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扩大招生对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影响

2009-10-29董永康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年17期

李 江 董永康

摘要: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而现有的体育场馆设施,体育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都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和提高,已滞后于高等教育的发展,这样严重影响了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随着我国推行科教兴国的战略,高等学校扩大招生,学生人数逐年猛增,体育设施和场地的不足,体育师资队伍紧缺,就成为制约着体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在当前普通高等学校连年扩大招生的影响下,如何提高高校体育的教学质量,是高校体育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关键词:扩大招生;高校体育;体育教学

1 引言

自1999年全国高等学校扩大招生以来,高等院校的扩大招生给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良机。然而,近几年来,各高等院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师资队伍建设都没有多大的改善和提高,面对扩大招生,本已不堪重负的普通高等学校的体育教学形势更加严峻。许多高等体育教学班人数已达60人之多,十几个班挤在一个田径场上上体育课,最基本的百米赛都无法进行,有些师范院校体育专业技术课和公共体育课交叉混上,这样一来,体育教学的质量很难提高,更重要的是无法保障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安全措施,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高等学校的发展,如果不采取切实措施加大投入和改革,将难以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

2 目前高校体育设施、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

2.1 体育教学的基本特征

高校体育设施是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目的的重要物质基础,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传递信息和锻炼身体的媒体或设备器材、场地等媒介物就是体育教学手段。体育教学手段是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而创造的,其作用是同体育教学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成为一种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因素。体育教师是通过创造体育教学手段和运用体育教学手段来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体育教学与其他文化课教学不一样,体育教学目标是通过各种运动动作的练习,使学生懂得简要的科学锻炼身体的理论和方法,发展运动能力,培养经常锻炼身体的兴趣与习惯,以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而文化课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于向学生传授该学科的文化科学知识,发展智力和培养创造思维能力。体育实践课教学是在体育场馆进行,一般采取分组教学形式,使用各种器材进行练习,学生身体处于活动状态,教学组织形式复杂多变,要求较高。而文化课教学一般在教室内进行,学生身体处于安静状态,组织教学相对容易。所以,体育运动不能只靠看书去掌握运动技术动作,身体素质也不能只靠理论学习就能提高。

2.2 高校体育设施、体育师资队伍的现状

原国家教委早在1992年12月颁布了《普通高校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对不同规模的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和器材设备的数量、规格、种类作了明确的规定,但目前体育场馆设施不足,在我国高校中己不是少数。黑龙江地区综合性大学及师范、医学、地质、石油等各类院校所做的调查表明,38所大学各类体育场馆设施数量很少,按扩大招生前有学生210633人,扩大招生后有285408人计算,生均拥有量大大低于国家教委关于《普通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的定额标准。如田径场(400m)共35块,平均6018人/块,按最低标准5000人/块算,原来差7块,扩大招生后差22块;篮球场共389块,平均541人/块,按标准250人/块计算,原来差454块,扩大招生后差753块;排球场共233块,平均904人/块,按标准250人/块计算,原来差610块,扩大招生后差904块,由此可见,全国高等学校普通体育课存在的场地设施的不足,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3 扩大招生后高校体育教学的新思路

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与课余体育竞赛是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和任务的基本途径。目前,随着普通高校的不断扩大招生,而现有的体育设施、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的形势下,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应从以下方面的改进做起。

3.1 改变陈旧观念,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高校体育教学要增加有助于引发和强化学生体育意识、培养学生兴趣的内容,要着重增加体育锻炼原理、实用方法和恢复养护原理,建立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的新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大胆解放思想,尝试建立新的教学模式,把体育教育、健康教育、娱乐教育、生活教育贯彻到体育教学中去,把体育锻炼和理论知识相结合,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参加体育锻炼的意义和作用,积极有效地把学生正确地引导到体育学习中去,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最大限度地满足其从事体育锻炼的欲望,使学生从体育学习和锻炼中体验乐趣。从而使学生掌握增强体质和运动技能的知识和方法,促进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让学生在这良好的环境中主动而独立地参加到体育锻炼中去,学到终身受益的体育项目和相应的理论知识,以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指导终身体育。

3.2 改革教学大纲,完善教学内容

根据《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指导纲要》,高校体育教学己逐渐走向系统化、正规化,但是,目前高校体育的教材体系、课程设置、课程结构以及模式,仍强调以传授运动技术为中心,过多地从运动技术角度强化训练,偏重于运动的外在形式,选用的体育项目大多数缺乏终身效益,远远不能适应学生毕业后的生活与工作,体育意识不能巩固,体育习惯没有养成,因此,建立让学生毕业后能自己进行具有高度锻炼价值的、易学、易练、易用、少而精的终身受益的体育实践教材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3.3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锻炼兴趣

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动机培养的起点,有了兴趣才能自觉进行学习。为了提高学生的锻炼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授课中应多用有实用性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从被动地参与到积极主动地投入,从而培养学生自发自主进行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

3.4 加强课外体育活动,增加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

课外活动可使参加锻炼的人群在时间和空间上分散,相应增加了活动的余地,课外活动可以利用校园中的道路、小径进行体育锻炼,也可以利用台阶等自然地形进行各种锻炼,来维持良好的身体机能,提高人体中各种系统的运动功能,这在强身健体上与体育课具有相同的功能。在体育项目上,针对目前人多地少的情况,可适当增加健美操、太极拳、武术、羽毛球等体育项目,使学生有块空地就可活动。

4 结束语

体育教学的目的是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保健知识教育,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发展,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目的是唯一的,但教学形式可以多样。从长远看,加大对体育场馆、器材和师资队伍的投入力度,是保障体育教学的根本,但在目前高等学校扩大招生和体育设施等方面滞后的状况下,只要广大体育教师集思广益,深化教学改革,指导学生采取多样的锻炼形式,是可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目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