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映日荷花别样红

2009-10-20唐惠忠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时尚作文材料

唐惠忠

命题者关注的是人材培养与发展这一核心问题,倡导发挥自身优势,走自己的路,开拓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其内涵深刻,而且可供发挥的空间并不窄小。

一、材料作文

1.全国卷Ⅰ:小故事凸显大道理

自2006年以来,全国卷高考作文考查的都是新材料作文。今年全国卷Ⅰ的作文题,审题难度略高于去年的“汶川大地震”,而明显低于2006年的“乌鸦学老鹰抓羊”和2007年的就漫画材料“摔了一跤”作文。而在写作要求上,今年强调“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与往年的“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略有差别,似乎更强调了选准一个“明确”的切入角度与立意主旨,而不必面面俱到,不一定着眼于材料的整体含意。

如何审题立意呢?首先,当然是要准确理解材料的含意。试题提供的是一则“兔子学游泳”的寓言故事,表面上与当前的政治热点、社会时事并无关联,实际上小故事有大道理,命题者关注的是人材培养与发展这一核心问题,倡导发挥自身优势,走自己的路,开拓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其内涵深刻,而且可供发挥的空间并不窄小。具体的作文角度,可从材料涉及的多个对象中提取:

(1)“兔子是历届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差点被抓住”,前两句话告诉我们,每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的长处,又总有这样那样的短处。

(2)“动物管理局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将小兔子送进游泳培训班……”,“全面发展”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好心也可能办坏事,联系下文看,其行为的实质是一味求全,不从实际出发,打着“全面发展”的旗号违背乃至扼杀动物天性;正确的做法则是多了解孩子的生理特点、个性特点,帮助他们培养适合自己的生存发展的技能,因材施教,做一个智慧的引路人。

(3)“小狗、小龟学会游泳,又多了一种本领,心里很高兴;小兔子和小松鼠花了好长时间都没学会,很苦恼”,应注意其中的“花了好长时间都没学会”,主要原因自然是受先天条件制约。

(4)“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成功的90%来自汗水。加油”,培训班教练野鸭这番话,至少包含两个要点(也即两种写作角度),一是没有意识到个性差异,不能站在对方立场上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二是忽视目标、方法等其他要素,一味地盲目地提倡苦学苦干。

(5)“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评论家青蛙的感慨,谈及的是补短与扬长哪个更重要的问题,由此可引出认清自我、张扬个性、“术业有专攻”等话题。

(6)“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呀!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思想家仙鹤的观点启发性很强: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有时转换一下思维方式,就能合理解决问题了,何必认准一条路走到底甚或在一棵树上吊死呢?

如果错解寓意,认同野鸭的说法或赞扬动物管理局的做法,或者脱离材料随意发挥,胡乱地谈什么“快乐无止境”、“人生无止境”等,那就偏离题意了。

由以上分析可知,试题试图通过一个浅近的故事,来对接科学发展观和“坚持以人为本”这一宏大的主题,审视全面发展与发挥个人特长的辩证关系,意在引导考生以及其他各界人士反思当前教育中存在的某些缺失(比如违背教育规律、片面强调后天努力等)。至于选材,包括柳永、宋徽宗、比尔·盖茨、赵本山等名人事例,以及国家如何发挥优势、学生怎样规划与设计人生等,都在可写之列。

2.全国卷Ⅱ:鼓励创新创业,暗契时事热点

全国卷Ⅱ的作文题,延续了前三年的命题思路,属典型的新材料作文。所供材料有三则,材料一为道尔顿发现色盲症,材料二为安藤百福发明方便面,材料三为乔利研制出干洗剂,其内涵上有共通之处,即蕴涵着两个关键词——“发现”与“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说,本题与2007年宁夏/海南卷“别涅迪克发明汽车玻璃”有点类似。再细一点作分析,可发现每则材料的叙述都包括事件背景、人物行为以及事件结果三个层次。其中前两则材料还有一个相通之处——“研究了两年”、“在小屋里每天干20个小时,实验了一年”,意味着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后两则材料,则又包含另一个类似之处——“已经破产的他”、“家务杂工……他只好白干一年来赔偿”,就是说安藤百福与乔利都是在不如意的处境中创业,既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开发、相关技术的革新,也使自己摆脱困厄,获得了成功。这后两则材料,无疑与当前金融风暴中大学生就业难、政府提倡自主创业等时事热点暗相契合,某种程度上是在“灌输”一种理念,也是在给出一种激励与鼓舞。

可确定的作文立意有:(1)观察和思考是创新的基础(或“要善于用眼睛观察,更要有追根究底的精神”);(2)艰苦的研究是创新创业的必要条件(或“态度铸就成功,创新需付出长久的努力”);(3)创造是进步的动力,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推动社会向前发展;(4)由一般人不经意的细节启发灵感并抓住机遇,是走向成功的必要条件;(5)既要善于多问几个“为什么”,又要有求知求真的态度并付诸实践;(6)偶然性中有着必然性……

