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泮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的开拓者

2009-10-26牛卫国全四清

中华儿女 2009年9期
关键词:铁道院长

牛卫国 全四清

在庆祝建国60周年的日子里,有些人我们总是不能忘记。中国铁道科学研究的开拓者和领导人李泮明就是我们应该铭记的人。

在接受马列主义思想后,1940年1月,李泮明以高昂的革命热情和此前在山东土木工程训练班奠定的坚实学业基础参加了中央经济考察团,并在历时3个月后回到延安参加整理材料、绘制地图,编写报告,受到了党中央和毛主席的热情鼓励和表扬。

艰辛的革命历练,使他在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成为十分优秀的延安抗大高干队教员,给旅以上军政高级干部上课,有幸与徐特立等无产阶级教育家、理论家接触,得到指导、帮助和感染,信仰理念坚若磐石。后在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下简称铁科院)一干就是30年,成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的奠基人、开拓者和广受尊敬的领导人之一。

徐特立称他为“抗大的年青数学家”,他用忠诚来奠定投身的伟大事业

李泮明的辉煌履历印证着他的忠诚,也用自己最彻底最无私的奉献,折射出、研判着、诠释着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

1931年,李泮明离开家乡南阳到山东曲阜第二师范读书,期间,受到老师任白戈和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影响。1932年,他怀抱科学救国愿望,考入山东省创办的工程人员训练班土木科,1934年毕业后从事公路建筑工作。1937年抗战爆发后,他毅然放弃高薪奔赴延安、投身革命。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直到1945年2月,在抗日军政大学任训练部军事助理员兼教员、高干队数学教员,干部训练队任区队长兼党支部书记。其间,他编写的数学讲义,从保留下来的绪论来看至今仍有参考价值,无怪乎当时被徐特立誉为“抗大的年青数学家”;郭化若称他“能够结合地理和军事实际来讲课,不是一般的好,是特殊的好,是难得的好。”

1945至1952年,李泮明历任梅河口东满铁路局工电部副部长和通化铁路局监察委员、运输司令员、副局长,中国东北局驻朝鲜平壤办事处主任,西北铁路干线工程局副局长等职。其间,他在领导抢修和恢复东北、津浦、京汉、西北等铁路线的过程中,根据领导“战争打到哪里,铁路修到哪里”的指示,转战南北,战斗在前线,多次受到上级领导机关的表扬和通令嘉奖,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我国铁路恢复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

在1952年后的30年间,李泮明投身于铁道科学研究事业,历任铁道部铁道研究所副所长,铁道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代理党委书记、党的核心组组长、中国铁道I办会一届副理事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管理现代化理事,中国土木工程隧道学会理事、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1954至1956年,李泮明任中国驻越南铁路顾问组组长,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帮助越南恢复铁路建设,履行了国际主义义务,得到了越南政府颁发的二级劳动勋章。

1972年,李泮明亲自主持铁路牵引动力技术政策座谈会,提出了铁路牵引动力现代化的建议。他还以很大精力组织青藏线科技攻关,亲临西北所将基础建设、机构、人员的生活、属地,西北所动建的计划、干部配备等一系列问题逐一解决,使全院6个研究所、400多名科技人员,完成了21个有关盐湖冻土试验工作的科研任务,提出了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铁路勘测设计细则,铁科院因此获得了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为实现包括李泮明在内的爱国人士要在世界屋脊修建青藏铁路的多年夙愿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原铁科院副院长尹令昭说:“李院长是我的老领导,很长时间主管业务,有段时间他主持党政工作,实际上就是一把手了。他的办院方针、干部培养、业务管理、科研方向、专业设置、组织机构建设等理论和方案都是非常精辟和具有前瞻性的,铁科院能有今天,的确是跟李院长的巨大贡献分不开的。”三个研究所合并之后,李院长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搞了一个“16字方针”,也是经铁道部批准的,非常正确的。即“学习苏联,结合现场,联系各方、培养干部。”这与茅以升院长提出的“一切为科研,科研为运输”相互配合,成为铁科院的重大行动纲领。

1956年,中央提出了向利·学进军的号召,院里通过了12年规划,确定了铁科院是铁道科学研究的中心,研究人员要加强情报资料工作,不能关着门来搞科研。效果很明显,当时已经有13个研究组,38个研究室,人员比1952年增加了一半。1964年,他领导组建的“501”“5998”国防科研课题组,承接了高速火箭撬轨试验工作,为国防科技做出了重大贡献。

