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语文研究性学习探究与实践
2009-10-20刘奕
刘 奕
摘要:语文研究性学习是21世纪以来中国语文课程改革的热点之一。本文论述了在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引入语文研究性学习理念,将成为克服传统语文教学固有缺陷,增强高职生的创新精神和就业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还阐述了高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特点、评价理念以及在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教育;语文;研究性学习
高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问题
对“高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理解(1)语文学科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结合。语文学科研究性学习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学习。语文学科研究性学习的理念是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语文学科研究性学习是在语文学科领域和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培养学习态度和研究意识。语文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注重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它所追求的结果。(2)什么是“高职语文研究性学习”?高职语文研究性学习是属于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范围之内的,二者之间是一种类属关系,相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研究性学习而言,除了要遵循语文学科教学规律,还应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高职教育的多重属性决定了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高职教育具有高教属性和职教属性,高教属性强调高职语文学科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当然,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特别强调培养
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高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特点(1)自主性。研究性学习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尝试、谋求个体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2)开放性。研究性学习呈开放态势。一是课题内容的开放;二是研究资源的开放;三是研究时空是开放的;四是研究结果也是开放的。(3)探究性。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探求结论。(4)实践性。高职语文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强调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发现和探究问题,鼓励并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5)人文性。高职语文研究性学习是以人文精神为指向的人文教育,洋溢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高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目标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培养目标的不同。职业教育以培养具备某一职业或岗位工作需要的操作技术能力为目标,应是教育与实际生产劳动相结合,是为生产第一线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或管理人才。在人才规格上,学生应是既能动手,又能动脑;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总之,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职业岗位需要的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高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设计
从高职语文研究性学习内容来划分,高职语文研究性学习主要分两种形式:一种是课内教材探究学习,另一种是结合专业开展课外课题研究。课内探究学习的关键是开拓语文教学的研究性时空。课外课题研究的关键是要突出专业特色,不同的专业研究不同的课题,实现语文学科与专业知识的整合,从而适应职业学校语文课基础性、服务性的课程目标定位。
语文研究性学习时空的拓展(1)课内教材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针对接受性学习而言的。以往的接受性学习基本上是由教师诱导学生去理解教材里暗藏着的知识与“所谓”妙处,最后,学生的认识都被统一到教材的高度,学生很少有自我意识的活动空间。研究性学习就是要改进这种学习弊端,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研究,从知识的记忆、文章内容的再现到问题的发现与解决;从迷信般地仰视教材,把教材看作完美的不可逾越的规范,到平等地审视教材,把教材当作学习研究、分析、甚至是批判的对象。(2)课外课题研究指导。高职教育注重学生的发展性,仅有课文文本的研究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要由课内向课外扩展,由课文理解向课题研究延伸。高职语文研究性学习要指导学生向课外发展,从阅读中发现课题,从社会生活中发现课题,从个人生活中得到课题,特别是从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中找到语文方面的课题。
类属化阅读在高职语文研究性学习中,类属化阅读包括单篇课文文本的研究学习和多篇课文文本的比较研究两种类型。(1)单篇课文的研究性学习。单篇课文的研究性学习即以单篇课文为学习对象,以研究性学习方式深入有效、恰当地解决该篇课文的具体问题,并将其归入到一定的“类属”当中。单篇课文研究性学习范围大致包括:对单篇课文某项内容的局部研究;对单篇课文的整体研究;“辐射式”地对单篇课文的相关研究;以及由单篇课文引发的语文实践活动等。(2)多篇课文的类属比较研究性学习。多篇课文比较阅读是一种易于操作的研究性阅读。它把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作品进行比较,有分析地进行阅读,学生通过对比、分析、研究,寻找出比较对象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的相似点和相异点以及形成这些异同的原因,从而获得对作品的新认识,这是研究性学习初始阶段的一种比较实用、易于操作的研究方式。
社会化写作将高职语文研究性写作学习定位于社会化写作,是将学生未来的社会适应作为学校写作教育的指导方向。语文研究性学习中的社会化写作学习,是基于社会需求,通过社会生活实施的写作教育,这一学习的基本点就是学校与社会的沟通。学生写作学习,无论内容对象、途径或方法都源于社会生活,又服务于社会生活。简言之,就是“在社会生活中学习写作”。社会化写作学习是高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要进行社会化的写作,必须经过社会学习、形式学习及内容学习。
结合专业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性学习高职语文研究性学习要凸显职业教育的特点。高职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等教育,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高职教育与基础教育同属学校教育,在教学上有相同之处。但由于二者的性质不同,培养目标、规格不同,办学的类型、形式与层次不同,其教学特点必然各有特别之处,他们虽同属语文研究性学习,但却不能套用基础教育的做法,而要突出自己的特点。结合专业开展不同形式的研究性学习是符合这一宗旨的。结合专业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可以加速学生个体的社会化、职业化进程,对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会有很大作用。结合专业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不同专业在语文课外课题的研究中,选择符合自己专业特色的课题,即在课题研究中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到运用,派上用场;二是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开展不同类型的研究性学习,比如,文秘专业的学生开展文学作品专题研究,经管专业的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式研究性学习,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又可以开展基于信息技术下的语文研究性学习。