从文体选择看,本题不太适宜写记叙文,因为考生较少“创新”、“创业”方面的人生经历与体验,写别人的事迹又较难摆脱套作的嫌疑。如果选写议论文,最好多举鲜活新颖的事例,而避开牛顿由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居里夫人发现镭元素这样的“陈芝麻,烂谷子”。另外,这道题供料文字有点冗长,缺少简洁之美,有网友评论为“笨拙有余而灵性不足”,应该说不无道理。

3.宁夏/海南卷:直面社会人生,关注道德教化

一般而言,高考作文命题所用材料不会涉及社会消极面、阴暗面,而今年宁夏/海南卷的新材料作文题,不回避如今社会上不诚不信之风导致人们行善时心存顾虑这一现实问题,可以说是突破了某种禁区,作出了有益的尝试。更因材料中提及“彭宇”、“聂清文”两个例子,对指引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两耳要闻窗外事”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构思本题时,可按如下步骤审题立意:

(1)整体把握材料含意,找到思维的聚合点。就材料整体而言,核心概念有两个,一是“诚信”,二是“善良”(二者本身密不可分,真正的善良者必然坚守诚信,而诚信体现着一个人的善良品格和道德情操)。命题人要求考生就诚信缺失的社会里是否该行善,给出自己明确的答案。

(2)理清材料的发散性,多方提炼作文角度。具体可从以下角度入题:①“小赵动了心,在裤兜里摸出10元钱,放在女孩面前”:这一举动体现出的是同情,可立意为同情与悲悯之心不可无。②“谁出来旅游还带粉笔?善良落入了不诚信的圈套”:小钱的话提醒我们,不要让善良被他人利用,以致落入不诚信的圈套。③“别因他人行骗,自己放弃行善”:由此可谈论有人行骗,不应成为放弃善心、不去行善的借口。④从“诚信?善良?彭宇救人成了被告,谁还敢善良啊?”来看,立意点可以是追究“不敢善良”背后的原因。⑤“矿工聂清文去救人被困死井下……这是最善良的人留下的最诚信的遗言”:赞扬聂清文因为善良所以诚信,提示我们诚信者大量存在,日常生活中不必“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⑥“我提议,咱们训练后再回去看看,不管这个女孩儿说的是真是假,我们都得做些什么”:“都得做些什么”值得思索——如果那女孩说的是真的,那自然是对她伸以援手;假如发现她是骗子呢,下面一则时新素材或许会对我们有所启示——

退休在家的阎老师接到一陌生男子的手机来电,说她在外地打工的儿子因债务纠纷,动手伤了人,需要出5000元活动经费,才能在移交看守所前将她儿子保出来。阎老师一听便知道是个骗局。电话里,她将骗子噼里啪啦一顿骂。对方无力招架,仓皇间掐了电话。偏偏阎老师就较上了劲,此后便隔三差五拨打那个手机号码,时而晓之以理,时而声色俱厉。骗子平时将别人玩于股掌间惯了,没见识过这么厉害的嘴上功夫。最后,他在电话里连连讨饶。末了阎老师说:知道吗?我是为你好!别以为老实人好骗,他们顶多被你骗走几千元,你这是要把自己坑蒙拐骗进监牢。你要真从我这儿骗走了5000元,上法庭时那就是给你量刑的依据。我们常常会提醒自己和家人,千万不要上骗子的当,为什么呢?当然是为了避免身体受伤害,钱财遭损失,心灵蒙阴影。但这些,都是从利己的角度出发的。阎老师想要表达的却是——我不被你骗,这是为你好!

(3)优选最佳立意构思成文。在“整体把握材料含意”和“多方提炼作文角度”的基础上,还应精选最佳立意进行写作。选择的标准由主客观两方面决定:主观方面,自己对哪个角度感悟深、有话可说且能把话说好,就选哪一角度;客观方面,别人少有顾及的意向,自己要加以盘算。这样综合考虑,方能胜人一筹。考生下笔时,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纠缠于材料中的女孩是不是行骗上,比如可深挖诚信品德沦丧的根源,并深度剖析其造成的恶果,更可提出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疗救”措施;又如辩证地指出既要坦荡无私地顺从内心法则,心存善念,多行善举,又要善于识破骗局、避免蒙受损失,等等。

总之,这道题着力引导考生围绕“诚信”与“善良”这两个关键词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扣题写作并不难,各种文体(如典型的议论文、记叙文以及社会生活评论、杂文、小小说等体裁都好写),但真要写出议论风生的论说文,产生较强的启发作用则很不容易,可以说试题具有较高的区分度,有利于那些思想素养、认识水平高的优秀考生脱颖而出。

4.辽宁卷:呼唤诚信与责任意识

辽宁卷的命题延续了去年新材料作文的模式,继续将写作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有意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体察生活的意识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尤其是诚信做人以及承担起自身社会责任的观念),同时降低了审题难度。

