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愿交易与和平竞争才是全球化

2009-10-28

中国经济信息 2009年18期
关键词:全球化和平规模

盛 洪

长远而言,全球化对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有益无害的。

谈起全球化,必然离不开一些必要的问题。

第一是全球化的概念。因为我觉得现在全球化的概念可能有些歧义,比如说一个人或者一个国家,他的活动遍及全球是不是全球化呢?这个活动如果只是有利于他自己而不利于别人的话,就不是全球化。即使在贸易上,所谓的全球活动也不见得是全球化。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英国殖民印度以后,控制了印度的海关权,对印度输往英国的棉布征收80%的高关税。但同时英国向印度出口的棉布却征收非常低的关税,结果英国摧跨了印度的棉纺织业。事实上,这个行为不是全球化。

全球化指的是自愿交易与和平竞争,不是暴力征服,而是和平的竞争,自愿的交易。诺尔贝格先生曾讲到全球化的好处,我们反过来说,因为有这样一种和平的竞争与自愿的交易自然会带来交易红利,所以它是全球化的。实际上这个结论就是前提,这是我所要强调的。

第二点,经济学一般的理论都能证明自由贸易有益无害,但是这样一种结论,仍需具体讨论。首先,这个结论假定了两个前提,其一是有政府,其二是可以自由移民。因为如果不能自由移民的话,光是靠自由贸易,不能导致所有的国家皆大欢喜。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现了新贸易理论,它与传统的贸易理论相区别。传统的贸易理论讲比较优势。但是新贸易理论认为,规模经济也是一个重要的条件。传统贸易理论假定不存在规模经济。一旦引入规模经济,就会影响贸易的结果。

如果有两个国家,一大,一小,较大的国家就会在自由贸易中占优势。因为国家大,市场大,企业的规模也大,产业的规模也大,就有规模经济,大国在自由贸易中就会占有优势。同理还可以导出先发优势,先发展成工业化的国家比后发展成工业化的国家更有利,因为它先发展的产业自然会大。

工业化国家会比农业国家更有优势也是一个原因,这源于对农产品的需求的有限性和对工业品的需求随收入增长而增长。假如,把一个国家一分为二,一个叫“城市”,一个叫“农村”。结果就是农村国与城市国之间的贸易总是有逆差,农村会逐渐衰落,结果是城市在繁荣发展。也就是说农村在贸易中处于劣势。

自由贸易并不会使所有的地方都比以前更富,但会形成城市化。农村的就业机会减少的同时也对城市进行了补充,进而补偿了农村失去就业机会的损失。所以,自由迁徙是自由贸易的必要补充。

还要注意,如果我们要自由贸易,同时就要有自由的基础,这就需要有政府,来保护产权和维持秩序。

第三点,全球化和中国的关系。全球化对中国是有利的,不光对中国有利,对各国都有利,但对中国最有利。我最近主编了一本杂志叫《权衡》,这是一本新的杂志,其中第一篇文章是我写的,叫做“巨国效应——中国经济还有几十年的高速增长吗?”。这个逻辑非常简单,因为中国是世界上第一大经济实体,按理说中国现在不是最大的规模,因为人均收入不够高,但是人均收入高不见得重复买同一样东西,因而中国是很多产品的最大市场。比如电话,中国有7亿部电话,而美国收入再高也不会买7亿部电话。因为中国的人太多了,有巨大的国家,拥有巨大的市场,中国在国际竞争中依赖于这样一种巨大的规模经济。

至于中国,则不仅要考虑自己,还要考虑其它国家。虽然全球化对中国更有利,但规模较小的国家在跟中国贸易时,可能会处于劣势。所以,对于中国来讲,不能违背自由贸易的原则,要在自由贸易的基础上适当调整与其它国家的经济关系。

我有一些想法:我们是否可以与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这些国家,比如说跟东盟国家之间逐渐开放移民?还有,跟其它国家的贸易关系,应该相对放宽一些,尤其是发展中国家。

作者系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

猜你喜欢

全球化和平规模
50亿元!目前规模最大的乡村振兴债券发行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Mentor Grpahics宣布推出规模可达15BG的Veloce Strato平台
期盼和平
严控公立医院规模过快扩张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
Five Hundred Times五百遍
“遥远的和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