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吕良民:留下精彩和奉献

2009-10-27何成保胡焕

杰出人物 2009年12期
关键词:胶合板印度尼西亚华侨

何成保 胡焕

“人生如戏,只有留下精彩和奉献,生命才是一幕好戏”,这是吕良民先生的座右铭,亦是他多年人生轨迹的概括。显然,吕良民先生是一位对生命意义有着深刻认识的睿智仁者。他说,人生好比是一场戏剧,有开幕和落幕,终究有限;社会如同大舞台,人既然登上了这个舞台,来到了这个世界,就一定要留下精彩和掌声,做点贡献,才能不枉此生。

在商海上,吕良民先生的人生无疑是精彩的。来香港继承父业,并发扬光大,非但开创了事业的春天,亦为内地的经济建设奉献赤子之力。早期他从“内”对“外”贸易,促进了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的经济联系,更支持了印度尼西亚的经济建设;后期,他从“卖出去”转化为“买进来”,将印度尼西亚的“胶合板”转卖到内地,为内地改革开放,经济建设贡献了力量。

像众多华侨一样,吕良民先生对于国家民族的感情,显得纯朴而强烈。他在北方求学,在富庶的上海参加工作,后又在香港发展事业,辗转了大半个中国。后来,1993年,他作为香港华侨华人总会238位共同的发起人之一,创立了“侨总”,为香港的華侨、华人、侨眷竭诚服务,帮助他们联系祖国情谊,回乡投资,招商引资尽力尽智,赤心奉献,感人至深。毋庸置疑,他的人生是奉献的。

精彩之路:承继父业,发扬光大

吕良民先生祖籍福建,系印度尼西亚归侨。1953年从印度尼西亚归来后,他先进入北京市工业学校学习,毕业后又被组织上保送到天津大学继续深造,学习工业企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1961年毕业后,他服从国家统一分配,进入上海机电局下属的电器公司,正式走上工作岗位。从海外回到国内,又从北方重镇天津辗转到上海,吕良民先生的人生可谓几经波折,几经辗转,所幸的是在上海这个充满朝气的城市,吕良民先生开始安定下来。在工作中,他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同时也在上海成家立业,两个子女亦于上海出生。

后来,1964年,由于父亲健康欠佳,疾呼他到香港去帮助打理生意,吕良民先生婉拒了父亲的好意,属意改由南京之二弟赴港协助,而自己更想继续参加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1967年,其父亲因心肌梗塞而突然离世,直至1972年,吕良民先生才离开了生活工作十一年之久的上海。他首先只身来到香港,两个月后才举家迁居香港。他回忆说:“当时内地还是处于‘文革时期,政府在控制移民审批方面非常严格,普通人要想去香港极为困难。不过幸好,由于周恩来总理提出允许对华侨、侨眷‘来去自由,对于华侨申请去香港等地,国家就给予相应的照顾。”

顺利地来到了香港后,吕良民先生加入到父亲生前创立的由南京二弟所掌管的公司。而此时,由于父亲早在1950年初就在香港开始从事中国呢绒等产品的代理贸易,公司已经颇具规模。正是“创业难,守业更难”,公司业务全凭他及南京来的二弟共同承担。对于原先没有任何相关经验的他而言,真正的考验开始了,人生的精彩也随之拉开序幕。

进入公司后,吕良民先生在父亲所开创生意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经济环境和自身经历,因势利导,为公司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将自己的海外经历优势发挥出来,明确了公司的经营范围和模式。他回忆说:“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印度尼西亚,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对于一些轻工业产品需求大,特别是对丝织品、纺织品、五金工具等。所以,我就将公司的重点集中在这三类,同时专营中国到印度尼西亚这一条线,香港作为中转站,到内地采购相关产品,最后转口到印度尼西亚。”

虽然吕良民先生出生在福建一个极为贫穷的山区,但毕竟从小在印度尼西亚求学和生活过一段时间,因此对于印度尼西亚华人社会的各种环境和文化背景都比较熟悉,加上他人缘好,人脉广,特别是他父亲生前在印度尼西亚华侨社会所留下之人际关系这个极为宝贵的遗产,从一开始,公司便销路畅通,发展顺利。初涉商海,吕良民先生藉着地利人和,便取得了不小的成就,这无疑为他后来的事业开了一个好头,奠定了基础,更为他以后在事业上的大胆转变树立了信心。

