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葛道凯:有一个“孩子”不再徘徊在主流之外

2009-10-26

中华儿女 2009年9期
关键词:孩子教育

余 果

一个偌大的运动场上,许多大大小小的孩子在玩耍,有的打球,有的跑步,有的跳绳,还有的踢毽子,大家都玩得十分尽兴。然而,有一个孩子在运动场的一个角落里独自玩着自己手中的变形金刚,他玩得很投入也很认真,似乎忘记自己是这个运动场中的一个成员。其实,他心里非常想和大家一起玩,他想告诉大家他的玩具是多么有趣、多么引人入胜、多么令人心醉;他也很想和其他孩子一样共同分享运动的快乐。

一接受采访时,葛道凯坦言自己在被任命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校长之初,头脑里常常出现这么一个情景。

一晃,3年过去了。这个“运动场”上的情景发生变化了吗?那个“孩子”成长得如何了?这些“孩子”在“运动场”上配合得如何?作为电大系统的教育主帅,葛道凯为记者一一揭底。

“葛三点”接受挑战的背景

2006年6月22日,教育部人事司负责人到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宣布:中共教育部党组任命葛道凯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校长。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出席会议并讲话,称“葛道凯同志的专业背景很强,有长期在教育行政管理岗位工作的经验,工作认真负责,曾经被评选为优秀公务员,对电大领域也比较熟悉”。

葛道凯表示,能够担任中央电大校长这个职务感到非常荣幸,并说“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强化和发展电大系统办学的优势,如何体现电大办学理念、教学改革的特点,如何争取电大办学的制度保障和条件,这些都是必须面对的问题”。他给自己提出了3个要求,一是要加强学习,二是要加强对远程教育的研究,三是脚踏实地做好工作。

其实,早在一个月前,葛道凯就知道自己已被任命为中央电大校长,“因为当时作为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的身份出访法国的时间和行程已定,考虑到这一特殊情况,直到6月份才正式宣布”。当教育部领导找葛道凯谈话时,葛道凯坦陈“我个人的特点是更喜欢做一些研究性的专项管理工作,作为高教司副司长自己还是很有成就感的。现在,组织上安排我到电大工作,我尽管有压力,但是自己一定不负重托,接受挑战”。说这话时,葛道凯不由忆及自己的人生道路……

1963年7月,葛道凯出生在河南济源市五龙口镇。济源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古时济水与长江、黄河、淮河并称“四渎”,是传说中“愚公移山”故事的发祥地。后来学地质学的葛道凯清楚,早在旧石器时代末期和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就已在此繁衍、生息。这里曾是夏王朝的都城,战国至两汉时期“轵邑”以富庶闻名天下。尽管葛道凯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里,但是他深深受到这座中原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熏陶,从小爱学习,爱钻研,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5岁那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济源一中。被誉为中原古代建筑“博物馆”的济渎庙当时就是济源一中的校园,这里保存着完整的、规模宏大的历史文化遗产。葛道凯不仅为这里的亭台楼榭、参天古柏、林立碑碣所吸引,更为这祭祀胜地的古代文明所吸引。信步亭台楼阁间,徜徉淙淙流水旁,他体味到济水精神的博大,感悟到几千年的辉煌。

葛道凯兄弟姐妹6人,他排行第四。“我的父亲农民一个,是个能人,爱琢磨事情,他曾说动地方专员修水渠,解决了家乡靠天吃饭的困扰,造福一方。我的父母做人诚实善良,通情达理,教育子女循循善诱,经常讲一些动脑筋的小故事给我们听,让我们知道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葛道凯告诉记者:“我是在河南农村长大的,对老百姓的生活有所了解。在我的思想深处一直有一个准则,就是任何时候一定要有一颗为基层老百姓做实事、做好事的正直、正派、正气的心。我是这样一步步走到今天的,我想这也是我一辈子不会改变的做人准则。”正是带着这样一颗无私的心灵,无论在哪里,葛道凯都很受同学、同事的欢迎和尊重。

