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住中美“重建战略互信”的机遇

2009-10-26

环球时报 2009-10-26
关键词:普世中美概念

相蓝欣

美国常务副国务卿斯坦伯格最近提出了一个新概念,即中美关系的框架应当“战略互信的重建”(Strategic Reassurance)。这个概念被译成“战略保证”是不准确的,因为“reassurance”的本意是 “恢复”或“重建”信心.。彼侧重“恢复”, 我应强调“重建”。 中国人曾经十分在意美国对华政策的口号,容易被好听的概念忽悠。如美国财政部宣布“中国政府没有操纵人民币汇率”这样的陈词滥调有什么好令人激动的?但斯坦伯格的新论对中国来讲是否是一个重要机遇呢?笔者以为,我们必须将其同近年来美国方面提出的其他几个概念进行比较才能得出结论。

2005年,佐立克提出的“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曾一度燃起中方的热情回应,后来才发现这个概念是赌场行话,即美国仍然保持赌场大老板的地位,但愿意分给中国一个参赌的席位。这虽然反映了美国对中国的“和平崛起”的肯定,但暗藏玄机,即“负责任的”界定以美国或西方的标准为尺度,中方一旦上套,这个概念可以随时被用以在国际舆论上压制中国。事实上,这个概念并没有背离“中国威胁论”的大方向,是同所谓“两面下注”战略相辅相成的。

2008年以来,“中美共治论”大兴,不过这一次中国人没有轻易上套。至少,我们开始明白,“中美共治论”非但在现实世界中行不通,而且有悖于新中国60年外交的基本原则。更重要的是,这一次美方真正需要中国的经济支持,主要是对其财政政策的支持。

法国的戴高乐总统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说过:“美元已经成为某一个国家的融资工具,而不再是公平的交易媒介。”应当说,我们对国际金融政治运作的理解力是滞后的,过分依赖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从而导致了对美元资产的偏好。这次金融危机尚未结束,美国制造通胀的压力有增无减,有可能为中美之间的互信带来新的难题。

在这个背景之下,斯坦伯格的概念是否还有新意?笔者以为,如果我们坚持把它理解为“重建”则有可能给我们带来重大战略机遇。 “重建”即意味着寻求新的战略平衡基础, 并承认过去的战略互信的基础是不牢靠的,而且责任主要在美方。强调“重建”也意味着我们不给美方传统的涉华论点提供新的支撑。

斯坦伯格的新论有几个传统的,先入为主的立论基础值得我们关注:第一,它建立在“我明彼暗”的逻辑之上。它强调美方的战略目的是“不言自明的”,而中方的战略目的则讳莫如深。事实上,如果“美方打的是明牌, 中方打的是暗牌”这样的论点成立,缺乏战略互信的责任终究会落在中方。中国不反对战略透明本身,但我们强调“重建”就是要质疑这类习惯成自然的思维方式。

其二,它建立在“我优彼劣”的逻辑之上。强调“重建”应当挖掘中美之间长期缺乏战略互信的根子:即在政治意识形态和国家治理方式方面的分歧。斯坦伯格的新论虽然不谈政治体制的分歧,但中美双方必须直面这个问题,而不能继续在“西式民主优越论”的基础上重建战略互信。中国应当讲清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必须走符合自身文化传统的发展道路的基本道理。

其三,它建立在“我对彼错”的逻辑之上。奥巴马政府的外交政策目前已经显露出“普世价值”唯上的倾向,在国际问题上有抢占道德上风的强烈愿望。诺贝尔委员会颁和平奖给“光说未练”的美国总统, 无疑是一箭双雕的怪招,既赶鸭子上架,还不让鸭子下架。奥巴马在对华政策上必然要更多地涉及“非传统”的全球安全问题,以西方的普世价值观逼我就范。中国必须避开西式“普世价值”的话语体系,强调具有中国特色的对人类“共享价值”的深度理解。

不消说,斯坦伯格的新论是在为奥巴马访华进行战略理念的探路,这显示美国开始认真思考美中关系的长远前景。“重建”战略互信需要达成高层共识,也需要时间进行谈判。即将到来的中美高层会谈有可能启动实质性的战略对话,中美之间的那种曲折的,常常加剧战略猜忌的外交游戏也许将成为历史。▲(作者是本报特约评论员。)

猜你喜欢

普世中美概念
1972—2022中美融冰50年
近10年中美贸易额变化
中美防长在新加坡谈管控风险
古代的时间概念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
中美投资和贸易谈判研究成果发布
普世价值论
普世价值论
中国应完善自己的话语体系
中国须参与全球价值体系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