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越六十年——聚焦“中国式责任”

2009-10-30

中国新闻周刊 2009年39期
关键词:中国式责任企业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曾是一个时代的主张,今天,企业社会责任的浪潮中,中国式商业伦理又显示出独特的价值。2009年,在应对全球挑战的责任追求下,中国文化与世界文明开始了一次完美的握手

中国式责任渐成气候

刘北宪:金融危机刚刚过去一周年,气候变化的挑战又摆在人类面前。

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这种全球共识经历理念启蒙、行动探索、社会共识等阶段,现在,一种东方化的“中国式责任”理念正在激荡成型。正如胡锦涛主席在阐述“中国的气候观”时提出新兴发展中国家“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中国式责任”成长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国际化与中国特色在这里相遇。

作为金融危机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清晰认识与长远战略,中国企业认识到中国商业伦理中讲究诚信、义利兼顾这些源远流长的责任基因,也充分考虑国情实际、发展阶段、文化传统、资源禀赋等因素,只有理性总结中国特色的社会责任理论,才能指导自己实现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

责任,事关企业信仰,是社会价值体系的一部分。基于此,我们将在第五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国际论坛”上以“中国式责任”这一命题,汇集政府与企业共同参与构建。期待这一理念能体现为企业公平诚信的经营意识、节约环保的生态意识以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的商业价值观,在实现大国崛起过程中,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为世人赞许的发展道路。

商道与公益的结合

王汝鹏:30年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一方面企业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逐渐具备强大的经济实力,企业社会责任这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产物在中国具备了更成熟的土壤和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创造大量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社会问题。

社会责任是企业参与社会公益建设的思路和途径。当前,尽快建立“中国式责任”标准体系和评价机制,加强社会责任本土化研究,以有效的实际行动主动应对全球责任的潮流,有利于企业更好满足利益相关者要求,有助于管理创新和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对于中国提升国际竞争力,缓解转型期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社会责任成“走出去”的门槛

姚坚:当前中国和全球的经济联系前所未有的密切,人员、资本、技术、服务,包括文化,已经全方位与世界联系在一起,国际市场的影响直接而明显。

中国的一举一动都引起海外关注,我们与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友好关系因掺杂经济因素而变得复杂,这就有赖于企业通过社会责任建设来进一步完善。

强化社会责任是企业国际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中介组织共同推进。企业可以通过制定海外管理规范,解决产品质量和进口结构问题,更加重视当地环境、法律和习俗,以自律和内部管理减少恶性竞争,妥善处理与当地政府、公众关系。

未来的竞争更多是软实力的竞争,这种变化要求中国企业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学习和遵守社会责任,提升企业海外形象,反过来,在推进过程中也提升中华文化的软实力。

以公民精神发展现代慈善

王振耀:“中国式责任”从理念上升华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汶川地震后,中国企业履行慈善责任热情很高,但仍带有较大传统性,应尽快迈向现代化,向现代慈善发展。

中国企业家要善于以现代行为方式来考虑慈善的发展,责任的履行,从体制上思索问题,从程序和技术上解决问题。现代企业的公民意识需要弘扬和提倡,要大大方方做慈善,捐款以后要求回馈信息,使社会效益对企业经营产生积极影响。

履行好 “中国式责任”必须联合行动,慈善的规模大了就要有设计、制度和行动配合。道德、良心、爱国热情固然可贵,而现代责任体制更能长久地弘扬社会成员的好行为,限制不良行为。

良知与责任解决环保难题

杨朝飞:很多人认为环境问题是一个经济发展水平、发展模式或者发展方向问题,等真正富有了自然就可以治理环境,这个说法并不完全正确。其实,环境问题和人们的环境意识、环境责任密切相关,责任包括对环境问题的认知,也包括人的一种良知。

最近连续发生几起重金属污染事故,总理作了多次批示。其中一个冶炼集团明知肯定会造成铅排放超标,积累到一定时间,可能通过空气、土壤危害儿童,当地政府依然热情挽留这个财税大户。这就是有一定的认知,但责任感却几乎完全丧失,缺少良知。

认知是对危害的了解,良知是人的真正责任,增强社会责任感对解决环境问题非常有益。企业降低成本、追求经济利益要靠技术进步,而不应该把成本外部化,把污染甩给社会,伤害老百姓,依赖政府出钱治理污染。

绿色发展我们必须承担

唐元:全球气候变化提出了新要求,成为企业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这是由环境问题、社会问题综合决定的。

气候变暖导致的一系列自然灾害已经引发全球关注,减排关系环境安全,各国观点渐趋一致,中国不能置身度外。同时,中国又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不能因为减排而延误发展机遇,必须尽快步入低碳发展轨道,其中企业的行动很关键。

从中国国情看:三十年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尖锐,资源矛盾非常突出。水、能源、矿产、耕地全面短缺,供需失衡,大气、水、土壤污染相当严峻,环境脆弱,经不起进一步污染。

为此,国家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列为基本国策,提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建立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为解决当前面临的一系列难题开了一个药方。

走绿色发展道路实际上是企业落实国家重大战略的具体体现。企业一是在生产过程节能减排,少污染环境;二是生产的产品一定是节能环保型。对于这样负责任的企业,政府应当提供财政、税收、金融、投资、技术、价格等一系列激励,并建立绿色品牌、绿色企业的评估、优选和宣传机制。

企业也需要民主素养

郭军:金融风暴余威挥之不去,中国国企高管限薪获得喝彩,而珠三角有些企业在裁员后尝到苦果,就是面临新一轮民工荒。

企业是社会创造财富的基本细胞,企业有优秀的劳动者,才会有发展的动力。大浪淘沙,金融风暴带来压力也带来反思,经济转型、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调整成为必然,这一切都要求企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中国整体社会环境还是大众社会,政府在推动进程中有着重大责任。作为参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经济组织,企业管理中有社会属性的部分,特别是对人的管理。许多法律是国家明文规定的,企业管理层对此一定要有民主意识、民主素养,需要认真对待。

央企吹響社会责任“集结号”

楚序平:社会责任的核心是社会发展,过去一年中央企业历经依法经营、诚实守信、产品质量、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生产安全、维护职工权益和社会公益八项历练,履行社会责任出现五大亮点。

第一,责任报告发布数量上升,质量提高。目前已有32家中央企业总部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第二,经济绩效持续提高,为共同富裕奠定基础。经过多年的制度创新,企业面貌脱胎换骨,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2008年,中国国有非金融企业资产总额达42.55万亿元,净资产17.07万亿元,为全国人民乃至子孙后代积累了大量优质资产;第三,节能减排取得了重大进展。2008年中央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比2005年下降10.23%;第四,模范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中央企业与职工劳动合同签订率100%,养老医疗等五大基本保险覆盖率100%;第五,在全球经济危机前,中央企业勇担重任,挺起了中国产业的脊梁,央企获得66.7%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超越安全事故的全球规律

彭玉敬:按照世界一般规律,工业化初期事故多发,到工业化中期事故快速上升并达到一个顶点,后工业化时代事故发生才会趋稳。有观点认为,中国也躲不过这个规律,这是不负责任的。

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能否实现安全生产发展,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考验。实行安全生产,改善作业条件,减少作业危害,是履行安全生产社会责任的重要方面。 ★

猜你喜欢

中国式责任企业
中国式民主
《责任与担当》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2018上海企业100强
谁的责任
责任(四)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另类行为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