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博弈论视角的组织管理内部不确定性风险分析

2009-10-22

商场现代化 2009年22期
关键词:博弈分析复杂性不确定性

赵 菁 张 翼

[摘要] 随着组织中知识型员工越来越多,员工行为也越来越复杂和难以预测,这增加了组织内部环境的不确定性风险,使得传统的管理方式面临严峻的挑战。本文从组织和谐管理和博弈论的视角审视了人与组织之间的互动,分析了组织内部的不确定风险因素,讨论了达成组织和谐管理的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组织中管理者如何通过信息的反馈以及管理途径的调整,促使组织中的个体行为最终与组织目标相一致,达到和谐的问题。

[关键词] 组织和谐管理 博弈分析 不确定性 复杂性

一、引言

中国现在正处于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经济迅速成长,科技飞速发展,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多变。管理者的有限理性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下也越来越显著;管理者不得不运用许多相对复杂的方法和结构来应对外部不确定性,然而同时却必须面对这些复杂方法带来的不确定性。在管理理论领域,理论丛林缺乏系统的应对之道, 研究者们也不断地根据新的管理需求提出新的管理理论。和谐管理理论就是在这样的实践环境和理论背景下产生的。

和谐管理理论自席酉民博士1987年提出以来,历经十余年的发展,已经逐步构建为以和谐主题、和则、谐则等为核心概念的现代管理理论体系。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组织内部追求自我实现的知识型员工越来越多,其个体行为也越来越复杂和难以预测。组织中个体行为的复杂多变也必然会促使传统的管理方法的改变,如何通过有效的管理途径促使组织中的个体行为最终即能符合组织在一定阶段的目标,又能最大限度的实现组织中个体的利益,成为每一个管理者,同时也是和谐管理理论必须面对的问题之一。

二、组织内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和谐管理理论提出的实践环境是组织内外部环境的高度不确定性。组织外部环境包括顾客、供应商、竞争者、社会政治、技术等因素,内部环境包括员工因素、组织的职能及群体(部门) 、组织层因素等。就组织内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而言,最大的挑战来自员工本身。根据Lewin的描述性模型:B=f(P,E),人的行为是个人的各种特征与环境双重作用的结果。一方面人的行为受人格个性、经历、性别、学历、职业、职位等个人因素的影响,以及群体行为的影响,另一方面人的行为还会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如企业文化,管理政策与实践及其变革的影响。而且,人具有能动作用,可以随时根据环境条件变化以及管理方法和管理途径的变化来调整个人的行为,这些都给管理带来的极大的不确定性。

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在哈佛《商业评论》1998年1/2月号上发表的《新型组织的出现》一文指出,21世纪最大的管理挑战是如何提高知识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德鲁克认为“知识型员工和他们的生产率是21 世纪任何机构(商业性质或者非商业性质) 最有价值的资本”。大量知识型员工的涌现无疑是组织内员工层因素最大的变化。然而,知识型员工的工作任务更为综合、复杂,创新要求高,其劳动贡献很难单独计量。他们倾向于以工作目标为中心,其行为相对隐性,难于评价。因此 ,提高知识型员工的生产率也被德鲁克称为21 世纪管理学最大挑战。

一般而言,组织在人与组织关系中居于主动地位。组织是个人直接面对的外部环境,通过多种因素对个人产生影响,个人对组织的活动做出反应。大量实证研究表明,组织的目标、文化价值观和管理实践对个人行为及其结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员工往往也会根据组织的管理方式、激励手段、制度规则的变化来理解组织的目标和价值观等调整自己的行为,在客观上形成了组织和员工行为的一种博弈,而双方都在博弈的过程中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根据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博弈双方在取得均衡而且达到帕累托最优时,双方总福利/效用达到最大,才能实现经济学意义上的和谐管理。落实到组织管理层面,也就是说组织目标顺利实现且组织成员也在组织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得到自我实现,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可以说是达到了和谐管理;否则即使达到均衡,却未实现双方效用的帕累托最优,就不能称之为和谐管理。

根据美国行为学家马斯洛的理论,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包括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感情和归宿上的需要、地位和受人尊敬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而对于自我实现的界定,存在着个体差异。这就给组织管理者带来了新的课题,如何即能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又能使组织中的个体能够自我实现是组织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那么,组织一个如何应对内部不确定性,实现和谐管理,促使组织目标的实现?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问题。

三、和谐管理理论的基本思想及其所面对的挑战

和谐管理理论的前提假定如下:

