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农业科研信息化创新平台推动农业发展

2009-10-29李丽颖赵亚彬任庆海于晓霞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年17期
关键词:农业科研体系科技

耿 华 李丽颖 赵亚彬 任庆海 于晓霞

摘 要:本文依据农业科研信息化平台整体框架,重点阐述了我国如何采取措施推进农业健康快速发展,以期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实现农业科技能力新提升。

关键词:农业科研信息化;创新发展

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应用已成为国家发展的关键。科学研究,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生产者,理应更快、更广、更深地利用信息技术与手段整合科技资源,加速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1 农业科研信息化平台框架

农业科研信息化平台,是要建立一个集农业科研信息共享、农业科研活动协同、农业科研管理信息化于一体的农业科研网络化环境,改进农业科研的手段和方法,促进科学数据和仪器设备的共享,以全面提升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1.1 整体架构

农业科研信息化平台整体架构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整个农业科研信息化的实现层,建立直接面向广大科研机构的门户系统。第二部分是整个农业科研信息化的核心层,它由一系列农业科研信息化应用系统组成,包括支持农业信息资源共享、农业科研管理和农业科研协作等活动的软件系统。第三部分是整个农业科研信息化的基础层,包括软件支撑平台、网络和硬件支撑平台等信息基础设施,共同对上层结构起到支撑作用。

1.2 主要内容

农业科研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即信息基础设施、农业信息核心技术、业务应用系统。

1.2.1 信息基础设施

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是农业科研所需要的网络通信基础设施、计算基础设施、数据基础设施、科学仪器设备等。

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网络是农业科研信息化的基础平台,所有的活动和应用都是在网络上进行的。因此,高速网络通信设施是实现农业e-Science的基础条件。在充分利用已有的网络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贯通国家农业科研机构——31个省——1200多个地区以上农业科研院所的农业科研信息化基础网络,制定网络运行、维护和管理的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为农业科研协作和资源共享信息化提供一个稳定、高效的信息化网络软硬件环境。

农业科研信息化计算设备。在科学研究活动中,对高性能计算资源有着突出的需求。需要有面向科学计算的高性能计算机和通用的高性能服务器等硬件。

农业科研信息化数据资源。大量宝贵的数据不仅是许多科研活动的基础,往往也是科研的成果体现。随着数字化手段在科研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科研活动中产生出海量的数据资源,如农业文献数据库、农业专业数据库、软件库、人才库,需要海量存储装置。

农业科研信息化科学仪器设备。农业科研信息化基础设施中还包括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大型科学仪器设备是科研活动中所需要的专用设备,使用和管理这些设备必需有专业技术人员。这些仪器设备的共享是农业科研信息化平台的难点与着眼点,既有意义,又有难度。通过农业科研信息化平台,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共享将成为可能。如生物技术研究的超高速离心机、激光分子成像系统、荧光显微镜等等。

1.2.2 农业信息核心技术

农业科研信息化平台的实现,依赖于大量新的信息技术。当前在信息技术领域,许多核心技术正在取得突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网络(Grid)技术。Grid集成了计算机科学领域中多种技术的最新成果,代表了信息技术的方向,将体现和满足科学研究的需要。

通过网络,才可能将农业科研信息化平台所需要的各种技术与资源,如异构资源管理技术、协同作业技术、数据管理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等综合应用。需要开发网络软件支撑平台,包括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操作系统、网络管理系统、网络病毒防护系统、邮件防垃圾系统等。网格软件能够有效地管理分布在异地的多个网格结点,为农业科技人员提供一个安全、统一、友好的界面,能够从其它地方随时方便地使用农业科研数据资源。

1.2.3 业务应用系统

农业科研信息化平台是通过建立高度信息化的科研环境,为农业科技人员提供信息化的手段而从事科技创新活动。科研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和核心技术提供了一个信息化的平台和环境。农业科学研究活动,还需要针对农业科研的具体领域,如生物技术、育种技术、栽培技术、植保技术、饲料技术等方面开发专用业务系统、农业科研信息化要坚持以应用为导向,以需求为出发点,开展应用系统的建设。

2 采取措施推进农业科研信息化发展

2.1 积极推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基地是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中心,应由国家级农业科研机构和部分高等院校的力量组成。农业科技区域创新中心是国家农业创新体系的骨干力量,由区域内若干优势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力量共同组成的。国家试验站是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基础力量,是根据农业科研试验、示范、监测、采集任务等的需要,在全国各自然生态农业区域建立的试验点。全国农业科研力量,应积极推动这一与农业科学规律与自然规律相适应的体系建设,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提供科技保障。

2.2 建立与创新体系相适应的科研信息创新体系

与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相适应,要加强国家农业信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在机构、人才、经费、机制上有新的变化,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加强农业信息体系中的机构完善、能力建设。农业科研信息创新体系要建立与国家创新基地、区域创新中心、国家实验站相对应的信息环境,改善研究网络条件,实现体系内外的信息共享。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将农业科研信息化的硬件条件支撑作为重点投资内容,加强网络科技环境、数字图书馆、研究网络等的建设。与全国农业环境、农业资源、农业市场等基础性工作相关的观测站、台等基本设施相配套,以农业信息化促进农业科技现代化。

2.3 营造良好的农业科研信息化建设环境

农业科研信息化是一种全新的科研环境与条件,科研信息化建设需要良好的社会与制度环境。要建立信息化建设的各项保障制度,实行统一规划、分工负责、各尽其能的建设管理机制。农业科研信息化是一项公益事业及社会公共物品,其投资应由政府资金支持。在科研信息化支撑下的科研成果应服务于全社会。所整合的农业科研信息资源要在一定的共享机制和服务体系下通过网络化平台,面向全国农业科研系统提供服务。同时,要根据农业科研信息的特点分别采取完全开放、分级开放等不同形式为社会服务。

2.4 边建设边应用,促进科研与应用紧密结合

农业科研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和不断发展的过程。要采取边建设、边使用的方式,使农业信息化建设见到实效。要通过科研信息化建设,带动全国农业科技资源的有效使用。对于现有大量分散的农业科研资源,本着自愿的原则,通过共建、共享协议,集成各省农业科研、信息资源,实现互惠互利。采用分布摆置、共同使用的方式,通过网站链接实现信息共享,不断改善条件,充分利用科技资源。要通过建立农业科研信息化平台,将所有农业科研科技创新成果向社会发布,便于农业生产部门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选择适当的科技成果,也便于科研人员根据生产需要选择自己的科研题目,从而使项目在立项之初就立足于生产实际,有利于农业科技成果的实际应用,解决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实际科技问题。

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在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的起步阶段、90年代的发育阶段后,自新世纪以来,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目前,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步伐的日益加快,更需要全国农业科研人员进一步重视科研信息环境的创造,更需要农业信息领域的科技工作者把握机遇,加快创新,共同迎接农业科研信息化新时代。

参考文献

[1]唐烽钧.论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世界华商经济年鉴,高校教育研究,2008,(9).

[2]朱雄涛.浅析农业科研信息化与农业科技发展[J].计算机与农业,2003,(7).

猜你喜欢

农业科研体系科技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助推西藏农业科研发展”座谈会成功召开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以“五化、五融合”理念推进农业科研试验基地规划建设
科技在线
论农业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运用
科技在线
关于加强农业科研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