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孩子
2009-10-24孙云晓
孙云晓
我的手边有一份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生活意识比较”课题研究的成果,其中有项发现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即中国高中生们和父母在一起很快乐的比例最低。
数据显示,四国的多数高中生都认为和父母在一起比较快乐,但和母亲在一起更快乐。其中,美国高中生认为和父亲在一起很快乐的比例是68.1%,其次是韩国、日本、中国。韩国高中生认为和母亲在一起很快乐的比例最高,是91.9%,随后是日本、美国、中国。
由此可见,中国的高中生们并不觉得和父母在一起很快乐,这其实是由于中国父母与孩子沟通较差,较少为孩子感到骄傲和快乐,较少表扬孩子,孩子们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候也就难以感到由衷的快乐。
我常与中学生的父母半开玩笑说,谁家有个中学生,就等于谁家有颗定时炸弹。父母们问我怎么办?我出的基本对策是——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许多父母伤心地告诉我,孩子拒绝听他们的话,他们的家几乎变成了无语家庭。
一位高中便已出书的山东少年张津瑞,在书中讲述了自己的成长历程。一天早上,津瑞起床后发现床头贴着一张纸条,当时睡眼惺忪的他,带着好奇心,满怀期望地去看——亲爱的维尼(津瑞的昵称)!快起床了,太阳晒屁屁了!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今天上学要有新的收获哦。
“纸条上阳光般的字迹散发着晨曦的气息,不免给我几分惊奇,更多的是让我感到了妈妈的温暖。因为平常只有妈妈才叫我‘维尼。那我也来个复制版,于是就着手设计自己回复妈妈的纸条。”
因为妈妈工作很忙,几乎天天很晚才回家,她回来时儿子已经睡觉了,而他早上很早就要去上学,只能看见妈妈在休息,所以就导致了他和妈妈总也难以充分交流。现在有了小小的纸条,一来一往,字与字之间拉起了传递爱的光缆。妈妈、爸爸的纸条,多是对儿子的学习进行表扬与鼓励,教他感悟做人的真谛。亲情时时刻刻在创意中传递着,他们彼此之间每时每刻都感受着这种充满活力的爱。
一天,妈妈写道:亲爱的维尼,明天中午有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你去完成——买菜,买什么菜自己选,要实惠点儿哦。第二天把菜买回来之后,津瑞取来纸和笔,一样一样写在纸条上:黄瓜,2斤x0.8元/斤;西红柿,2斤x1.2元/斤;茄子,3斤x1元/斤;豆角,3斤x1.5元/斤;小葱,1斤x1元/斤,总共花费12.5元。在最后写上:胜利完成任务!
“晚上,我们一家人很难得地聚在一起,用我精打细算买的菜做了一桌大餐,热腾腾的菜香里不断散发着浓浓的爱的味道。在手机短信等多种多样现代沟通方式流行的时代,我们一定要继续把纸条传下去。我还准备发扬它,动员全民家庭举行‘传接纸条暖亲情这一主题活动。”
读到这里,我最深切的感悟是,生活决定一切——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孩子,而真正的教育就是让人拥有好的生活。
(紫陌摘自《小品文选刊》石良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