试题供料的论题是“明星代言”。往“百度”中输入“明星代言”,可找到的相关网页约23,100,000篇,由此可见这确实是个颇具争议、影响很大的现实话题(尤其是“三鹿奶粉安全事故”之后,它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在新材料作文中,有几类人物,就可以从几个角度立意;有几个步骤,就可以从几个角度立意;有几种言论,就可以从几个角度立意(当然,立意角度之间可能存在优劣、高下之分)。在这里,甲、乙、丙、丁、戊五个人的话,提供了多种思考维度,有利于考生打开思路,比较轻松地完成本篇作文。具体说来,甲的态度是就整体而言,明星代言的东西可信度较高——如果由此立意,停留的层次就比较浅。其实“甲”的观点有一个暗示:明星受厂家、商家青睐,是由于他们社会影响力大。既然这样,代言时更应谨慎,应珍惜自己的号召力,不可滥用。乙的说法是明星代言问题多多,虚假代言令人愤怒,应受谴责——这主要针对现象而言,尚未触及问题的深层原因。丙的说法为“明星不知情,也是受害者”——据此构思小小说是不错的选择,可转换视角,以某明星第一人称的形式编述故事,力求写出一定的情趣与曲折来。丁的观点就直指要害了:“明星代言,实质就是给产品作证言。……代言产品出问题就没有责任?”如果抓住其中的“明星代言费少的几十万,多的上千万”,也可立意为“从企业的角度看,与其花百万、千万请明星代言,还不如扎扎实实提升产品品质与服务”。材料中戊的看法,揭示出产品广告出问题相关原因有很多,并联系国外的一个事例探讨了解决问题的途径。把戊的意见与前面几种说法连起来考虑,我们又可生发出以下一些写作角度:(1)从法律的角度看,应加大对虚假广告的打击力度,同时加快立法工作,出台相应的企业代言法或细化广告法的相关条款,明确代言人的相关责任和处罚条例。(2)从监管的角度看,可借鉴国外的经验,规定形象代言人广告必须“证言广告”和“明示担保”(就是明星们必须是其所代言产品的直接受益者和使用者,否则就会被重罚)。(3)从消费者的角度看,要注意维护自己的权益,不要对明星的宣传盲信、盲从。(4)从明星的角度看,名人们必须自省自律,理应认识到牺牲公众利益牟取私利,实则是对公众信任的蔑视和践踏,公众有权追讨名人借公众信任对自身利益造成的损害。

对于“明星代言”,绝大多数考生耳闻目睹,都有所了解。如果平时就积累有张艺谋、冯小刚两大导演就明星代言问题激烈争论,“三鹿奶粉”代言人邓婕因一句“三鹿奶粉我信赖”被重庆一老太告上法庭(而张国立为妻子辩解,称其无辜),倪萍、薛佳凝、花儿乐队等也因代言过三鹿产品遭网友炮轰……这样一些典型素材,写起来就会更加自如。值得注意的是,对问题的评说要有理有据、言之成理,把握好客观性与语言表达的分寸感,而不能一味愤世嫉俗,随意宣泄自己的情绪,以致笔下作文偏激而片面。

5.上海卷:限制与开放结合有度

上海高考作文在连续三年考查命题作文后,今年回归到了材料作文这一命题形式。前三年的“我想握住你的手”、“必须跨过这道坎”以及“他们”,无不生活味浓郁,且具有很强的激发功能,因而都深受好评。但是过于宽泛的题目,无形中也助长了愈演愈烈的猜题、套题之风。为了有效遏制这一不良风气,对中学作文教学起积极的引导作用,上海卷重拾起材料作文的题型,可谓用心良苦。而从材料内涵看,郑板桥书法体现出强烈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与上海市“二期”课改的理念紧密相关。材料更深层体现出了文化多元性要求、评价的整体性原则等,对整个社会也有借鉴意义。材料篇幅虽短小,但让考生自选角度、自拟题目的开放性,又使他们有充分的施展余地——既可将材料视为一个整体,把郑板桥艺术创新性的来由、艺术的独特体现及评价连成一气予以分析,也能根据材料的多极层次任选一个角度来深入剖析,达到“浅者浅得,深者深得”的效果。考生可以多角度解读材料,提炼出众多观点:

第一句话“郑板桥的书法……俗称‘板桥体”,意思是说他的书法能融铸古今,参用多体,吸收各家的长处。这就明显可以看出命题者的意图——“创新源自嫁接,活力来自兼容”。俄国形式主义批评家说,文学的发展不是父子相继而是叔侄相承,当本门领域的文学、艺术等发展已登峰造极时,我们常常可以通过与别门别派乃至不同学科的嫁接,开出一片新天地。这一解读蕴含着普遍的方法论意义。

后一句是“他的作品……别有韵味”,由此可确立的观点是“整体大于局部之和”。评价须从整体着眼,从个体看出来的缺陷也许正是整体意义上的美。当然,个体、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不是自然形成的,是需要郑板桥这样的高手在设计中予以通盘考虑,再加以落实的。这提醒我们,整体大于局部之和是有条件的。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分析个体、整体得以联系起来的那些因素。

