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绿色金招牌

2009-10-29

农民科技培训 2009年9期
关键词:种菜农药蔬菜

他种的是一棵“小青菜”,却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带动上千户农民增收。他每天为市民提供50吨以上的无公害蔬菜,年销售额达亿元。

他名气不大,可他的产品却享誉在外。他一手打造了3个市级名优产品,一个省级名牌产品,获得两项国家发明专利。

他的名字叫张宋,广东省惠州市四季绿农产品公司总经理。

一棵蔬菜就是一个承诺

种菜之前,张宋已是四家集贸市场的业主。但他没有止步于已经取得的成绩,而是想做些更有意义的事。

2001年8月的一天早上,在张宋经营的土湖市场,一位前来买菜的客户问张宋:“你市场里卖的青菜全部都是安全的吗?”被人家这么一问,张宋无言以对,也无法保证。因为自己市场里卖的都是别人种的青菜,安全问题不由自己说了算。一个大胆的设想在那一刻产生:如果能把几千平方米的集贸市场缩小到几十平方米,生产和提供绝对安全、口感好、品质优良的农产品,创出自己的品牌,市场前景肯定会看好,也不会再出现由于无法保证青菜的安全性而无言以对顾客的尴尬。

张宋从2001年种菜伊始就做出承诺:所上市的每一棵蔬菜都是无公害的,要是谁或是哪个单位检测到他的蔬菜农药超标,他都会给予1万元的奖励。这个承诺被醒目地标示在张宋出售四季绿产品的商场里,至今也没有人上门来找过“麻烦”。

张宋的自信自有他的道理,他的菜全部用的是低毒的农药、生物农药,他把菜的农药残留超标标准定在10%以下(国家标准为50%),超过这个标准的蔬菜都要当场销毁,并且所有农药在购进时都会与生产商签订一份安全合同。2006年5月,有两位台商对张宋的基地和所种出的产品进行“飞行检查”,结果非常满意,当场提出注资合作,但条件是产品100%出口。张宋考虑到当地市民更加需要安全的食品,毅然谢绝了与台商的合作。

克服了农产品难保鲜、难包装、难运输、难储存、销售半径小、回报慢等缺点,张宋成立了集种植、销售无公害蔬菜于一体的四季绿农产品有限公司。8年里,张宋先后投入了1.2亿元资金用于建立生产基地、研究蔬菜的病虫害防治、购置检测设备、发展销售网点和物流等,在外人眼里,他的这一举动无疑是把“一捆捆”的钞票“种”到地里面,然后再“一分分”地“收”回来。

潜心研究安全菜

张宋在惠东县租了300亩土地,作为种植无公害蔬菜的试验田。他把产品的安全标准定为农药零残留,实行“公司+基地+农户”和统一种苗、统一农资、统一技术、统一收购的合作生产模式,并开辟专门渠道为农民提供种子、化肥、农药和种菜的技术。不料收上来的产品经过检测,农药残留量反而更高了。原来农民们为了降低成本,从外面偷偷购进低价的化肥和高毒、高残留农药,使产品的农药残留无法控制。

张宋并没有过多地责怪那些菜农,只是将检测发现农药残留的农产品全部就地销毁。虽然菜农们拿到了种菜的钱,但他们看到自己辛苦种出来的蔬菜被一批批地毁掉,都说张宋要求过高,根本就不是正经种菜。没多久,当初跟着张宋种菜的近200人一个个地离开了他。

经过一年的沉浮,张宋悟出了一个道理,只有走免费提供种苗、有机肥、农药和生产技术,定价完全收购的路子,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安全。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他硬是一个人扛下了所有的农资风险。

为了攻克病虫害防治的难关,张宋专门成立研究机构,请专业人士参与。几年下来,自己倒也成了“土专家”。有一种跳甲虫曾把附近一个出口香港的萝卜产业打跨了,张宋在种植蔬菜的过程中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他把跳甲虫“请”回办公室,认真研究其习性,最终找出了治虫的办法。

近年来,张宋用在防虫方面的资金达到了上千万元之多。为了确保种出的蔬菜达到无公害的标准,并且保证口感,他采取了5项措施。一是选地,蔬菜基地所处的地方都是青山绿水、无工厂、无污染,而且用地前必须对土壤进行检测,确认无重金属才租用。二是使用有机肥料,专门花费几十万元在惠东县多祝镇建立了日产30吨有机肥的生产基地。在实践中张宋还明白一个道理,用化肥种出的蔬菜不仅口感不好,还会引来虫害,有了虫害还需要用农药喷杀。因此,他要求菜农必须施用有机肥。三是土地进行轮作,张宋的7个蔬菜基地共占用了2万多亩的土地,但用来种菜的只有5千亩左右,其余都是轮作、休耕。这样做虽然增加了成本,但可以减少病虫害,达到少用或不用农药的目的。四是用生物农药。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与农药生产商签订合同,每批次的农药都进行备案。五是每批菜都进行检测和“留案备查”,公司的每一个基地、每一块土地都有编号,由专人负责对蔬菜的生产过程进行登记,一旦出现问题,就可以通过土地的编号查到相关信息,这一项每年又要多支付30多万元经费。

