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管窥中国植物传说的社会内涵

2009-10-22王雅丽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09年7期
关键词:劳动植物

王雅丽

[摘要]植物传说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独具风姿的奇葩,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各类植物的审美体验活动的精神产品,有着无以伦比的美学价值。通过几则植物传说在表现社会生活手段和内容方面的分析,探讨植物传说与农业生产、抗争灾害、阶级斗争等的关系,发现其中的社会内涵。

[关键词]植物传说精神产品社会内涵

在人类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民间传说作为各族人民集体口头创作的艺术之舟,承载着众多令人神往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地方古迹、自然风物等一系列宝贵财富,其中的植物传说则以其独特的风姿成为不可多得的奇葩。

中国植物传说,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各类植物的审美体验活动的精神产品。在反映现实方面与其它审美活动相比,最大的特点是表现手段不同。植物传说一般是从植物的独特性质出发,找到植物与人类社会的契合点(或实用的,或精神的),并产生联想,从而表现复杂的社会生活。

从对植物传说的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它在表现手段上有两种倾向:一是,植物是人经过艰苦奋斗的劳动产品,此类可从《种子的起源》、《谷种》、《映山红》中加以探讨。以《种子的起源》为例,在开天辟地之初,地上没有种子,一个少年经历了九个太阳灼烧地球的天灾之后,来到了天地尽头天泉,娶一个聪明的天女为妻,随之上天,在面见天神的过程中,少年经历了云层的痛压、月亮的冷袭、太阳的炙烤等痛苦折磨之后,天神又给少年制造了众多难题,少年在姑娘的帮助下一一克服。由于违反天神的旨意,姑娘受惩罚赤身随少年回到人间,同时也给人间带来了种子。这里塑造了非凡的英雄人物,他们勇敢、聪明,具有不懈奋斗、勇于进取的精神,没有他们,也就没有后来人们赖以生存的植物。从他们经历的艰险磨难中可见这些植物的来之不易。另一类,是“物体转变”形式的植物传说,即某植物为某人或某物所变成,它的建构前提是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与植物的习性、特点完全和谐一致,融为一体,植物被人格化。这类传说数量最多。如《七叶一枝花》中村庄的老夫妇的七个生龙活虎的儿子和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勇敢地与给村庄带来无穷灾难的大蟒蛇搏斗,他们不畏艰险,先后在斗争中牺牲,最终女儿被吞入蟒蛇腹中而将蟒蛇杀死,使人民又过上了太平生活,这七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最后变成了七片叶子托着一朵花的奇妙植物,能治愈毒蛇咬过的伤口。这个传说中,植物奇妙的特性通过人的同样的活动进行类比而加以解释,从而使植物人格化,达到由植物反映丰富生活的目的。

以上是中国植物传说在表现社会生活手段上的独特之处,而在反映内容上,它仍有极大的认识价值,它给我们呈现了各民族的社会关系、道德观念和渴望征服自然、战胜压迫、改善艰苦劳动条件、不折不挠地追求理想幸福生活的憧憬与愿望。细加分析,中国植物传说在反映社会内容方面有以下几个特点:

植物传说与农业生产活动有关

农作物是植物传说的对象之一,如种子、大豆、米、稻谷等等,这一前提决定了植物传说与农业天然的联系。藏族的《种子的起源》、布依族的《谷种》、马尔康藏族的《青稞种子的来历》、水族的《谷子的传说》、四川的《珍珠米》、瑶族的《稻谷的由来》等一系列以农作物为对象的植物传说,都是人类在农业劳动之余对自身赖以存在的农作物来源的一种审美的假想。

除了农作物传说之外,还有一些虽然并不是以介绍农业活动为主,但也基本是围绕农业展开情节安排的。如:羌族的《白杨树》叙述的是土官要把种庄稼的平坝夺去栽花椒树,穷苦百姓只好到高山上去开火地,但高山上缺水,土官又不让人去背水,由此展开的百姓与土官斗争的故事。在这个传说中,农业环境是阶级矛盾冲突、斗争的焦点。而《水仙花的传说》中金盏和百叶,为了给村人寻找水源以供田地灌溉使用,先后砍山而死。这则传说中人们奋斗的目标也是农业劳动。

这样共同的创作倾向是与这些传说产生的时代状况紧密相联的。丹纳曾经说过:“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处的时代精神和风格概况,这是艺术品最后的解释,也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植物传说究竟产生于什么社会,我们可以从格罗塞的《艺术起源》中找到一些解释:“狩猎部落由自然界得来的画题,几乎绝对限于人物和动物的图形。他们只挑选那些对他们有极大实际利益的题材。原始狩猎者对植物食粮多视为下等产业,自己无暇照管,或者交给妇女办理,所以对植物就很少注意。”只有进入了农业社会,人们才对周围的植物产生了兴趣,才有机会围绕农业展开一系列丰富多彩、变幻多姿的审美活动,从而农业也就成为了他们生活和审美的中心话题。

