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法视角下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对策

2009-10-22肖可义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09年7期
关键词:经济法利益责任

肖可义

[摘要]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转型期的现阶段,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社会责任缺失的现象,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该从培育和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入手,建立健全制度化评价体系,从而全面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

[关键词]经济法视角企业责任缺失对策

所谓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谋求股东利润最大化之外,还应负有维护和增进社会利益的义务。企业对社会承担责任不仅要履行法定义务,还要超越法律义务,在人力资本、环境以及利益相关方的关系中做出更多投入。它应该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好的公司治理和道德标准;二是对人的责任,主要是对员工的责任;三是对环境的责任;四是对整个社会发展的广泛贡献。应该看到,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会随着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文化、思想的发展而不断更新而被赋予新的内容。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及其表现

企业是一个社会的微观经济细胞,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转型期,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社会责任缺失的现象,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些企业过分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损害利益相关者权益。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员工、债权人、顾客、供应商、竞争者、国家。受到利益驱动,一些企业的短期行为严重,这些企业只注重追逐企业自身当前发展优势,而忽视长远发展,造成企业形象受损、企业生产和经营陷于被动,导致企业在市场中失去竞争力,甚至被市场无情淘汰。例如市场上充斥着大量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的产品,虚假广告盛行,直接损害了消费者的健康与安全。“三鹿毒奶粉事件”导致三鹿企业轰然倒下就是一个典型例证。在企业内部,企业不履行劳动合同法有关规定,随意延长员工的工作时间,任意克扣和拖欠工资;员工们的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人身安全没有充分保障,对员工造成身心损害的恶性事件频频发生;企业之间缺乏诚信,导致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千亿元,成为我国企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一些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破坏环境现象十分严重。一些企业竭泽而渔、大肆排污,造成人类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十分紧张。在巨大社会消费需求的带动下,一些企业采取传统的粗放生产方式,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为追求短期经济效益而盲目地消耗自然资源,尤其是一些不可再生资源,导致资源的过量消耗和环境的严重恶化;许多企业只顾赚取利润,不考虑环境保护,任意排放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噪音污染严重,给人民群众的健康造成极大危害。这种资源浪费型和环境破坏型的生产方式使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难以为继。

大部分企业公民意识十分薄弱。中国企业的公民意识还很薄弱,还没有承担起一个企业公民应履行的社会责任,这在全球化的竞争中使企业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企业既是经济人,又是社会人;企业行为既是经济行为,又是社会行为。企业应该像公民个人那样,成为对社会的福利与发展履行社会责任与义务的社团公民。在当前企业的社会责任实践中,一些企业要么社会责任意识缺乏,要么社会责任价值观念狭隘,在社会责任实践中急功近利色彩非常浓厚,没有从企业公民的角度出发,把实现社会责任当成内在的责任和义务。

经济法理念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必要性的考察

根据经济法理念,企业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具有必要性,具体表现在:

社会责任本位是企业社会责任的灵魂。经济法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通过经济法律对社会经济关系的调整,保障经济总量平衡,优化经济结构,维护竞争秩序,协调社会再分配,将经济个体行为纳入到社会整体利益的框架中来评价,以促进经济正义、自由、效益和安全。从社会本位出发,经济法的效益观应表现为一种社会效益观,这种效益观追求的社会效益,并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它更是宏观经济成果、长远经济利益以及社会福利、人文和自然环境、人的自由和自身价值等诸多因素的优化和全面发展。对于企业而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首先要能够立足并生存下来,在此基础上还要切实承担起保护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尤其充分保障企业员工、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护环境。企业应当恰当地运用法律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规定,在个体利益最大化和社会整体利益之间寻求最佳的结合点,企业社会责任的灵魂在于追求企业自身利益与社会各方利益的平衡与兼顾。

公平正义理念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公平问题是一个人类价值问题,是人类的一个恒久追求,是政治社会中所有价值体系追求的一个最高目标。①对于企业来说,坚持公平正义观同样是时代赋予企业的要求,从法学角度看企业承担一定社会责任具有相当的合理性。作为“社会人”,企业的社会责任应是权利与义务、职权与责任的统一。一方面,企业是社会的一分子,其经营活动与社会息息相关,社会赋予了企业以生存的权利并为企业提供了各种资源,离开了社会环境企业将难以生存;另一方面,企业的经营行为又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企业经销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在质量、性能、价格以及使用安全等诸方面都涉及到社会成员的经济利益、人身安全。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过量地排放废气、废水、废物等造成环境污染,进而带来外部不经济的问题,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因此作为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社会经济组织,理应对自己的全部行为及其后果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唯有如此才能保障经济法的实质公平正义的实现。

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企业社会责任的目标。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而且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经济法可持续发展理念主要表现在通过构建完备、贯彻可持续发展精神的经济法律制度规制人们的短期经济行为。企业应当站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履行企业在现代社会的责任,使经济的发展和环境保护统一起来,为本企业和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企业要关注员工的切身利益,缓解劳资矛盾,切实保护消费者、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这样才能打造一个稳定有序的社会经济秩序,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

解决企业社会责任缺失问题的对策

企业社会责任是当前我国所有企业面临的普遍性问题,因而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战略也应该具有整体性、全面性。应该从对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培育和强化人手到建立健全制度化评价体系逐渐形成一个全方位的推进战略,从而全面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具体建议如下:

企业应培育并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企业应超越狭隘的自我利益,确立承担一定社会责任的价值目标,把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转化为企业的自觉行为,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企业应把履行一定社会责任作为树立企业公民形象的条件,因此企业应把社会责任的实践作为企业管理的必要内容,做到有明确计划、有专门部门、有一定经费保障、有可操作的规范化管理程序。

企业一定要把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起来,绝不能走只顾自己,牺牲社会利益和生态环境的老路。企业要具有长远眼光,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发展。

积极制定和推行企业社会责任标准评价体系。国家应尽快制定和推行企业社会责任标准评价体系,帮助企业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使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尽快与国际接轨。大力推行企业SA8000f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认证活动,SA8000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个认证体系,不仅明确了企业的社会责任规范,而且将企业的道德责任和法律责任结合起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规范企业的行为。

加大对社会责任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使企业树立法制观念。目前我国出台了众多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法律、法规,诸如《公司法》、《环境保护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职业病防治法》等,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提供了明确法律依据,并提出了具体的法律要求。各级政府要加强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监督,对企业行为要充分了解,并做出定期评估。对认真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给予表彰,对那些严重违反劳动法、生产安全法和环境保护法的企业提出批评或惩罚,从而引导企业转变观念,朝着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向发展。

加强公民、消费者、媒体等的社会监督。作为社会公民或消费者应该树立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从维护自身利益出发,积极主动参与到监督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行为的行动中去,创造一种企业不能违背和不敢违背社会责任的社会大环境。社会媒体也应利用自身的舆论优势,宣传报道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行为,形成社会模范效应,同时在道德上谴责那些恶意规避、漠视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形成全民参与、全民监督的良好氛围。

应该看到企业社会责任缺失问题具有全方位、综合性特点,对该问题可以从管理学、经济学、伦理学等不同角度加强对策研究,从经济法学角度解决企业社会责任缺失问题只是解决对策的一个方面而已。希望借助经济法理念的诠释,为解决企业社会责任缺失问题提供新思路,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尽快实现。(作者单位:廊坊师范学院社会发展学院)

注释

①李昌麒:《经济法: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法律形式》,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28页。

猜你喜欢

经济法利益责任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论经济法的宪法性
经济法在我国经济转型中的作用分析
公安高等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经济法解读
利益链与新垄断
期望嘱托责任
忠诚 责任 关爱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