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模糊管理

2009-10-22王少华

中小学校长 2009年9期
关键词:目标学校管理

王少华

随着学校精细化管理理论的提出与引进,学校管理在现代学校制度变革过程中有了很大的提升。不可否认的是,在管理水平上升的同时,管理工作的量大幅度增加。加之,学校管理者对精细化管理认识的偏差,使得有些学校的管理搞得“眉毛胡子一把抓”,越做越细,人为地放大了“精细”。导致管理成本不断攀升,管理效率不升反降,这种现象引起了管理界的重视。笔者认为,学校管理与工厂管理有本质的区别,其管理不仅仅只重视眼前的绩效,应更多地关注师与生的共同发展与成长。人的发展与成长的许多要素是潜在的,无法细化的。这就有必要引入模糊理论,在一定范围内实施模糊管理,简化管理程序,更为有效地调动人的积极性。本文拟对此问题作探索,以抛砖引玉。

一、模糊管理的界定

《辞海》对于模糊的解释是“不清楚:不分明;在自然辩证法中同“精确”相对,组成一对范畴”。模糊管理自古就有,道家文化的“无为而治”思想就是明证。而模糊理论是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气工程系的L.A.zadeh教授于1965年创立的模糊集合理论的数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模糊集合理论、模糊逻辑、模糊推理和模糊控制等方面的内容。模糊管理是以模糊理论为基础,吸纳人本管理思想,超越简单的精确化的科学管理,在有限的规范范围内、不十分清晰的界限(包括人文和人际关系)内,将科学与人文、理性和非理性有机统一,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独特的管理方式。凡属于费力搞不清或搞清了反而效果不佳的问题,都可施以模糊管理。模糊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方式,其内涵具有如下特征。

1、目标指向的简捷性

模糊管理对实现管理目标条件的设定较为简捷明了,目标指向更多地关注管理对象间相互配合、取长补短,注重管理活动与管理对象之间的磨合,促成有利于目标实现的群体,改变现行管理目标太过具体详尽,难以把握、操作烦琐的缺陷,以一种全新的、较“粗”的“线条”为管理实现的目标。

2、过程管理的宽松性

即对教育工作尤其是无法定量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进行定性管理,不强调过分细致的分工和对工作程序的强制规定,而是围绕提高工作绩效,从宏观的、原则性的角度出发,粗略地提及一般性的要求。它强调一种内外部环境互动、管理者与非管理教师互动,强调利用工作环境中的一切有利条件,允许人们在一定范围内自主变通,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其在更大的空间里,以更大的自由度积极地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当然,宽松并不意味着放松,它拒绝过细的等级和过分的控制,也不意味着放弃明确的指挥系统作用的发挥。

3、管理实施的简约性

模糊管理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忽视细微差异,管理者可以摒弃大量繁琐的事物,通过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分析,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问题,管理工作效率自然会得到提高。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量化分析是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有效手段,运用检查、考核、评价、统计、测量的一定数值进行分析,能够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量化可以精确,但如果得到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精确,其“精确”也就失去了意义。现代的模糊理论已经表明:在一些场合,模糊管理比精细管理更好。特别是对于一些管理现象或行为实行量化较为困难或量化效果较差的,就适宜适度地“粗”,通过恰当地放“宽”,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能收到理想效果。

4、管理要求的人本性

穆勒在《论自由》中说:“人性不是一部可以按照固定模式建造,并能精确按照程序工作的机器。”管理行为中的关键因素是人,是人的积极性的调动。模糊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它强调人的重要性,强调人进行管理和对人的管理,工作要求合理,易于操作,工作绩效的评定,以人性化的定性为主,更多地关注师生的发展和成长,把人的因素提到了最为根本性的地位。它倡导人际关系的和谐、感情的融合、心灵的相通,力求通过工作过程中的默契配合,达到共同理想、目标和利益三者在认识上有较高的统一,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二、模糊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方向性原则

