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银行:考虑结算速度差异
2009-10-22李银莲王帅
李银莲 王 帅
主要业务范围布局在北京、上海和广东及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中信银行,是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积极的响应者之一。据了解,首批400家试点企业中,有近1/3之前已经就是中信银行的客户,而之前收购的香港中信嘉华银行也使得他们具备了相应的业务基础。“我们的广州分行的同事甚至参加了当地人民银行牵头成立的人民币结算业务流程设计小组的具体工作。”中信银行总行国际业务部总经理助理刘泽云说。
《进出口经理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中信银行做了哪些准备?
刘泽云:首先,我们积极与试点地区人民银行等部门保持沟通,了解政策要求,同时也提出合理化建议。人民银行所做的一些硬性规定主要是在系统上。比如,人民银行要求参与银行必须建立跨境人民币结算信息报送系统。这个系统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和信息报送要求,人民银行相应规定了一个标准和接口规范,不管商业银行以何种方式处理数据,必须按照系统的要求和格式进行信息报送。这对银行的信息系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我们进行了一些调整、开发和测试等准备工作。其次,针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这一新的业务,我们结合监管部门的系统和业务要求,梳理了内部的业务流程。同时,积极与境外银行和企业客户进行联系和沟通,通过较大力度的营销,争取境外银行在我行开立人民币代理结算账户,争取企业选择我行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业务。最终,我们在7月7日上午9点成功办理第一笔人民币结算业务,成为首批办理这项业务的商业银行之一。
《进出口经理人》:目前。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中。结算行和代理行两种模式有什么异同。银行是否需同时具备两种结算功能?
刘泽云:对银行是否需同时具备两种结算功能,人民银行没有强制性的规定。港澳清算模式的业务流程大致是:境外参加银行到港澳清算行(例如:中银香港)去开立一个人民币账户,通过中银香港与央行的大额支付系统连接。因为国内的银行都是大额支付系统的成员,中银香港也是其会员,这样就进入了内地人民结算网络。而代理清算模式是指境外参加银行在国内的银行直接开立人民币账户,通过国内的银行进行结算的方式。理论上,两种方式在清算结果并没有差别,只是清算环节上港澳清算模式多一个步骤。
广东省和上海市是对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态度最为积极的两个区域。广东省因为本身处于粤港澳经济圈,区域内很多试点企业之前已经是通过港澳清算行模式来进行的。因此,他们几乎不需要在流程上有大的改动就能够直接地实现人民币的结算。而上海市,银行和试点企业之前并没有与港澳地区的清算渠道,他们也许更加喜欢结算相对直接的代理清算模式。
《进出口经理人》:这种银行间的合作差异对企业的使用体验产生怎样的影响,选择哪种方式更适合?
刘泽云:对企业而言,他们的直观感受就是结算速度的快慢。结算过程主要是一些单据、凭证和资金的流转,从理论上说,采用代理清算模式因为少了经过港澳清算行(中银香港)的那个环节,会更快一些。2009年7月7日我们做的第一笔业务,采用的就是代理清算模式,大概10分钟就到账了。当然,只要中银香港结算的流程设计和控制得当,速度上的差异也可能不会太大。
境外企业到银行开户时可以询问银行采取的是哪种清算模式。一个基本原则是同一个银行内部结算速度会比跨行结算更快。例如,如果一个企业的内地交易伙伴是中信银行的客户,这个企业又选择了由中信银行代理人民币清算的境外银行开户,那么这个企业与其交易伙伴的结算整个过程就是在中信银行内部账户之间完成,相对于有跨行结算的情况,这个流程速度上会快一些。
《进出口经理人》:目前进行人民币结算的企业以哪种企业居多。最主要的开展难点有哪些?
刘泽云:从目前业务实施中我们发现,通常大型跨国集团公司内部各企业之间进行货币结算有统一的规定。一旦集团总部认为利用人民币结算更有利于企业的资金管理和规避汇率风险,在集团企业之间就比较容易推行人民币的跨境结算方式。尤其是对于那些总部设在国内,但在世界各地都有分支机构的跨国企业。我们的几笔业务都有这种特征。按照这种逻辑,总公司和海外设立的分支结构之间的结算是目前企业应用的重点。
由于人民币的国际化地位,包括流通功能、储值功能等等。在国外企业看来还有待加强,因此在是否采用人民币结算的问题上,更多是贸易伙伴双方的一种实力博弈,取决于企业在谈判中的议价能力。现阶段,买方的意愿很大程度上决定使用与否。
《进出口经理人》:除了港澳地区,在试行区域内的东盟地区。业务开展状况是怎样的?
刘泽云:几乎没有实际成功的案例。从操作层面上并无本质上的区别,东盟国家银行同样有两种渠道可以办理该项业务,通过港澳清算行进行以及直接通过境内银行代理进行。
但在制度安排层面,据我们了解,目前人民银行仅与香港金融管理局就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涉及的方方面面签署了合作备忘录。与其它东盟国家,好像还没有类似的安排。因此,东盟国家的银行和企业在选择用人民币与中国的银行和企业结算时,东盟国家在外汇管理、海关、税务安排等方面需要做出一些配套安排,这可能是很多境外的银行、企业并不太清楚应该如何操作的原因。为了让境外银行和企业了解中方的安排和我行业务流程,我们在2009年7月和8月分别在上海和北京召开了同业研讨会,与一些外资银行进行了专题研讨和沟通,接下来我们还将前往东盟部分国家,与当地的银行进行相关交流,了解其监管政策和业务需求,寻求合作。
《进出口经理人》:该项业务实施到现在。企业不活跃的状况是否在你们的预期之中?
刘泽云:这个状况基本在我们预料之中。从趋势上看,企业、银行是否能用好人民币跨境结算这个工具取决于:相关的配套实施细则的尽快出台,海关、税务等相关部门落实实施细则,另外,整体经济形势能否按照当前对这种态势继续运行下去,如果美元市场出持续疲软,流动性不足,对区域货币的需求就会增强,再有取决于人民币的完全可兑换进程,只有当人民币获得资本市场一定的认可,才会有更多的需求。
但不能否认,这项业务对于企业和银行的意义重大。长期来看。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的影响将是逐渐显现的。银行的组织形式和业务流程也会因此而发生一些变化。例如以前我们本币、外币业务分得很清楚,而现在我们内部流程上就必须有一些调整,尽管目前是以工作小组的形式在试点地区开展工作,但不排除将来随着业务发展不断优化整合业务组织形式的可能。随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开展,将使得我们的视野更加广阔,我们将会朝着跨境金融服务专家的方向努力。
尽管这个业务现在规模很小,但是业务一旦增长起来就会很快,正因为如此,我们将继续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建议企业也做好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