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锡近代园林与苏州古典园林对比研究

2009-10-26冯霞敏

新媒体研究 2009年13期
关键词:园主造园士大夫

冯霞敏

[摘要]无锡近代园林和苏州古典园林同属为江南私家园林,两者文脉相承、出处同源,都是吴文化的延续。但两者由于产生和所处的时代不同、园主的身份和思想的不同,使其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园林是时代的产物,这两种不同类型的江南园林都是历史进程中的不同阶段上出现的文化艺术瑰宝。试图通过对无锡近代园林和苏州古典园林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进行对比研究,挖掘无锡近代园林的历史文化价值,促使人们投入更多的目光来关注本应与苏州古典园林具有同等地位的无锡近代园林。

[关键词]无锡近代园林苏州古典园林对比

中图分类号:S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710127-02

无锡与苏州在地域、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颇为相似,两座城市经常被人们相提并论,特别是关于社会经济发展方面。但是少有人将两座城市的园林进行比较,主要原因是苏州园林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盛名在外,让人一提到江南园林就马上想起苏州园林,这使得邻近的无锡园林始终笼罩在其阴影之下,处于寂寞尴尬的地位。其实在上个世纪之交,无锡涌现出一批江南近代园林,这是苏州所无法比拟的。园林是时代的产物,某一时代的园林均会打上那个时代的烙印,会体现出那个时代的特点与精神。无锡园林称之为近代园林,而苏州园林则称之为古典园林,他们产生和所处的时代是不同的,但他们都是历史进程中的不同阶段上出现的文化艺术瑰宝。他们文脉相承、出处同源,却由于产生的时代不同而被赋予不同的文化内涵。

一、无锡近代园林与苏州古典园林的相同之处

1.地理位置相近。无锡与苏州邻近,同属于太湖流域、江南地区。按照园林的地理位置的划分,无锡近代园林和苏州古典园林都属于园林分类中的江南园林的范畴。

2.文化渊源相同。无锡和苏州都是吴文化的核心地。吴文化即吴地、吴人的传承文化。吴地,一般说来是以太湖流域为核心的。无锡和苏州作为太湖流域的经济发达城市,园林造园出处同源,即均源自有着千年历史的吴文化,园林的文化底蕴厚实、历史悠久。

二、无锡近代园林与苏州古典园林的不同之处

(一)产生与所处的时代不同

1. 苏州古典园林是产生于中国古代,现存的苏州园林大部分是明清时期的建筑。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之一,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在16~18世纪的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沧浪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它们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

2. 无锡近代园林的产生时期为中国近代,主要集中于上世纪初,直到抗战爆发期间“先后出现了近20处由私人营建但向公众开放的近代风景园林或别墅园林……”①。无锡是吴文化的发祥地,是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在近代,无锡诞生了荣宗敬、荣德生、杨翰西等民族资本家,他们在上海经营实业而致富,被称为“纺织大王”、“面粉大王”。他们衣锦还乡后,造福乡梓,在无锡造园、建学校、修桥。这些有文化修养的近代儒商,既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又出过国,留过洋,吸收了现代文明,依托如画的太湖风景,精心规划,巧妙点缀亭台楼阁,致力于为湖山增色。

(二)园主身份不同

1. 苏州古典园林的园主是士大夫。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从内涵上考察,士大夫主要包含如下两方面内容:其一,指居官与有职位的人;其二,指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文人。所以,士大夫可以指在位的官僚,可以指不在位的知识分子,也可兼指。士大夫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的集团。他们是知识分子与官僚相结合的产物,是两者的胶着体。士大夫们在人生得意之时是不会到苏州来造园林的,到苏州造园的士大夫往往是官场失意的官僚或文人,他们将自己的满腔情怀寄托在园林这一方天地中。

2. 无锡近代园林的园主是资本家。近代中国资本主义是在帝国主义压迫和封建主义束缚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国新生的资产阶级一开始便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买办阶级,是直接为西方资本主义殖民侵略国家的资本家服务并为他们所豢养的阶级;一个是民族资产阶级,是同资本主义国家和帝国主义国家联系较少或者没有直接联系的中等资产阶级。无锡近代园林的园主就属于民族资产阶级,他们抱着是实业救国的理想,成为中国近代一个特殊的阶层,这个特殊群体的思想和精神被后人称之为锡商文化。无锡的民族资本家受传统吴文化影响而具有“兼收并蓄、锐意进取”的思想,他们在外经商致富后回到家乡建造园林,园林虽为私有,却为百姓免费开放,使得这些园林成为无锡百姓的游憩之地。