1980年9月,葛道凯考入焦作矿业学院(现河南理工大学)读地质学本科,“是我的哥哥为我选的学校与专业”。大学期间,葛道凯学习成绩同样是在班上前几名,并且出任校学生会副主席、系学生会主席。大三那年,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4年9月,品学兼优的葛道凯如愿考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先后攻读能源系硕士、博士研究生,师从著名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杨起教授。1990年,进入北京大学,在城市与环境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992年,葛道凯结束博士后研究工作,留在北京大学任教,并被聘为城市与环境学系副教授,1994年被聘为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沉积学。他先后参加过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攀登计划”项目、“973”项目及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研究工作,曾获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发表论文数十篇。期间,他常常漫步菁菁校园,仰视那一间间教室,似听到曾有多少大师级教授在这里谆谆教诲莘莘学子。葛道凯一直认为“北大是一个做学问的好地方”,并立志在这里成就自己的学者梦。

1994年,葛道凯被借调原国家教委临时帮忙。没想到,由于这次借调而被最终留在了原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司,先后任理科处副处长、处长、理工处处长。由于工作成绩突出,2001年他被提任为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分管高职高专教育(难点)、远程与继续教育(热点)、理工教育(重点)这三大块。于是,人称葛道凯为“葛三点”。

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的任上,葛道凯积极推动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促进高职高专教育事业向前发展,渐渐使高职高专教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发展最快的一个部分。他曾多次强调,任何一所学校都要找准自己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位置,瞄准这个位置,持之以恒,办出自己的特色,办出自己的水平,确保学校健康、稳定、持续发展。他提出,高职高专院校要有自己独到的东西,没有特色就没有活力,要在特色中体现高职高专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这是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必须坚持的基本的走向。就是在这个时候,他开始探索全新的面向在职成人的培养模式、方法和途径,深入研究远程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为他日后推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改革和发展,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给“有前途的事业”重新定位

上任伊始,葛道凯即在3个月内对电大进行了一番调研。“以前我总觉得来电大上大学的,一般都是老百姓所讲的‘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到了电大之后,我觉得这个观点至少是不全面的,或者是不准确的。因为电大的主体学生是职业人,职业人就是曾经有工作,或现在正在工作着的人。有工作就有实践经验,有实践经验就具有实践能力的积累,而这恰恰是普通高校学生所不具备的。我走了12所省级电大,他们普遍反映电大的学生学习主动性很

高,理解力较强。”

在调研中,葛道凯同样听到不少反映电大困难和问题的地方。葛道凯一路走,一路问,一路思考

电大向何处去?电大的核心价值在哪里?在调研过程中,他听到了不少电大人流露出对电大前途的担忧。对此,葛道凯没有消极理解,没有因为困难而退缩,相反更让他看到了电大人积极的危机意识,他认为这种危机意识作为强劲的动力源泉会激发电大战线这支队伍不断增强自身的战斗力。“对于电大来说,不在于有没有危机,关键是如何看待危机。如果遇到了危机就害怕了,不敢面对,或者退缩,那肯定是不行的。我们面对危机,要找出解决危机的办法。”

调研归来,葛道凯认为,电大是非常有前途的事业,“困难大、空间大、希望大”。“为什么说空间大?为什么说希望大?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要建设和谐社会,要建设学习型社会,教育的对象要面向全民。当教育的主要对象从新生劳动力为主转向全民的时候,我们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事业也是非常广大的。从整个国家来说,这方面的经验不多,积累不多,所以可以做的事情是非常多的。”不久,他提出电大要有“理念引导、定位先行、固本培元、度势发展”的新思路,将电大定位为“平民进步的阶梯、教育公平的砝码、学习者的补给站”。

