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施工项目全面质量管理分析

2009-10-29韩远祥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年18期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质量控制

摘要:文章在研究建筑工程项目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对建筑施工项目进行了全员、全过程、全项目的管理和控制,并介绍了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发展趋势和我国质量管理的现状及需待解决的问题。对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方法和步骤以及质量控制的理论、常用方法等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建筑施工项目;全面质量管理;质量控制;零缺陷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8-0129-02

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是现代质量管理的有效方法,它和企业的经营目标是一致的。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将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与质量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

国际通用标准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为:“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是通过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我国有些学者给全面质量管理下了如下的定义:“全面质量管理是工业企业发动全体员工,综合运用各种现代的管理技术、专业技术以及各种条件手段和方法,通过对产品寿命循环全过程、全因素的控制,保证用最经济的方法生产出用户和社会均满意的优质产品并提供优质服务的一套科学管理技术。”

以上定义意味着,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长期占据优势地位,就必须以质量作为一切工作的核心,通过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和控制,以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使顾客得到最高的满意度。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思想是企业的一切活动都围绕着质量来进行。因此,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质量管理的“纲”。企业只有认真贯彻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方式进行质量管理,才能保证以最经济的方式生产出用户满意的产品。

全面质量管理的质量观已从传统质量管理的符合性标准上升到现代市场经济要求以顾客满意为标准的追求,把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作为一项长期的、动态的战略系统工程,把质量管理引向系统化、规范化、群众化的深入发展的管理体制。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理论。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管理途径,既不是某种狭隘的概念或简单的方法,也不是某种模式或框架。

2.全面质量管理强调是一个组织必须以质量为中心来开展活动,其他管理职能不可能取代质量管理的中心地位。

3.全面质量管理必须以全员参与为基础。不仅要求组织中所有部门和所有层次的人员都要积极、认真地投入各种质量活动,而且要求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坚持强有力和持续的领导、组织、扶持以及有效的质量教育和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所有员工的素质。质量管理的全员性、群众性是科学质量管理的客观要求。产品质量的好坏是许多生产环节和各项管理工作的综合反映。

4.全面质量管理强调让顾客满意,使包括本组织员工在内的所有相关方面都受益,而不是其中某一方得益,其他方受损。

5.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产品质量首先在设计过程中形成,并通过生产工序制造出来,最后通过销售和服务传递到用户手中。因此,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全过程已从原来的制造和检验向前延伸到市场调研、设计、采购、生产准备等过程,向后延伸到包装发运、使用、用后处理、售前和售后服务等环节,从而形成了寿命循环周期全过程。为了实现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必须建立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将企业的所有员工和各个部门的质量管理活动有机地组织起来,将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的全过程的各种因素和环节都纳入到质量管理的范畴。

6.管理对象的全面性。全面质量管理这一特点指的是质量管理的对象不限于狭义的产品质量,而是广义的质量。即:不仅包括产品质量,而且还包括工作质量,甚至工作质量还是全面质量管理的重点对象。只有将工作质量提高,才能最终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此外,管理对象的全面性的另一个含义是,对影响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因素要加以全面控制,如人员、机器设备、材料、工艺、检测手段、环境等方面。只有对这些因素进行全面控制,才能提高产品和工作质量。

7.管理方法的多样性。全面综合地运用多种多样的方法进行质量管理是科学质量管理的客观要求。随着现代化大生产和科学就是的发展,以及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对产品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具有复杂性。既有物质的因素,又有人的因素;既有生产技术的因素,又有管理的因素;既有企业内部的因素,又有企业外部的因素。根据不同的情况、针对不同的因素,灵活运用各种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实行统筹管理,辨证施治。

8.经济效益的全面性。企业是个经济实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生存的主要目的是取得最大经济效益。全面质量管理中经济效益的全面性这一特点的涵义是,除了保证制造企业能取得最大经济效益外,还应从社会的角度和从产品寿命循环全过程的角度综合考虑经济效益问题。

9.全面质量管理强调一个组织的长期成功,而不是短期的效益和哗众取宠的市场效应。这就要求组织要有一个长期的富有进取精神的质量战略,建立并不断完善其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培育并不断发扬企业文化,使组织的运营建立在提高自身素质和实力的基础上,以此保证组织经营的成功。