最后一句同样重要:“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不可无一”是指如果没有郑板桥的创新给书法艺术带来独特的“板桥体”,对整个艺术天地来说是种遗憾;“不可有二”是指别人如果“师其迹”而未能“师其心”,书家自身的独特性就会因此而丧失。考生可通过认识“创新意识”的重要作用和培养“创新意识”的必要性来展开文章。

经过以上品味,我们很自然地可确定写作的中心:开放和保守、传承和创新、循古与变通……当然更可以强调有个性,强调主体意识和独立精神,而反对僵化因袭,固步自封。确立主旨以后,紧接着的是如何说清这个道理,即怎样展开联想,联系实际,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展开议论(应防止就书法谈书法,这样的作文等于重复材料内容)。在这里,最关键的是要有思想高度,要有高屋建瓴的气度;既要有传统精神,又要有现代意识。比如从要有个性的角度思考:在人类历史上,大凡有突破、有创新、有建树的人物,往往是个性鲜明、具有特色、不随波逐流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无个性必平庸。如果生发开去,那更是大有文章可做。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说:“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前提。”鲁迅说:“张大个人之人格,又人生要义也”,“国人之自觉至,个性张,沙聚之邦,由是转为人国”。有了这样的理论高度,那么你的文章就会克服平淡,走出平庸。选材上也要力求出新。例如可评说小沈阳也属“不可无一,不可有二”的典型,其一夜走红是缘于继承与创新,但如果我们的舞台或荧屏一窝蜂地都是小沈阳式的搞笑,那也会失之偏颇(对于小沈阳其人,也可批评他虽在春晚上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但此后的演出不断重复以前的段子和笑料,如果不及时创新,很难长远红火)。还可将传统节日如何融入现代元素作为切入点,展示关于节日民俗文化“非古非今”的思辨性;以评价“非隶非楷”的“板桥体”为发轫,畅谈上海世博会的场馆创新、“火星文”的存在价值以及“山寨文化”的现实意义,等等。

6.江西卷:强化社会品质的塑造

江西高考作文以“蔡铭超拍下铜像又拒绝付款”为材料,要求针对“蔡铭超的行为”发表自己的看法,限定了“必须写议论文”。试题注重塑造学生的“社会品质”,即引导学生在培养自己的“个人品质”的同时,更应开阔眼界,关心社会生活,关心我们的国家,做一个有感情、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应当说,该命题延续了去年江西卷(以洞庭湖特大鼠灾为背景,要求“为田鼠或田鼠的天敌代拟一封给人类的信”)的出题思路。

依据材料定好观点和严格遵循文体规范,是写好本题的基础与关键。从材料看,“在国人的强烈反对声中”“仍将圆明园非法流失的兔首、鼠首铜像在巴黎拍卖”,清晰地表明了佳士得的行为之不义,是“非法”的;至于蔡铭超该不该拍下文物但事后拒绝付款,那就见仁见智、没有定论了。材料中已列出两种看法——“民族英雄”、“恶意破坏规则”,考生的看法可与其中的一种相同或类似。“还有人认为……”,这里的省略号给考生留下了很大的思维空间:对于蔡铭超的举动还可作哪些评定呢?(这里须强调,命题是“对蔡铭超的行为有什么看法”,而不是针对佳士得的行为或人们的议论发表看法)这不完全是作文立意着力出新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对考生思想素养、见识水平、独立思考能力的估量。我们的回答可包括:(1)这样做体现着巧用规则的智慧。若把追索海外流失文物比作斗争,那么,斗争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蔡铭超以智慧成功地搅乱敌阵,是合法规则下的博弈,而且是以中国象棋的方式出其不意地“将军”。这是一种为维护国宝、秉持正义、克敌制胜而采取的兵不厌诈的正义行为。(2)这样做热情有余而计划不周,也会给他本人带来不利的法律后果。根据一般的合同法原则,成功的竞买者不履行付款义务将构成违约,需承担违约责任。蔡铭超是否还需承担其他责任,将取决于法国法律的规定。如果蔡先生事先缴纳了竞拍保证金,该保证金很可能被没收。蔡先生本人今后在国际拍卖场合中恐再难获得竞拍资格。此外,中法之间签订有司法协助协定,意味着至少在理论上法国法院的判决可以在中国得到执行。蔡先生的爱国之心值得敬佩,但在国际上办成一件事需要熟悉国际游戏规则,需要更多的智慧和冷静。(3)这样做虽然违反了拍卖行业诚信的原则,却尽到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社会责任。蔡铭超总经理的特殊身份,不能不引发我们关于拍卖公司社会责任的思考。(4)此举纯属(或主要是)一种自我炒作行为,应加以针砭与批驳。