以安全、质量与口感赢得人心的四季绿品牌,如今已经成为了消费者追捧的对象,即使卖到20元一斤也天天销售一空。四季绿在某商场曾遇到所谓的“潜规则”,商场营业半天了,但四季绿的条码却迟迟没有上来,致使商品无法销售。20多位等着买完菜上班的市民不乐意了,直接冲到了总经理室:“我们不是看你们商场的面子来,我们是冲着四季绿的青菜来的!”在另一个商场,四季绿的卖场只有1.2平方米。张宋没有着急上火,而是在这小小的面积里面大做文章。结果四季绿每月成功销售出十几吨蔬菜,创造了这个全球性连锁公司销售史上的一个奇迹。

现在,公司每天生产50吨40多个品种的蔬菜供应给珠三角80多个超市和销售网点,年销售额达到1.03亿多元。惠州首届农展会上,四季绿的蔬菜好评如潮,短短3天的时间销售额近3万元。

八年付出得以回报

多年的发展,让张宋的企业拥有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创出了品牌,打开了市场。越来越多的商户要求加盟销售他的无公害蔬菜,也有许多大型超市要求他进场开设专柜销售。为了能够更好的供应市场,张宋在2008年初将自己名下的一处物业抵押给了农信社,获得1200万元的贷款,准备大干一场。

可人算不如天算,就在张宋雄心勃勃谋发展之际, 2008年初的雨雪冰冻灾害让四季绿公司设在韶关市瑶乡的一个生产基地遭受了灭顶之灾。初夏,一场特大的水灾又让张宋损失了近千万元,他一下子从一名富翁变成了负债累累的“负翁”。

为了弥补巨大的损失,有人劝他到云南直接收购蔬菜,再用他自己已经打响的牌子包装出售。张宋当场拒绝,他宁愿辛苦也决不做违背自己意愿的事。为快速恢复元气,张宋将自己的房产拿到银行抵押,换得了2000万元的贷款,终于渡过了难关。

四季绿公司做出了品牌,更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社会的认可,惠州市农业龙头企业、惠州市最具竞争力50强上榜企业等荣誉接踵而至。四季绿的菜心、西红柿、小白菜三个产品先后获得市名优产品,2008年9月,“四季绿如蓝菜心”又荣获“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2008年12月,在增城市举行的全省蔬菜行业会议上,80家参会企业和与会代表全票通过了张宋的四季绿公司为省蔬菜协会副会长单位。公司研发的“大跨度钢丝绳经济型蔬菜大棚”还获得 “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施比‘受有福

张宋在农村长大,因为家庭条件不好,小小年纪的他就知道靠种菜到市场换点吃的,也是在那个时候,他深深地体会到了当农民苦、做农业难的现实。因此,当他在物质上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就打心眼里希望能够为农民兄弟做些事情。

张宋在经营市场之初就规定,对困难、伤残等6种人群全部实行免费进入经营。有人算了一笔账,仅此一项就让他每年少收入几十万元,但张宋依然愿意出钱献爱心、帮助困难群众。他从1997年开始助学支持潮州、惠州等地的困难学生,一共有26人。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他带头为灾区捐款2万元。

张宋的公司在惠州、韶关等地共有7个基地共2万多亩,带动了本地及省外的1600多户农户种菜。几年下来,平均每户增收2万多元。2009年伊始,张宋又在惠阳区平潭镇承包了500亩无公害生产基地,计划将其打造成一个绿色、有机的农产品生产示范园,以带动更多的农户致富。

对于今后的发展,张宋打算用一至两年的时间将蔬菜生产能力由现在的每天50吨提高到200吨,销售网点由现在的80多个扩展到300个,公司将由单一的蔬菜品种向粮食、生猪等其他的农副产品拓展,而这一切必需是自己生产的四季绿品牌,而且依然传承四季绿品牌的宗旨:坚持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标准。

中国农民企业家网

猜你喜欢

种菜农药蔬菜
海底能种菜?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奇怪的蔬菜
蔬菜
农药二次稀释 防治一步到位
种菜
自种菜,更安全?
蔬菜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