(1)不同专业不同课题。同属语文课外课题研究,但由于专业不同,在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专业出发,善于发现与自己专业学习有某些联系的课题。文秘专业的学生应选择以文学作品和文化研究为主的课题;证券专业学生应选择对市民保险意识的调查,股票与我们的生活等课题;经管系的学生应选择快餐业的“白色污染”,看我国加入WTO,下岗工人再就业现状调查,市场菜价调查,学生理财面面观等课题;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则应选择“网虫”现象面面观,关于电脑CPU的调查,网络与我们的生活等课题。总之,不同的专业各自应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这些课题有许多虽已不是单纯的语文问题,但无论哪一课题的研究都离不开语文听、说、读、写的运用,都能不同程度地提高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2)不同专业开展不同形式的研究性学习。不同专业开展不同形式的研究性学习不是绝对的,而是为了突出专业特色,有利于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学习,各有侧重。一是语文专题性研究性学习。这一形式的研究性学习比较适合文秘专业的学生进行。专题性研究性学习有着特殊的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是创新的前提,没有问题就没有创新,通过收集阅读大量与专题有关的资料,从中发现问题是专题研究性学习的关键。专题研究性学习采用类似学术研究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二是社会调查式研究性学习。这一形式的研究性学习比较适合营销专业、经管专业的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式研究性学习是以社会问题为内容的一种调查式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根据“大语文”教学观,语文教学要把课堂教学与现实社会的调查结合起来,让学生从与社会生活的接触和实践中学习并运用语文知识。
高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语文研究性学习评价理念与传统评价不同,语文研究性学习评价是一种全新的理念,是指为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做出明智的判断而确定、收集及分析学习数据的过程。它采用多种形式收集关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以及如何运用新知识的能力等这些方面的信息。
高职语文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原则针对语文课程的目标任务、教育特点、学习方法及课程设置,高职语文研究性学习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突出创造性和实践性;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提倡自主性和合作性;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更强调形成性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更重视定性评价;师生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
高职语文研究性学习评价内容高职语文研究性学习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因此,评价的内容具有丰富性和灵活性。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态度,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技能掌握情况,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学生的学习结果。
高职语文研究性学习评价方式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没有形成统一标准。这里笔者介绍两种有效科学的评价方法。(1)档案袋策略。这是一种收集学生研究性作品,以学生现实表现为判定质量依据的评价方法。建立学生研究学习档案,包括课题研究调查表、教师评价学生研究性成果档案、学生自我评价档案、论文成果和学生研究性学习日记。(2)百分制策略。既沿袭传统百分制评价方法,又进行内容的改革。定量60分,包括资料准备情况、搜集情况、参加定期交流情况,是否写出论文等。定性40分,包括搜集资料是否符合课题范畴,分析是否恰当,论文水准等。它强调定量值,是因为高职语文研究性学习更重视语文知识的积累和研究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只重视科学研究的成果价值。
高职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需要注意的问题
防止“神话”研究性学习在教学实践中,神话或者畏惧研究性学习的现象较为普遍。其根源在于对研究性学习的“陌生化”和误解。“研究性学习”是个偏正短语,其中心词是“学习”,而不是“研究”,研究可以促进学习,但学习不等于研究。
摆正“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关系,并非完全排斥接受性学习就人一生的发展而言,“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这两种学习方式都是非常必要的,两者相辅相成,结伴而行。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将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扬长避短。
防止“专家化”把研究性学习等同于专家的研究,过度推崇科学的概念、科学的方法,这就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内涵相违背了。课题的专家化使得学生的思维和知识水平都无法与之相适应,课题无法开展。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思辨、畅想、感悟也都因“专家化的标准”而被中断。以学生自身的水平来开展研究性学习才是方向,必须打破“研究性学习=科学研究”的旧框子,回归到尊重学生本性的理念上来。
结语
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语文教育自身发展的要求,是学生学习方式上的一场革命。语文学科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很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的研究课题,语文学科研究性学习如何开展的讨论正不断深入。将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理念、方法引入高等职业院校“大学语文”的教学,有助于培养高职生人文精神,完善大学生的理想和品格,有助于突破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定势,获得启发,利于创新,从而获得提高专业学习效果的作用,为学生的顺利就业增加砝码。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与探索方兴未艾,对高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探索则随着高职教育的兴起开始得到重视。由于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尚有许多需要深入探索的地方,其实践效果究竟如何还有待观察,对于处在起步阶段高职语文研究性学习更是如此。在高职语文研究性学习探索与实践过程中,教师观念的转变、素质的提升,高职生相对薄弱的语文基础对高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制约、影响等课题的探索将随着高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深入而进一步展开。
参考文献:
[1]赵徽.研究性学习理念与实施[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2]钟启泉.研究性学习教师读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3]刘永康.语文创新教育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
[4]孙春成.新语文课堂:探究教学法[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孙春成.语文研究性学习:学与教的融合策略[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应俊峰.研究型课程[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
[7]周庆林.研究性学习百法(研究性学习指导)[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8]靳玉乐.探究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刘奕(1977—),女,壮族,广西柳州人,柳州城市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