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有效课堂教学探微
2009-10-28李春明
李春明
新课改的实施,要求我们一切以学生为本,构建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而现实中,不少教师认为那是学者和大师们的专利,因而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仍然普遍存在灌输式、问答式等现象,这让当前的农村小学课堂教学陷入了非常尴尬的境地。究其原因是对当前农村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作为农村小学教师,用心营建有效的小学课堂教学,是诠释当前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
一、实施有效小学课堂教学的背景
1. 从素质教育的长远目标来看。目前的小学生是新世纪的主人,将面临新技术革命的挑战。要让小学生在较短的时限内学到较多的知识,培养他们良好的素质,必须依靠有效的课堂教学。
2. 从减轻学生负担的近期目标来看。当前小学的课堂教学较多地存在这样一个“怪圈”:课堂教学的粗疏组织“造成”教师利用大量课外时间为学生补课,进而大量布置作业增加学生课业负担。教师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的时间被占,课堂教学不能有效组织,形成恶性循环。
3. 从改变课堂教学管理模式看。据调查,目前大多数的课堂管理都倾向于教师权威的维护和课堂秩序的控制。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以追求知识结果为唯一的目标,而很少关注学生的持久发展。这种“权威式”课堂教学,无论是对学生还是教师,都是一种负担与折磨。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教师应努力探索有效的小学课堂教学模式,尽量使学生在课堂中获得最大的信息量,以取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有效小学课堂教学要做到几个转变
1. 教学观念的转变。要转变以应试为目的的教学观念。应试教学以升学为目的,机械重复教学,占用大量的时间,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首先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着眼于利用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取得最大限度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把减轻负担、生动活泼、全面发展当作教学的指导思想。
首先,教学有效性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学有效与否,要通过学生来体现。有效的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其次,教学有效性要关注教学效益。它要求教师有时间和效益观念。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教学效益的问题,不能为追求形式,抛弃对教学效益的追求。
再次,教学有效性的实现要以教师自身的发展为基础。教师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条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教学观念的变革,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教师对教学反思的能力,这些与教学有效性相关的因素都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发展。
2. 教学模式的转变。摒弃“外延式”,采用“内涵式”教学模式。从教学实践看,增加课时量、作业量这种“外延式”教学取得的效果,只是一种暂时的假象,它不利于小学生的个性发展。有位教育专家曾这样说:“这种做法,从某种程度上谈,会毁了一代人。”因此应提倡增加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内涵式”有效教学模式。
3. 教学方法的转变。有效小学课堂教学应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教学。如果为了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而采用“注入式”,那就曲解并违背了有效的课堂教学。因此,在规定的时间内要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更多的知识,必须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条件,运用小组合作交流,全员参与的高效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的自主能动学习,使学生有效学习,从而实现有效小学课堂教学的目标。
4. 反馈渠道的改变。有效小学课堂教学就是要缩短教学时空的差距,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调控课堂教学。传统的反馈渠道单一,时空拉得太长。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要设置多种反馈渠道,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出发,去分析学生的语言、书写、神态等,尽可能多地接受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控课堂教学。
5. 教学评价方式的改变。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因此,有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更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首先,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评价不仅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同时也需要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不宜只采用纸笔测验,应放弃单一的给学生打“综合分”的评价方式,可结合“课堂日记”、“现场笔记”和“档案袋”等记录卡片的形式记录学生的情况。
其次,重视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评价。数学的实践性较强,它是现实材料的形式化,它与自然、生活密不可分。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不能只停留在检测简单的描述性知识上,在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更应该成为评定的重点,如:组织学生参加农村劳动,参加测量学校运动场的周长、面积,让学生自己根据现实材料设计一个数学学具等,从中考核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再次,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应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日常生活的了解来评估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把学生的表现记录下来,用这些记录与以前的记录比较,并把结果适当地告诉学生,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表现和内心体验,鼓励学生将自己与其他同学相比较,以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三、要处理好课堂教学的几个关系
1. 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必须处理好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教材内容之间的关系,抓住知识的联系点和生长点,充分运用知识迁移规律,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把知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传授给学生。
2. 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过程,又是一个解决矛盾的过程,其中生成与预设之间的平衡与突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关注;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巧妙地预设,恰当地抓住生成的时机,能够更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当学生被激发起“兴奋”的学习状态,而发表精彩的观点时;当学生出现理解或认知的“错误”时;当师生互动学生“随机”冒出的精彩火花时;当学生表情出现“细微”的变化时;当教师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时,都是利用意外生成资源的大好时机。当然,我们要理性地看待“预设”和“生成”。预设过度必然导致对生成的忽视,挤占生成的时间和空间;生成过多也必然影响预设目标的实现以及教学计划的落实。因此,无论是预设还是生成,都要服从于有效的课堂教学,让课堂教学因预设而有序,因生成而精彩。
3. 主动学习与被动接受的关系。新课标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目前的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以教师讲解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方式,很难实施开放型、探究性的教学。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学设备跟不上,教师的观念没转变,家长们依然只看重分数和结果。因此,这种课堂教学使学生失去了主动学习的机会,必然不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所以我们要处理好主动探究学习与被动接受学习的关系,寻求两者之间的平衡。
4. 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关系。有效的课堂教学要在有限的时空里完成教学任务,就要借助于快速高效的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弥补课本插图和文字说明的不足,弥补传统手段不易适应个别差异等缺点,丰富了教学内容,节省了教学时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是有效课堂教学理想的教学手段。但是,传统的教学手段也必不可少。传统的教学手段方便、灵活,教师和学生也可以因地制宜自制教具、学具,尤其在农村学校有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