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程与个性发展

2009-10-28李亚娥

商情 2009年22期
关键词:新课程老师课堂

李亚娥

【摘 要】本文根据新课程改革后的课堂变化,结合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实践,论述了新课程对培养人的个性的作用和意义,试图唤起人们更加理解和坚守新课程理念,把课程改革持续、有效、深入地进行下去,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健全的人。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 个性

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广,传统的课堂在默然地发生变化,其中之一便是人性的变化,新课程打破了传统的“大一统”模式,为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提供了较优质的空间,特别对健全人格,培养人的创造性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在这场教育改革的洪流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他们的个性发展被催生,被助长,被欣赏,被张扬。对教师来说,新课程为教师施教过程中张扬个性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对学生来说,新课程为学生学习过程中个性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下面结合本人任教新课程《历史与社会》的切身实践与体会浅谈之。

一、新课程为教师个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历史与社会学科作为新课程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靠近社会,贴近生活,更富时代性、隐含强烈的脉动,这就注定了教师备课没有了“固定”模式,没有了参照“标准”,甚至教学重点和难点也可以因学生而异,因环境而别,身边的现象,周围的生活,媒体的新闻等随时可引入课堂,进入话题,列入试题。看似形散,实则神聚,因为教学始终能够围绕着课程标准的主旋律在奏鸣。

新课程新理念下的新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课堂活动增多了,教学形式多样了,探究主题广泛了,由此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知识性,事实证明,教师精心设计的个性化课堂模式,深受学生喜欢,事实也证明,这“摸得见、看得清、想得着”的新课,比那千篇一律“标准课”更有魅力,更显实效。

在一次区级的《历史与社会》学科的优质课比赛中,相同的内容由四位优秀教师来上,一个上午的观摩并没有给人带来疲惫,而是享受。初一年级的课程《叔叔把握机会的启示》被四位风格迥异的老师演绎得多彩多姿,令人耳目一新,因为同样的内容却因取材不同、方法各异而出现了节节好,堂堂红的形势,如:一位老师把课题演绎为《比尔•盖茨叔叔给我的启示》,而第二位老师取材自己,开门见山从自己抓住机会成功应聘的事情谈起,第三位老师由学生课堂上模拟卖饮料开始 ,第四位则从一段自制的录象资料开始,有的通过辩论来说明,有的通过活动来体验,还有的模拟“实话实说”,千姿百态,异彩纷呈,却达异曲同工之效。

由此可见,新课程为广大教师也提供了张扬个性的平台。正如书法界“颜体”的雄浑敦厚和“柳体”的方折俊丽,老师们也因资源的不同,环境的各异,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课堂风格,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拓展和探究得空间,展示了教师施教过程因个性而形成的课堂魅力。

二、新课程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历史与社会》科目的特性之一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即,“以人类历史和社会生活为学习与探究的领域,关注学生的需要与体验,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其基本理念之一是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获得社会性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在这样的理念下,老师讲得少了,学生讲得多了,动得多了,拥有较多得“自主权”,课堂上的“议一议”、“辩一辩”、“做一做”、“比一比”、“说一说”,“想一想”等活动,以及新的课堂评价机制,为学生提供了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较大空间,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感受和理解知识,形成能力。这样的课堂学生思维在张驰,情感在波动,认识在变化,理解在加深,常常擦出创新的火花、闪现智慧的灵光。

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有位老师授课讲到茶叶加工要重视包装,马上就有学生反对,认为自己喝茶又不送人就不需要包装精美的茶叶,有学生反对说,“佛靠金装,人靠衣装,产品当然要讲究包装”,又有同学认为产品包装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反对者认为可以分类回收,多次使用,还有同学认为可以生产环保包装,……,学生思维活跃,辩驳有力,智慧的火花在碰撞,情感体验在激荡,探索是自主的,教育是自我的,发展是自身的,新课程中学生个性的发展由此可见一斑。

三、新课程中师生关系在个性张扬中更加和谐

出于师道尊严、严格执教的动机等原因,有的教师不能区别对待,对个别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缺乏深入了解,一味冷落、批评、指责,甚至挖苦、讽刺学生,都会导致学生产生意外反应,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影响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以及学生的身心健康。

