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质工程本科教育改革的思考

2009-10-26谷雪影刘梦洋陈新勇

新媒体研究 2009年13期
关键词:资源工程专业

谷雪影 刘梦洋 陈新勇 门 鹏

[摘要]从地质工程专业学生、学校、社会的角度分析地质工程教育的现状,并提出相关改革措施,旨在不断完善地质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发挥已有的专业优势,适应国家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地质工程教育改革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710170-01

一、地质工程本科教育的现状

1.从学生角度,首先地质工程专业是艰苦专业,学生兴趣不高、学习动机不明确等问题。其次,本科生实践偏少,处理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有待加强。第三,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教育培养了许多“考试型”的学生,往往害怕新东西,不敢质疑,缺少了一种“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的气度,创造力不足。

2.从学校角度,一是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即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二是培养方案与模式,即如何高质量地培养出所需要的人才;培养规模,即在一定的时期内,要培养多少地质工科类专业的学生才能满足国家需要[1]。

3.从社会角度,存在着两个“矛盾”,一是我国日益增加的资源需求同地质工作滞后的矛盾,二是工程建设规模的日益扩大与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矛盾。

二、地质工程本科教育改革措施

(一)依托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为主线,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1.教育者要明确教学目标,激发受教育者的专业兴趣。地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专业人才;培养具备从事资源地质勘察的初步能力和解决常见地质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能在资源勘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等领域从事资源勘察与评价、管理各类工程建设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3]。按照地质人才成长的规律,地质工程本科教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低年级阶段:主要训练学生的思维,如:将今论古、演绎法、逆向思维等;(2)高年级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即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关注学科发展史,明确学科的“来龙”才会更好把握其“去脉”。恩格斯说过:“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时代的局限让很多学科的发展都经历了复杂的认识,怀疑,再认识的过程。地学史上争论不休的300年,让地质学者对地质的认识逐渐深入,不断寻找观察的立足点,开阔自己的理论视野。因此,了解学科发展史,多读书,多实践,进而开阔视野是摆脱认识局限性的有效方法,对把握学科的发展方向大有益处。

3.我国传统的按部就班的学习方法与西方的渗透式学习方法的结合。我国的传统学习方法是老师一步步地教,学生按部就班地学,训练出来的学生比较有耐心,可以深入地学习很多东西,对于考试大有帮助,但是学生往往胆子小,不敢质疑。另一种学习方法是西方文化渗透式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着重广泛的知识,教出来的学生胆子大,不怕新东西,虽然看新东西不懂但是多看几次就不知不觉吸收这是搞前沿科学必要的[4]。我们要尝试接受渗透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兴趣,拓宽知识面,多读自己专业以外的书。另外要敢于质疑,不盲从于权威,这样才能把握住知识的发展方向与发展空间。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更多地质人才

1.持续开展科研训练,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与创造力。西方“创造力经济”的主要观点之一是只要肯学习,一般人都能掌握知识,知识已不再是竞争的真正动力,竞争的真正动力源于人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大学生对科技创新有很强的创造力、求知欲和激情,而教师对科研有丰富经验、持之以恒的精神和严谨科学态度。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科研及学术活动、现场及室内测试、调研及查阅文献等工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与创造力。

2.加强实践性环节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地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社会所欢迎的应用型人才的必经之路。实践性教学应围绕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增加实践性教学的经费投入三个方面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毕业实习作为实践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合理安排学生参加各种实验和实践活动,使学生能真正学到内容新、特色浓的知识是目前地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3.重视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的培养。“关键能力”是指与纯粹的专业性职业技能和职业知识无直接关系,超出职业技能和职业知识范畴的能力[5]。关键能力提高有助于就业水平与就业质量的提高,是关乎学生前程的重要能力。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新的职业不断出现,很多人认识到专业并不是唯一的出路,大学生工作与专业不对口的现象、频繁转行的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可以说具备关键能力是大学生发展的需要,是每一个人不可或缺的生存能力。

4.地质工程教育要引领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资源和环境问题,涉及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社会价值观念与伦理道德等方方面面,单靠科技进步和工程创新是无法解决的。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由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联手方能解决。因此,未来的地质工程师在解决资源和环境领域的复杂问题时,要学会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去研究和解决问题。《21世纪议程》强调“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力量”。地质工程教育要引领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这不是一个口号,而是关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1]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讯,2008.9.

[2]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讯,2008.9.

[3]杨振东、杨存泉,杨振宁谈读书与治学,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167-169.

[4]王旭善,德国高职教育的见闻与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4,(5):66-68.

作者简介:

谷雪影,女,汉族,江苏徐州人,在中国矿业大学资源学院从事地质工程专业的学习与研究工作;刘梦洋,男,汉族,河南许昌人,在中国矿业大学资源学院从事地质工程专业的学习与研究工作;陈新勇,男,汉族,山东菏泽人,在中国矿业大学资源学院从事地质工程专业的学习与研究工作;门鹏,男,汉族,宁夏中卫人,在中国矿业大学资源学院从事地质工程专业的学习与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资源工程专业
一图看懂宁波金融“五强”提升工程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我给资源分分类
高速透平真空泵工程应用
部分专业介绍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专业修脚店
资源回收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