国内各大财经媒体亮相,首席经济学家、专业金融产品等开始成为有产者们关注的明星与话题,汇丰与其他境外金融机构一样,在上海等地以举办鸡尾酒会、投资报告会等形式接触富人。

此外,金亮当年选择香港银行的理由与很多初涉海外投资的中国内地公民一样——由于外汇管制,钱在境外汇进来容易,汇出去很难。在2007年,一家国际投行的首席经济学家陈昌华曾向记者透露,面对上海等城市的未来金融中心的激烈竞争,私人银行业务是香港金融界现实中“强大的出路”,业绩一直逆市上扬。

“我以前想的是,有这样的国际级的专业团队,投资会很轻松,很多事情只需要签字成为私人银行客户以后,由汇丰的客户经理代劳就可以了。”金亮就是在这样的气氛下成为了私人银行的客户。

金亮还保存着汇丰的各种宣传资料。当时汇丰私人银行的宣传中表示,汇丰有5000人的专业团队帮助理财。在签字成为私人银行客户后,金还记得,为他服务的第一个客户经理,名衔是汇丰私人银行的副总裁,这让他倍感体面。

而现在,汇丰私人银行定时与金打交道的是一个年轻女士,每次都是催欠款。金亮在电话里时不时会质问对方,但对方也总是训练有素,不为所动。

非常十分钟

金亮曾经对海外投资市场基本上一无所知。除了股票,他对金融衍生产品也没有概念。2000年8月,当金亮在成为香港私人银行客户(存入资产至少100万美元并享受专业投资顾问等服务)后,他在客户经理的推荐下,在美国股市购买了朗讯等多只股票。

那段时间正是IT网络潮的末期,金购入的股票组合的市值迅速缩水,一年内巨亏,只剩下36万多美元。“这段亏损让我很伤心。”金亮回忆说,当时42美元价位买来的朗讯,最低时跌到了1美元。为了符合汇丰私人银行的开户条件(100万美元资产),他又在其后存了大约90万美元进账户,不过他决定不投资股票了。“印象很深刻。股票并不好玩。”

2007年的牛市,让金亮重新对股票市场产生了兴趣。当时他的130多万美元账户,已在汇丰的推荐下购入了债券等低风险的票据资产,仍剩余两三万港元的现金。这时,汇丰私人银行为他配置的私人顾问,一位姓李而自称汤太太的汇丰私人银行的客户经理,在2007年10月12日用10分钟的时间,在电话里游说他购买了Accumulator(累计股票期权)——尽管金亮以为自己仅仅是在H股市场购入了1000股中国铝业。

《21世纪经济报道》对金亮的遭遇进行了报道之后,今年5月金亮应汇丰(香港)私人银行的要求,再次到香港中环与汇丰当面质询,同时记录下了汇丰一直不肯向他提供的10分钟的电话录音内容。这致命的10分钟销售电话内容,被金亮完整地记录在网上,并于本月初在《中国证券报》等媒体或多或少地转载。

Accumulator是一种专业金融投资产品,是一种复杂的,带有对赌性质的协议。“这种产品即使在国外,风险管理经理见到都会皱眉头,”伦敦Constellation energy的风险评估经理张雅星对记者说,“这不是一般人可以把握的产品,一般不向非专业投资者推荐。”

金亮认为,在这次游说里,汤太太没有明确指出金亮购买的是Accumulator,也没有明确列举这种交易的高风险(可能导致金亮的130多万美元资产输光并倒欠银行)。直到金亮在一年前被通知变成了“负翁”,金亮才明白,他当时买下来的,不是1000股按打折价售卖的中国铝业,而是一个风险巨大的对赌协议。

“我是一边聊MSN一边与她通电话。我认为自己是买1000股而已,根本不知道她在促销一个我当时并不知道的金融产品。”金亮回忆说,“才两三万港币股票嘛,我何必花那么多心思呢?一年后才发现自己买了50万股。”

直到去年1月,知道账户发生了巨亏,金亮才赶紧开始了解究竟发生了什么。他这才发现,自己买的竟然是一个每天都要进行1000或2000股交易的一年期Accumulator投资合同,是一只高风险的金融衍生品。

有的法律界朋友鼓励他控告汇丰。“那1000股以外的都是银行超越了双方的口头约定而擅自购入的,这个责任不应该由金先生承担。所以我一直给他打气。”一位陈姓知情人对记者说,“且不管胜与负,一旦在国内起诉,我觉得就是标志性的,给那些外资银行一个信号,就是中国司法系统可以管辖这些事。”