写供料议论文,还应注意一个词,叫作“不离不粘”,就是说既不能脱离材料,又不能“粘附”在材料上,要出于材料又高于材料。如果抛开事件本身,大谈如何爱国、怎样坚守诚信、如何做到有智慧等,那就严重违规了——这一点考生应引起重视。具体评议时,则要联系相关或类似的材料,作出合理的拓展与引申;并注意分析说理的准确度、广度及深度,防止例证与观点“貌合神离”。总之,要做到观点鲜明、论证有力、结构清晰等。如果考生对蔡铭超其人、对拍卖事件的前因后果了解较多,写起来自然会从容些。因为是议论文,所以拟题时应取评论性的标题,如“好样的蔡铭超”、“蔡铭超何罪之有”、“蔡铭超(不)诚信吗”、“我为蔡铭超骄傲”,等等。

综合起来看,此题选材鲜活,体现“生活即语文”的原则,出发点是好的,但因高三学生对兽首拍卖的相关背景所知甚少,仅凭题目中的材料发表议论,难免束手束脚,浮泛空洞,出现一些偏差与漏洞。另外,用热点材料命制作文题,是否真能引导学生关心社会生活,其实很难说得清。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的应对办法将是考前猜题押宝,死记硬背许多热点素材,然后到考场上生搬硬套。

7.安徽卷:体现辩证思维

2009年安徽迎来了实施新课程改革后的第一次高考,作文命题可用“平易近人,守正出新,体现辩证思维”作概括。“平易近人”指设题较为平和,考生容易上手;“守正出新”指守住传统的“文以载道”,同时避免了“带着感动”、“提篮春光”这样的生硬说教;“体现辩证思维”,则是更大的特色。

安徽卷这道题,可转换为以“弯道超越”为话题的话题作文。材料从赛车弯道谈起,先说明“弯道”在比赛中的特殊性与重要性——“相对于直道而言,弯道上困难大,变数多。……而本来落后的车手也可能利用弯道超越对手”。接着加以引申——“现在,这一用语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并被广泛借用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这是在引导考生拓展眼界,使他们在立意、选材方面发散思维,获得比较大的自由空间。“其中的‘弯道一般被理解为社会进程中的某些变化期或人生道路上的一些关键点。……更蕴含着超越对手、超越自我的种种机遇”,这两句话很重要,它告诉我们:(1)“弯道”可以是一种人生处境(逆境),也可以是一个时间概念——社会发展进程中某些“充满了各种变化的因素”的时间段;(2)命题意图在于指引考生针对“风险与挑战”、“困难与机遇”、“超越对手与超越自我”作深思,谈体会,力求写出自我的真情实感、真知灼见。

选择哪个“特殊的阶段”入题,是文章有无新颖性、能否高人一筹的要害所在。一般而言,还是应结合自身经历与体验来展开,这样方能写出切身感受,方能写得有血有肉。至于时下热点,如金融海啸袭来,世界各国都进入了一个“弯道”,哪国有足够的智慧与超凡的魄力勇于“超越”,就能先人一步,重新领跑世界经济,自然也可以写,但需要不俗的认知水平与充足的素材积淀才能驾驭,把握不好则容易滑向空洞的泛泛而论。从文体上看,写成记叙文,既可叙写经历,也可编述故事(但不宜再写有关赛车手的小小说)。写成议论文,直接发表见解时,持论应尽可能辩证,要最大限度地用好辩证法这一利器。比如你的观点可以是“弯道超越之成功,光有超车的动机与渴望,光有蛮劲与勇气还不够,更有赖于有准备的心灵和头脑”、“弯道超越既重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漫漫人生路,弯道超越其实是没有止境的”、“没有人能保证弯道超越百分百成功,也有翻车撞墙的可能,但我的座右铭是‘你可以不成功,却不可以不努力”,等等。分论点的设置也有讲究,比如依据“怎样超越”,可梳理出如下几点——“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开放开阔的视野”、“坚韧不拔的决心”、“宏观把握与关注细节相结合的观念”,最后作总结,“只有具备如上条件,我们才能随时迎接超车弯道的到来”。此外,篇末处也可辩证上一笔:我们看重“弯道超越”,也得注意“直道”并不意味着“一帆风顺”,有时“直道”易让人放松警惕而马失前蹄。

