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展·议·延”

2009-10-22王金星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09年9期
关键词:品德探究活动

王金星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强调要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目的是使学生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由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向亲身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转变。如何使上述目的和要求落实到教学当中,并使之日常化呢?这就需要我们研究一种易操作、好理解、符合学科特点,还要教师易接受的教学方法来。在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和具体实践检验的基础上,笔者逐步构建起了“探·展·议·延”四步教学法,使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更加开放。现将具体操作步骤总结如下:

1.“探”。“探”就是探究。它是指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在教师指导的前提下,开展与本课学习密切相关的调查、搜集、访问、参观、考察、实验等探究学习活动,为课堂上的学习交流活动做好充足的知识准备。课前的探究,可以是个人单独进行,也可以是小组合作进行。当然,我们提倡小组分工合作进行,这样不仅可以减轻个人的工作负担,使探究活动更具有时效性,也能更好地锻炼他们之间的合作协同能力。如《战争的记忆》,学生对战争有所关注,但接触的都是一些清一色的“英雄”故事,对战争缺少全面的认识。因此,让同学们课前进行有关战争的探究学习就非常重要。笔者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分工调查研究:有的调查战争的起因,有的搜集战争的图片,有的查找战争的故事,有的下载军事纪录片,有的访问社区里的老人和老战士,有的调查战争的伤害……并从中进行筛选处理,找出他们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材料准备进行课堂展示与评议。结果在课堂上,各小组展示的材料都非常丰富详实。

2.“展”。“展”就是交流展示。是指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己的探究活动成果和合作学习成果。各小组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内、小组间与班级内的学习成果交流展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精心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生动活泼的交流展示活动中体验、感悟,既了解相关知识,又获得道德认识、情感、行为的发展。如展示过程,不仅仅是资料的解说和图影的观看,还可以是游戏、模拟、实验、辨析、表演等形式。如教学《世界因爱更美丽》,笔者不仅组织学生进行了文字、图片、音像等资料的展示,还组织学生通过表演、模拟来展示因互相奉献爱心而创建的和谐生活。

3.“议”。“议”就是讨论、评议。既包括对各小组交流展示成果的评议,也包括对教材主题与内容的讨论。这一过程就是学生大量接触信息、处理信息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评议,从而形成明确的社会生活常识与基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教学《当灾害来临时》,笔者让同学们充分进行小组讨论,并且设置了一些自然灾害的常识、躲避和救助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辨析评议。不仅使学生懂得了在自然灾害面前应该怎样保护自己,更懂得了团结互助精神的重要。

4.“延”。“延”就是拓展延伸。是指在课堂活动的基础上进行课外学习活动的延伸,它包括:问题的延伸、活动的延伸、生活的延伸、行为的延伸等。这些拓展延伸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社会及生活现实中实践道德要求,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能力,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课后活动应与班队活动、学科教学、社区及家庭教育密切结合,使之生活化、社会化、网络化,营造学生活动的大环境,形成教育的强磁场,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大课堂,亲身实践,发展道德能力。教师在设计延伸活动时,要有针对性,要从小处着手,要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参与和实践的热情。延伸活动要取得成效,关键是教师要跟上评价总结。我们所实践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探·展·议·延”的四步教学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实践性、探究性等新课程提倡的教育教学理念,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性发展,不是一个依靠知识灌输的传递过程,而是要依靠学生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的。无论教师的讲授多么精彩,都不可能直接转化为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结果。《品德与社会》课中的自主学习要求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学生要以自己的经验和信息为背景来分析问题,认识社会,对各种社会问题和道德问题可以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思考和选择,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对生活和社会问题进行个性化理解。特别是涉及个人体验和判断的问题,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而不把既定的结论强加于学生。教师要把思考和选择的权力交给学生,适当地引导,不用既定结论来代替学生的思考。

(2)让学生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是以学生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互助性的学习,强调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而达到共同的教学目标。在《品德与社会》课程学习中,可以让学生小组围绕一个主题组织开展一些讨论性活动或研究性活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内的成员应当恰当地分工,搜集资料,相互讨论交流。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能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理解,感觉到与自己不同的体验,更加全面和深刻地理解人、事、物,学会与人交往和沟通等,从而形成初步的合作学习技能。

(3)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对自然、社会现象的探究是儿童的天性,教学不能扼杀儿童的天性。我们要大力倡导学生在课堂中的探究性学习,让他们通过自主探究、自主建构来获得经验和体验。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为学生提供一个场景,一个案例,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让学生采用“调查”、“实验”、“探索”、“讨论”、“服务”、“辨别”、“创造”、“表现”等多种方式去探究、体验、领悟与表达,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收获与提高。因此,教师在组织探究性学习时,要重视学生的已有水平和能力。

总之,“四步教学法”的实施,使原有的课堂教学产生了三方面的变化:变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变课本学习为资源型学习;变单一的讲授为以现场学习、合作学习、构成学习、戏化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的有机组合。这三种转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经验世界、拓展了学习的时空,从而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了教学向学生、向社会开放。

猜你喜欢

品德探究活动
“活动随手拍”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设问引导探究
好学者贤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品德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