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振生:大学办到小山村

2009-10-26

中华儿女 2009年9期
关键词:梅山莱克中村

曹 昕

自杨梅山顶鸟瞰蓉中村:晋江东溪犹如碧绿的袖带翩然其间,蓉溪从东边潺潺而来,汇人东溪,上百幢现代化农村别墅错落有致的分布在两溪交汇处。依山傍水的10多座厂房掩映在红花绿林中。党的十七大代表、福建电大梅山实验学院副院长、蓉中村党委书记李振生介绍说,2007年的发展对蓉中村来说是“刚起步”,2009年全村生产总值和税收的目标是2007年净增50%。蓉中村的发展经验已被概括为:经济先行,文化引领,科学发展,强村富民。

蓉中村“沧海”变“福田”

福建省南安市是一个拥有上千年侨乡文化的闽南重镇,李振生任村党委书记的南安梅山镇蓉中村是一处不靠山、不靠水、不靠海,没有矿产资源的小村庄,就是这个曾经“耕种无土地、就业无岗位、生计无着落、创业无出路”的小村庄,而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8年,占地不到1平方公里、仅有2000多口人的村庄,创下了6.3亿元的生产总值,上缴国家税收1500万元,村财政收入达到110万元,农民年人均收入达12300元,突破万元。

李振生的另一个身份是福建莱克石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其产品已成为国内润滑油系列产品的十大品牌之一,并参与了制动液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

当各大石化企业向李振生伸出橄榄枝时,李振生停顿下奔波的脚步,心绪被家乡村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而深深的触动。“如果连自己的家乡都不愿去建设,那么其他的一切建设就不用去谈。”李振生怀着建设家乡的一腔热忱参加了2000年村党委书记的换届选举,3分钟的登台“亮相”发表演说让人们记住了这个透着亲和笑容与实干精神的李振生:“向大家说几句心里话,在这里生活工作的46个年头,是蓉中父老养育了我,我的喜怒哀乐都是和这块土地分不开的……谈到村党委书记这个岗位,我感到一种使命感,我相信,事在人为。”朴实的话语,点滴带过,46年的光阴似在话语间流转,那份真诚、奉献与开拓,却让村民难以忘怀。在2000年村党委换届竞选中,李振生以几乎全票的高票当选蓉中村党委书记。此时,他深感“信任”二字的意义,更明确“为村民服务”。

李振生紧紧围绕发展第一要务,走马上任的第一个决策就是着手实施“兴工强村”的发展之路。先后投入500多万元,规划建设占地近70亩的蓉中村工业园区,为人驻企业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2009年,通过招商引资,新增4家企业,总投资达8500万元。村党委还充分利用本地侨亲较多的有利优势,采取给予优惠政策的方法,吸引外商华侨等,来蓉中村投资建厂。在李振生的带领下,蓉中村村民不仅拥有了自己的农副产业,还相继开办了加工企业、塑料厂、彩印厂、纸箱厂等18家企业,村民年增加收入500万元以上,解决近500人的就业问题,使越来越多的村民受益。

在电大悔山实验学院的技术指导下,覆盖全村的“蓉中村网站”建成开通。外界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蓉中村村情村貌及投资环境的各类信息,蓉中村村民可以利用网络的交互平台开阔视野,充实头脑。为此,村里开设了村级电脑培训班,成为蓉中村民最热衷去的场所之一。以信息现代化带动蓉中村经济发展,是李振生苦心引导村民的又一个巨大收获。

无论是人生中挫折的痛楚,成功的淡定,奉献的情怀,李振生都全心全意的倾注在养育他的这片土地上,回馈给同根亲邻。他从心底里感到“为村民付出再多都值得。”蓉中村坚持工业强村、农业稳村、信息活村、开放富村、科技兴村的经济发展理念,渐渐形成了一种现象引人关注,那就是“4个70%”:蓉中村高科技企业占企业总数的70%;本地农民成为拥有一技之长的工人的占70%;农民纯收入中来自企业的占7 0%;“回归”创业企业占70%。先进的文化引领,赋予新农村新的时代内涵,用先进文化打造“发展之魂”,走出一条让农民“富口袋又富脑袋”的蓉中村发展之路。

为电大教育“输血蓉中”搭建桥梁

创办于2003年的福建广播电视大学梅山实验学院,坐落在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泉州西郊梅山光前学村,现各类在校生达5000多人。光前学村同厦门集美学村交相辉映,是闽南两颗兴学育才、造福桑梓的璀璨明珠。

梅山实验学院开展电大开放教育、继续教育以及高、中等职业教育,由专家、教授担任学院领导,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李龙土担任名誉院长。学院经过两年的教学探索与实践,于2005年被中央电大列为全国百所实施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首批试点教学点。“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实施以培养懂科学、有技能、会管理的一大批立足农村的高等专门技术人才为目标,以带动农民发展生产、提高收入为目的,对提高农村素质,促进农村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李振生义不容辞的兼任梅山实验学院副院长,搭建起蓉中村村民与电大高等教育之间的坚实桥梁。

