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埔军校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2009-10-22

文史月刊 2009年9期
关键词:改组黄埔军校黄埔

摩 尔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为推翻清朝政府奔走呼号。但他没有自己的军队只能利用军阀与清廷作斗争。后来虽然推翻了清朝,建立了共和,但由于军阀的部队不听调遣,共和政权还是灭亡了。因而,孙中山很想建立自己的军队。

1918年十月革命胜利的喜讯给正在失败苦闷中徘徊的孙中山带来了新的希望,他致电列宁和苏维埃政府,提出“愿中俄两党团结共同斗争”;1921年他又再次向苏联表示了要“以俄为师”的心愿,希望能够私人接触和通信联系。在共产党人李大钊的帮助下,同年12月孙中山在桂林秘密会晤了共产国际派来的代表马林。在会谈中,马林不但向孙中山介绍了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而且对中国革命提出了改组国民党、国共合作和建立军官学校的建议,孙中山欣然接受,这就为黄埔军校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1923年初,孙中山重返广州主政后,便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着手改组国民党和筹建军校的工作。同年8月,孙中山派出以蒋介石、张太雷(共产党员)等4人组成的“孙中山博士代表团”去苏联考察党务和军事、参观苏联红军和各种军事学校,学习创办军校的经验;10月,孙中山又委派廖仲恺和李大钊等5人为国民党改组委员,组成革命核心组织,加快改组国民党和筹办军校的步伐。不久,国民党中央又通过了建立“国民军军官学校”的决议,拟廖仲恺和苏联顾问鲍罗廷筹划开办和选定教职员。

1924年1月,原定的“国民军军官学校”尚未正式开办,孙中山又命名成立了“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任命蒋介石为筹委会委员长,同时指定以广州黄埔岛上的旧水师学堂和陆军小学的旧址为校址。2月6日又在广州南堤2号设立了军校筹备处,开始了紧张的筹备工作。

中国共产党积极地参加了军校的筹建工作,先后派周恩来、叶剑英、恽代英、聂荣臻等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去军校任职;中共中央还专门发出第62号和钟字第22号通告,指示各地区的各级党组织多多选送优秀党团员和进步青年投靠军校,“以免该校为反动派所据”,毛泽东同志就曾负责上海地区转来的考生复试和接送工作。

苏联政府对军校的筹建也给予大力支持,先后给军校提供了约200万卢布的开办费,同时运来了大批的枪支弹药和教学设备,还派来以加伦将军为首的十几位经验丰富的军事顾问担任学校的军事和政治教育工作,使军校初具规模。此外,苏联政治顾问鲍罗廷对军校的设置、军事组织的建立和政治制度的拟定,都作了大量的工作。

1924年3月27日,来自全国各地的1200余名考生在广东高等师范学校举行了为期3天的入学考试,经过严格挑选,正取学生350名,备取学生120余名。这些学生于5月初到黄埔军校入伍,正取生和备取生编成4个队,成为黄埔第一期。孙中山亲任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校本部以下设政治、教授、训练、管理、军需、军医6个部,周恩来任政治部副主任,叶剑英任教授部副主任,邓演达为训练部副主任……

1924年6月16日,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官和学生,包括共产党人和国民党人共500余人在黄埔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孙中山亲临主持并致词,正式宣告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成立。

后来,黄埔军校为国共两党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如共产党方面的高级将领徐向前、林彪、陈赓、罗瑞卿、周士第、刘志丹等都是毕业于黄埔军校。国民党方面的杜聿明、胡宗南、关麟征、张灵甫等也都是毕业于黄埔军校。

(责编 李欣)

猜你喜欢

改组黄埔军校黄埔
仿佛在黄埔军校上课
陈福成:为祖国统一尽力是两岸黄埔人的天职
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原因探究
列宁晚年著作《我们怎样改组工农检察院》的党内监督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黄埔军校一期师生中的浙江籍中共党员
列宁改组工农检查院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刘英杰
庆祝黄埔军校建校九十周年
泰王批准内阁改组
《同仇敌忾:黄埔将帅浴血抗日记》等56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