精彩再续:改弦更张,惠民利国

十几年“卖出去”贸易的成功,让吕良民先生有了独自创业的胆识和勇气。很快,他经印度尼西亚同学的介绍,与一家印度尼西亚木业集团在香港成立木业合资公司,主推印度尼西亚木业集团所生产的”胶合板”产品去内地。另外,又从政府相关部门购得现成的良能有限公司、民程有限公司。“那个时候,我想出来自己闯闯,就选购了上述两家公司,很巧的是,这两家公司的名称竟然藏有我的名字。”

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内地经济建设如火如荼,各种需求也日益扩大。对此,吕良民先生看在眼里,心中亦酝酿着新的计划。掌管着香港木业合资公司后,吕良民先生没有固步自封,而是再次结合国内新情况及时调整,改变贸易方式,从原来的“卖出去”变为“买进来”。同时,根据内地的市场需求转变贸易对象,从原来的纺织品、丝织品和五金工具转化为木制品,专营胶合板的买卖。

他说:“印度尼西亚处在热带雨林带,森林资源丰富,适合制作胶合板的原材料极为丰富,由于雨量和阳光充足,树木长得又高又大,且生长周期短。而用来制作胶合板之原木的直径,必须用很粗的木材,而中国在这方面,森林资源相对贫乏些。当时中国经济建设对于胶合板的需求量非常大,另一方面,政府出台了很多保护森林资源的措施,使得国内胶合板供不应求。”起先印度尼西亚的经济落后,加工业不发达,木材出口也仅是原木为主,后来随着印度尼西亚经济的发展,政府开始进行控制,规定国家出口的木材必须是经过加工后制成品或半成品。当时,印度尼西亚的木材出口,主要有两大类,即各种规格的板材,另一种则是胶合板。”

吕良民先生抓住机会,带领公司从中进行印度尼西亚木材的代理贸易,将印度尼西亚的胶合板转卖到内地。由于是与经济建设息息相关的材料,政府控制方面也极为严格,吕良民先生并不能直接进行买卖,他积极变通,与内地相关部门的合作,将从印度尼西亚进口的胶合板,卖给国内有许可证的外贸部门。因此,十几年下来,他的生意一直很顺利。与此同时,内地的建设遍地开花,各处各地对胶合板都有极大需求,吕良民先生的贸易也是遍及整个中国,从东北三省到西南边陲,从塞北到岭南。

无论是开始将内地的产品“出口”到印度尼西亚,还是后来将印度尼西亚的胶合板“输入”内地,吕良民先生始终扮演着一个中介桥梁的角色。这其中,他适时转变,总能抓住机遇,利用好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始终让事业能在顺利的发展之中。而这其中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始终能将个人价值观和社会价值统一起来,尤其是后期胶合板生意,更是一项惠民利国的贸易。其实,这才是他在生意场上得心应手,左右逢源的根本原因。

奉献之歌:凝聚侨界,爱国爱港

商场的成功,更坚定了吕良民先生为社会奉献的决心。早在1993年香港华侨华人总会成立之时,他便是众多发起人中的一位,多年来,吕良民先生与总会一起风雨兼程,不离不弃,无论是工作繁忙,还是身体欠安,他都是尽己之力促进会务的发展。

据介绍,1993年,遵从中央国侨办的指示,同时受到廖承志等当时内地侨界老领导的关照,香港华侨华人总会于当年12月正式成立。成立至今的十六年来,总会立足香港,秉承着“爱国、爱乡、爱港、爱侨”的四爱宗旨,为香港的繁荣,内地的招商引资,团结侨胞、侨眷、华人等方面做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他说:“从基本会员来看,目前个人会员有1200多名,团体会员则有9个,每个团体都有几百上千个人不等;从会员组成看,基本上是东南亚各国的华侨、华人、侨眷为主,其中又以印度尼西亚最多。因此,这个总会在香港侨界的作用和影响力不言而喻。当年为了配合香港‘回归,总会组织了各种活动,例如欢迎解放军进城等活动。很多时候,只要有爱国爱港的活动,总会总是一马当先。在团结香港的华侨、华人、侨眷,联系旅居东南亚等国的侨胞,侨总更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邓小平说,‘华侨是我国特殊的团体,是我国改革开放中一股独特之力量,必须联系,不能断。”同时,吕良民先生还介绍说,香港华侨华人总会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正副会长轮流值班制度,值班的会长负责平时会里一些琐事,譬如接待客人、主持日常会务等,而会长只有在全体大会或者重要的事情上负责。

