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研究

2009-10-22谢正宇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09年7期
关键词:党执政高校学生基础

谢正宇

[摘要]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乎党执政基础的重要内容。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高等院校学生党建工作

引言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基本实现由传统的精英教育向西方发达国家的大众化教育转变,学生数量迅速增加,教育体系的培养方法和培养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在新的形势下,做好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坚定政治信念的党的后备力量,关乎党的执政基础,对我党胜利完成自身历史使命具有重大意义。针对目前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高校党务工作者要认真分析、解决学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还需要结合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加强对大学生社团组织的领导与管理,要高度重视学生社区、公寓、网络虚拟群体组织等新型学生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教育效果。高校究竟如何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将党建工作与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学生社团和网络结合起来,具体贯彻和落实《意见》的精神,提高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无疑是摆在所有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

相关研究

高等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基本理论。大学生党建工作是高等院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随着党的事业发展需要和近年高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党员人数逐渐增加,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出现,许多高校把大学生党建工作放到高校的战略高度、根本任务和学校现实境况的背景下进行认识、思考和贯彻执行,本着求真务实、敢于创新的精神,突出针对性、时代性和有效性,并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以及自身实际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学生党建工作新路子,开创了高校基层学生党建工作新局面。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最根本的是关于党建的概念,其主体是学生党员和党组织,工作内容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管理等对党员及党组织施以影响,工作目标是保持党员和党组织的先进性,带领和促进高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目标就是要把广大青年大学生中的有一定思想觉悟并有强烈进取精神的先进分子培养成具有共产主义觉悟、良好综合素质、顽强战斗精神的党的事业的接班人。此外,还需要通过党建工作引领广大青年大学生进取向上,报效国家,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是保证高校办学方向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增强中国共产党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手段之一。做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对保证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党的执政基础基本理论。党执政基础的关键在于党的基层组织。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基础,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表现,是党赖以领导国家政事的根本。执政基础关系到执政党执政地位的合法性和稳固性。先哲曾经说过:“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充分说明了执政基础稳固与否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是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确立执政党的地位的,是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稳固执政党基础的,是在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进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执政党根基的。党的发展历史表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不断稳固,其根本原因是: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一个站在时代潮流前列的先进政党,始终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先进政党,始终是领导全国人民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先进政党。面对新世纪新阶段国内外社会环境和执政条件的深刻变化,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这样才能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稳固党的执政地位。党的执政基础的构成要素相关理论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主要由意识形态基础、绩效基础和法理基础三大要素构成,如图1所示。

根据党的执政基础的基本内涵,党的执政基础建设是指中国共产党对自己执政的意识形态基础、绩效基础和法理基础进行维护、调整和拓展,以争取广大人民群众对自己执政的认同、拥护和支持的过程。它主要包括意识形态基础建设、绩效基础建设、法理基础建设和党的自身建设构成,如图2所示。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党执政基础之关系

巩固党的执政基础需要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开展大学生党建工作必须要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背景,要认识到其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当今社会,尤其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把空间距离大大缩短,使外部社会思潮和各种腐朽生活方式通过许多途径进入学生的生活空间,同时也使他们具有比其长辈宽广的国际视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年轻学生自强、创新、成才、创业等意识越发自觉,但同时也有一些学生不同程度上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很多大学生对错误、腐朽的思想缺乏辨别能力。针对以上新情况,高校党建工作者必须要有清醒的政治头脑,要看到海内外敌对势力颠覆我国的图谋仍然存在,对青年人从政治、思想、文化上不断加大渗透力度的用心依然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讲,能否使大学生党建工作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能否培养出国家和人民事业的合格接班人是我们党务工作者面临的新挑战,这关系到国家将来的发展方向和社会主义事业能否长治久安。高校党建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和首要内容,具有突出的紧迫性和战略性。当前在校的大学生大多出生于改革开放之后,成长于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以互联网和手机通信为代表的现代传媒手段蓬勃兴起的时期,独生子女比例越来越大。高校党建工作者要站在历史的高度,怀着对未来负责的责任感,用战略家的眼光去看待和落实这个全局性的思想教育战略举措。高校承担着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事业接班人的重任。高校人群中的主体是学生,办学者要本着以生为本的办学精神,充分认识到学生是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人群,把在学生中开展党建工作作为高校党建的工作核心。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巩固党执政基础的重要部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使在校大学生党员队伍的素质和党员教育管理提出了面临更高挑战,同时也给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高校教育工作的受众主体是学生,而学生党员队伍又是一支最富有活力与朝气的生力军,同时也是知识创新能力的主力军。因此,在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党员的平时教育工作等直接反映学校党建工作状况。高等教育必须始终如一地坚持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特点的办学方式,这同时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因此高校所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具备崇高的社会主义觉悟,在思想观念、知识结构等方面能适应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在校大学生是今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必须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高度做好青年大学生的党建工作。

结束语

高校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培养学术人才的地方,同时也是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养坚定政治信念接班人的主要场所。高校学生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我们党执政目标的实现,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校学生的党建工作是高等学校党建工作的核心内容,做好学生党建工作,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大学)

猜你喜欢

党执政高校学生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习近平关于“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重要论述的内在逻辑与创新价值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浅谈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党的宗旨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五抓五促”夯基础
印度人民党执政以来的政治经济形势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