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与城市群关系研究
2009-10-22张梦骄
张梦骄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各国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而城市化的高级形态——城市群的出现和发展程度成为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城市群不仅仅是多个城市在地理位置上的简单集聚,它强调的是具有重要产业关联的经济区域的空间组织,其基础便是产业集群,产业集群作为提高城市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城市化的动力,从而加速城市群的形成。而城市群的发展又对产业集群产生反馈作用,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
关键词:产业集群;城市群;群效应
中图分类号:F1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8-0001-02
1 产业集群的一般性理论体系
1.1 产业集群的概念
产业集群是指某一特定领域内,由相同、相近或相关产业的企业聚集在地理位置相对集中的地方,释放集聚效应,进而吸引为其服务的相关机构进驻该地,从而共同构成一个群体。
1.2 产业集群的国际理论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其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以及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关系十分密切,而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变迁有其理论依据。对于产业集群形成和演化机理的研究和阐述最早可以追溯到马歇尔。
马歇尔最早提出了外部规模经济的概念,并把专业化产业集聚的特定地区称为“产业区”。他认为大规模生产的主要利益是技术的经济、机械的经济和原料的经济。企业集聚在“产业区”内,可降低劳动力的搜寻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可以使集聚企业的生产效率高于单个的分散的企业,特别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了知识在该地区的溢出协同创新的环境也促进了企业集群的发展。
克鲁格曼发展了马歇尔的外部性理论,将导致产业集群的外部性分为经济型外部性和技术性外部性,他在其理论中强调了产业及其产生的必然性和空间分布的偶然性,也就是说,在一个什么地方形成什么样的产业集群既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
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国内较早研究的学者是北京大学的王缉慈教授,她最先较为系统的概括了产业集聚、产业集群及新产业区理论,在对传统理论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指出发展局有地方特色的企业集群、营造区域创新环境、强化区域竞争力优势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关键。
1.3 产业集群的特征
根据迈克尔•波特的定义,一个成熟的产业集群一般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1)地域空间上的集聚性。
产业集群首先表现为一定空间上的集聚现象。即大量集群企业在一定地域空间内高度集聚,形成“扎堆”现象。空间集聚是空间经济的内在要求和最突出的形式特征。
(2)文化背景和制度环境的相似性。
集群运行机制的基础是“信任和承诺”等人文因素,这种人文因素是维系集群内企业所形成的长期关系的纽带。所以产业集群内的企业之间应该具有相同或相似的产业文化及其氛围,这有助于群内企业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感和认同感,从而降低交易成本,深化专业分工,加强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知识外溢和技术扩散,提高产业集群整体的竞争力。
(3)集群内产业间的关联性。
集群内企业通常处于同一产业链的不同环节,专门从事某一项技术研发、生产开发、配套服务等活动,形成机密联系的专业化分工合作体系。并且这种联系已从工厂联系延伸到产业联系,包括实体的物质联系和非实体的信息联系,而后种联系日益成为企业间联系的核心内容。
2 城市群的相关理论体系
2.1 城市群的概念
1957年,法国地理学家让哥特曼首次提出城市群的概念,他在其著名论文《Megalopolis》中,重点研究了美国东北沿海地区有一连串的大都市区集合形成的连绵的大城市经济地区,并把这种巨大的城市空间形态用原意为“巨大的城邦”的希腊词“Megalopolis”来命名。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城市群的研究逐渐在我国兴起,各个学者对城市群的概念给出了各样的表述,简单概括如下:城市群是指一定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以一个或两个大城市为核心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集聚,或是多个规模相当的中小城市以网络形式在一定地理范围内集聚,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在城市集聚区内以产业集群为基础,依托发达的交通和通信网络,从而提升区域整体竞争优势的一种经济区域空间组织形式。
2.2 城市群的特征
(1)城市群的空间形态特征。
城市群的空间形态描述了组成城市群各城市的总体布局和相对位置,直接影响和部分决定了城市群发展的总和效果。城市群空间形态对群内道路、交通体系有重要影响,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群内城市之间及城市与广大腹地之间社会经济联系的方式和程度。城市群复杂的空间形态表现出非线性和不规则等特征,分形是指那些与整体以某种方式相似的部分组成的一类形体,分形的基本特征是自相似性,即分形体的每个部分放大后与整体一样,整体缩小后与各个局部相同,并且分形体可以是具有空间结构的几何形体。
