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想拿诺奖,还得从教育抓起

2009-10-26

环球时报 2009-10-26
关键词:诺奖诺贝尔奖经济学

胡培兆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今年10月中旬已全部揭晓,一年一度的国人对诺奖的期盼仍然落空。

新世纪以来,每年诺贝尔奖公布后,国人都会热议一阵。今年《环球时报》上就有人著文表达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有人不满,认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了30年,有许多为此作出贡献的经济学家,却因评委目光局限于西方,以致没有一人获此奖。(《环球时报》10月13日《诺贝尔经济学奖太狭隘了》)也有人持异议,如刘戈先生以经济学而言,把大家熟悉的一批经济学家恰当地比作中国足球明星,别说拿不到世界杯冠军,就是参赛的资格都没有。(《环球时报》10月14日《中国离经济学奖还远得很》)

我很赞同后者的真知灼见。因为只有这样认识,才有急起直追的紧迫感,而不会窒息在迷茫的失落感中。我们的胸襟也要开阔豁达些,对诺奖既希望于有,也不必太在乎。只要真金在,没获奖也丝毫无损于光芒。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排列规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埃弗里的DNA遗传物质等重大发现都没得诺贝尔奖,仍不失其为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意义。联系我国当前多如牛毛的各种奖项,劣胜优汰的就少吗?放下无损,计较无益。

说来不怕笑话,中国近代和现代的经济学都是舶来品,主流经济学教授也都是外国经济学的学生。就近60年来,先是言必称苏联,以苏联教科书和论著为经典;后是言必称欧美,以当代西方经济学为圭臬。言人之所言,联系中国实际谈点启迪和体会性意见就是创新了,充其量不过是仿生学。就像邯郸学步,需要扶墙走,这墙就是西方经济学。所以说中国经济学家距离诺贝尔奖有“十万八千里”之遥,绝非是危言耸听。所以中国必须首先努力创建植根于中国国情的自主经济学。

自诺贝尔奖开评至今的108年中,六大奖项共有569人获奖,分布在30个左右的国家,其中美国占一半以上,其次是欧洲。亚洲以日本为最。从现象看,诺贝尔奖几乎成了富国奖。这也说明,富国为先进科学发明提供的必要实验手段和其他条件有比较大的优势。另一方面,它们的教育与人文环境可能有利于智力的开发。近52年来,有8位美籍华人分别在物理学、化学领域获诺贝尔奖,就可能得益于这些方面的优势。平均6年半有一个华人获奖,频率不算低。比较分析起来,中国人缺少的不是智慧,而是发挥智慧的催化剂。这在教育方面表现得非常明显。

我以为,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在一定意义上可说是摧残人才的体制。从小学到大学,特别是从小学到高中,繁重的课务作业像大山一样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成了十足的“学奴”,身心沉重不堪。在父母和学校的双重压力下,为升学、为名次、为上名校,从小扛着沉重的书包从清晨到深夜挣扎在学业上,养成唯命是从、完成学业为上的僵化思路,缺乏自主创造精神。2000年教育部负责人就呼吁要为学生减负,可遭到学校和家长的强烈反弹,最后不了了之,无功而返。学生考分高而动手能力差是普遍现象。教师自身也像机器人,疲命于应付高强管理下达的死硬任务中。在高校,互相攀比和自定种种土政策,空前强化对教师的量化管理。高指标的课务数量、课题经费、发文篇数就像悬在教师头上的三条高压线,让你躬身俯首,严重缺乏工作乐趣。因此促使校园官僚化、商业化的倾向,当教授不如做官,做学问不如挣钱,现实重于理想。虽然一般都能完成数量任务,给学校争了面子,但质量如何,只有天知道。仅剽窃抄袭之风就屡禁难绝。

科学研究要出大成果,必须要有科学工作者对课题发自内心的浓厚兴趣和强烈追求,以致进入废寝忘食、舍命求解的痴迷境界。纵观中外科技史,科学巨匠莫不如此。恩格斯在其《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就说,那些给现代资产阶级统治打下基础的人物,都是不受“资产阶级的局限”,而是受有“时代特征的冒险精神,或多或少地推动”的结果。1976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弗里德曼在《资本主义与自由》一书中也说了同样的道理。他说,哥伦布、牛顿、莱布尼茨、莎士比亚、爱因斯坦、爱迪生和福特等人的成就,“没有一个是出自响应政府的指令。他们的成就就是天才的产物,是强烈坚持少数观点的产物,是允许多样化和差异的一种社会风气的产物。”

翻阅世界300多年来的发明史,大小万千种工业产品,少有是中国原创的。即使现代工业品我国都能制造,但许多核心技术仍掌控在外国人手中。虽然我国每年在教育、科技领域有大力度投入,可上百亿元的科研项目资助却换不到一个里程碑式的重大成果。科学发明需要灵感。没有生动活泼的闲情逸致和奇思妙想,就不可能产生灵感,也就谈不上有什么创新和奇迹。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就讲过因童工贪玩的举动启发发明家解决蒸汽机活塞自动化问题的故事。教育系统是培养人才创新成果的首要领域,如果人人陷入吴牛喘月般地重负中,没有生动活泼的局面,我们就会丧失自主创新的民族精神。要诺贝尔奖,就要从改革教育体制开始。▲(作者是厦门大学(文科)学术委员会主席,教育部社科委经济学学部召集人。)

猜你喜欢

诺奖诺贝尔奖经济学
基于微信公众号的西方经济学教学研究
“我心目中的诺奖级作家”阅读札记
爱因斯坦为什么没有两次获诺奖?
新世纪都有哪些日本科学家获得自然科学诺奖
经济增长总体平稳 经济运行预期稳定
诺贝尔奖的由来
诺贝尔奖离我们有多远
诺贝尔奖离我们有多远?
莫因华人科学家落选诺奖气馁
搞笑诺贝尔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