作为副院长的李振生,从培养农民的角度对“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给予了极大的关注:针对农村成人学习的特点,建立了按照专业课程组织教学的管理形式;符合直接面向岗位或职业的要求,建立了计算机网络室、语音室等10个校内实验室以及12个校外实习基地,充分满足了农民学员在教学实验、实践环节的需求;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开设电子、计算机等5个工种的技术培训,逐步形成多方位、多层次、多功能的“三农”培训网络机构;成立了以省电大梅山学院为龙头、80个联办企业为培训点电的供需联系服务网络,有效的保证了农民学员招得进、培训好、送得出。在李振生的协助下,新加坡电子工业培训中心——中国泉州培训基地在梅山学院成立开展国际劳务培训,培养国际化职业人才,被授予“福建省阳光工程培训示范单位”。

“现代远程教育作为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手段,在农村有着极为广泛的需求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农村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实现农村小康建设目标的关键。通过‘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把新的科技力量注入农村这片广阔天地,把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雄厚的人才资源,提高他们与农业现代化相适应的文化科技素质,同时大幅度提高农村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最终建立一支适应农村发展市场经济的领导人、应用科学技术的明白人、发家致富的带头人的大学生队伍。今天的桥梁作用起的好,明天他们都将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栋梁。”李振生意味深长的说道。

在李振生的大力倡导和积极带动下,电大梅山实验学院与蓉中村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项目日见成效,蓉中村在电大就读的人员已有46人毕业,新一批学员又开始投入电大的学

习。现在电大和社区教育中心学习、培训听讲座的蓉中村民人数达500多人。

“电大的现代远程教育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断充实、丰富其内涵,把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作为电大教育的重中之重。”来自中央电大的声音,寄托着中央电大领导对梅山实验学院首批“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试点的期许与厚望。2005年8月,当中央电大孙禄怡、严冰副校长以及教育专家一行8人走进蓉中村,亲身感受到“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已经成为了农民成就未来的希望、对知识渴求的寄托时,他们的脸上露出了欣慰地笑容。梅山实验学院被中央电大授予实施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先进单位。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实施,标志着梅山实验学院打造“中国现代远程教育之乡”的宏伟蓝图掀开了历史性的第一页。李振生为蓉中村村民能够成为中央电大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受益者而深受启发。在他的协助努力下,梅山实验学院加入“奥鹏远程教育公共体系”,并将中央电大优质的对外汉语、多媒体课程成功输出到新加坡,与马来西亚英迪国际大学开展英语课程的项目的交流与合作,把电大的资源教育平台延伸到国际教育交流之中。

再铸蓉中村的“立体”未来

李振生注重将科技创新、人才战略注入企业的发展战略之中,将福建莱克石化有限公司由一家村办工厂发展成为国家知名品牌企业。1989年,李振生为企业招聘了第一批大学生,成立了第一支技术研发队伍,开展了第一轮的技术创新。1990年,李振生带领团队成功研发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莱克901”合成型汽车制动液,使企业第一次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推动国内汽车制动液行业的更新换代,为企业的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

1998年,李振生又敏锐的意识到,车用润滑油将是一个极为庞大的市场。润滑油行业中,国内品牌的质量不亚于国外品牌,但仅仅由于国内品牌起步晚,难以打开中国市场。这在李振生看来是非常心痛的。依靠技术作为企业发展的后盾,莱克石化潜心研制成功了9个系列、200多个品种的车用润滑油。2005年12月,莱克牌系列润滑油、齿轮油荣膺全国唯一一家润滑油系列“国家产品质量免检”荣誉称号,2006年,莱克石化润滑油系列市场占有率位列全国第三,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当“环保节能”成为商业竞争的“关键词”时,李振生再次瞄准商机。企业规划研发了“三万公里长换油期重负荷发动机油的开发和应用”新项目,一举成为中国唯一一家进入通用公司全球采购系统的产品。2008年,在与中石化、中石油这些行业老大的竞标中,莱克石化再次获得成功,成为了北京奥运公交车润滑油专用产品。这标志着李振生率领下的莱克石化已迈进国际高端市场。

莱克石化有限公司已经作为梅山实验学院的校外实践基地、蓉中村的龙头企业,实现了电大远程高等教育、企业、农村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统一整体。电大的教育平台构筑起蓉中村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的新农村建设的新格局。李振生的名字与他的铮铮誓言再次响彻在蓉中村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上:“村党委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方针,以科学发展观,带领全村为和谐社会多做贡献。”

猜你喜欢

梅山莱克中村
处方分析在中药房药学服务中的应用
一周该有几个“无会日”?
樱花树下的誓言
提高初三数学复习课的课堂效率之我见
只要“怀才”,就不会“不遇”
过桥
大象的母亲
搭车小伙
论梅山道教文化中的“巫”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