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 out”,温柔的惩罚
2009-10-20刘晓红
刘晓红
一、什么是“Time out”
“Time out”一词本用于体育比赛中,表示“暂停”。一位美国的心理学家将其引用到家庭及幼儿教育中,成为父母及老师用于“惩罚”一时不规矩孩子的方法。
“Time out”可译为“计时隔离”,有点像我国的“关禁闭”或“面壁思过”,就是将出现问题行为的孩子暂时关闭在一个安静的地方几分钟。这种方法一方面能使父母冷静下来,避免因为情绪冲动而对孩子实施体罚,另一方面它是一条通过暂时孤立孩子的方式来规范莫不良行为的简单途径,非暴力、平静、而且有效。因此是一种温和的处罚,比较适用于3岁以上儿童。
在我们周围,常常可以看到孩子犯了“错误”,多数家长非骂即打。暂时隔离法给了父母一个缓冲,孩子也可以借此形成纪律约束和过失反思的习惯,因此很值得家长一试。
二、“Time out”实施步骤
1让孩子明白“Time out”的用意和方法
“Time out”只有被孩子明白意义及做法时才能最好地发挥效用。所以,应该向孩子包括家里所有人清楚地解释它的目的,示范正确的方法,告诉孩子只有当他安静下来后,“Time out”才能开始,而且他必须保持安静直到处罚结束。
2规定“Time out”的时间
一般来说,“Time out”的持续时间视孩子的年龄和态度而定。3岁的孩子,时间可以定为3分钟,以后每长一岁,增加一分钟。但这不是绝对的。对于许多孩子来说,时间长短的意义不同。家长应该了解孩子,如果他是个爱动的孩子,5分钟就是一个很长的时间,对于一个爱静的孩子,10分钟都不为过,要因人而异。
3开始实行“Time out”
在实行“Time out”时,父母与孩子的目光接触,表情严肃但不必严厉,用简单的话告诉孩子必须暂时隔离的原因,让孩子在10秒钟之内到指定的地方,如阳台、客厅的一个椅子上进行“Time out”。例如,“过去妈妈就告诉过你不许对奶奶吼叫,你刚才对奶奶大声吼叫,现在到隔离间去,3分钟后才能出来。”注意:这个地方(隔离间)要固定下来,以后孩子每次犯错误都要到这里进行“Time out”。
一旦“Time out”开始实行,家长一定要对孩子在此期间的所有承诺、理由和恳求置之不理。你可以和孩子一起呆在房间里,但不要让别人特别是其他小孩子在他的四周活动,以免增加孩子的羞耻感。另外,不应该选择孩子的卧室作为场地。因为那是一个舒适安全的场所,而不是受罚的地方。
4表扬孩子的配合行为
在孩子结束几分钟安静的“Time out”的那一刻,你应该表扬他的合作行为,不要再次提起他所犯的错误,也不必要求他认错。“Time out”最忌讳的就是,当孩子静坐了几分钟后父母旧事重提。要知道孩子已经为他的所作所为进行了补偿。一旦“Time out”结束,你就要让他知道你很感激他的努力和合作,并希望他再接再厉。
5重新开始生活
“Time out”结束后,可以通过帮助孩子开始一项新的、能让孩子感到快乐的活动,如搭积木、出去散散步等,告诉孩子安静的“Time out”结束后,生活仍在继续。
三、使用“Time out”的注意事项
使用这种方法要注意:说理、警告在前,关禁闭在后,不能动不动就用此法。“time out”主要适用破坏性的问题行为,例如打架、摔东西、故意损坏玩具、哭闹等。对于轻微的问题行为,例如没有收拾玩具,没有完成作业或家务等,则不宜采用该方法。为了使“Time out”发挥最大的效用,必须要在赏罚分明的前提下,偶尔使用这个方法,如果孩子的正当行为得不到积极鼓励,那么“Time out”也将失效。
2和孩子共同制定规则
使用“Time out”前应该和孩子一起讨论什么是正当和不当行为,让孩子明白在什么情况下会被“隔离”,将“隔离”的措施也向孩子明确。这样,当孩子被“隔离”时不会因为突然而出现“恐惧”心理。
对于幼儿,一般的“隔离”时间为3分钟左右。“隔离室”要既安全又枯燥。既不适宜将幼儿隔离在黑暗的房间中,以免可能造成孩子的心理恐惧,但也不适合将孩子隔离在玩具间里,从而失去“隔离”的意义。一般情况下,卫生间是较常用的“隔离室”。
3父母不能心太软
在规则制定之后,父母要坚决执行并持之以恒。有一些孩子会因为不满而流泪或发脾气,如果父母态度不坚定,很可能前功尽弃。当然为了防止意外,大人可以在门外悄悄监护,但不要让孩子发现。关闭结束后,大人也不要一下子都去理孩子,仍然要保持平静的态度,只需一个大人去理理他,并简要地讲讲道理,并提醒孩子以后要注意改正就可以了。
4及时询问进行强化
“隔离”结束后,父母要通过询问让孩子明白自己为何被“隔离”。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行为与被“隔离”的关联。同时,父母要及时引导孩子的行为,一方面更有利于孩子逐渐减少乃至消除问题行为,另一方面,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也是儿童问题行为矫正的最终目的。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对父母或大人的依赖性很大,一旦受到冷落或处于孤立无援的地步,就会滋生来自外界的威慑力。“隔离”使他们感觉到自己与别的孩子不一样,被区别对待了,孩子对这种厚此薄彼的“不一样”非常敏感,因而在心理上产生很大震动,促使他们反思自己的行为: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会犯“错误”?错在哪里?聪明的孩子还会举一反三主动思考纠正“错误”的方法,再经过家长的教育、点拨,这样就达到了教育的目的。因此,“计时隔离”抓住了儿童的心理,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