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现金流指标建立财务危机预警的方法

2009-10-29辛天慧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年17期
关键词:财务危机预警分析

辛天慧

摘要: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寻求新的发展,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在实际经济生活中,企业由于发展过快而陷入财务危机甚至破产、倒闭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企业在发展中,寻求有效的方法对财务危机进行预警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图从现金流的角度找出判断上市公司是否发生财务危机的关键性现金流指标,以期对建立一套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抛砖引玉。

关键词:财务危机;预警;现金流指标;分析

1 财务危机及其产生的原因

财务危机通常有两个标准,最常用的企业破产,这也是最准确和最极端的标准;再有就是以证券交易所对持续亏损、有重大潜在损失或者股价持续低于一定水平的上市公司给予特别处理或退市为标准。

企业产生财务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可能是企业经营者决策失误,也可能是管理失控,还可能是外部环境恶化等。本文仅从财务学的视角上对财务危机的成因进行分析。

1.1 企业的多元化经营可能导致财务危机

由于多元化经营具有整体性、不可逆性、时间约束性和互斥性等特点,各项目的投资规模失衡、资金占用过大,资金回收过长及项目之间相互的影响均可导致企业深陷财务危机。除此之外更要考虑到经营者对各投资项目的熟悉程度,事实告诉我们,盲目投资不熟悉的领域会分散资金使用效率,从而把企业拖入财务危机中。原巨人集团就是多元化经营导致财务危机最明显的例子。

1.2 利用财务杠杆过度负债也是导致财务危机的重要原因。

企业如果一味地追求获取财务杠杆利益,便会加大企业的负债筹资。负债的增加使公司的财务风险增大也使企业资金成本增加,一般财务管理经验认为当资产负债率大于50%时,企业的举债的风险将大大增加,一旦遇到经济不景气的情形,过度举债的危险便会显现。

2 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

企业内部的一些小问题日积月累,就会使企业逐步失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时机。财务危机预警是以财务会计信息为基础,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指标的变化,对企业可能或将要面临的财务危机所实施的实时监控和预测警报。企业的各项财务管理活动,经过会计的核算,最终形成了财务报表,财务报表是对过去财务管理活动结果的综合反映。财务报表分析是以财务报表为依据,将大量的报表数据经过处理和加工,使其转换为对决策有用的信息和数据。企业财务报表虽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但通过分析,可以系统评价企业过去财务管理整体效果和变动趋势,通过预警可以帮助企业把握财务管理发展方向。本文从能反映企业整体财务状况的现金流指标体系出发,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财务弹性、获现能力、现金流量结构等方面来选择关键性的现金流指标。

2.1 偿债能力分析指标

充分利用财务杠杆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但是负债的额度和期限必须保持合理的结构才能促进企业的稳健经营。很多上市公司因财务费用负担过重,无法偿还到期债务而引发财务危机。对于债权人,投资者来讲,关注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至关重要。从现金流角度去分析企业偿债能力更加客观、科学、合理、可靠。衡量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该指标反映企业通过经营活动所获得的现金净流量可以用来偿还现时债务的能力。该指标比率越大,说明企业资金流动性越大,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反之,则说明企业资金流动性小,短期偿债能力弱。如果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长期偏低,而偿还债务的资金主要来源于筹资活动所带来的现金流入或投资收回的现金流入,企业必将面临财务危机。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负债总额。该指标反映企业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偿还企业全部债务的能力,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该指标比率越大,表示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反之,表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弱。经验表明,该比率值在“0.20”以上的公司财务状况较好。

值得注意的是,若企业经营活动所取得的现金在满足了维持经营活动正常运转所必需的支出后,不足以偿清债务,而必须向外筹措资金来偿债,这就说明企业财务状况有所恶化。即使企业向外筹措到新的资金,但债务本金的偿还最终还是取决于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2.2 财务弹性分析指标

所谓财务弹性就是指企业适应经济环境变化和利用投资机会的能力。这种能力来源于经营现金流量和支付要求之间的比较。支付要求可以是投资需求、承诺支付等。当经营现金流量超过需要,有剩余现金,企业适应经济环境变化的能力和生存就强。财务弹性包括以下几个指标:

现金股利保障倍数,即:每股营业现金净流入/每股现金股利。该指标表明企业用年度正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来支付股利的能力,比率越大,表明企业支付股利的现金越充足,企业支付现金股利的能力也就越强,财务状况良好。

资本购置比率,即: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资本支出。“资本支出”是指公司为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发生的支出。该指标反映企业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维持和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能力。比率越大,说明企业支付资本支出的能力越强,资金自给率越高。当比率达到“1”时,说明企业可以靠自身经营来满足扩充所需的资金;若比率小于“1”,则说明企业是靠外部融资来补充扩充所需的资金。

2.3 获现能力分析指标

通常用经营现金净流入与投资资本的比值来反映企业获取现金的能力。获现能力指标弥补了根据损益表分析公司获利能力指标的不足,具有鲜明的客观性。主要包含以下指标:

销售现金比率,即:经营现金净流量/主营业务收入。该指标反映每元销售得到的现金多少,既可反映公司生产的商品在市场上的畅销程度,又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公司管理层的经营能力。该指标的比率越大越好,类似于权责发生制下的主营业务利润率。

每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即:经营现金净流量/普通股股数。该指标反映公司最大分派现金股利的能力,公司分派的现金股利若超过该指标比值,说明需要借款分红,此时公司面临财务危机。

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即:经营现金净流量/全部资产。该指标说明公司全部资产产生现金的能力,该指标比值越大越好。通过与同业平均水平或历史同期水平比较,可评价上市公司获取现金能力的强弱和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2.4 现金流量结构分析指标

现金流量结构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是否正常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及其内部结构三个部分。其中,经营活动流入量/经营活动流出量这一比率最为重要。该比率反映了企业靠自身经营活动所获现金满足其正常经营活动所需现金的程度。在某种程度上,该指标体现了企业盈利水平的高低和获利能力的强弱。长期来看,若其比值大于“1”,说明企业的简单再生产在不增加负债的情况下能基本得到维持;该指标比值若长期小于“1”,表明企业缺乏足够的现金维持再生产的正常进行,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靠出售资产或向外融资才能维持,企业将面临破产危险。

财务预警系统不仅能够帮助经营者预防危机,也是企业各利益关系人关注的焦点。经营者能够在财务危机出现的萌芽阶段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企业经营,预防失败;投资者在发现企业的财务危机萌芽后,要及时处理现有投资,减少更大损失;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利用这种预测作出贷款决策并进行贷款控制;相关企业可以在这种信号的帮助下作出信用决策并对应收账款进行有效管理;注册会计师则可以利用这种预警信息确定其审计程序,提高审计效率,规避审计风险。

猜你喜欢

财务危机预警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法国发布高温预警 严阵以待备战“史上最热周”
基于LASSO-LARS的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研究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园林有害生物预警与可持续控制
基于遗传算法和LS-SVM的财务危机预测
内部控制与财务危机预警耦合——基于外贸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问题的研究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机载预警雷达对IFF 的干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