“李院长有很强的综合协调能力、政策执行能力和全局把握能力。”尹令昭回忆说,贯彻国家科委14条方针铁科院曾受到国务院的表扬,比如对一个“定”字的延伸一定方向、定任务、定人员、定设备、定制度。铁科院要自力更生,立足国内,建成门类齐全、独立解决问题,与其他研究机构合理分工。为解决科学的良性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李院长常说“生产急需的要搞,大跃进已经取得的成果要搞,配套服务的要搞,有发展前途的尖端技术也要搞,但必须有一个合理的分配”。为此,他根据“14条精神”,对铁道科学怎么发展做了一个全面规划,拟定了“八大制度”。

李泮明的女儿李大雁记忆中爸爸经常出国考察。院史资料显示:20世纪70年代,李泮明带团考察英国,鉴于圆满的考察结果,我国驻英国使馆称其为“这才是真正的考察团。”并把信息反馈国家计委,时任国家经委主任袁宝华听了汇报后,对考察情况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表扬。

其间,他所主张的开拓与西欧铁路联盟成员国的科研合作、恢复和发展同东欧铁路合作组织科研关系,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关系的思路和方法,以及由他安排专人对铁科院英文名字(China Academy ofRailway Sciences缩写CARS)的研究确定,为中国铁路科研与国际接轨奠定了基础,成为我国全面改革开放之前的破题之作。

在难忘的岁月中,他始终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谐是贯穿李泮明生命的主旋律

“只有以人类有用的文化知识来武装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因此,共产主义者和科学家应该是一致的。”李泮明经常这样教育自己的子女。

文革期间李泮明曾被短时间免职,但他刚一复出,就大胆任命“有争议”的干部,积极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业务能力非常强的李家驹也摘掉了“帽子”。李泮明对人厚道善良,常说人与人之间相处要常讲相和,所以曾一度被有的人批判为没有阶级性。因为他常深入基层跟群众聊天,所以有人风趣地说“现在的‘走资派都不走了,可李泮明还在走呀”。

铁科院原金属化学研究所

主任王善彰老人说:“李院长在铁道科学研究院最大的功劳是在整合三个研究所过程中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李泮明来之前研究所人员和机构分别在大连、唐山、北京,当时四个研究组分散在三个地方,李院长一到任,立刻抓住了研究所工作的“牛鼻子”——解决集中办公的问题。为此,他向铁道部做了汇报,集中精力在北京西郊建所,很快把分散在三个地方的研究所一个一个地集中到北京来。

“李院长一贯坚持党的原则,只要是对的,他就坚持。留美学者金允文在‘三反时被认定是贪污了一千多块钱的‘大老虎,被撤掉了副所长职务。这在当时是法庭定了案,板上钉钉的,审判他时我也在现场旁听。但李院长感到很多地方有蹊跷,就派我和另一个同志去调查,找原来举报他的那个人谈。因为当时举报人也是“三反”分子,揭发有功,可以将功补过。但举报人最后说‘讲实在话,金允文一个钱也没贪污。我们向李院长汇报后很快就恢复了金允文化学组组长职务,李院长硬是把已经‘盖棺定论的大事情给推翻了。”王老谈到李泮明的敢作敢为至今都啧啧称赞。

李泮明还把学科名称改成铁道名称,成立机务研究所、情报研究所,“机、供、电”一切为铁路服务。名称补充完整之后,1956年成立了铁道科学研究院,这是当时在国务院下面第一个立院的。

为充分调动知识分子积极性,李泮明提出研究院要有研究员、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这样一个阶梯式的结构,虽曾被批为“搞等级制度”,但他依然坚持。他还从社会上调集了一百多名学科精英人才充实到铁科院工作。知识分子遇到什么问题都爱找李院长。“说他是铁道科研的奠基人就是因为组织机构是他整合的,人员是他凝聚的”。

“无论遇到什么情况,李泮明都不会改变对党的忠贞气节和对革命工作的饱满热情。”李泮明夫人白杰称:文革期间,李泮明曾因为保护知识分子而常常挨批斗,却从来不情志。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右倾不右倾,要靠实践检验”。

“由于李泮明在建筑工程领域学问精深,所以去延安之前,他的工资已经拿到近百现大洋,待遇相当优厚。但是,为了革命事业,他放弃了这些优厚的待遇。”与李泮明过从甚密的郑州大学戴可来教授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称其“厚学博采,人品难得”。

李泮明的女儿李二燕至今仍对“爸爸住院期间,还让我给他重读了三遍《共产党宣言》”这件事记忆犹新。

正是因为李泮明较早接受了马列主义信仰,积极投身革命事业,才使他养就大度、无私、忠诚的品格,在长期领导铁道科学研究工作期间,他能够真正体会知识分子的冷暖,凝聚一大批精英人才,并在工作中发挥卓越的领导才能。