8.浙江卷:凸显人文精神,倡导真情实感

浙江卷在多年考查话题作文和去年考命题作文之后,今年采用了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试题以歌曲《绿叶对根的情意》中的一段文字为材料,要求全面理解歌词中“叶”与“根”及“我”与“你”的关系,然后提炼观点或展开联想,展示“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提倡关注现实,关注人生,感悟“叶落归根”、“感恩回报”等人文精神,展现个性,抒写真情实感,体现出较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绿叶”与“根”的关系十分明确:“根”滋养、抚育“绿叶”,“绿叶”才得以葱绿繁盛,“绿叶”心怀感激之情,纵使飘零得再远也念念不忘“根”的呵护,并回报以“我的眼总是投向你”、“那歌声也是为着你”、“我也祝福你”。因此,“绿叶对根的情意”(即“歌词所表达的主旨”),可以是游子对故乡的桑梓情,国人对祖国的爱国情,也可以是孩子对父母、学生对老师、运动员对教练的亲情、师生情等。还可把“根”比作生活的环境、生存的文化土壤——大至中华传统文化(包括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等有形无形的文化遗产),小到考生自己生活的那一片天地的包括民风民俗、民间曲艺在内的文化氛围,从不同的角度写让自己成长的精神滋养。如果只是写一般性的受到别人帮助(比如朋友之间互相关心,情人之间互相体贴,陌路人一个友好的微笑等),就与材料的“感恩”之味有点距离,因为它们都脱离了“绿叶”和“根”的深层关系。

本题适宜于写成散文(书信、日记、童话等也可考虑),著名作家柯灵的《乡土情结》、韩少功的《我心归去》等,均隐含一种“乡愁的文化心理”,都是可资借鉴的范例。2005年山东卷文学作品阅读的选文《溯源》,同样可供参考。此文第一、二段写“从电视上看到有关鲑鱼的报导,真是看得我惊心动魄”;接着过渡到“人又何尝不然?”“人的心灵,总要回溯时间长流,让精神归本还原”;然后讲述了“人类在精神上回溯”的三个小故事(分别是通过祖国的文字、故土的山川、故乡生活记忆三个方面寻根溯源);文章末尾写道:

海外的侨民,从中国带来宗祠的传统,自身的命脉便和宗亲远源相续,透过文化长流,便超越时空,连系故土,侨乡也就是故乡了。

我们这一代呢?东迁西徙,移居西土,已无宗祠的归属,就像脱离大海的鱼,没有河源可溯了,只有相濡以沫。

我们的下一代呢?

在“海外的侨民”“我们这一代”与“我们的下一代”的对比中,潜藏着作者对失落文化根源的隐忧。如果考生选写议论文,应注意选好角度,内容上只要蕴含了“绿叶”与“根”某一方面的关系即可(也可反向评议,指出知恩图报本是人之本能,但当今社会很多人把这种品德忘却了,丛飞无私资助178名贫困生但当他病危住院经济困难时,几个受助完成学业就在当地工作的年轻人竟没有一个去看望他的故事,让多少国人黯然神伤),千万不可一锅烩入、面面俱到。

应该说,试题在思考与立意的空间上稍嫌狭窄,因为根据“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春风中告别了你,今天这方明天那里”、“我的路上充满回忆”等歌词,选材上还以表现“分离”后的“情意”为切题,部分考生可能较难活跃思维,容易陷入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

二、命题作文

1.北京卷:留有开阔的思维空间

北京卷近几年的作文题(如“北京的符号”、“读‘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说体会”等)都显得飘逸而有灵性,今年也不例外。题目是一句诗意盎然的歌词——“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其中最具弹性的词语是“隐形”和“翅膀”。人是没有翅膀的,这里的“翅膀”代表那些肉眼看不见,却能给你一种精神力量的东西,包括你的知识、理想、意志品质、想象力、创造力、某种感触、某样兴趣爱好,也包括来源于他人或外部环境的关心甚或是批评,所在家庭、集体中人人奋勇争先的风气……总之,凡属积极向上的(像乐观、自信、坦诚)都可作为“带我飞,给我希望”、“带我飞,飞向远方”的“一双翅膀”。如果转向思考,不把“翅膀”理解为来自他人的关爱,而落实为“我”对他人的爱心、悲悯之心,那就更有新意。对于题目中的“隐形”,也可有多样化的理解:“翅膀”是虚化的,自然已符合“隐形”的要求;“翅膀”需要用心去体会方能感觉得到,它一直默默地帮助自己飞翔,直到蓦然回首的那一刻,才知道“我”拥有这双“翅膀”——如此解题,也是对题意很好的诠释。

许多中学生对张韶涵和她的《隐形的翅膀》有或多或少的了解;也有学生可能对歌手、歌曲一无所知,那也没关系。一张白纸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没有先入为主的概念,看了歌词、题目后有了写作的欲望,也完全可以写就出彩的佳作。从这个意义上说,本题是有创意的。相对而言,它比较适合长于形象思维的学生,为那些文笔好的考生提供了很好的展示才华的机会。具体落笔时,可以记叙经历或编述故事,书写感人事件,记录凭着毅力走出困境的心路历程,记录亲人默默支持的点滴往事,记录同学之间友谊互助的动人瞬间,或者记录陌生人带给自己的关怀、温暖等;也可直接发表议论(不需要严格地论证观点,也无须批驳观点),比如评议真爱之美及其激励作用(当然因题中有个“我”字,例证分析时应更多地以“我”的经历作为论据)。

除了可写空间广阔,此题也符合高三学生的心理特点——处于青春岁月的高中生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有成功,也有迷茫;但他们身上蕴含着无限的潜力,有一股内在的、强大的生命力促使他们冲破迷惘的牢笼。所以面对“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每位考生都会有话可说,都能结合自身感受与价值取向抒写心声,每个人笔下都可能有跳跃的、灵动的意象。既然这样,考前有什么必要去猜题、押题呢?