每个管理系统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或目标,明确的目标几乎是所有成功管理者的一致特点。目标不明确,管理上必然混乱。模糊管理并等于模棱两可的管理,管理系统的结构是为管理系统的目的建立的,而不是盲目建立的,系统的结构调整,必须服从于系统的目的。管理目标不明,或多个目的均会造成相互干扰、相互制约,无法达到管理优化之目的。

2、整体性原则

在学校的实际管理过程中,局部和整体存在着许多复杂的依附关系和交叉效应,局部的、整体的利益往往并不一致,这里有一个局部服从整体,整体兼顾一般的统筹协调问题。模糊管理允许一定“摆动”的自由度,这个自由度就是为调节局部与整体之间关系而设,通过一定的“摆动”,使得局部与整体的和谐、统一。

3、层次性原则

层次是表示事物的结构或运动形式具有等级次序性。任何一个管理系统不是孤立的,是有多级别、多层次的有机整体。管理系统之间的运作能否有效,效能的高低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层次的分明、层次结构的合理。模糊管理同样要求各管理层次之间应职责分明,上下之间不得混淆,只有各司其责,才能实现有效管理。

4、科学性原则

管理项目的确定必须科学地反映学校管理的本质,在制定考核指标时,要因校制宜,考虑到指标的简明扼要,条目名称要简单易懂,各项指标要尽可能规范而实用。指标要精选,严格挑选那些主要的和具有关键性的指标,甚至可以偏向于需要强化的工作项目(这部分可根据情况,每年都作相应的调整),宁缺毋滥,以较少的指标真实地反映学校管理的基本状况。

三、实施模糊管理应处理好几个关系

1、处理好模糊管理与学校发展之间的关系

运用模糊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地发展。因此,作为学校管理过程中引用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一定围绕学校发展的大局来加以有选择性地运用,切不可无限制地使用,否则会适得其反。事实上,模糊管理有其“模糊”的好处,但学校管理中不可能全部都是“模糊”。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管理者一定要把好“经”念“好”,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2、处理好模糊管理与精确管理之间的关系

人们往往错误地认为,“细比粗好”,习惯于按照“是”、“非”二律背反的逻辑思维思考问题,实际上对于多种管理情境下的模糊性问题,若用模糊管理的新理念来思考,采用“宜粗不宜细”的方式去处理,往往胜于精查深究。现代学校管理已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各种管理模式被运用于学校管理之中,并发挥着各自的作用。“精确管理是基础,是依据,模糊管理是创新,是升华”(欧阳锦.模糊管理与精确管理[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模糊与精确表面看是一对矛盾,但如果科学地加以运用,将其完美地加以结合,发挥“各自”之所长,往往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3、处理好模糊管理与教师发展之间的关系

模糊管理更多地体现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上,关心人、爱护人、发展人是其管理之真谛,这与当今现代管理理念下重视教师的发展是一致的。教师发展是教育发展、学校发展之本,在模糊管理实施过程中,更多引导、鼓励教师重视自身的发展,应占有一定比例,并作为其管理始终不渝的追求,与现代学校管理理念是一致的。

4、处理好模糊管理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

学生发展是学校办学的根本目的,一切管理都是为其目的服务的。在学生管理中实施模糊管理,并不是糊涂管理,实际上是一种高智慧的管理。现阶段各级各类学校把学生管得太死,非常不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学生是活生生的、生动活泼的人,适当宽松的环境,有利于其成长和发展。模糊管理要促使学校创造相对宽松自由的“模糊”氛围,促使其更真切、更完美地理解和感受学校的育人氛围,更好地张扬个性,促进学生体悟、想象,让学生处于学习和生活的主体地位,从而使其富于创造性和进取性,使其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学校管理有法但无定法,有规律可循但并非死搬硬套。学校管理者应不断探索、实践、研究,以便总结出更好的方法和措施,以应对学校管理更高的要求。

(作者:南京市白下区教育局干部)

责任编辑:樊平军

猜你喜欢

目标学校管理
学校推介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管理的另一半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