起初,他对电大定位的提炼总结,只是先在一些小型会议上慢慢吹风。渐渐地,他听到回应:“葛校长讲的这些话,不就是我们这20多年来所干的事吗?我们关键是如何坚持下去,并发挥好。”于是,葛道凯怯怯作笑,开始在各种场合反复而耐心地向电大人分析广播电视大学的发展形势与当前的环境,提出电大的任务和今后的发展方向与思路。他对电大的前途充满了信心。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元年。这一年,对于广播电视大学来说是有历史性意义的一年。这年2月6日,邓小平在教育部和中央广播事业局联合呈送的《关于筹备电视大学的请示》上亲笔批示,揭开了中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序幕。

1977年10月19日,邓小平在会见英国前首相爱德华·希思时,谈到了我国“文革”后经济建设人才的严重短缺和恢复教育的艰难。希思介绍了英国利用广播电视手段举办开放大学的一些情况,引起了邓小平的注意。邓小平明确表示要利用电视手段加快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接受记者采访时,葛道凯说:“中国基于广播电视的远程教育的早期实践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新中国建国初期兴起的函授教育和成人业余教育的基础上,各地政府结合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利用黑白电视即将广泛使用的条件,在天津、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成立了区域性的广播电视大学,1958年创办的天津红专广播函授大学是中国广播电视远程教育最早的开拓者。”

根据邓小平的指示精神,相关部门随即成立了电视教育领导小组,并在3个月内提交了《关于筹备电视大学的请示》。两天后,邓小平就审阅并批准了这个请求。仅仅经过1年的筹备,1979年2月6日,中央电大和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大同时开学,国务院副总理王任重出席开学典礼并讲话。开学典礼通过当时的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向全国直播。开学典礼后,著名数学家华罗庚通过电视台给全国电大学生讲授了第一节课。

葛道凯没有想到,自己的职业生涯与广播电视大学紧紧联系在一起。他欣喜地看到,30多年来,电大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不断发展壮大,在改革发展的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了独特作用。

“远程”与“开放”是电大的孪生兄弟

2007年初的一天,葛道凯正在云南出席教育部组织的一次会议,部领导在会议的间隙告诉他被推荐为教育部党的十七大代表候选人。“得到这个消息,我非常意外,老实说,党代表应该要有很高的政治意识和党性修养,我虽然曾经两次到党校学习过,但我觉得自己这方面离当选十七大代表还有很大差距。我认为大家并不是推选我个人当代表,我身后有数百万电大的师生,有教育战线广大干部群众,我肩上承载着党组织的嘱托和党员的希望。”

通过中央国家机关党代会选举,教育部产生了4名十七大代表,葛道凯是惟一一位来自教育部直属事业单位的代表。作为十七大代表,葛道凯感受到不只是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作为十七大的教育界代表葛道凯在会场听到这句话时,心里“猛地一暖”:“这是在党的大会报告里头第一次写发展远程教育。我想,这是中央根据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形势、根据我们国家教育发展的大形势做出的一项重要决策。发展远程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需要电大更好更快的发展。”

采访过程中,记者提出中央广播电播大学应当改名为“中国远程教育大学”才名副其实,毕竟现在电大的教育手段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广播电视了。对此,葛道凯说:“名字只是一个符号,我认为目前还没有改名的必要。不过,曾有人提出改名为‘中国开放大学。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是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现实需要为目标,以适合从业人员学习需求的专业和课程为内容,以整合优化的学习资源为基础,以天网、地网、人网合一的学习环境为支撑,以学习者自主学习为主要方式,以严格而有弹性的过程管理为保障,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这个模式有4个基本特征:理论实际融合,多方资源整合,多种媒体组合,天地人网结合。”

