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识字兴趣 提高识字效率
2009-10-28裴克寒
裴克寒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学习书面语言必须先识字,只有认识了一定数量的汉字并且能够正确地理解字意,才有可能顺利地阅读、学习和写作。不管是以前的教学大纲,还是现在的《语文课程标准》,都指出识字教学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阶段的识字量最少要达到3000字,会写2500字。而第一学段(1-2年级)就要达到1600-1800字,占小学阶段总识字量的50%,可见识字任务是非常艰巨的。识字教学是一件枯燥和繁琐的工作,因而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辛苦。再加上一、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对识记的字遗忘率、回生率高,所以长期以来,低年段识字教学存在着高耗低效的现象。所以我们很有必要改革识字方法,激发识字兴趣,提高识字效率。
怎样攻破识字关,改革认识方法,积极探索构建科学的识字教学体系,使学生在低年级就能多识字、快识字、识好字呢?可以在识字教学选择各种媒体,采用声像并茂的手段,有助于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同时,学生关心自己学习的结果,通过电教媒体展示回答结果,使他们得到肯定,建立自信心,会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一、声像并茂,激趣识字
识字本身是枯燥的,对于枯燥的事物,人们的情绪总是比较消极和被动的。如果孩子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效率低,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束缚思维的发展。通过看图、听音、观看录像等手段把学生带进生动、形象的情景中,不仅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为后面生字词的学习作好铺垫。
在教学“嗡、喔、汪”等表示声音的字时,笔者先让学生听音辨别动物的叫声,然后出示生字,让其模仿动物叫声,然后才学习生字。如:教学内容是一些动物的名字,分别有鸟类、兽类、昆虫类等,笔者让学生通过电视观看动物世界,进而认识各种动物及其名称。教学时再有针对性地提问:“你们想知道这些动物的名字怎么写吗?”这样,马上吸引了学生,使他们很想知道这些动物的名字是怎样写的,从而记住动物形象,又会写动物名称,达到了识字目的。
二、创设情景,激趣识字
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些具体场景和氛围,让学生先感知、体验,后学习、理解、运用词语,学生学习起来就会兴趣盎然。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创设一种宽松愉快的环境,顺应儿童心理特点,巧妙创设多种有利于学生识字的情境,就显得尤其重要,这样才能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如:在教学第二册《识字4》时,上课伊始,在优美的音乐背景下,教师用饱含激情的话语导入课题:“小朋友们,五彩缤纷的春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想不想跟着老师去寻找春天的足迹,感受春意的美妙?”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到课堂上来。接着,教师用多媒体呈现课文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说说春天的花园里都有哪些动物,它们在干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用投影打出生字词,并组织学生学习生字词。师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识字任务。
三、教给方法,激趣识字
识字写字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而且识字量较大。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们只有采用形式多样的识字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掌握多样的识字方法,促进学生识记效果的提高。
在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具备一定的识字能力、有强烈的识字愿望时,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让学生充分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奥妙。介绍一些有关语言文字的电视节目让学生观看,就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利用电视形象生动的优势,让学生观看一个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文字,如:象形字、会意字等,帮助学生巩固字形,理解字义。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把无意识记变为有意识记,把枯燥无味的识记变为形象的识记,使之收到记得快、记得牢的效果。
实践证明,只要改革识字方法,增强学生识字的趣味性,就可以轻松完成新《课标》提出的识字要求,为阅读和作文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