三、全面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一)质量第一、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繁荣

任何产品都必须达到所要求的质量水平,否则就没有或未完全实现其使用价值,从而给消费者、社会带来损失。从这个意义上讲,质量必须是第一位的。因此,在质量、成本和交货期三大竞争中,质量是处于第一位的。

“质量第一”并非“质量至上”。质量不能脱离当前的消费水平,也不能不顾成本一味追求质量。“质量第一”要与数量、成本、交货期联系起来,综合考虑。如果只追求质量,不管成本和交货期,则质量再高也是没有意义的。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废品、返修品、次品少了,效率提高了,不仅有了数量,而且降低了成本,这样才能真正地满足顾客的需要。

(二)用户至上

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是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用户至上”是全面质量管理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指导思想。“用户至上”就是要树立以用户为中心,为用户服务的思想,使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最大程度地满足用户的要求。产品质量的好坏最终应以用户的满意程度为标准。因此,应在企业的各个工作环节都树立“为下道工序服务的思想”,使每道工序的工作质量都能经受住下道工序“用户”的检验。所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其主要目的就是要赢得用户。

(三)质量是设计、制造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

在生产过程中,检验是重要的。它可以起到不允许不合格品进入市场的把关作用,同时还可以将检验信息反馈到有关部门。但是,影响产品质量好坏的真正原因并不在于检验,而主要在于设计和制造。设计质量是先天性的,在设计时就已决定了质量的等级和水平,而制造只是实现设计质量,是符合性质量。

(四)一切凭数据说话

凭数据说话就是凭事实说话。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定量化反映,数据的可比性强,一目了然,因此用数据判断问题最真实、最可靠。全面质量管理强调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和系统工程的思想将反映事实的数据和改善活动联系起来,及时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五)突出人的积极因素

全面质量管理强调在质量管理中要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创造性。现代化生产多为大规模复杂系统,环节众多,单纯依靠质量检验和统计方法进行质量管理远远不能奏效,因此必须调动人的积极因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加强质量意识,以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为做到这一点,一靠教育,二靠规范,需要通过教育培训和考核,同时还要依靠有关质量的立法、必要的行政手段等各种激励及处罚措施。

(六)预防为主

在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中,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凡事要防患于未然,要把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从“事后把关”转移到“事先预防”上来,从管“结果”变为管“因素、管“过程”,强调将产品的质量问题消灭在产品形成的过程中。

(七)以质量求效益、提高质量经济性

提高经济效益的巨大潜力蕴藏在产品质量中。提高产品质量,既可带来市场收益的增加(表现在提高了产品销量、价格和企业信誉度),又可降低成本(返工和废品产品减少,产品担保成本减少)。这两方面对企业赢利能力影响很大,而且这种赢利与单靠增加产品销量获得的利润迥然不同。因此,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效益来自于质量,以质量求效益是企业取得长足发展的必由之路。

(八)以零缺陷为目标

以零缺陷为目标是观念上的革命。长期以来,人们认为不合格品是不可避免的现象,为了既降低生产成本,又能使用户得到一定限度的满足,在工作中设定了“可接受的质量水平”。但是,这一做法是与全面质量管理的观念背道而驰的。在全面质量管理中,人们强调“尽善尽美”,强调以零缺陷作为工作目标。

(九)系统管理、全面协作

全面质量管理是以系统的观点为指导的管理体系。它要求人们在处理和解决一切问题时,都要运用系统的方法、观点,从宏观、微观、技术、管理、设备、心理、方法、环境等方面对质量进行综合分析和系统考察,以实现整体最优。要求全员、全过程、各部门开展质量管理。不仅要处理好局部与整体利益的关系,而且要处理好暂时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参考文献

[1]谢四清.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D].西南交通大学,2005.

[2]姜继茂.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管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

[3]丁大勇.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

[4]郭盈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系统[D].重庆大学,2006.

作者简介:韩远祥(1977-),男,广州市花都区狮岭建筑工程公司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建筑工程施工与管理。

猜你喜欢

全面质量管理质量控制
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在高校学生事务过程管理中的应用探索
基于网络的高校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全面质量管理的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