2.江苏卷:题面通俗而用意深刻

带着“好奇心”,从“怀想天空”走到今年的“品味时尚”:江苏作文题从“虚”走向“实”,从“想象”走到了“现实”。“品味时尚”要求考生不仅关注社会上各种各样的现象与潮流,还要去探究这些现象、潮流背后所隐藏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其题意通俗但用意深刻。

“品味”,就是品尝、尝试滋味,就是仔细体会和玩味;“时尚”,是指当时的风尚或时兴的风尚(而“风尚”指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由此可知,“品味时尚”的内涵并不难把握。命题者对“时尚”也作了言简意赅的阐述——“表现为服饰、语言、文艺等方面的新奇事物在一定时期内的模仿和流传”。据此,我们可联想到某个时代受某种因素影响而产生的某种服饰、装束的风行,可联想到改革开放初期粤语和粤语歌盛行、各种重要场合和宣传媒介英文的强势地位、近些年不少国外大学中文课程的纷纷设立以及无处不在生命力旺盛的网络语言的“登堂入室”,可联想到苦情戏谍报戏韩剧的联翩而至、少年作家网络写手的红红火火、为经济搭台的盛大歌舞晚会的勃兴以及某某论坛某某讲堂的层见叠出……提示语中一个“等”字,给考生留下一大片思考的余地。事实上,生活中的吃穿住行无不有“时尚”的身影,人们的喜怒哀乐无不受到“时尚”的作用和影响。“时尚”,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品味时尚”,也就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命题者第二方面的提示是:“各种时尚层出不穷,其间美与丑、雅与俗、好与坏,交错杂陈。”这就表明“品味时尚”是个开放的话题。首先,“时尚”有丑的俗的坏的(比如现在吃喝玩乐也是种“时尚”,至少在某些人群当中是“时尚”,但这种“时尚”折射出什么问题呢?是相当一部分人信念的动摇或泯灭),“品味时尚”,并非一味赞美、一味欣赏,还须咂摸咀嚼、斟酌思量。更进一层,即使是美的雅的好的时尚,如果东施效颦、亦步亦趋,“走的人多了便没了路”,“时尚”失却了它美丽的面目,不免“泯然众人矣”。“创新与模仿永不停息地互动,有些时尚如过眼云烟,有些时尚会沉淀为经典”,这是命题者给考生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提示。这里所谓“创新与模仿永不停息地互动”,与“时尚”以个性、不入时、不赶“时髦”为特征紧密相关。正如西美尔所说:“时尚的本质存在于这样的事实中:时尚总是只被特定人群中的一部分人所运用,他们中的大多数只是在接受它的路上。一旦一种时尚被广泛地接受,我们就不再把它叫做时尚了;一件起先只是少数人做的事变成大多数人都去做的事,例如某些衣服的式样或社会行为开始只是少数人的前卫行为但立即为大多数人所跟从,这件事就不再是时尚了。时尚的发展壮大导致的是它自己的死亡,因为它的发展壮大即它的广泛流行抵消了它的独特性。”由这句提示语拓展思路,可深入思考许多问题:时尚因何而来?为何而废?哪些“时尚”必然昙花一现?“沉淀为经典”又应具备哪些条件?……

江苏命题组与阅卷组专家多次强调:题目前的提示语只是为中下等考生而作的“友情提醒”,“要清醒地、自主地审视作文命题的‘提示语,不要受它的‘心理暗示造成几万人、十几万人‘一窝蜂,复制、克隆‘提示语的内容和关键词,不要把‘提示语视为不可动摇的‘金科玉律而不敢提出正当的、合理的质疑”,“不要受作文命题‘提示语的心理暗示,集体无意识地扑向同一个写作目标”。构思本题,怎样从提示语的“提示”中突围,使自己的文章抛弃一般应试作文的“时尚”而步入佳境呢?试择要列举:

(1)见人所未见。请看下面的文字:

一天,在英国小镇莱切,一个青年人走到一家化工厂楼下时,被楼上倒下来的一桶化学物质弄脏了头发。他没钱去理,就那么留着,红红黄黄的留了几天,惹得大街上许多青年人纷纷追逐,然后又去效仿。结果,有家理发店抓住时机,专门找人研制出各种染发的颜料,满足了新奇者的愿望。这一现象一直扩大到全球,成为一种典型的时尚。

在巴西,一个乡下女孩进城时,她的姥姥在她的裤子上绣了几朵花,这本来是很土很落后的手工艺,早就被淘汰了。可老太太实在没钱打扮自己的孙女,只能力所能及地绣上几朵花。但没想到,那时候城里的女人正为“没得穿”而发愁,她们看到女孩子的裤子时,不觉眼睛一亮,爱美的城里女人纷纷效仿。于是,满大街都是绣了花的裤子。这种裤子先是在欧洲流行,后来又传到了亚洲。

