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后勤管理的创新
2009-10-29尹雪梅
尹雪梅
摘要:高校后勤社会化对高校后勤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指出了高校后勤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高校后勤管理的原则,提出了高校后勤管理的创新。
关键词:高校后勤管理;后勤社会化;创新
当前的高校后勤管理存在诸多问题,无法完成建立“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的主要任务,没有很好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实现后勤资源的优化配置。
1 高校后勤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高校后勤社会化导致校园环境社会化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推进,高校已由原来单一的教学封闭型转变为全方位、多功能、开放型的“小社会”。许多社会服务机构进入学校,校园内商业网点增多,经济活动量增加。高校后勤社会化后,校园内餐厅、舞厅等营业场所全部承包经营,有些承包经营者只求生意兴隆,赚钱心切,无视学校治安管理规定和各项制度。
1.2 经营与管理处于两难境地
没有经营,就不需要管理,有什么样的经营就必然有什么样的管理与其相适应。管理既为经营服务,又驾驭经营。管理从经营中分离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经营,帮助经营活动从可能性变成现实性。经营是一门建立在经济学、管理学、行为科学、心理学、价格学等学科的理论基础上,专门研究营销活动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正确掌握营销学,对食堂的生存与发展将起决定性的作用。经营追求的是效益,要开源,要赚钱;管理追求的是效率,要节流,要控制成本。经营是扩张性的,要积极进取,抓住机会,胆子要大;管理是收敛性的,要谨慎稳妥,要评估和控制风险。忽视管理的经营是长久不了、不能持续的,而忽视经营的管理是没有活力的、僵化的。
1.3 后勤管理不到位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极其复杂,依然在较大程度上制约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从普遍情况看,只有少数高校的改革实现了质的突破,大多数高校的改革还处在渐变过程中,体制机制不合理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自办后勤、垄断经营依然是主要形式,后勤管理不到位的问题还普遍存在。由于改革不到位,大多数高校依然没有摆脱办后勤的负担和办企业的风险,优质资源难以在高校后勤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后勤服务还不能适应学校和师生不断发展的需求。
2 高校后勤管理的原则
2.1 坚持姓“教”原则和服务宗旨
后勤集团应坚持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服务的宗旨,树立起牢固的全心全意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服务的发展观,确立以搞好服务为基础的发展观,目前还要树立对外开拓是为了更好地为学校服务的发展观。这是确保高校稳定的政治需要,也是高校后勤区别社会相关服务行业的一个重要标志,又是高校后勤服务业发展之必须,还是高等教育发展和高校运行对高校后勤的基本要求。
2.2 坚持社会化改革的原则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它涉及到后勤职工以及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正确处理长远目标与实现途径的关系,正确处理共同任务与因地制宜的关系,正确处理管理体制改革与运行机制改革的关系,正确处理维护学生利益和后勤职工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推进改革与加强管理的关系,正确处理重点工作和其他工作的关系等,努力使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深入持续健康发展。
2.3 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使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成果惠及广大师生员工
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和服务部门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取向,铸造一流的后勤队伍、营造一流的育人环境、追求一流的服务质量、创造一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后勤服务的质量和管理水平,做好后勤保障和服务工作,使后勤员工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的权益得到尊重和保障。
3 高校后勤管理的创新
3.1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后勤改革