正是香港华侨华人总会有着明确的“四爱”宗旨,积极的活动能力以及科学民主的管理模式,使得会务发展迅速,早已成为香港,甚至中国知名的侨界群众团体。为了更好的发展会务,香港华侨华人总会很早就开始筹办新的会所。2003年,香港正遇“非典”肆虐,当时,香港的房价大跌,置办新会所的事情正式被提上日程。总会的创会会长古宣辉先生将此重任交给了吕良民先生。他说:“当时我跑了几十个地方去看楼,几经波折,最后才遇到好机会而果断地决定在目前的新会所这里。这里的周围环境好,背山面海,附近与中央图书馆、中华体育会之大操场和数个网球场相邻,又靠近维多利亚公园和维多利亚港湾。以前在买会所的时候,亏了很多,这次主要靠发动大家,才筹集到资金顺利买下,做到不向银行借一分钱。”

长期以来,促进国家统一一直是香港华侨华人总会的会务之一,这是与其“爱港”宗旨一脉相承,总会曾经组织过相关方面的论坛,亦经常组织活动前往台湾,增加彼此之间的了解。对此,吕良民先生说:“中国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兄弟携手,家和万事兴。两岸合作才能应对当前的金融海啸和各种挑战。相信炎黄子孙凭藉中华民族的智慧,以民族大爱与包容心,付之以时间与耐心,积极作为,终会实现两岸和平统一。”

处世之道:诚以待人,乐天知命

除了担任香港华侨华人总会名誉会长兼副会长之外,他还担任过国立北洋大学—天津大学香港校友会会长,名誉会长和印度尼西亚椰嘉达中华中学旅港校友会创会会长、名誉会长等社会职务。在每个社团里,他都真诚付出,所有这些都只是他奉献的延续。正如他信奉的为人处世之道一样——诚以待人,他说:“对人要真诚,做事要老实,你怎么对待人家,别人就会一样对待你。”

因此,对于参加社团工作,他总结说:“一定要抱定好心态,如果参加社团抱有什么功利心,那肯定是做不好的。我们都是有錢出钱,有力出力,有时间就多花时间,有的只是奉献。”

在社团之路上,如果太过功利,自然是与奉献的真谛南辕北辙,好比养生之道,如果只追求口味满足,离健康也就渐行渐远。吕良民先生说:“前年我不幸得了一场大病,后来在玛丽医院治愈了。经过这次后,我意识到自己的健康还得靠自己。现在,每个礼拜我都会收看中央四台的中华医药节目。后来,我总结出几点养生之道,食物中尽量要作到三少,即‘少盐、少油、少糖。”

“三少”是外在的、物质的,其实,在吕良民先生心中,有着内在的精神养生之道,那是要以平和之心奉献社会,因为只有仁者才会真正长乐、长寿,只有知足才会长乐。吕良民先生的人生一定长乐、长寿。

【人物简介】

吕良民先生,祖籍福建省南安市,1961年毕业于天津大学。1972年来到香港。很早就开始服务于香港侨界,是香港华侨华人总会的发起人之一。现任香港华侨华人总会名誉会长兼副会长、国立北洋大学—天津大学香港校友会名誉会长、印度尼西亚椰嘉达中华中学旅港校友会名誉会长、良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民程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等职。

猜你喜欢

胶合板印度尼西亚华侨
我的华侨老师
印度尼西亚—省的天空变成了红色
华侨华人贺祖国70华诞: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印度尼西亚外汇管理概览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
多层胶合板自动排板生产线的设计与应用
华侨华人庆“国庆”度“中秋”
推动爱沙尼亚胶合板的提升
论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群岛的仿宋锡钱
安徽:推出无甲醛胶合板地方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