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教师职业道德淡化的成因及解决对策

2009-10-22吴孔开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09年9期
关键词:淡化职业道德心理

吴孔开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只要提到教师,人们眼前便会浮现出一个深夜坐在灯下批改作业的身影,总是不知疲倦、任劳任怨、为人师表。可不知从何时起,在教师群体中,存在着工作热情丧失,上进心不强,精神不振,心理、生理状况不佳等现象,这就是人们常提出的、也是值得关注与探讨的教师职业道德淡化现象。

一、教师职业道德淡化的成因

有心理学家分析,教师职业道德淡化问题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长期的职业压力会造成其情绪失常和情感疲惫。一方面,随着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对教育质量的要求也水涨船高,使教师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而另一方面,教师的情绪得不到有效的疏通,特别是遇到困难或是某些待遇得不到解决时,心中便充满了怨气,导致心理严重失衡。通过多年的观察了解,笔者认为,教师感受到的压力和职业道德淡化的原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原因。一方面是社会观念的压力。长期以来,教师都是一个公众人物。那些政治风云人物和娱乐圈的明星是流星,而教师则是“流星花园”里的恒星。作为公众人物的教师,在社会上“万众瞩目”,在学校里“众目睽睽”,职业道德的规范,举手投足间都是目光的焦点。人们认为教师应该是十全十美的,教师必须从整体上扮演一个完美的教育者,使自己达到“至善”,使学生达到“至美”,这些都使教师对“做教师难”的感受日益加深。同时,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师常常扮演为人师表的重要角色,这种职业的神圣感在客观上迫使教师不得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另一方面,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常常使教师感到力不从心。面对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学校以升学率、成绩排名论英雄的现实,不少教师感到“吾生苦载愁中愁”,因而深感职业道德与现实要求的双重负担,已形成双重压力。久而久之,便出现了教师的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淡化现象。

2.学校原因。如今在校的教师并不像一些人想象的那么轻松、自在。一方面,教师的工作强度很大,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教师的劳动不能以8小时来计算。教师们大多数是提前上班,推迟下班,晚上还要将作业带回家批改,很多教师放弃休息时间。这就使教师普遍感到身心疲惫,精力不济,尤其是中老年教师表现得尤为突出。

3.自身原因。心理学家认为,人们经受心理挫折并缺乏正确的心理调节手段是产生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心理问题也是主观与客观、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之间发生摩擦、碰撞和冲突的必然结果。教师本身也没有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作为一项事业来做,而是把它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所以,也会导致职业道德淡化,工作缺乏激情,产生精神抑郁、心理疲惫,在自豪中自怜,在挫折中哀怨,最终形成了教师职业道德淡化的局面。

二、解决教师职业道德淡化的途径

如何解决教师职业道德淡化的问题,是促进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内在需要,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身心健康学生的客观需要。

首先,要关注教师的精神需求。作为人不仅有物质需求,更有精神的需求。教师作为精神产品的生产者和传播者,与社会其他行业人群或个体相比,有着更加强烈的精神需求,也更为关注自身精神需求的满足程度。学校管理者应把关注教师的精神需求纳入自己的工作范畴。就目前来讲,要在满足教师人格平等、社会地位提高、理解和尊重等需求方面加强工作,应积极为教师创造有利条件,帮助他们获得成功。譬如,满足青年教师的“发展需求”,满足中年教师多出成果的“成就需求”,满足老年教师的“尊重需求”。为每一位教师创造成功的机会,以实现自我价值,消除心理障碍;实现人格平等、谋求社会地位提高,使教师始终保持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心态。

其次,要关心教师的家庭生活及心理健康。要多为教师解决困难,做好事、做实事,保证教师的合法收入。要为教师创造更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主动走访、谈心,开设心理教育讲座,缓解心理压力,使教师始终保持愉快的心情、平和的心态和良好、持久的工作热情。

其三,提高教师自身的抗压能力。研究表明,一个人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感兴趣,工作压力就会降到最低,所以要引导教师寻找工作中的幸福感,把教书育人作为一项事业来追求,让教师真正领悟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乐趣,真正体验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自豪感和幸福感。培养教师热情、开朗的性格,做到“四要”,即工作要把握好度,心理要平衡,行动要积极,劳逸要结合。除此之外,还要引导教师悦纳自己,学会宽容,同事之间真心相交,真情相待。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抗压能力,变压力为动力,使教师工作生活愉快,身心健康,潜移默化地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

其四,改进学校管理。国际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可以把对人的工作有影响的因素分为两类:“要求”与“资源”。当“资源”能满足要求时,一般都能完成工作;而当“资源”满足不了要求时,则会产生职业压力。所以,从管理的角度来讲,学校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去让“资源”满足“要求”。还可以为教师提供各种知识、技术方面的培训,组织教师外出交流学习,优化校园的人际关系,为教师营造一个融洽、和谐、积极、进取的工作环境。只有这样,教师才会变压力为动力,积极愉悦地学习、工作,这样,职业道德不仅不会淡化,还会有所提升。

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搞好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和前提,也是培养学生健康成才的可靠保证。因此,我们必须高度关注教师职业道德淡化的现象,为教师创造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环境氛围,为教师的工作开展提供各种各样的有力支持。只有这样,才能防止教师产生职业道德淡化的不良现象,使教育稳定持续地发展,为国家培养人才作贡献。

猜你喜欢

淡化职业道德心理
心理小测试
傅维利,于颖:教师职业道德具有独特品性
心理感受
浅谈新时期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基于加强企业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提升下垂的嘴角 淡化法令纹
心理小测试
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调查
美高官试图淡化军售争端
新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