从系统范畴考虑,科学的发展观是包括“经济、社会、生态、空间、制度”五大要素在内的一种整体和系统的发展观;从动力范畴来考虑,科学的发展观是更加注重持续创新、注重增强竞争优势的一种创新和可持续的发展观;从空间范畴来看,科学的发展观是一种全方位开放的发展观;从功能范畴来看,科学的发展观是-种注重空间结构优化、注重非均衡整体协调的发展观;从目的范畴来看,科学的发展观是一种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发展观。
3.2 坚持开拓创新,促进后勤工作标准化、规范化
在后勤管理和服务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开拓创新,全面推行“ISO9000族”质量管理国际标准,建立科学有效的教育服务质量体系。将后勤目标分解为任务目标、过程目标和终极目标,实施契约管理,建立诚信档案,责任分解到人,形成后勤“事事有人管、人人讲责任、级级讲制约、事事讲落实”的工作格局,努力营造21世纪高校新型后勤保障体系,打造高校后勤的管理特色。实施质量管理认证工作是提升管理能力、提高服务水平以及融合校园文化的需要,是提升管理上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完善规章制度的需要,是提升质量意识、减少工作重复性和降低管理成本的需要。
3.3 用精细化管理的思想革新后勤管理的理念
精细化管理包含以下几个部分:①精细化的操作。这是指后勤管理每一个行为都有一定的规范和要求。每一个员工都应遵守这种规范,从而让学校的基础运作更加正规化、规范化和标准化;②精细化的控制。它要求后勤管理业务的运作要有一个流程,要有计划、审核、执行和回顾的过程。控制好了这个过程,就可以大大减少企业的业务运作失误,杜绝部分管理漏洞,增强流程参与人员的责任感;③精细化的分析。这是后勤集团取得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手段,是进行精细化规划的依据和前提。精细化分析主要是通过现代化的手段,将经营中的问题从多个角度去展现和从多个层次去跟踪。
3.4 实施科学管理,努力打造数字化后勤
数字化后勤应做到“四化”:一是规范化,即建立起完整严密的管理制度和服务规则,管理事务和服务标准都有细则;二是数量化,做到从定性到定量,经营服务目标以数据指标体现,核算体系精确精细;三是智能化,积极装备和运用智能化的设施和设备,如电子计费洗浴设备等;四是网络化,后勤集团广泛地应用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大力开发并升级系列后勤管理应用软件,把校园网作为做好后勤服务工作的重要工具,如后勤集团网站开通网上学生意见箱、网上超市、网上报修和网上自动化办公系统。
3.5 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人文环境
由计划经济模式转变为市场竞争模式,包括机构重组、职能变更,必然会改变原来的政策环境和人文环境,也会造成后勤部门和后勤的干部职工的不适应;同样会造成接受后勤服务的师生员工的不适应,甚至会影响学校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对后勤单位及工作的评价,影响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对学校政策的执行和对后勤单位及工作的态度。
3.6 抓好校园后勤企业文化建设
抓好校园后勤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后勤形象,这是抓好后勤工作的基础。校园后勤企业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塑造学校门面、窗口、形象的需要,是加强校园环境、生活、文化设施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后勤整体水平的重要措施。要在思想上、精神上、道德上给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得到服务时,受到良好的教育,努力做到以文化的言行影响人,以文明的管理教育人,以先进的后勤文化理念感染人,让师生感到校园文化充满温馨和关怀。
3.7 节约资源,建设绿色后勤
建设节约型“绿色后勤”,推行“大后勤,小环保”的工作模式,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把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珍惜一草一木,落实到每个人每天的行动上,搞好“绿色后勤”服务。彻底改变夜间和节假日无人用厕所水照流的情况;调整路灯开关时间,把由季节变化改为按月份,避免了白天开路灯的现象。
3.8 制定危机管理计划
虽说预先识别出危机并将危机“扼杀”于无形是成本最低的危机管理方式,但是,即便后勤集团的防范措施做得再好,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保证危机绝对不会发生。因而后勤集团应该“未雨绸缪”,超前决策、精心策划出全面的危机管理计划,以便一旦危机真的来临时能够从容应对。不少的后勤集团意识到了危机管理计划的重要性,在制定年度经营计划的同时会制定出一份完整的危机管理计划,但是,由于危机管理计划与一般计划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一般计划在制定后就要努力使之付诸行动,而危机管理计划在制定之后,人们并不希望该计划有实现的机会,并且在现实中确实有许多危机管理计划并没有实施。这就使得有些管理者存在侥幸心理,不愿意花费人力、物力、财力来思考和制定危机管理计划。
参考文献
[1]朱宝铜.适应市场需要实现高校后勤改革新突破 中国高等教育.2004(6).
[2]胡哲锋.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企业文化建设.兰州学刊.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