假定1:管理活动总是为了解决特定问题或完成特定任务,而且一定的管理问题或任务总是受到目标、资源、成本、时效要求等内外部环境相关要素的约束;

假定2:组织中的人是有限理性的“智能体”;

假定3:人不仅追求目的,而且遵循规则。

和谐管理的基本思路为“问题导向”基础上的“优化设计”与“人的能动作用”双规则的互动耦合。“优化设计”本质是通过设计符合系统内在规律的人的行为路线和物的配置使得系统要素更为协调、匹配,表现出更高的秩序,类似于“谐”;同样人们的“和睦、融洽、同心共济”也是“人的能动作用”发挥的前提和表现,类似于“和”。因此,和谐管理理论将“优化设计”对应于“谐”,而将“人的能动作用”对应为“和”。其中“谐则”定义为有关物的“优化设计”的机理、规律或者主张;“和则”定义为有关“人的能动作用”的机理、规律或者主张。和则、谐则围绕和谐主题在不同层次间的关联互动定义为和谐耦合。和谐耦合的思路包括和谐主题(HT)辨识时的策略性思维;谐则 (XP) 分析时的程序及步骤思维;和则(HP)分析时的文化及人际思维;利用和则与谐则实现和谐主题时的系统性思维。

然而,和则与谐则的共同作用,并不代表和谐状态的必然出现,而是和则、谐则与组织运动过程中不断浮现的和谐主题之间的互动。和谐管理的目标就是不断化解这些不确定性。具体到组织内部人的要素的不确定性而言,应该尽量按照组织行为理论达到对组织内部不确定性因素的消减,促使组织达到和谐管理。

四、组织内部不确定性的博弈分析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追求个性化,因此组织中的个体利益和需要也呈现出多元化。在组织中,如果要使得组织价值与目标与个体利益和需要相一致,进而达到组织和谐管理,就需要使得多个利益主体都能够在组织目标实现的过程中也使自己的利益和需要得到相应的满足。和谐管理的实现机理是实现和谐主题下的和则与谐则的耦合,这个耦合点可以是动态的,也可以是相对静态的,但必须是均衡的。现在有些观点误以为组织管理状态达到了均衡状态,就是实现了和谐管理。然而,事实可能并非如此,在管理实践活动中,组织内部的不确定性风险是影响组织实现和谐管理的决定性因素。

1.不确定性风险

在一个组织中,可能存在组织价值和目标和个人利益与需求发生冲突的问题。组织与个人的价值和目标就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而个人的利益和需求在组织价值和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可以得到满足,也可能得不到满足,那么就个人根据自身利益和需要的实现情况可以选择服从组织的价值观与目标,追求组织利益;也可以选择不合作但是留在组织内并利用组织所赋予的优势为自身收益,即追求个人利益。而后一种选择的不确定性,给组织带来很大风险。于是,组织与个人之间就形成了博弈关系。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组织与个人之间信息不对称,组织对个人的行为的监督存在困难或者成本太高,组织无法完全掌握个人在组织中的努力程度以及是否不恰当利用组织资源牟取私利。组织往往只能根据组织的最终收益判定个人的努力程度,而这样就可能导致组织无法公正合理地对个人进行评价和激励,从而引起个人的满意度、组织认同和组织承诺下降等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个人在这种情境下会减少努力程度,进而导致组织绩效的下降,组织绩效反过来也影响个人的收益。综上所述,个人从组织中获得回报可以划分为经济回报和情感回报两个方面。

在组织与个人的博弈中,假设组织和个人价值与目标相一致,个人利益和需求可以得到满足,个体追求组织利益,组织收益为R,个人收益为W(R)+P;如果组织和个人价值与目标不一致,但是个人也选择了追求组织利益,因此,组织收益仍然是R,个人收益降为W(R);如果组织和个人价值与目标一致,个人却选择追求个人利益,则组织收益为R,个人收益为W(R)+P+X;如果组织和个人价值与目标不一致,个人也选择追求个人利益,组织收益为R,个人收益为W(R) +X。其中,W为个人从组织中获得的经济回报,是组织收益的函数;P 为个人从组织中获得的情感回报;X为个人利用组织赋予的优势为自身谋求的其他收益,由于这个收益是不确定的,因此可以看作是风险收益; R>R。那么,组织和个体形成的博弈矩阵如下:

在这个博弈矩阵中,从组织的角度来看,个体选择追求组织利益对组织价值与目标的顺利实现是最有利的,组织收益也最高;从个体的角度来看,正是由于风险收益X的存在使得个体的选择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个人的行为会根据X的变化而变化。如果组织与个人的价值和目标一致, 且W(R) +P +X >W(R)+P,则个人选择追求个人利益;如果组织与个人的价值和目标不一致,且W(R) +X >W(R),则个人选择追求个人利益;综上所述,当X >W(R)-W(R)时,个人就会选择追求个人利益。

在图1的博弈矩阵中,只有组织与个人的价值和目标一致,个体也选择追求组织收益的情况下,组织实现了和谐管理,组织收益最大。而其他3种情况都是不和谐的,要么个体收益减少,要么组织收益减少。而风险收益X的存在,增加了个体行为的不确定性,个体行为根据X的大小产生一系列变化,甚至可以使和谐变为不和谐。

风险收益X是个人追求个人利益时的收益,这个收益是个人利用组织赋予个体的身份、权力,信用,技术等有利条件为自身谋求更大的收益,但是这种收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且个人在谋求风险收益的过程中,也会影响组织的收益,妨碍了组织价值与目标的实现。反之,组织收益的下降,最终也会导致个人利益受损。因此,组织要想达到和谐管理,就必须控制风险收益X的变化。

2.从不确定风险到和谐管理

根据以上的分析,组织要达到和谐管理,防范并消除不确定风险的主要途径是要解决和控制风险收益X。然而,个体的风险收益与组织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个体利用组织所赋予的优势获得的,离开了组织,个体的这种优势也就不存在了,个体的风险收益也会随之消失。由于进入组织的个体都存在获取风险收益的可能性,因此组织要解决和控制风险收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首先,组织在招募新员工时,应以组织的核心价值观为依据,尽可能的招募价值观与组织价值与目标相匹配的员工,并尽量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对于个人价值观及目标与组织价值观与目标不匹配的个人应尽量避免招募,降低组织价值观与目标与个体价值观与目标不匹配带来的潜在风险。

其次,组织应该在和谐管理的主题下检视制度建设,采取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尽可能降低或消除风险收益对个体行为的影响,避免不确定性风险,消除员工选择服从个人利益与需求而不与组织合作的可能性。

第三,组织应该重视对员工的培训,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使得员工从价值观上认同组织,愿意为实现组织价值观与目标做出努力,诱导组织氛围走向和谐,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组织和谐管理。

五、结论与讨论

组织能否实现和谐管理是个人与组织博弈的一个结果,而不是惟一的结果。个人与组织在价值观与目标上是否匹配,个人的利益和需求是否与组织一致并服从与组织,是决定博弈结果的两方面条件。由于个人在组织中的行为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即使组织的价值与目标和个人的需求与利益时一致的,个人对于风险收益的追求也导致了个人与组织可能形成两种不同的均衡,但是均衡不一定就达到了组织和谐管理。以上分析表明,只有个人与组织的价值观与利益一致,才能达到组织与员工个人双赢的均衡,才能实现组织和谐管理。

综上所述,个人在组织中追求风险收益会增加个体行为选择的不确定性,这就给组织提出了一系列课题,要求组织在员工招募、制度建设、企业文化建设上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员工与组织的价值观与目标相一致。组织还应当重视员工正当的利益与需求,重视员工个人发展,使员工能够分享到组织成长所带来的收益。在和谐管理的主题下,加强人与组织匹配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和谐管理研究课题组. 和谐管理理论的研究框架及主要研究工作[J].管理学报, 2005, 2(2): 145~152

[2]Peter F. Drucker. The Coming of the New Organization[M].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on Knowledge Management,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1998.1~19

[3]席酉民,肖宏文,王洪涛. 和谐管理理论的提出及其原理理论的新发展[J].管理学报,2005,2(1):26~27,30

[4]席酉民,葛京,韩巍,陈健. 和谐管理理论的意义与价值[J].管理学报,2005,2(4):399~402

[5]侯光明,李存金. 管理博弈论[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北京:2005.2:24,42~43

猜你喜欢

博弈分析复杂性不确定性
复杂性背后
通往深刻的简单
管理会计中的复杂性成本研究
中国银行业的未来:不确定性与希望并存
基于不确定性理论的桩板式挡墙施工风险评估
关于金融支持与金融抑制分别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空气污染处理的博弈分析
基于博弈分析的校企合作机制研究
广义直觉模糊软集的格结构
复杂性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