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化背景下蓝色壁垒原因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2009-10-27滕玉华

商业经济研究 2009年26期

王 铂 滕玉华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运用政治经济学理论分析在政治、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从南北政治、经济差距、阶级力量、要素密集度和工资差距等角度分析发达国家构筑蓝色壁垒的原因。最后得出结论:发达国家构筑蓝色贸易壁垒是有政治经济根源的。

关键词:蓝色壁垒 结社自由 有效承认

全球范围内的蓝色壁垒

(一)蓝色壁垒的含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积极推行在国际贸易协定中引入与工人工作条件相关的条款,这些条款把实现一些劳工条件的目标作为市场准入条件。它和与环境有关的条款一起被称为国际贸易协定中的社会条款。环境条款有时被称为绿色条款,由于劳工条款针对的主要是蓝领工人,所以也被称为蓝色条款。由于劳工条款可能对自由贸易产生限制作用,因此我们把这种限制称为蓝色壁垒。

(二)蓝色壁垒问题的历史回顾

在1948年签订但未得到执行的哈瓦那宪章中包含有公平劳工标准条款。1993年,在第8轮“乌拉圭回合”谈判的马拉喀什会议上,美国等发达国家提出在国际贸易规则中设立“社会条款”,但没能实现。1996年,在新加坡召开的WTO首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了新加坡部长会议宣言,将“核心劳工标准”作为新议题被明确列入宣言之中。

在区域范围内,美国是最积极推崇国际劳工标准并极力将其写入单边或多边贸易条款内容的国家。美国的《1974年贸易法》第310条和《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法》第1302条均涉及到劳工保护问题。1984年生效的《加勒比海经济振兴方案》和2000年生效的《非洲增长与机遇法案》就包含了一些劳工标准。1994年实施的《北美劳工合作协议》是明确涉及劳工权益的贸易协定,实施之后,协议三国违反该协议的行为受到了严厉制止。此外,美国在与柬埔寨、约旦、智利、新加坡、摩洛哥、巴林、澳大利亚、哥伦比亚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中都包含有蓝色条款。其它一些发达国家在签订贸易协定时,有时也附加一些劳工条款,比如加拿大与智利、哥斯达黎加、秘鲁的自由贸易协定。此外,发达国家在实行普惠制时也把劳工问题作为约束条件之一。

蓝色壁垒相关文献简述

蓝色条款一般包括结社自由和有效承认集体谈判权利;消除一切形式的强迫或强制劳动;有效废除童工;以及消除就业与职业歧视;最低工资、工作时间、职业安全与卫生等。这些条款不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国情,从而构成贸易壁垒。葛翔(2007)比较了核心劳工标准与我国法规差距是较大的。Brown,Deardorff 和Stern(1996)认为,许多劳工标准,如废除强迫劳动、最低工作年龄、最低工资和工作时间的限制等,都是使用劳动的标准。它们将减少一个国家的可用劳动力,从而减少劳动的丰裕度。这意味着发展中国家要达到蓝色条款的水平,就需要花更多的成本,否则贸易就会受到限制。

蓝色条款有时被借口为旨在改善欠发达国家的劳工状况。但Grossman和Krueger(1993)认为,劳工条款将不能给发达国家的工人提供许多保护,因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工资和工作条件的差别太大了。Krueger(1996)也认为,劳工条款其实并不针对发展中国家最穷的人,因为他们要么不工作,要么在不遵守劳工标准的非正式部门工作。Klevorick(1996)认为,蓝色条款其实是与发达国家居民的条件相关联,而不是侧重于低标准国家的福利或者它们所追求的福利。Krueger(1996)指出流行的政治经济学观点是:贸易与劳工标准的联系始于保护主义动机。他专门讨论了蓝色条款是否带有贸易保护主义。他分析支持蓝色壁垒的人是否是从国际劳工标准中获益最多的人。以1995年美国童工遏制法案为例,他发现支持此法案的低教育水平成员和他们的雇佣者是最有可能直接收益于此法案的。

