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2009-10-20臧斌宇
臧斌宇
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是在整合复旦大学计算机学科现有各方力量基础上,于2008年5月27日正式挂牌成立,成立至今仅半年多的时间,可以说是一个全新的学院。但如果追溯复旦大学计算机学科的历史,则已经有超过半个世纪的历史了。
复旦大学计算机学科起算的时间点,是1956年5月26日《解放日报》头版头条文章《我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了》,内容为赖祖武、何育辽、袁榘、郑志和姚晋合作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台大型电子模拟计算机“复旦601型电子积分机”,该报纸和601型电子积分机的模型现在陈列于复旦大学校史馆中,标志着复旦计算机学科从此起步。
学科起步后,保持了较快的后继发展速度,在发展过程中也取得了一些较好的成绩。比如1964年试制成功了国内第一批数字电子计算机“602电子计算机”;1971年成功开发了基于719计算机的ALGOL-60编译器,这是当时全国高等学校中最早研制成功的高级语言编译系统之一。1975年,复旦大学组建了独立建制的计算机科学系,这在全国高校中也是比较早的。计算机科学系从1979年开始招收“计算机软件”和“计算机应用”专业三年制硕士研究生,1986年复旦大学设立计算机软件专业博士点,2000年获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2007年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才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8年5月,复旦大学重新整合了现有计算机学科相关力量,成立了独立建制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在去年筹备学院的过程中,学院曾组织广大老师讨论过复旦大学计算机学科在这50多年中所形成的特色是什么,优势在哪里。最后的结论是“两个面向”:一个是面向前瞻性基础研究,另一个是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产学研结合,实现科研成果的市场转化。在前瞻性基础研究方面,复旦的部分老师很早就已经能在我们现在所说的顶级国际会议和期刊上发表文章了。比如在人工智能领域,吴立德教授在1982年的IEEE Trans. PAMI上发表论文;计算机体系结构领域,朱传琪教授在1981年的ISCA会议上发表论文;计算机算法领域,朱洪教授在1982年的STOC会议上发表论文。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复旦网络和复旦光华两家公司是当时运作比较成功的公司,曾有力地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到现在相关领域仍有一定的影响力。
新的学院在成立以后,对现有力量进行了整合,并对整个学科进行了重新布局。目前国际上对计算机学科的划分主要是分为人工智能、计算机系统和计算机理论三个部分。从学院现有人员情况看,人工智能部分的研究领域主要在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生物信息学这几个方向上;计算机系统部分的研究领域主要在数据库、软件工程,系统软件、计算机体系结构、嵌入式、信息安全以及多媒体、计算机图形学这几个方向上;计算机理论部分的研究领域主要在算法与计算复杂性和计算密码学这两个方向上。
在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系统部分,近几年学院在国际一流会议和期刊论文发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人工智能方面,2008年在IEEE Trans. Signal Processing上发表了1篇论文,2007年在ICCV和ICML上各发表2篇论文,在Pattern Recognition上发表1篇论文。计算机系统方面,预计2009年在ICDE 2009,IEEE Trans. on Data and Knowledge Engineering上都会有论文发表,2008年在ISCA,WWW,ICDE,OSDI(与MIT合作),IEEE Trans.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Pattern Recognition上都有论文发表,2007年则在ICSE上发表了论文。
作为新成立的学院,我们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首先是教师队伍结构方面,目前学院有一支较为庞大的专任教师队伍,但是比例不协调,正高级职称比例偏低,这就严重影响了争取项目和资源的能力。其次是与复旦的其他理科院系相比,由于学科自身特点也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比如从论文角度看,计算机学科缺少像Nature,Science,Cell,PRL,JAC这类影响因子很高且广为周知的期刊;又如从经费角度看,由于国家近年来对新兴材料、石化、生物制药等行业予以重点扶持,资源投入较大,使得计算机学科的科研经费总数和人均科研经费与化学、高分子、材料和生物等理科院系相比也有一定差距,这些因素使得学院在校内与其他院系的横向对比中处于不利位置,影响了在校内争取资源的能力。最后与其他各兄弟院校相比,学院无论从队伍结构还是科研经费方面都也还有着一定的差距。
面对挑战,学院明确了面向国际前沿和学科发展趋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简称“三个面向”)的学院发展战略。面向国际前沿和学科发展趋势,学院明确要重点建设特色学科方向,瞄准顶级国际会议,引进学科带头人,培养学术骨干,争取在顶级国际会议和期刊上发表更多论文,扩大学院在学术界的影响力。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学院希望能积极争取和参与国家级大项目和申请建设国家级工程中心,以此为平台和依托,提高学院的科研经费总量和充实学院的科研资源水平。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学院要积极开展产学研结合工作,积极研发有核心技术,市场表现良好的产品,逐步形成自己的品牌和影响力。希望通过努力,能够在不远的将来把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建设成为学科完整,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计算机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