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异想天开?
2009-10-27栗匀
栗 匀
指望单薄的吉利汽车能带给沃尔沃汽车质的飞跃?几乎没有人相信这一点。
经过无数次模糊否认或闪烁其词后,吉利汽车终于承认竞购沃尔沃汽车一事了。自从吉利集团竞购沃尔沃消息传出,市场对其收购的能力、融资和后续整合就一直充满怀疑。一些大型车企对其“横刀杀出”不屑一顾。几乎所有的人都在问:在欧美一流车企都玩不转的时候,中国的二、三流车企吉利能玩得转吗?
前程似锦还是似“阱”
吉利收购沃尔沃并不是件轻松的事。上汽收购双龙汽车的惨败,北汽控股四处出击之后遍体鳞伤,这些案例的失败都会让大家对吉利收购沃尔沃信心有所保留。
首先,吉利是否有能力购买沃尔沃,就是一个疑问。“瘦死的骆驼比马大”,2008年沃尔沃销售额147亿美元,亏损16.9亿美元。而吉利控股2008年销售额42.9亿元,税前盈利9.2亿元。吉利虽经过了十年发展与资本积累,但如果真像传言那样,用160亿至200亿元人民币赌命购并沃尔沃,则不仅要花空所有的积累,更要东拼西凑甚至背上巨额的债务,这对此前一直采取稳健发展策略的吉利,不仅力有不逮,更不符合其发展策略。
其次,为了改变其“低端车标签”的品牌形象,则投资实在过于巨大;若是以购并沃尔沃来得到高端的生产技术,则更是南辕北辙。根据沃尔沃在产车型的情况,它主要的技术是其在发动机和三个主要的平台能力方面。但在福特购并沃尔沃后,一系列的平台整合已经使沃尔沃产品越来越受局限,尤其是在新产品开发所需要的技术支撑方面,它无法通过自身的能力获得。换言之,它只能依赖福特。这样“购品牌换技术”之路也未必能走得通。
再次,即使吉利收购沃尔沃成功,如何整合也将是吉利面临的考验。且不说复杂的国外管理经验,单是瑞典的劳工关系就难以协调,上汽收购双龙汽车后的艰难案例已横亘在前。而且,目前国内风起云涌的资本海外收购历程已经遍布荆棘,相信日后麻烦不会少。此外,在金融风险、文化沟通、后续整合等诸方面,也绝不是举手投足就能办到的事。
由于品牌之间的巨大差异性,吉利和沃尔沃之间的技术、品牌以及管理经验相容度极低,即使是庞大的福特汽车在10年之内耗尽近100亿美元都未能实现重生沃尔沃的宏伟蓝图,所以,除了资金上的支持,指望尚且单薄的吉利汽车带给沃尔沃汽车质的飞跃无异于异想天开。
溢出效应是把“双刃剑”
吉利竞购沃尔沃最主要的目的应该是获取生产设施和新技术。众所周知,吉利公司的目标是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力求实现自身低成本结构优势的最大化,以对抗传统的竞争对手。这一战略往往通过拓展沃尔沃曾经的客户群以及增加市场份额的方式来推动扩张计划。
“吉利作为一个民营企业,一直处于低端的状态,尤其像处于三四万块钱的车型,跟原来老夏利差不多,叫做“铁包肉”。而沃尔沃品牌是世界知名度很高的品牌。首先是在安全性上,它有很高的知名度。它的技术、品牌价值在中国的认识度和市场潜力也是相当大的,今年在中国市场增长达41%,如果吉利能够把它的技术整个移植过来的话,意味着整体技术提升,吉利要实现它的转型,这是必须要走的路。”资深并购专家、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马光远律师如是说。
上汽并购双龙和罗孚,耗尽10位数以上的资金买回来的只是教训,吉利真要并购沃尔沃到头来结局又会怎样?这是业界普遍关心的问题。自主品牌其实一直以来都苦于难以攻下高端品牌市场,自主品牌造豪车的“山寨现象”已经成为业界的笑柄。
吉利以生产简单、便宜的小型车著名,而现在正努力向国际市场扩张。收购沃尔沃可能会为吉利提供了生产技术和分销渠道,同时也能改变发达国家对吉利产品质量的既定认识。
如果收购已经被消费者认可的高端品牌能够运营成功的话,也可以给一些类似低端车企业指明一条新的出路。然而,尽管这一品牌收购可能会给吉利品牌带来积极的溢出效应,但溢出效应也是一把“双刃剑”,沃尔沃这个成熟品牌也可能会受到损害。