表1部分苏州古典园林的造园年代与园主

注:苏州园林历代均有修建和改造,园主历代更替较多,本表仅列较主要的年代和园主。

表2部分无锡近代园林的造园年代与园主

注:现在的鼋头渚和蠡园都是解放后由若干私人园林合并建设而成的。

三、无锡近代园林与苏州园林的文化内涵

由于产生和所处的时代不同,由于园主的身份和思想的不同,无锡近代园林和苏州古典园林所体现的文化内涵也是不同的。

(一)人工与自然

苏州古典园林大多选址在城市中,所以又被称为城市山林,通过人工手法叠山理水,营造一方小小的天地。而无锡园林则依托无锡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大多依山傍水,是借助真山真水打造的山水园林。如无锡鼋头渚建造在太湖边上,浩浩淼淼,自然天成,犹如一副天然的山水画卷,令人心旷神怡。

(二)封闭与开放

苏州古典园林的园主是官场失意的士大夫,士大夫造园是为自己所用,追求自我享受、自我陶醉的境界。苏州园林是他们在人生低谷时所建造的,体现出隐与藏的封闭的文化内涵。无锡近代园林的园主是春风得意的民族资本家,他们造园不是为自己所建,而是为百姓所建,无锡园林是他们在衣锦还乡时建造的,体现出欣欣向上、开放舒展的文化内涵。

(三)入世与出世

中国2000余年的封建社会,儒学是主流思想,它鼓励人们“入世”,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无锡近代园林的园主是一群抱着实业救国思想的民资资本家,他们积极入世,所以建造的园林是“入世的园林”;苏州古典园林的园主大都是官场失意者,他们会顿生“出世”的思想,此种普遍心理在园林上的流露和反映则是高墙森严、庭院深深、曲径通幽,所以建造的园林是“出世的园林”。

(四)雅与俗

苏州古典园林的园主是文人,文人追求精巧与雅致,园林中的一山、一石、一水、一字,无不显现出独到的匠心。例如苏州沧浪亭假山山顶的亭柱上镌刻的一副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读此联不仅让人感受到了沧浪亭咫尺山林、心旷神怡的幽静景象,同时还再现了园主苏舜钦寄情与山水,潜心文墨,品兰赏竹,对月酌酒的超尘拔俗情景,这就是文人的雅致生活。

无锡园林的园主是商人,商人通常较为市侩,但无锡建园的民族资本家大多为儒商,也有其雅的一面。由于他们所建的园林不是为自己建造的,而是为大众建造的,所以要迎合公众之需,社会之需,随时尚变化而变化,这使得无锡近代园林能雅俗共赏。例如,无锡蠡园的门厅中悬挂着郭沫若写的《蠡园唱答》,郭老初次游园时用传统的园林雅致的审美标准来衡量蠡园,觉得蠡园的叠山太矫揉造作,所以第一句就写到“何用垒山庄,蠡园太矫揉”;但是郭老又发现,蠡园是一座为公众开放的园林,应该迎合社会大众的审美,所以在结尾一句又写到“欲识蠡园趣,崖头问少年”。可见,蠡园兼具雅趣和俗趣。

四、结语

园林是经济社会的产物,是历史的反映,也是社会生活需求的一部分,并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演变。无锡近代园林和苏州古典园林文脉相承,却又在熟悉中呈现出鲜明的不同,熟悉是因文化同源,不同是因时代变迁,时代精神在起变化。但他们都是历史进程中的不同阶段上出现的文化艺术瑰宝,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

注释:

①沙无垢《无锡风物百景漫笔》中的《无锡园林名胜史略》篇.

参考文献:

[1]郁有满,历史传递中的无锡城市精神[J].江南文史,2003.12.

[2]魏嘉瓒,苏州古典园林史[M].上海:上海三联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06.6.

[3]沙无垢,无锡风物百景漫笔[M].江苏文史资料编辑部,1998.9.

[4]徐大陆,江苏现代园林几多中国之最[J].园林历史,2008.1.

[5]胡冬香,浅析中国近代园林的公园转型[J].商场现代化,2006.1.

猜你喜欢

园主造园士大夫
中山君有感于礼
阅读拙著需要回到历史现场
浅谈隐逸文化与中国园林
“盛世造园”说考论
浅谈魏晋时期士大夫阶层服饰的演变
还原
生活的三个秘密
康熙御笔点园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