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反思的再思考
2009-10-22何红琴
何红琴
新课程十分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被称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内容。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对教学反思越来越重视,见于报刊杂志的这类文章也越来越多,他们勤于反思,善于反思,并经常回顾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调整教学策略,这说明了老师们在不断的反思中进步、提高。笔者在仔细阅读了此类课后反思或反思文章后,想就目前的“反思”发表自己的几点拙见。
一、教学反思之现状
1.流于应付。新课程以“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理念,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获得充分的发展,以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课程实施是学生主动建构人生意义的活动,学生是在动态的反思和创造的过程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反思和创造的对象。笔者有幸检查过一些教师的备课笔记,发现相当多的思想品德老师为了应付备课笔记中的教学反思,往往闭门造车,写出了许多不是反思的反思。如“这节课效果较好”,“师生互动很热烈”,“某某同学上课经常做小动作”,等等,而且往往说成功的多,说失败的少,这是由于他们害怕给来检查的领导留下不好的印象,而一旦有了这样的想法后,就不可能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深刻的反思,自然也就无法及时地发现问题。
2.虚实难辩。事实上,教师们为了上好课已花费了很多时间,而领导又规定了一定量的反思,教师们为了完成任务,往往就相互之间照抄或在网上下载相关资料,诸如:“教师要转变观念”、“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改变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等。还有些甚至像贪官被查处以后所写的反思材料:“由于放松了对自己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做了对不起党和人民的事情,辜负了党多年的培养,也辜负了人民的信任”,这些反思材料都缺乏实质性的内容,也不可能对教学带来好的效果。
3.神秘莫测。笔者发现,报刊杂志上的反思文章,洋洋洒洒几千字,教师的课后反思也写得密密麻麻,看得很让人敬佩。让我们来看看一位思品老师写的“寻找责任”的课后反思:通过这节责任课的学习,我们模拟了老师带学生去工厂寻找,到商店去寻找,到农村去寻找,回到课堂又分组汇报,分新闻组、访谈组、活动组,还有辩论场等,课堂气氛很活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明白了责任的含义。这样的活动很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学生的参与意识也很强……以后这样的活动要多搞几次。仔细品味这位老师的反思,就会发现只是停留在形式上的热闹,而没有真正激发起学生深层次的思考,他的反思也仅仅停留在找到别人的责任,而没有让学生去寻找自己肩上的责任。
其实,这位教师应该做的是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知道角色不同,责任不同,丢掉角色就意味着丢掉了责任。中学生也有自己的角色,也应该有自己的责任。责任就是做好自己的份内事情,责任就在我们身边,为什么不回到学生身边,找一找他们的责任呢?这样,反思内容和形式就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真正促进教学质量的改进。
所以说,当反思仅仅作为“反思”时,就无法触及自己的思想,无法洗涤自己的灵魂,也就无法取长补短,真正起到反思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反思需要勇气,需要能力,如果没有勇气面对自己错误的思想,不健康的灵魂,那一切都是徒劳的。而仅仅有勇气,却没有反思的能力,这样的反思肯定也是肤浅的。
二、教学反思的对策
新课程要求思想品德教师从以往无专业特征的“知识传播者”,传统的“经验型”教师成长为具有一定专业性质的“研究者”、“专家型”教师。我国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曾说过,“一个教师不在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乎用心教了多少年书。”可见,要做一个用心的研究者、专家型思想品德教师,就需要不断反思、探索和创新。而反思应该是实实在在的,是真情实意的流露,如果对课堂没有真正做到有感而发,那反思就会流于形式。
1.反思教学内容、教学行为。思想品德教师在学习、领会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时,应该认真反思以往的教学价值观、教学观、师生观,学习观、评价观等,全面比较分析,学会改进、学会摒弃,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创新、课程资源的选用、课堂模式的转变等方面多加追问和思考。同时,还必须从问题着手,较快地把感性问题转变为理性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反思贯穿始终,并围绕问题思路,设计研究的措施,让每一个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实现学有所成。
2.反思教学能力。反思有利于提高,教师反思能力和反思意识的增强,对于自身成材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平时要加强理论学习,通过自学,参加新课程培训,听讲座、参与校本教研、进修等形式,主动吸取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使教学反思既在理论指导下有效展开,又在反思中把握理论实质。老师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知识,才能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才能使教学生动风趣,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求知欲望。
3.反思教学方法。反思产生于问题,而问题则来自于日常的教学行为之中。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①及时总结,经常反思,多写教后记,及时把课堂上生成的问题、成功的感悟和失败的体会记录下来,并作初步的思考和简要的分析。②及时收集典型的教学现象,以案例的形式分析、研究,揭示其内在规律。③经常观摩他人的教学,通过比较,找出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促进发展。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我这个特级教师是听课听出来的。”他说的“听”就包括对照自己进行分析和反思。④在网上进行沟通,相互平等交流自己的思想、做法和困惑,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反思形式。
其实,真实的反思源于深刻的反思,“反思”让我们真实,客观地辩证,使前行的脚步更加坚定,追索的目光更加长远,真实的思想源于学习的积累,用行动代表空想,用实证性的研究代替闭门造车,培养反思品质,改善教学行为,是每一位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也是每一位教师实现其人生价值的有效途径。愿所有教师都能真情实意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