植物传说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灾害抗争的历史

从《龙眼和桂元》、《水仙花的传说》、《斑竹》、《七叶一枝花》、《百日红》(朝鲜族)等故事中,我们可以发现,它们基本上都是以人类与自然灾害进行无畏抗争为主题的。以《龙眼和桂圆》为例,古时候,莆田县兴化湾因一条孽龙而经常发洪水、下暴雨,淹死了上万无辜的老百姓,淹没了千百亩农田,桂圆为报乡亲和父母之仇,奔向海中与孽龙搏斗,最后杀死了孽龙,取得龙眼。这个传说显然记述的是古代人民运用智慧和力量亲自制服洪水,保卫家园的业绩。

这些传说,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远古人类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战胜天灾,从艰难的自然环境中获得解放,走向成熟的经历。特别是一些少数民族,在他们内部阶级斗争还不太尖锐化的时候,社会的主要矛盾即是人与自然界的矛盾,尤其是他们地处高山峻岭,生产力比较低下,自然界的灾害往往给他们造成恐惧和不安,于是他们便通过幻想来加以表现、阐释,把自己渴望摆脱、战胜自然灾害的愿望寄托在英雄人物身上,而且结局往往都是人类战胜了自然灾害,获得了胜利。这其中孕育着古代劳动人民迫切要求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追求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理想与愿望。尤其是那些伟大的英雄人物的塑造,更显示出古代劳动人民抛弃“神造万物”、“上帝创造一切”的唯心主义观念,勇敢地挑战自然的积极乐观的精神。这种精神对我们后人而言仍有着可贵的现实意义。

植物传说是阶级压迫、斗争的深刻反映

反映阶级冲突、压迫的植物传说,在整个植物传说中数目极多。最具代表性的应数《白杨树》(羌族)、《龙眼和桂元》、《山丹丹花》、《金银花》、《仙人掌》、《蔷薇花》、《雁来红》、《白蘑菇》(朝鲜族)等等。这些传说故事普遍涉及上层人物对贫民百姓的压榨。以《金银花》、《仙人掌》为例,《金银花》中,村里有名的金银花姑娘心灵手巧,眉清目秀,不仅一手好针线,还学会了诊病配药,但遭县官儿子的戏弄,被逼致死,最后变成药材金银花,仍旧诊治乡民。而《仙人掌》中勇敢的青年为乡民除害而去杀老虎,得一仙翁相救,意外获得治愈百病的仙草。青年毫不吝惜地把仙草叶送给村里有病的人,自己从不享用,此事被暴虐皇帝所知,逼迫青年送草如宫,青年勇敢地将贪婪残暴的皇

帝毒死而被关押。这两则传说都直接写到上层统治阶级与下层劳动人民的正面冲突,尤其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上层统治阶级的残暴、贪婪、无耻,为了个人利益而肆意践踏劳动人民,同时也反映了劳动人民对他们的深切痛恨和唾骂。

总观这类传说,故事的结局都是悲惨的,勇敢无畏的劳动人民最终成为阶级冲突的牺牲品,如金银花姑娘被逼死,勇敢的青年也被监禁。他们自身的美好品质在恶势力面前被摧残。这类植物传说所体现的最有价值的东西,就是劳动人民那种不畏强暴、奋勇抗争的精神,在他们肉体毁灭的同时,精神却得到了赞美和提升,成为社会中积极肯定的最有价值的力量,这就是这类传说的深层魅力。

植物传说涉及到人民的爱情婚姻生活

这类传说尽管不一定以爱情为主题,却贯穿于故事的始末,如《水仙花的传说》金盏和百叶两人真心相爱,同甘共苦,为村民的生计寻找湖水,在金盏牺牲后,百叶勇敢地继承了他的事业,最终砍山而死,找到了湖水,变成了水仙花。与这类赞美坚贞爱情相反,以《白蘑菇》为例,小伙子的媳妇聪明、美丽,显赫的金丞相对她起了坏心,千方百计想得到小伙子的妻子,最后将小伙子毒死。为了救活丈夫,妻子女扮男装到龙宫取得不死药将丈夫救活,结果丈夫背信弃义在龙宫与龙女结为夫妇,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把妻子忘得一干二净。这则传说通过妻子为救丈夫而四处奔波,始终坚贞守节的行为与丈夫忘恩负义、贪图享乐,背弃妻子的举动,形成鲜明的对比,深刻批判了背弃爱情的不道德的行为,同时也警戒世人不要做喜新厌旧之辈,要忠于爱情。

以上这两类传说都涉及到爱情婚姻生活,前者把爱情融于事业的奋斗之中,后者则批判了不道德的违背爱情的行为。尽管两者都非正面叙述,但我们都能从中明显感受到,古代人民积极正确的爱情观和道德观:对忠贞爱情的肯定和赞美。

以上初步探讨了植物传说在反映生活时的几个特点,其实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同一个植物传说中,反映了社会生活几方面的内容。中国植物传说这种多内容的交织,给我们展现了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综合的生动图景,其间蕴含着古代人民鲜明的情感倾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赞美,对邪恶力量及不道德行为的批判与否定。(作者单位: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劳动植物
让劳动实践真正发生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劳动使人快乐
热爱劳动
植物的防身术
把植物做成药
将植物穿身上
植物罢工啦?
植物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