曲线并购值吗?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称,高盛旗下一家私人基金斥资2.5亿美元入股了吉利汽车的香港上市公司。
消息人士称,吉利计划借助这笔钱扩大其运营资金,以减轻母公司竞购沃尔沃带来的资金压力。而作为福特全球战略的一部分,福特也寄希望于吉利接管沃尔沃。
近日外媒爆料,吉利正酝酿把橄榄枝抛向刚刚成功收购欧宝的麦格纳,声称双方正在讨论共同收购欧宝的可行性。一时间被媒体冠以朝三暮四“负心郎”的头衔。
是光明正大地迎娶沃尔沃,还是曲线并购欧宝?尽管吉利一再对绯闻遮遮掩掩,但其心急火燎地上市融资,还是让媒体抓住了“小辫子”。
但吉利汽车执行董事洪少伦马上予以回应,称这次发行的可换股债券绝不是为了收购欧宝。再加上吉利曾首度承认,其母公司有意联手一家国有控股公司共同收购沃尔沃。因此媒体分析称,此次融资多半是要把钱投向沃尔沃。
目前,吉利无疑成为时下国内汽车圈内最热的看点,李书福也再次被指为海外并购的“疯子”。对此有人质疑:吉利并购沃尔沃,究竟是赌命,还是腾中炒作第二?是一出彻头彻尾的肥皂剧,还是李书福欲擒故纵的市场策略?
在收购沃尔沃这一舞台上,吉利的动作如同李书福的性格一样——天马行空,让人摸不着头脑。不过虽然一切还都是未知数,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吉利已成为最大的炒家,甚至是最大的“赢家”。
据吉利一位内部人士透露,吉利有意在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购买土地,一旦收购沃尔沃成功,该地将用作建造生产沃尔沃车型的工厂。但目前在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还未有相关的土地交易记录,该项交易还未真正成交,而只是处于洽谈阶段。
这宗交易是商界又一典型的“蛇吞象”收购案。吉利汽车会从沃尔沃获得产品研发平台共享或者技术购买吗?以李书福之精明,对这种机会成本,他当然早就权衡多次。但很显然,无论从哪一方面上看,吉利均未做好并购沃尔沃的充分准备,这就不能不让人怀疑吉利并购的动机。
面对一轮接一轮的媒体炒作,吉利一位主管似乎并不反感,他半开玩笑说,“看来我们的确应该好好整理一下,说不定这是一个很好的传播案例。”
从福特方来讲,扭亏乏力、前途未卜的沃尔沃,很像一个“准鸡肋”。而对于吉利等国内车企来讲,这个国际大牌却像是一块晋级的垫脚石。因为从资本市场的角度看,谁与这个国际大牌有染,炒作的越厉害,谁将会带来越多的关注,还可以借机显示一下实力与“提高自我”的决心,岂不皆大欢喜。
收购尚无新进展
据悉,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曾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收购沃尔沃汽车,得到同意并拿到了确认函,可以就收购沃尔沃进行接触和谈判。吉利集团成为国内唯一得到政府主管部门认可,可以谈判收购沃尔沃的企业。
按照国家现行规定,发展改革委给了确认函只是同意吉利集团可以就收购沃尔沃进行接触和谈判。如果最终达成协议,还要报发展改革委进行审核。收购金额超过5000万美元,发展改革委审核后还要报国务院核准。通过了发展改革委的项目核准后,还要通过商务部的境外投资核准。
截止到发稿,相关方仍在进行讨论,没有新的进展。据说,吉利和福特双方就收购沃尔沃签署了保密协定,任何一方都不得泄露谈判的进展情况。
因此,中国汽车产业要实现在世界汽车业版图上的重要地位,现阶段离不开收购、离不开借助别人的品牌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