蓝色壁垒设立的原因

(一)政治、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南北历史差距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经济已经处于后工业化时期,工人的收入较高,劳动生产率较高。在经历过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之后,发达国家已经拥有厚足的经济实力,同时人们对劳工在恶劣的条件下生产感到深恶痛绝。出于人的本性和思想的开化,发达国家的居民既不愿自己处于被残酷剥削的地位,也不愿意看到其它国家的工人处于这种生产环境,因此倾向于提出制订一个国际劳工标准,并把它写入国际政治条约和国际贸易协定中。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普遍落后,并且经济状况差别也很大。许多发展中国家还面临经济起飞的任务,甚至还有温饱问题没有解决。对某些发展中国家来说,维持劳工标准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二)阶级力量

从阶级力量方面来看。发展中国家的一个普遍特征是农业经济占重要的地位。即使是工业发达的发展中国家,也面临着二元经济的问题。发展中国家的劳工一方面人数少,另一方面组织性不强,其政治声音是很弱的。而发达国家的工人很多是几代职业工人延续下来的,加上行业协会比较成熟,组织性是很强。而且熟练的“蓝领”工资也是相当高的,发达国家还培育了相当规模的中产阶级。其实,经济状况对政治力的作用很大。Follows(1951)指出,发达国家政府赞同劳工立法的主要原因是劳工运动力量在不断增长。这些富足的工人阶级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政府的决策,还可以和资本所有者就劳动环境、工资、工时等进行谈判,如果谈判破裂,可以举行罢工。劳工力量在保证发达国家国内的劳工标准不下降的同时,对政府在选择贸易伙伴以及贸易谈判上施加压力。

(三)工资差距

发达国家的工人对于国外工人的低工资是没有好感的。OECD(1996)指出,发达国家的人们,特别是无技术人员,关心在高劳工标准与低标准国家的贸易会带来高失业,以及高标准国家的工资的不公平增长。发达国家的工人简单而最直接的理解是,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威胁到了他们的工作岗位;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工资太低,他们的工资难以提高。

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工资低廉,发达国家不再生产那些需要普通工人就能生产的产品,而把资金投向高技术的行业。然而,高技术行业能够吸引的劳动力并不多。由于贸易,发达国家的劳工不仅要面对本国更激烈的竞争,还要面对外国低工资的竞争。而竞争的结果是工资被拉低。根据要素价格均等理论,虽然世界劳工工资在不断增长,但是,国际贸易使得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劳工的工资均等化。这意味着,在发展中国家工资水平提高的同时,发达国家的工资可能下降。工资差距经常成为发达国家劳工阶层支持蓝色壁垒的煽动性理由。

(四)要素密集度

一般认为,发展中国家拥有相对较丰裕的劳动力,而资本是其相对缺少的要素。发展中国家争相吸引外资的事实可以证明这一点。而发达国家在经历了经济起飞和资本积累之后,经济基础比较稳固,资本比较丰裕,劳动力却是发达国家稀缺的要素。Stolper-Samuelson定理可以推论出,无论是在劳动密集型行业还是资本密集型行业,贸易前后,发达国家工人的工资都是有变化的。有了国际贸易后,工人的实际工资是下降的。因此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要素密集度来看,发达国家要构筑蓝色壁垒,是因为资产阶级并不会自愿将收益增加的一部分让与工人阶级。劳工阶级可以选择向政府施压使政府进行收入再分配以获得收入补偿,或者选择支持蓝色壁垒以维护自身利益。显然,后者要容易得多。因此,当劳工阶层可能成为自由贸易的直接受害者和间接受益者时,他们会选择后者来降低自身的直接“受害”程度,这也意味着降低其间接“受益”程度。

结论

首先,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恰好是不同要素禀赋国家。劳动力在前者属于丰裕要素,而在后者属于稀缺要素。国际贸易对南北劳动力的收入影响是不同的。因此,在国际劳工问题上,南北两个阵营的形成,有着深刻经济根源。其次,发达国家构筑蓝色壁垒,是因为在国际贸易中,劳工标准问题对发达国家的劳工阶层是有一定影响的,虽然这种影响没有发达国家所宣称的那么大。最后要指出的一点是,国际贸易仍然有利于发达国家,蓝色壁垒不仅不利于发展中国家,也会阻碍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葛翔,略论.“核心劳工标准”与我国宪法基本权利文本之关系.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

2.佘云霞.国际劳工标准:演变与争议.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