他像一个优秀的舵手,总在引领着铁科院通向辉煌的正确航向。在他的带领下,大批学科带头人只争朝夕发奋工作,铁科院迅速发展。1980年,全院职工已经达到3532人,其中科技人员达1872人;全院设有10个研究所,一个试验工厂,一个环形铁道试验段;拥有仪器2万多台(件);生产办公房屋面积达7.4万平方米,生活用房5.2万平方米;出版科技书刊17类。全院获得研究成果1800多项,在铁路运输生产建设中发挥了和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铁科院已经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铁道科技研究实验中心。1978年,经国家批准成立研究生部,成为首批授予硕士学位的科研单位;1982年,又被国家批准为博士学位的授予单位。

他是出了名的炮筒子,他不喜欢回避问题,坦荡是李泮明经典人生的“标本”

在铁科院,李泮明是出了名的“炮筒子”,他总是把那些在世俗看来应该私下交流的话题,拿到大会上“放炮”。这也是他依靠实事求是赢得最广大干部职工支持和拥护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他也常常因此被人抓住小辫子,成为政治运动中被无限上纲上线的“证据”,可他从不记恨那些因受蒙蔽而随波逐流的同志。

“他是毛主席提倡的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最忠实实践者。所以我常常开玩笑说他是机械的、古典的马列主义者。”李泮明的夫人白杰老人在如此概括李泮明过分的坦荡后,还讲了一个小故事:有一次,某领导在跟李泮明谈话中问“我们能不能研究出不冒烟的蒸汽机车呢?”这是一句很外行的“大白话”,蒸汽机车岂有“不冒烟”之理!但李泮明这个“炮筒子”又如何能够保守外行领导“口误”的秘密呢?

李泮明从铁道兵部队转业时就是高级干部了,20多年级别没动,几次失去了调整的机会,但他从来不计较,从不在待遇问题上跟别人攀比。住陋室小屋他心满意足,总说“这已经很不错了,很多困难的同志还没有房子住呢,领导同志不能搞特殊化”。

“因为懂行并且大公无私,所以李院长的工作非常有魄力。”郑中岳研究员说,30年来,从铁道科学研究所成立到后来研究院的发展壮大,李院长立下了汗马功劳。因为茅以升院长不但是著名的科学家而且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所以,作为茅以升的同事,院内的日常工作大都是李院长具体操办,茅院长只是把把方向。李院长去世后,茅院长觉得长期倚重的李院长对自己在铁科院的工作帮助太大了,所以专门为他写了《知识分子的贴心人——怀念李泮明同志》的文章以寄托哀思。文中说,李泮明是自己的马砚主义启蒙者(两人曾有三天闭门彻夜长谈的经历),他“不是坐而言,而是起而行”。

这就是李泮明,一个坦荡到了赤裸和“傻冒”程度,而能受到绝大多数人认可、尊敬乃至推崇的一位好党员、好领导。

当时,正是粉碎“四人帮”后铁科院工作千头万绪回归“正轨”的时候,对全院工作驾轻就熟、运筹帷幄又重任在肩的李泮明根本无暇顾及自己已是年过花甲的老人,以及体能的过度透支和生命信号多次“敲响”的健康“警钟”。1982年1月16日晚,李泮明忙完一天工作回到家里,一边吃饭一边给老伴交待“明天西北所总工徐帮栋、副所长王朱贵来家谈工作,中午在这儿吃饭,你准备一下”,一点也没有觉察到死神的悄然降临。当夜,坐卧不宁的李泮明喊醒老伴说自己心里发慌(心脏病发作),当老伴叫醒儿子、邻居帮忙和后来的医生抢救过程中,他已经瞳孔扩散,撒手人寰了。

他的夫人白杰当时就懵了。“一向条理清晰的李泮明怎么突然就走了呢?连个交待也没有呀!”感到不可思议的不仅是相濡以沫、同度半个世纪的老伴,铁科院的干部职工、亲朋、应约来访的客人等闻听李泮明突然去世都感到莫大的震惊!著名科学家、桥梁专家、铁科院院长茅以升哭着说“我们相处三十年,话还没说完呢”。

广大社会知名人士各种方式的哀思寄托和对李泮明伟大人格的至高赞誉,铁科院广大干部职工发自肺腑的哀悼乃至组织上的肯定使久久沉浸在巨大悲痛之中的白杰得到了莫大的安慰!同时,也使儿女们更深地了解自己的父亲。

“记忆中爸爸总是为工作忙碌,但逝世后却发现了他的伟大”“爸爸说,我没有给你们留下什么物质财富,只有精神财富,精神财富是什么,就是我们革命一辈子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李泮明的女儿李大雁和李二燕这样感悟和回味着父亲。

猜你喜欢

铁道院长
泰国·美功
我妈这个人,总想找我说说话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ourtesy Expressions
铁道上的碎石
铁道工程施工若干问题研究
韩国铁路工人大罢工
小铁道游击队(节选)
院长的葡萄2
院长的葡萄(1)
高一物理能力月月赛(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