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对爱坚持半糖主义
2009-10-26此岸
此 岸
同事跟我说她和她妈咪总是相处不来。不见面的时候相互想念,见面以后就相互折磨,不是因为某一事情观点不统一而发生争执,就是为穿某件衣服之类的小事而喋喋不休。同事很是苦恼。这让我联想到最近收到的一封读者的来信。信上是这样说的:“我和小齐是初中同学,一直是亲密无间的好朋友。整整五年都没有分开过。现在我们高二分班了,我和她被分配到不同的班级,虽然我们还是会见见面,说说话,可总觉得不如以前那样亲近了,是不是我的这位知心朋友已经不再对我知心知己了呢?”想到这位读者的来信,再联系到同事的烦恼,突然一个词闪现在我的脑海中:半糖主义。
感情,对人来说是维系精神世界的一根定海神针。如果一个人的感情世界是祥和温馨的,他的心灵就会是平静而充实的,那么他的生活就会随着心灵一起充实;相反,如果一个人的感情世界波澜起伏、动荡不安,那么他的心灵一定是不平静的,这会影响他的整个生活。对于感情,最好坚持半糖主义,不甜不腻,不浓不淡,才会永远保持新鲜香脆。半糖的涵义,不仅仅只对感情有益处,对生活的各个层面都有益,半糖其实就是指人们对自己分寸的把握,说白了就是凡事要坚持一个度。
“爱,也要留一点空隙给彼此”
小强是一个独立性很强的孩子。从小到大,他总是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于是,小强有主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随着年龄的长大,小强的思想渐渐和父母不一致了,常常因此和父母发生争吵。最近,由于高考填报志愿的取向问题而和父母闹起了矛盾。小强认为凭着自己的实力和自己对理想大学的向往,坚持要去北京读书。小强的父母不同意小强去北方读书,想让孩子就近择校。一来不舍得,认为北京离家太远,在短期内相见一面很难,二来是不放心,总觉得孩子要是在外面受了委屈无人照看。
小强父母的心情固然可以理解。孩子永远是父母心中的一块宝,离家那么远去读书,不舍得和不放心是必然的,但是如果过于反对就是爱过了头的表现。父母对孩子的爱一般表现在控制欲上,越爱孩子,就越希望孩子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下,亲自为孩子的未来画好蓝图。而这样的结果,通常都会引起孩子的误解从而导致孩子的反叛心理加剧,一场家庭的矛盾就不可避免的爆发。如果我是小强的父母,虽然我爱孩子,但是我更爱孩子接受挑战时的坚强。我会给孩子一定的空间,让小强去追求自己的梦想。给孩子爱的,是父母,给孩子未来的,是他们自己。
有时候,爱,要留一定的空隙,才能让彼此更好的去呼吸。
“君子之交淡如水”
中国有句古话——君子之交淡如水。用现代流行语来说,这是最典型的半糖主义原则。对友情,有一点亲密,有彼此的关心,但又不会太靠近,不会妨碍个人的私人发展空间。这就是我对那位读者想说的话。
读者说“我和小齐是初中同学,一直是亲密无间的好朋友。整整五年都没有分开过。现在我们高二分班了,我和她被分配到不同的班级,虽然我们还是会见见面,说说话,可总觉得不如以前那样亲近了,是不是我的这位知心朋友已经不再对我知心知己了呢々”
初中就建立起的友情,持续了五年,友情基础是非常牢固的。如果没有非常大的矛盾,比如价值观的背离,或者强烈的利益冲突,是不可能一下子就灰飞烟灭的。而对于两个高中生来说,价值观尚未建立完全,所以不存在价值观的背离。那么就更不存在利益方面的冲突了。而这位读者又会与好友聊聊天,见见面,代表彼此也没有主观上的疏远意图。那么,所有对于友情的猜测和疑惑都只是一时的不适应而已。因为这位读者和小齐进入高二文理分科的时期,即将面临高考这一人生大事,这时候的学业任务与往常相比是不一样的。学业任务量的增加必然会导致接触机会的减少,生活重心转移到学习上也会让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那么对于友情的关注当然也会随之减少,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请这位读者记住,真的友情,放开了手,也不会随风远去。所以,在这非常的时期,暂且坚持半糖主义,学学古人的“淡水之交”。
“急功近利不应该是工作的目的”
嘉文是刚毕业没多久新进入工作岗位的青年。嘉文大学时期一直是学校的佼佼者。身兼学校学生会主席、校学生代表等数职。学校的活动也少不了他的身影。同学们给他的评价是:全能选手。成绩、特长、当干部、奖学金样样都是最出众的。
进入工作单位之初,嘉文抱着他一贯的作风准备在工作上大展拳脚。样样他都抢在别人的前面。不管是领导布置的新一期的策划任务,还是公司的文艺汇演:不管是端茶倒水,还是争取客户拿取订单。但是,他却没有得到他想要的奖赏和表扬。相反,他得罪了领导,因为他总是抢在领导前面发言。他得罪了同事,因为他常常态度傲慢;他也得罪了客户,因为太急于功利。
其实我们对事业成功的追求,应该努力争取,顽强拼搏,但又不急功近利,不奢求和强求,讲究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嘉文的行为有点过头,太急功近利会惹人反感,达不到自己的最终目标。所以在职场上,在对事业的追求上也应该坚持半糖主义,不温不火。一步一步,那么,成功就会顺理成章。
结束语
说到底,半糖主义代表的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太苦的日子会使人沮丧失望,非我们所愿;过甜的日子容易让人忘记甜为何物,不懂珍惜,也许生命的最佳状态就是不回避烦恼与苦难,并学会给自己的日子加半勺糖,在若有若无间体味生命的香甜,领悟甘苦参半的人生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