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应予特殊重视
2009-10-28穆汤平
穆汤平
数学教学应努力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寻求结沦。应用与推广”的基本过程,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水平,不同班级都要作出这样的安排,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一系列活动逐步发展应用意识,形成初步的实践能力。
在正常的教学活动中,要注意与专题研究和开放性问题有关的内容与实践活动,加强这方面内容安排的密度和强度。
一、创设生活情境,结合生活体验
第一,加强数学学习和现实的联系。
数学学习的基础首先是学生的生活经验。数学教学要加强数学学习和现实之间的联系。数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也要充分贯彻联系生活和数学应用的思想,让学生有实践活动的机会,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以及由其他学科提出的问题的机会,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生活,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数学。
第二,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
教育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是有兴趣的。因此,教学要从学生所熟悉的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其中并体会到数学学习和现实的联系,这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使学生在认识数学的同时,还能学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实践证明,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生活中去。因此数学教学要密切结合学生的经验,从现实中寻找学生学习的素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生活中。
因此,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开展教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上升到数学概念和方法,并能反过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培养数学意识,提高分析能力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所熟悉的现实生活出发,从具体的问题到抽象的概念,得到抽象化的知识后再把它们应用到新的现实情境中去。通过数学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让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
为了使学生经历应用数学的过程,教学应采取“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基本思路是:以比较现实的、有趣的或与学生已有知识相联系的问题引起学生的讨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出现新的知识点或有待于形成的技能,让学生带着明确的解决问题的目的去了解新知识,形成新技能,反过来解决原先的问题。
第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应使学生获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认识和理解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学会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发展多样化的解题方法。由于不同的学生在认识方法上存在着差异,他们有不同的认识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所以应当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途径来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得出的是前人已经发现的结果,但数学化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种再创造的因素。
第三,注重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综合。
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综合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和实践趋势。这是20年来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研究数学教学,不仅要从现实生活题材中引入数学,而且要重视数学和其他学科的联系,打破传统的学科限制,允许在数学课程内容中研究与数学有关的其他问题。数学教学设计要把握数学应用的广泛性这一特点,注重数学应用的多科性,运用数学解决生活和其他学科中的问题。数学与自然、科学、人文等许多学科有关,是学习这些学科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