“我们以前一淡到教育主要谈的就是学历教育,而电大的任务除了学历教育,另外的各种证书教育、面向老龄人的社区教育、文化教育、休闲教育等等,都是电大的业务范围。从业务性质上讲,现在的广播电视大学就是国家的开放大学。我认为,不宜急于改名,关键的是在做好学历教育的同时,把社区教育,把各种各样的证书教育抓起来,真正做到与既定任务相符合,使电大真正实现‘两条腿走路。同时也呼吁各级政府把电大系统作为学习型社会的宝贵平台,充分发挥电大在非学历教育中的作用。”葛道凯喝了口水,接着说:“电大,在社会上目前可以说人人皆知,人们即使不知道电大具体做什么,但也是知道这个名字的,知道电大出了很多人才,这是一笔财富。任何学校的发展都希望在继承原有财富的基础上进行,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如果因为改变名称使原有的资源丧失了,那肯定在一个阶段是得不偿失的。”

电大系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普通高等教育、成人函授教育、普通高校网络教育及自考的模式相比,具有哪些特点呢?葛道凯掐指而数:“与普通

高等教育相比,这个模式是面向校园外的,旨在通过构建遍布全国城乡的学习环境,将学习资源输送到学生的工作和生活场所;与成人函授教育相比,这个模式强调适应学生的不同学习途径与习惯,提供可供选择的多种媒体教学资源,促进师生间多种方式的互动;与普通高校网络教育相比,这个模式强调整合优化多方资源,包括普通高校、行业部委以及社会各界的优质资源,具有更深入更广泛的开放性;与自考相比,这个模式强调教学过程的落实、管理和监控。”

“开放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开放,学习资源、学习环境、学习过程的开放,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什么都是开放的。”葛道凯总结道,电大开放教育的模式改变了广播电视教育单向传输、封闭面授为主的传统模式,具有3个基本特征:第一,自主性,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的引导、辅导要服从、服务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第二,针对性,强调教学活动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能力特点、生活角色多元的特点来进行,强调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重点问题,强调突出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互动;第三,多样性,各地各专业、课程都可根据各自特点来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

在葛道凯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建设一流的远程教育基础设施、一流的远程教学资源、一流的远程学习支持服务、一流的远程教育研究水平、一流的远程教育队伍的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系统,使电大的综合办学实力居于世界远程开放大学前列。让他欣慰的是,电大人正力求汇聚优质的学习资源,提供体贴的支持服务、运行高效的办学网络、开展鲜活的科学研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远程开放大学,搭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大平台。

“对于新生劳动力的教育来说,普通高校是主流,这是肯定的,这方面电大不会占据主流地位,也不应该成为新生劳动力培养的主流。但是,教育的另外一部分,就是职业人的教育,电大应该是主流,实际上也是主流。随着新生劳动力教育水平的提高,社会对教育的重视也会逐步从重视新生劳动力的培养,转向对新生劳动力培养和在职员工的培养并重;随着工业化进程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国家的更多精力将会转移到在职劳动力的培养上来,这是一个社会发展阶段的问题。我相信电大教育会成为整个教育的主流之一,也应该成为教育的主流之一。”葛道凯相信,随着教育工作重心的转移,电大教育的政策环境、社会环境等将得到较快的改善。

电大的校史,是中国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一个缩影;中国特色开放教育的创立,是中国高等教育开放进程的必然产物。当年,人们每提起电大,会流露出冷漠甚至不屑的神情,电大教育似乎徘徊在主流教育之外。葛道凯十分骄傲的是,广播电视大学这个曾经“被人遗忘的孩子”已经开始走到其他孩子的中间。有关电大系统毕业生的追踪调查表明,电大毕业生是受社会欢迎的,是真正“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人才。葛道凯说,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给电大这个“孩子”的成长提供了新的机遇,这个“孩子”的角色已越来越重要。

采访结束时,记者请葛道凯为自己这几年在电大工作的日子打分。他不假思索地说:“从尽心程度方面打分,我给自己打高分,是不是满分不好说;从工作效果方面打分,我无法打分,这要让历史说话。如果有一天我离开了电大,我希望这个‘孩子更健壮、更高大。不论今后我在哪里工作,我都会关注电大,关心电大的成长和发展,对电大一往情深。”

猜你喜欢

孩子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孩子的画
教育教学
熊孩子爆笑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