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马英九 背后的“军师团”
2009-10-28
三大智库是主力 出谋划策受重用
本报特约记者 王 玮
马英九上台以来所推动的两岸和对外政策备受瞩目,在其决策的背后,有一个深谙两岸、经济与对外事务的智囊团。台湾《新新闻》杂志10月份一篇题为“三大智库,马英九的军师团”的文章向外界掀开了它们的面纱。
“亚太和平研究基金会”——专责两岸事务。《新新闻》的文章称,马英九倚重的智库首推“亚太和平研究基金会”。该基金会是马英九当局去年在原“中华欧亚基金会”的基础上重新组建而成的,由马的两岸政策重要智囊、淡江大学大陆研究所教授赵春山任董事长,网罗了岛内一大批两岸关系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包括台湾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赵永茂、台大副校长包宗和、政大社会科学院院长高永光、淡江大学教授张五岳、文化大学教授杨泰顺和蔡玮等。与原“中华欧亚基金会”成员刻意维持蓝绿平衡不同,“亚太和平研究基金会”中有许多深蓝和浅蓝人士,没有深绿人士,从中可见马当局提拔该基金会成为专责两岸事务智库的深层用意。
基金会现任董事长赵春山与“国安会秘书长”苏起渊源甚深。赵春山称,“我们和行政部门有密切联系,近来人事将再度小幅变动,新董事会将涵盖国防部及国安会,未来将发展与大陆及海外智库的长久密切关系。”
“远景基金会”——主攻国际“外交”领域。在马英九的智库名单中,“远景基金会”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新新闻》的文章称,1997年3月成立的“远景基金会”虽强调是非营利性民间学术机构,实际上曾受台“国安”系统资助,负责海外国际智库交流工作。“远景基金会”在其网站上公布的宗旨包括“研究两岸关系与国际情势、强化与大陆和国际学界及智库的交流、撰拟政策建言以提供政府部门决策参考”。马英九上任后,“远景基金会”积极扮演政策论述者的角色。
据悉,基金会现任董事长林碧炤即将去职,内定由前“外交部次长”郑文华接任。从该人事布局可以看出,“远景基金会”将从过去小规模的海外交流扩大至国际“外交”领域,成为马当局“外交”领域的重要幕僚。
“中华经济研究院”——着力经贸议题。在台湾经济问题上,“中华经济研究院”(简称“中经院”)是马当局的首要咨询对象。1979年美台“断交”后,台当局为确保经济稳定成长,提出“财政经济改革措施”,期待成立独立研究机构,由学者专家提出政策建言作为施政参考,此举推动了“中华经济研究院”的成立。由于“中经院”具有浓厚的官方背景,长期扮演国民党的智库角色,在民进党上台之初曾受到打压,官方委托案件与支持减少,财务一度出现困难。2003年,陈水扁为将“中经院”收编为绿色财经智库转而加大支持,专门成立了“WTO中心”。
与亲绿智库“台湾经济研究院”相比,“中经院”在国民党重新上台后高度配合马当局施政,赢得了马英九的信赖。马当局的许多经济官员都出自“中经院”,马的副手萧万长曾任该院董事长,“经济部政务次长”林圣忠曾任职于“WTO中心”,前“经建会主委”陈添枝当过该院院长。随着一年来两岸关系的大幅度缓和,“中经院”在两岸经贸议题上着力甚深,尤其是在马当局力推的ECFA(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