另外,如果没有巨亏之后的查询,金亮至今也不会发现,汇丰对他投资海外市场收取每笔至少1%的手续费;汇丰曾承诺发其用以随时查询资产状况的网上账号,至今也未发到他手上。这让他更加愤怒,“现在两个星期就来追一次债务。汇丰没有什么服务比这个更准时了。”

“负翁”抱团作战

就在上周末,金亮还在考虑用一个拳头指向汇丰LOGO的图片来给“打折股票网”做网页标题。这个IT的老板已经收到了不少来信,其中有些是声援,有些是法律意见,还有一些,是跟他遭遇类似的海外投资者。

徐书青是一家深港两地都有分支机构的律师事务机构的律师。他给金亮写信,鼓励他在内地起诉汇丰银行。“我有不少客户遇到过类似的事情。虽然中国内地的法律体系有缺陷,但也不应该对港澳台机构过于网开一面。”他对记者说。

金亮还在计划去北京等地,会见同样准备或正在向海外银行发出诉讼的人。近两年,《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逐渐曝光了一些血本无归乃至倒欠银行的海外投资者,而他们大多指向海外金融机构欺诈或误导。金亮正在联合找这些人,等凑够一亿投资损失额的总量,就到证监会方面正式投诉。“超过5个人,就可以算是群体性事件了。”他对记者说。

金亮了解到,在北京、深圳、上海、珠海等地都有类似的故事。有的人准备资料,并把自己的遭遇放到金的网站上,但有的人也因为诉讼或者不想被人笑话等原因不参与。就在上周末,一个珠海人跟他通了一个多小时的电话互相打气,前者也认为自己被香港某银行骗了将近1500万元,并倒欠480万港币。

“我的事情曝光以后,网络上很多言论在挖苦我们,非议我们的财产,说我们笨,说我们活该,”金亮说,“我是做互联网的,(对挖苦)习以为常了,但其他人未必顶得住这样的议论,好不容易才能找到倾诉的对象。”

一个经常与金亮联络的,在类似业务中损失总共达到1.7亿的女商人,情绪一度很激动。她在MSN上曾经对金说,“我想连银行都给炸了。”在彼此的交流中,有时他们也会想以更显眼的方式维权,譬如到证监会请愿,甚至开玩笑地说要去拉横幅。

“不过,其实大家都没办法做到农民式维权,”金亮说,“从法律的途径,或者求助于媒体,很多人都开始行动了。总不可能让这些事情不了了之。”

面对这样的局面,金有时会觉得很无奈:如果选择在香港与汇丰对簿公堂,耗资将在百万以上。5月金亮在到香港中环与汇丰当面对质,被他认为是徒劳,因为汇丰的工作人员当天一律以“你反映的情况将报呈调查组”来应答金亮的一切问题。

在接受《南都周刊》的电话访问时,汇丰私人银行发言人梁小姐表示,不会对媒体公开在香港开户的客户数目,也不会就Accumulator等特定的金融产品公布其交易量。对于金亮的质疑,梁小姐认为汇丰方面与金亮已经沟通过多次,“我们研究过销售过程的细节,包括录音、交易内容,觉得都是符合(香港金管局)监管条例的,所以认为我们不需要对他做出赔偿。”

根据金亮的朋友介绍,过去的金亮是一个对银行毫无戒备的人,现在,作为网络公司老板的金亮,已经开始投入与银行的“战斗”。

“我现在不再局限于跟银行作斗争了,”他对记者说:“我要让更多人警惕他们。我豁出去了。”

新闻背景:

根据《中国证券报》、《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的报道,2007年10月12日,金亮,上海一家网络公司的老总,在一通十分钟的电话里与汇丰私人银行的客户经理达成了一份实质上是关于中国铝业的Accumulator(累计股票期权)合约。

随着中国铝业股价的长期走低,在这一年里,这份合约以平均每天3万多港元的速度,几乎“吃掉”了金亮的所有财产。如今,金亮汇丰私人银行户口里的千万资产变成了负债23万港元。

2008年底,合同结束后,金亮第一次看到了汇丰私人银行提供的FA中文说明书,上面写着“交易并不保本,客户可能面对的损失将无限。”

2008年11月,金亮在提出查核要求的半年后,第一次在汇丰银行听到了他确定合约的电话录音。不过直至今日,金亮认为汇丰银行仍没有正面答复他提出的种种问题,而因为在香港提出诉讼成本巨大,至今他仍未正式提出法律诉讼。

猜你喜欢

汇丰香港银行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
银监会再批三家民营银行
第三家互联网银行创立 四川新网银行于近期开业
香港ifc商场
香港
汇丰总裁 年后搬回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