(2)城市群的经济发展特征。
发展经济学研究表明,社会经济的发展总是从不平衡增长到相对平衡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城市群发展之初,是一个存在二元经济结构的区域,因此,城市群的形成和经济发展过程就是回波效应和扩散效应共同作用,交替表现的过程。“回波效应”是指经济活动正在扩张的地点和地区将会从其他地区吸引人口流入,资本流入和贸易活动,从而加快自身发展,并使其周边地区发展速度降低。而“扩散效应”使之所有位于经济扩张中心的周围地区,都会随着扩张中心的基础设施的改善等情况,从中心地区获得资本、人才等,并被刺激促进本地区的发展,逐步赶上中心地区。但是在城市群形成的不同阶段,两效应作用的方式、强度不同,呈现此消彼长,此强彼弱的态势。
3 从产业集群到城市群
产业集群的发展加快了工业发展的速度,推动了城市化进程。从国际范围来看,产业集聚是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是现阶段产业竞争力的主要来源和集中体现。在工业发达国家,产业集群提高了产业竞争力,并且产业竞争力与城市个性和形象相联系。因此,产业集群增强了城市化的经济基础,是城市化阶段的重要推动力。
3.1 产业集群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产业集群的本质是企业在地缘基础上相互交流、竞争与合作的一种新的产业组织形式。一般来说,当产业集群形成后,将可以通过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加剧竞争等多种途径提升整个区域的竞争能力,并形成一种集群竞争力。这种新的竞争力是非集群和集群外企业所无法拥有的。由于地理位置接近,产业集群内部的竞争强化机制将在集群内形成“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机制,刺激企业创新和企业衍生。在集群内部,一些没有竞争力的小企业一旦用发达的区域网络联系起来参与其中,就表现出非常强的生命力,最终不但生存下来,还增强了集群的整体竞争力。
3.2 产业集群为城市化集聚生产要素与产业
城市是生产要素及各类经济活动在地理上规模集中的产物。城市化使各种非农产业发展的经济要素向城市集聚的过程,它包括要素与产业两个方面,产业集群为城市和城市化提供了这两个要素。大量企业的进入与产生最终导致更强的外部经济作用,从而对企业、生产要素产生更强的吸引力,并最终导致产业集聚的形成,也就是说,产业集群的过程,是要素集聚与产业形成的过程,同时也是要素在城市集聚的过程中,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的过程,非农产业在城市产生发展的过程。
3.3 产业集群导致了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
在集聚效应下,不同厂商、投资者和居民对区位的选址影响着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在城市发展初期,城市产业集聚的基本态势不明朗,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和类型单一。随着城市现代产业的进一步集聚,城市集聚经济效应增强必将吸引更多的产业和居民向城市空间集聚。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实现多样化,居住用地、工商业用地、办公管理用地和公共用地的空间进一步优化,这个过程可称之为城市间城区的空间结构调整。
4 城市群对产业集群发展的促进作用
4.1 城市群有助于整合资源,引导产业集聚
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要求对群内经济进行统筹规划和协调。城市群打破了各个城市间行政区划的限制,形成了统一的大市场。群内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市场机制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手段,能够在群内各城市之间有效配置资源。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会带来产出的增加和城市群经济的加速增长,从而吸引生产要素的进一步集聚,企业规模扩大,产业链拉长。引导产业进一步集聚,从而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
4.2 城市群给产业集群带来巨大的社会需求
城市群的形成过程其实是一个个的城市不断兴起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城市化会对国民经济产生巨大的社会需求,城市化为企业提供了一个优越的区域进行社会生产,更重要的是为企业提出了大量的社会需求,促使企业扩大规模进行生产,不断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
4.3 城市群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诸多优越的条件
城市群内经济发达,汇聚众多高精尖人才,大量的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城市群内的各城市通过专业化分工,为企业发展和实现技术进步提供最好的外部条件。群内各个城市都有自己不同的优势产业,彼此之间存在专业化的分工与合作,使得不同城市的产业集群可以得到各自城市优势产业所具有的专业化知识和技能,从而产业集群自身得到发展。城市群内还具有完善的交通和通讯设施,这为物流和信息的快速传递和沟通提供了方便,也是形成群效应不可缺少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夏维力,李博.群效应——从产业集群到城市群[M].陕西: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2]@苏雪串.城市化进程中的要素集聚、产业集群和城市群发展[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
[3]@鲁开垠.增长的新空间——产业集群核心能力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4]@史占中,罗守贵.都市圈经济一体化的产业集聚与整合[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