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量增价减背后的产业升级隐忧
2009-10-28王晓帆
王晓帆
广东出口量增价减的原因有两个:第一受需求减少的影响,出口产品的平均价格水平下降;第二,受收入降低的影响,大量低价商品的销路大增,改变了出口产品的价格结构,从而拉低了统计出来的平均数字。
世界经济一片低速,为中国的出口带来极大不利。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出口已经连续7个月出现负增长,单月最大跌幅达到26.5%,负增长持续时间和跌幅均创我国近20年来纪录。广东作为全国外贸依存度最高的省份,理应遭受重创。但是令人惊奇更令人惊喜的是:广东进出口降幅逐步收窄,进出口、出口、进口三大指标降幅连续五个月小于全国,出口总额占全国的比重上半年回升至29.4%!
这初春冰雪消融的田野上露出的第一抹绿色固然值得我们欣喜,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这经济复苏的嫩芽要茁壮成长尚有漫长的征途。
量增价减亦喜亦忧
据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企业景气调查显示,二季度工业国外订货景气指数为91.7,比一季度上升16.2点,虽然处于不景气区间,但探底回升的迹象明显。这值得我们高兴。
但是,对比另外一组数据我们理应感到忧虑。今年以来,广东省出口价格指数逐月下降,由1月份的102.4回落到6月份的94.1;出口数量指数则由1月份的74.3逐步回升至6月份的87.6——广东出口量增价减了!
量增价减有两个可能的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产品价格下跌带来需求的增加,为了保证出口,厂商降低了商品价格,这带来了出口数量的增加——这和我们平常走在街上常常看到的“跳楼大减价”的横幅下抢购的人头攒动是一个道理。
另外一个原因则牵涉到消费者收入水平变化。经济学上有一种特殊的商品,叫做吉芬商品,是指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价格如果上升,消费者对其需求量反而增加的商品。吉芬商品得以产生的前提条件有两个:其一,这种商品是必需品;其二,不存在更廉价的替代选择;从而,在收入减少的时候这种商品的需求反而会增加。
就中国当前的情况而言,受世界经济衰退的影响,今年上半年我国出口平均降幅为21.8%;但是我国主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同比降幅均小于总体降幅21.8%的水平。例如,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下降8.5%,鞋类出口下降4.3%,家具出口下降9.8%。在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尽管这些产品的出口也出现了降低,但是较小的下降幅度,使这些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吉芬商品”的性质。
因此,我们可以大胆推测,广东出口量增价减的原因有两个:第一受需求减少的影响,出口产品的平均价格水平下降;第二,受收入降低的影响,大量低价商品的销路大增,改变了出口产品的价格结构,从而拉低了统计出来的平均数字。
折射产业升级隐患
面对世界经济衰退,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反而因此获得较大的竞争优势,这究竟是福是祸?
这个问题的回答取决于我们的目标。从短期来看,对抗世界经济衰退,保持经济增长是我们的当务之急;但是从长期来看,我们的目标是实现产业升级,摆脱高能耗、高排放、低附加值的恶性循环,走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那么,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竞争力出现“反弹”,对于我们来说是喜忧参半。
无疑,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竞争力增强对于维护广东的出口,带动广东经济增长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但是,此类产品的竞争力增强却对广东的产业升级计划带来负面影响。
从根本上来说,广东“腾笼换鸟”计划的提出,是在广东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竞争优势日益丧失这样一个大的趋势之下提出来的。经过多年的发展,广东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消耗:一方面内地经济发展之后开始和广东争夺劳动力,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工资水平上升,广东的劳动力成本相比其他亚洲国家不在具有绝对优势。这两点可以从当前的“民工荒”以及很多跨国企业增加在印度、马来西亚等地的投资这两个现象之中得以窥见。
因此,广东的“腾笼换鸟”不是政府好高骛远去“腾笼逼鸟”,而是一种大势所趋之下的政府对产业升级的积极引导,是一种主动寻求新的产业核心竞争力的行为。
不过,现在看来,这种发展的大势出现了一些波折: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竞争力出现反弹,产品出口同比降幅小于总体降幅。而对于企业来说,只要产品还有市场需求,企业就能维持生产,就弱化了企业转型的动力。尤其是在当前出口环境恶化的前提下,要让企业放弃有出口市场的产品生产,转而生产当前出口较为困难的产品,难度就更大了。
百年不遇的危机不仅冲击了广东的外贸经济,也可能会动摇部分地方政府和企业进行产业升级的决心。
不过,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经济衰退的时期总是少数,人类经济之发展总是保持着不断发展的势头。因为经济衰退而放缓甚至放弃产业升级,从长期来看,只能是一种挖肉补疮的行为。
政策宜取“空间换时间”
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之间存在矛盾、出现背离,这是非常痛苦的事情,但是,这并非没有解决之道。
从全国的数据来看,我国出口的区域结构出现了改善,从对美日欧三大经济体有着极大的依附性,变成出口多元化。现在,对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出口已经占我国出口总量的一半以上。
在加入WTO之后,我国对美日欧三大经济体的出口,最高峰曾经达到总出口的53.6%,而现在下降到了47%。2009年6月,我国对美国、欧盟和日本的出口占总出口比重分别为18.6%、19.8%和8.4%,与2001年相比,分别下降了1.78个百分点、上升了4.47个百分点和下降了8.45个百分点。而与此相对应的是,我国对新兴市场国家的出口出现明显的增加,1995年,对东盟和印度的出口占我国总出口比重仅分别为0.51%和6.07%,到今年6月份,该比重分别提高到2.5%和8.52%。
可以预测,对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出口不断增加的趋势将会进一步增强。
相比大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广东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的产业链条,尽管比不上发达国家,但是也属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加强对新兴市场国家的出口。可以看作是一种产业的“相对升级”,有利于我们保持一定的平均利润率,促进我们的资金积累,为当前以及将来的产业升级打下基础。
同时,更加重要的是:贸易是产业转移的前驱。与这些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增长,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进行产业转移的新大门。广东的产业不仅可以向内陆转移,随着贸易的发展,将来还可以向海外转移。
简单的说,在当前我们的产业升级受到世界经济表退的影响,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在时间序列上出现矛盾之时,我们可以从空间结构上去开拓思路,想想办法。通过用空间换时间,渡过当前的难关,保证我们产业升级的长期战略不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