在一次《历史与社会》公开课上,我想让学生通过讨论把握求职机会、比赛机会、竞选机会等的重要性,最后水到渠成地归结到把握学习机会的重要性,并准备了诸多方面的生动图片和录象,预计会以生动形象的资料和活跃的气氛把课堂推向高潮,万万没想到一个学生从商业机会一下子就联系到学习机会,我强压住心中的不快,眼看着下课了,准备好的图片录象也没有用,就匆匆收场了。我的情绪还是写在了脸上,一下课第一个就学习展开论述的同学轻声问:“老师,我说错了什么吗?”,我说:“你应该先说其他方面,最后再谈学习”。很长一段时间这个同学上课不再回答问题了,更不第一个发言。深刻的自省后,我翻然醒悟:那节课没有展示出我自认为精彩的资料和场面,但学生对学习机会的把握,讨论的还很深入,理解的很深刻,这不比展示精美的资料和一味地追求片面的完美更有价值!我不再惋惜那节课的遗憾之处,我只想感谢敢于说出自己观点的那位同学,是他的一石激起千层浪才把同学们引入更深层的探索领域。以后的课堂每当看到学生就一个问题争的面红耳赤的时候,我便用微笑和耐心的聆听、适度的引导和激励取代粗暴的干涉和否定,学生开放的心态得到展现、张扬的个性得到发展,师生关系也开始融洽、和谐起来,教学效率也大大提高。

四、新课程中学生个性张扬的心理因素和对策

初中生从初一开始,就具备各种逻辑推理能力,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因而思维具有创造性的特点,带有明显的个性特征,往往不满足于一种方法、一个说法,试图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但常见的两种思想误区常常会扼杀学生个性的发展,其一,教师剥夺学生的“话语权”,以保证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许多教师担心精心设计的一堂课往往会因学生的个性张扬,思维“异端”而遭破坏,更多的考虑自己教学的进度、课程的完美,因而封住学生的嘴,割断其积极思维的神经。其二,教师强迫学生统一答案,以应对考试答案的标准化。考试为了保证得分的客观性往往提供所谓的“标准答案”,使教师在授课中,必然要求学生的思维趋向“标准答案”,这虽属于考试改革的范畴,但无论如何,要考虑到人的发展。因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学生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展现出来,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与众不同的唯一”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如斯说。

课堂教学是随机应变的魔块,无论怎么准备,都可能发生很多无法预料的事,尤其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后,会出现很多“节外生枝”的现象,教师应根据课堂情况随机调整教学,但教师必须首先转变观念,改变教师的师道尊严,建立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变课堂为学堂,让学生学有所得,给学生搭建情感体验的平台,开辟思维发展的空间。其次,教师本身要有开放的心态,容许孩子在课堂上按照自己的想法发问,争论、讲述,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第三,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学习新思想,学习新知识、学习新方法,学习新策略等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课程改革后的课堂,回答问题只有“是”或“不是”两种答案的现象少了,更多的是老师的惊喜:“哇!学生这么厉害!思想这么丰富”,但课堂老师讲得少,学生讲得多、说得多、问得多,老师的尴尬多,工作复杂得多,工作量大得多,对老师的要求高得多,因而许多老师面对新课改,“阳奉阴违”,“换汤不换药”,甚至又退回原来的老路,学生又被炮制成统一规格的“产品”,轻车熟路的教学轻松了老师,却严重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的竞争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受到遏制。综观人类社会的发展,无论是从世界趋势、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出发还是从个人的生存发展、教育的发展方向考虑,教学都必须以培养学生鲜明的个性为出发点和归宿。

新的课程改革,赋予教学更多人性化的色彩,折射着人文精神的光辉,如果能够深入发展下去,我们的基础教育改革便向教育的人本化迈出了一大步。但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新课程对老师是机遇,更是挑战,不单是“洗脑”、“变形”的问题,还要坚守、探索和深入,当然,摆脱传统思想的桎梏是一个艰辛又痛苦的蜕变过程,但却是一个值得为之付出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

猜你喜欢

新课程老师课堂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欢乐的课堂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写字大课堂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