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守护生命

2009-10-20铁春燕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09年8期
关键词:意识生命教材

铁春燕

所谓生命教育,就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欣赏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简单地说,它包含三方面的内容:1.保存生命的教育,即生存教育;2.发展生命的教育,即生命价值教育;3.失去生命的教育,即死亡教育。生命教育的目的,是通过这三个层面的教育,使学生认识人类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规律,认识个体的自我生命和他人的生命,正确认识生命的生老病死过程,不但认识人的生命存在和发展规律,而且认识自然界其他物种的生命存在和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生命观,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要让学生以个体的生命为着眼点,在与自我、他人、自然建立和谐关系的过程中,促进生命的和谐发展。

在诸多学科中,语文学科与生命教育关系最紧密,也最利于渗透生命教育。因为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记录着一个民族生命发展的历程。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梁漱溟曾将生命和生活划上等号:“生命与生活,在我说实际上纯然一回事:一为表体,一为表用而已。”语文课程的强人文性决定了语文教育的本质就是生命教育。其次,历来的语文教材中都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且不论古代教育中语文教材的“文史哲不分家”,即便在今天,我们的语文教材也是一部包容万象的百科全书,我们完全可以借助这些丰富的生命教育素材对学生实施生命教育,使他们领略到生命的美丽和可贵,了解到生命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付出,明白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让他们学会对待生命的正确态度:珍惜、热爱、宽容、乐观、坚强。语文教育与其他教育不同的是,它完全可以依靠其“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学科特点事半功倍地实现生命教育而不留下一丝痕迹。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必先达成,即语文教师须先拥有正确的生命意识并形成积极健康的生命价值观,才能确保自己在生命教育时的身体力行,言为师表。我们知道,学习和领悟生命的过程、学习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必须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体现人文关怀,倾注人文情感,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体验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培养学生融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于一体的高尚人格,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积极向上、豁达的人生态度,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生命观,同时使自己度过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否则南辕北辙,后果不堪设想。

接下来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具体方法。以课堂为界分为两种:课堂教学巧妙融进生命教育,课外拓展合理引进生命教育。

(一)课堂内,充分挖掘教材中生命教育的内容,将之巧妙地融于语文教学中

课堂是落实生命教育的主渠道。初中语文教材中从来不缺乏生命教育的内容。以人教版教材为例,就有一种“大生命”的意识贯穿整套教材①,概而言之,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1.在这个纷繁复杂、色彩缤纷的世界里,生命以多种形式存在,人类只是其中之一,我们应心存一种宇宙的“大生命”意识。代表作品如莫怀戚的《散步》、杏林子的《生命 生命》,后者表达的是强烈的生命意识,前者不仅表达了人性美,也表达了对生命美的赞叹之情。此外,如严春友的《敬畏自然》则明确体现了人与自然皆为宇宙一分子的“大生命”意识:“人与宇宙本来就是一体的,宇宙是一个大生命,而我只是这个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让我们爱护自然就像爱护我们自己的身体一样吧。”

2.生命只有生存和呈现方式的不同,没有高低优劣贵贱之分,我们应心存生命平等的“大生命”意识。最典型的作品是《斑羚飞渡》,相信每一位学习此文的学生都会向老斑羚无畏牺牲的精神致敬,此外《珍珠鸟》、《华南虎》等文也较易引起学生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及生命问题的思考。

3.探究生命的规律和本质,对自然界生命现象和人类生命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培养积极进取的生命意识和精神,以求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生命质量。代表作是冰心的《谈生命》、王鼎钧的《那树》,以及张抗抗的《地下森林断想》。从中我们可以意识到生命的规律和本质: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生命在于运动,生命的过程是进取斗争的过程,个体生命最终要回归到宇宙的母体之中。

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充满生命教育因素的素材帮助学生意识到生命的可贵、尊严、价值和意义,这对于其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提升有着巨大的作用。这样的教育,无论在阅读教学中还是在写作教学中都可进行。此外,还可利用教材本身的编写规律,带给学生“发现生命”的大欢喜,如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和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两者之间实现了从关注内在生命到外在生命的转换。这种发现将使学生得以站在更高的思维点来认识自己及身边的世界。

(二)课堂外,借源头活水拓展生命教育,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生活和社会是语文教育实施的第二课堂。源头活水的引入将使语文教育中的生命教育大放异彩,收效殊佳。汶川大地震让人们领教了灾难的无情,也懂得了生命的宝贵,人们开始聚焦于生命教育。2008年9月1日晚,中央电视台播出了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以“知识守护生命”为主题的学校安全教育节目,作为开学第一课,为全国广大中小学生进行了一次生命教育。而此前浙江省的一家新闻媒体——《金华信息报》较早就关注到生命教育并作出系列报道,先后于2008年12月5日和2009年5月14、21日以《教育孩子从教会他们珍爱生命开始》、《教育界“余震”未了:重提生命教育》、《地震,让教育与心灵一样接受洗礼》为题,用三个整版的内容为“生命教育”造势,呼吁在中小学开设生命教育课。同样我们欣喜地看到,今年云南省在全国率先提出大力实施以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简称“三生教育”)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基础工程,把生命教育正式纳入教育的法定范畴。衷心希望这样的例子越来越多,直至生命教育被普及成常识。

在课堂外实施生命教育,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从生活中寻找教育的素材。以死亡教育为例,近年来,各地中小学生自杀或他杀事件屡有发生。2004年4月绍兴四所学校的四名学生相继跳楼身亡。四位自杀者年龄均在十六至十九岁之间。类似事件的频繁出现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冲击可想而知。对此我们没有回避而是因势利导,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事发后不久,我们在一堂语文课里特设了一个环节,专门用10分钟来讨论这起事故。当时我引用了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和史铁生在《我与地坛》(高中课文)中讲述的故事,请同学进行比较,最终使同学们从“绍兴残忍的四月”事件得出了正确的结论:生命是宝贵的,活着是一件庄严的事情,我们应该学会爱惜自己的生命,正确勇敢地面对挫折,用自己的行动使生命的价值得以体现。我想,如果能借几位早逝的年轻生命的教训阻止乃至杜绝此类恶性事件的再发生,我们的生命教育也算是有价值的了吧。

教育守护生命。语文教育在给予学生文学文化熏陶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能给予学生心灵的慰藉、精神的支柱、生存的依据。我们初中三年的语文教育若能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认识到生命的可贵、生活的艰辛和幸福、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则善莫大焉。

————————

注释:

①董林娣:《贯穿语文教材的“大生命”意识》,《教学月刊》,2008年第2期。

[作者通联:浙江绍兴市长城中学]

猜你喜欢

意识生命教材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