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会计信息

2009-10-29姚新文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年17期
关键词:产权会计信息会计人员

姚新文

摘要:近几年会计信息失真范围广、危害大,令社会公众众触目惊心。本文就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危害,提出了几点扼制会计信息失真的措施。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

近几年从小企业到上市公司,从美国的安然事件到我国的银广夏,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令社会公众触目惊心,会计诚信引人深思,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就会计信息进行探讨。

1 会计信息失真现状与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1.1 会计信息失真现状

会计信息不真实、披露不及时、造假严重是近几年出现较为普遍和非常严重的社会经济现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社会上会计信息失真的丑闻案不断,从“琼民源案”、“红光实业案”、“猴王案”、“PT郑百文”、“银广夏案”、“麦科特案”、“ 江苏琼花事件”到“蓝田案”等一个个会计信息失真的大案无不极大地打击着投资者的信心。会计信息失真已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据报道2000年度的会计信息质量的检查结果,被抽查的159家国家企业中,资产不足的有147家,虚增资产18.48亿元,虚减资产24.75亿元;利润不实的有157家,虚增利润14.72亿元,虚减利润19.34亿元。2001年12月25日,国家审计属公布了它对16家具有上市公司年度会计报表审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实施质量检查的结果,在被抽查的32份审计报告中,有14家会计师事务所所出具的23份严重失实的审计报告,涉及41名注册会计师,造假金额高达70多亿人民币。2003年有六成以上的企业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会计信息失真,查出资产不实85.88亿元、所有者权益不实41.38亿元、利润不实28.72亿元。检查结果令人堪忧。

1.2 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会计信息失真危害社会稳定。首先,会计信息失真不利于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股市、期货、网络等经济渐露头角。然而,会计信息失真也侵入了这些新兴领域,对它们的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其次,会计信息失真是获取非法利益的掩体,是滋生腐败的温床。财务混乱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导致经济犯罪活动猖獗,给贪污腐化、行贿受贿等违法犯罪行为提供了温床,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危害了社会的安定局面。

会计信息失真误导国家宏观调控。会计信息是国家分析经济形势,制订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依据。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增大了国民经济运行中的“泡沫”成分和不确定因素,不能真实反映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实际情况,使国家不能正确判断当前的经济形势,造成出台的各项经济政策有可能偏离经济运行的正确轨道,导致决策失误。

会计信息失真对税收征管的危害。会计信息的失真,使纳税申报也就失去意义。而现行税收的征管模式是实行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为主的方式。这样导致国家税收严重流失。使本来属于国家财政收入的资金都归入企业或个人所有。不仅如此,会计信息除了是税务机关征税的依据,还是国家税收政策的依据。因此会计信息的失真,必然妨碍国家税收政策的制定,影响税收调控经济职能的发挥。

会计信息失真导致资源浪费以及企业信用危机。资本市场是对资本资源进行再分配的场所。当资本市场有效率时,就会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促进社会经济良性发展;反之,则阻碍社会经济进步。如果会计信息失真,就会给公司的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带来利益侵害,产生严重的不良经济后果和社会资源配置的无序化。近几年,一连串的会计信息失真丑闻案阴影笼罩,挥之不去。引发企业信用危机,市场筹资功能受到严重挑战,搅混了资本市场进而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发展,都将面临严重困难。

2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产生的原因

2.1 产权与治理结构因素

产权各行为主体存在不同利益驱动,法人治理结构中相互制衡机制失效。如国有企业,国有企业高层管理者是由政府直接任命或委派,董事会也不是由全体股东选举产生,不受股东监督,经理人员也不通过董事会选聘,因而也不受董事会约束。政府、企业、个人,他们存在着不同的利益驱动,更进一步讲,国有企业产权代表与真正的所有者的利益又不完全相同,基于个人目的,他们更加关注政绩,带有政治色彩。监事会作为企业监督结构,与被监督者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其成员也多为企业内部人员担任,因此,导致现实中监事会的监督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于是,会计舞弊、人为调节利润、粉饰经营成果以及合谋进行虚假陈述等情况层出不穷,防不胜防。这样,会计信息被扭曲、虚构也就不足为奇了。

2.2 人为因素

我国会计人员素质总体偏低,无法保证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会计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我国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1200多万从业人员中受过大专教育的不足15%,会计后续教育又缺乏力度。不熟悉新的会计制度,一些年轻的会计人员缺乏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业务操作技能。

2.3 法制因素

法律监督机制不健全,会计规范体系不完善。会计法律、法规模糊,用词比较含糊,具有弹性空间。会计法律法规等不完善,相互之间存在着不协调,甚至是相互矛盾、相互抵触的现象。对会计违法处罚力度不够。造成在现实中常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致使会计信息失真。

3 扼制会计信息失真的措施

3.1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公司产权制度

明晰产权。产权是企业取得市场法人资格的基本条件。明晰产权界定,是保证企业信誉机制的基石,是会计规范运行和会计信息有效生成的基础。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和国家控股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所有者主体缺位和经营者行为失控,造成企业管理混乱,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因此,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必须进行产权制度的改革,塑造公有产权主体代表,使其真正负起监督的职责。同时适当引进部分私有产权,形成多元化的产权结构。充分发挥产权制度对会计信息生成过程的规范和界定功能。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企业外部的资源所有者(委托人)将其拥有的资源(资本)委托给企业经营人员(代理人)经营管理,并对代理人进行监督和控制。所有者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绩效进行监督和控制的一整套制度安排称为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的公司治理是公司良性运作的基础。公司治理包括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两个方面,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措施主要包括:完善董事会;保证监事会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加强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设;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建立良好的信息与沟通系统。完善外部治理结构的措施最主要是完善经理人员市场(当然还要进行其他外部治理结构的建设)。关于经理人员,他们是公司具体运行的实际操作者,他们是否发挥出自身的才能将直接影响到公司的运行,为此,如何使他们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才能,如何解决他们与股东利益的冲突将是公司需要考虑的一个主要问题。

3.2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企业领导者、执行者自觉控制意识,健全管理机构,构筑严密的企业内控体系,强化对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情况的检查与考核,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内部控制工作落到实处,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作好内部审计工作。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促进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3.3 建立健全会计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

扼制会计信息失真,应不断建立、健全会计法规体系。目前,我国会计法规体系还不够完善,给不法分子钻空子、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留有余地。另外,会计执法不严,监督不力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因素。因此,应不断建立、健全会计法规体系,使各项会计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对违法造假绝不姑息,加大处罚力度,严肃追究其经济和法律责任,使造假者害怕,从根本上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3.4 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基础。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是当务之急。一是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会计人员应该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廉洁奉公,无论遇到何种情况,不丧失原则,不谋私利,不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二是提高专业知识和技术素质。抓好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不断充实和更新其会计知识,提高其专业技能,使他们能对各种类型的经济业务做出正确的会计处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

参考文献

[1]《内部会计控制》.

猜你喜欢

产权会计信息会计人员
产权与永久居住权的较量
小议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行为的合理性
探讨企业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共有产权房吹响集结号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探讨
对“小产权”房的认识与思考
关于基层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探讨
事业单位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对小产权房问题的法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