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旋窑水泥厂施工中安全事故成因及防范对策

2009-10-29黄艳红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年17期
关键词:施工

黄艳红

摘要:结合旋窑水泥厂的工程特点,分析了施工中常发事故成因,从管理的角度提出了事故预防及对策。

关键词:施工;事故主要成因;事故防范

一个旋窑水泥厂由多家建筑企业承建,交叉作业增多,协调难度大,旋窑水泥厂的大型设备多,施工的危险性要高于其他建筑行业,一旦发生事故会给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造成很大损失。纵观近10年的安全情况,每建成一条旋窑水泥线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发生安全事故,因此科学分析现状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尤为重要,是保证旋窑水泥厂施工顺利进行的前提。

1 旋窑水泥厂施工中存在安全隐患的原因

水泥厂施工不同于一般建筑或安装施工,由于它工程规模大,建筑与安装设备结构复杂,技术含量高,多工种交叉作业多,高空作业多,存在许多事故隐患。下面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条件、环境的不良状态和方法失误等4个方面说明。

1.1 人的不安全行为

美国著名学者海因里希通过调查75000件工伤事故,发现其中98%是可以预防。在可预防的工伤事故中,以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原因的占89.8%,而以设备、物质的不安全状态为主要原因的占10.2%。所以,绝大部分工伤事故都是由于工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这充分说明人的不安全行为与事故有密切的关系,人的行为失误不但可以导致物的不安全状态,也可能出现管理上的缺陷,从而形成事故隐患。据不完全统计,常见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有:违反安全操作规程作业或指挥;工作时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有不适于本工种的生理缺陷;过度疲劳或带病工作;安全防护用品、用具使用不当,主要是作业时没戴好安全帽、高空作业不挂安全带;使用有缺陷的设备或工具;不懂装懂,冒险蛮干;随意拆除或破坏安全防护设施;采取不安全的方式或速度进行作业;随意进入危险区域等。

1.2 物的不安全状态

虽然在生产过程中的所发生的各种事故,多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但直接造成伤害的是物质。它包括在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设备、材料、施工机械、工器具、燃料、设施等与施工有直接关系的物质,此外,还包括其他非生产性的物质,如电能、热能、化学能、辐射能等。常见的一些物的不安全条件有:机械设备、装置的结构不良,材料强度不够,零、部件磨损或老化;机械设备的安全装置不完整或失灵;作业场所拥挤、放置不当,重心不稳;设备、半成品、材料堆放混乱,造成高空落物源;机械设备危险部位的防护、隔离设施不良;作业场所有易燃易爆或有毒物品;电气设备绝缘不良;个人防护用品有缺陷;安全设施不牢靠等。

1.3 不安全的环境

在旋窑施工现场布置着压力(水、汽)管道、电气线路和各种起重机械设备,这些设备和机械有固定式、转动或移动式,它们存在着局部过热或过冷的现象,或产生振动、噪音、或泄漏气体、粉尘、还有作业场所的色彩、照明、温度、通风等,环境的好坏影响着施工人员的安全。常见的不安全环境有:使人产生紧张烦噪情绪的机械振动以及声音;引起人视力疲劳的色彩;照明不足;温度、湿度过高;有易燃、有害气体或粉尘的空间;危险场所警戒不明确,围栏、盖板等标示不全;施工区有放射源;施工环境杂乱等。

1.4 方法的失误

事故的发生还有方法的正确与否有着很重要的关系,通常重大事故的发生都与施工方案有着直接的关系,一旦施工方案错误,再高的安全意识和再好的施工环境都不能阻止事故的发生,因此确保施工技术方法和管理方法,常见的不安全的方法有:施工方案有误;机械、设备超负荷运行;工器具使用方法错误;安排工作不当,存在上下垂直交叉作业而无可靠隔离;对事故没有按“三定一限一复查”原则处理,不吸取教训;施工方案不经过审批或擅自更改等。

2 旋窑水泥厂施工事故的特点

我国近几年来水泥厂建设施工的事故主要有以下特点:

2.1 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重大事故没有发生。

2.2 一次死亡3-9人的重大事故极少发生。

2.3 一次死亡1-2人事故的发生频次较为稳定,但略呈上升趋势。

2.4 高空人身坠落事故居多。在近几年的事故例中,人身坠落事故占事故总数的60%,高空落物伤人事故占24%,机械事故占12%,其他事故占4%。

2.5 临时用工造成的事故多

3 旋窑水泥厂施工发生事故的原因

3.1 项目管理未履行好职责,安全生产责任制在一些项目上没有得到真正落实,没有按规定把责任和工作分配到相应部门,认为只要是安全工作都是安全管理部门的事,造成职责不清、分工不明、不能各负其责。

3.2 安全培训继续教育实效性不强,培训时间短、方法落后。

3.3 围栏、盖板、安全网等安全设施或安全装置不完善,在遇到异常时起不到可靠的二次防护作用。

3.4 机械超期服役,不能按期报废,安全性能差,造成控制事故的难度加大。

3.5 对危险源有危险点疏于隐患检查、整改和规范化的日常管理,“三表”现象严重,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执行不严,因违章施工现象禁而不止诱发事故。

3.6 项目监理机构对分包单位资质审查不严、临时用工多样化,人员变化频繁,而这些人员对水泥厂建设工程不熟悉,安全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且大部分人员从事的是危险作业项目,是导致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3.7 一些企业害怕事故会影响声誉和资质,发生事故后没有按“三不放过”的原则分析和处理,不能吸取事故教训,致使防范措施针对性不强,同类事故频繁发生。

3.8 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编审批程序或施工过程控制不严,没有按照安全措施和技术措施的要求进行施工。

4 事故的预防对策

预防事故的方法多,但针对水泥厂建设事故发生的原因,从管理的角度主要采取以下对策:

4.1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领导和各部门的安全职责,使全体干部职工在安全上各负其责。制定安全目标责任制,逐级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和目标管理,形成层级相对负责的机制。

4.2 按照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的要求,制定和完善现场安全施工的各项管理制度,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和3层作业文件,并严格按文件的规定进行管理,从制度上约束人的行为。

4.3 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施工人员防范事故的能力。只有施工人员提高安全技能,才会正确地掌握安全操作规程,知道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避免施工中潜在的危险。

4.4 施工管理人员每天都以不同的方式对危险施工项目进行不同层面的安全检查,加强过程控制,使安全施工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4.5 对所从事的施工项目进行全面危险因素辨识和评价,并且根据评价的情况编制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消除预测的事故隐患,减少职业危害。

4.6 施工前进行安全交底,并现场验证安全交底的效果及安全措施的执行情况。

4.7 增强安全管理力量,设立独立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优秀的安全技术人员,形成有力的安全管理机制,项目部的领导应引导安全管理部门借鉴管理上的“马特莱法则”,把主要精力放在20%的危险项目和人员上,再由这20%来带动80%的大多数,以达到监督的有效性。

4.8 在工程招投标时要考虑安全设施费,由业主和监理机构监督安全设施费的投入情况,确保有足够的投入来保证安全设施的完善。

4.9 使用分包商,不但要审查其安全施工资质和实际施工能力,而且杜绝再次转包,并采取措施控制主要管理人员和施工技术人员的相对稳定。

4.10 实行人性化管理,关心施工人员的生活、劳动条件和思想动态,对有违章倾向者及其负责人采取罚款与教育相结合的办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4.11 施工企业要积极做好安全文明施工,在施工区布置醒目的安全宣传标语和标示,创造安全施工的良好氛围。

4.12 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和新的安全管理方法,提高事故预防能力。

以上所述仅仅是本人在监督中对安全管理所做的一些总结,深深体会到要管理好工程安全,关键在于人,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安全管理工作才能有效的开展。

猜你喜欢

施工
防渗漏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
土木工程施工实习的探讨与实践
扶贫村里施工忙
基于EON,3ds max和AutoCAD的土方工程施工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