几年前某省一道语言表达题给了我们“品味时尚”的另一个解读角度——许多时尚的创造,往往是那些不起眼的小人物或干脆就是穷人的无奈之举(或者可以说许多时尚的发明,开始并非都是乐事,而往往源自普通人的苦涩经历)。

(2)发人所未发。比如说网络是时尚,作为考生你关注这个“时尚”哪一方面?有人会关心娱乐游戏,有人会关心他人隐私或网络上很雷人的文字。写这个题材怎样才能不落入平庸呢?假如谈网络上的舆论是好东西,若干个博文、若干种评论显示的是民情、民意、民心,表现的是民心不可欺、民意不可侮、民情不可违,反映出社会民主的大趋势。如能想到这一点,由网络监督想到民主,联系到了民主精神的发扬,那立意就比较深远,比那些谈娱乐、谈游戏、谈文字的要好得多。

(3)尽可能展示辩证思维。比如作文立意可以是“贵族的时尚是时尚,老百姓的时尚也是时尚,花钱的时尚是时尚,不花钱的时尚也是时尚。最好的时尚不在形式,而在心情,形式的时尚往往受到许多限制,而心情时尚才是真正的自由”,那也有新意。如果我们在“品味时尚”时能够做出这类“时尚”的“品味”,那么相信在今年江苏高考作文中你或许能引领“时尚”。

3.湖南卷:贴近生活,意象鲜活

作文,是语文知识素养和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尤其高考作文,更以其赋分重、弹性大、变数多而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议论,成为长盛不衰的话题。继去年媒体对湖南高考作文的热议之后,2009年湖南高考作文在人们的诸多悬想和猜测中,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简略看来,具有以下特点:

(1)用语简捷,明确扼要。试题短短两句话,便规定了作文的内容、标题、字数和文体,简捷而明确。相对于湖南作文命题的总体风格,显示出另外一种风貌。自2004年自主命题以来,除2007年“诗意地生活”外,湖南卷作文题均有较具体的“引导语”或“阐释语”。这些围绕文题而设的提示性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考生理解题旨,但“形象大于思想”,这些提示有时会束缚考生的思维,有时则嫌啰嗦繁冗。最典型的当属2008年(要求根据阅读“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所体会到的“意境与哲理,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阐释语的表述显得含混和晦涩,其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联系当年上海卷的“他们”和广东卷的“不要轻易说‘不”等简明文题的命制,今年湖南卷作文表述风格的转变,应是命题组在比较辨析基础上自我反思、主动反拨的必然结果。

(2)形象鲜活,饶有寓意。“踮起脚尖”是动宾词组,本指引体向上提升的动作,它勾勒出一个富于弹性和张力的喻义性动态意象,意蕴丰厚,耐人寻味。大凡“踮起脚尖”,都是有目的的(比如露天看演出、树下摘果子、雨后过烂泥路);从“虚”处理解,“踮起脚尖”则是一种追求新高度的心态,更是一种不安于“脚下位置”而努力向上的生存姿态。

(3)契合实际,注意导向。这道作文题,因“踮起脚尖”的一般只能是个体(也可构思成小小说,写群体“踮起脚尖”的围观行为,借以反映无聊、庸俗、麻木的看客心态),所以在写作内容上强调联系自我,结合实际,注重青年一代的成长与发展。这对于纠正学生作文中动辄古人、伟人、名人的选材局限,防止宿构、套作,能起到较好的导向作用。在试题命制上,既有一定的开放性,又有不小的限制性——所写内容要以“踮起脚尖”这一动作性意象为起点,又须在这一基础上由此及彼、由实而虚,自然地延伸、引发开来(比如写“踮起脚尖”的芭蕾舞者,应把这类人的生活状态及精神追求揭示出来)。这对于改变近年一些高考作文题“虚”而“空”的浮华风气,强调命题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具有良好的现实意义。此外,继续限制文体,规范文章写作,对中学语文教学无疑有较好的引领效应。

从立意角度看,文题以“踮起”为标志性词语和思维核心,围绕个体的人的“提升”、“发展”这一中心,至少蕴含“励志”、“认知”和“践行”三个层面的寓意。主观上,可引申提炼“不满现状,争取更高”、“努力进取,追求卓越”、“提升自我,超越自我”等观点。具体可写“踮起脚尖”体现着顶住压力、敢于担当的精神,可写“星不远,梦并不远,只要你踮起脚尖……”,“踮起脚尖”是对未来的憧憬,等等。客观上,可引申提炼“升高而致远”、“更高才能更开阔”、“挖掘潜力得发展”等观点。反向立意自然也可以——荀子《劝学》中有“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的名句,由此可联想到光是“踮起脚尖”还远不够,真正想要“博见”就必须“登高”(或提出应拒绝“踮起脚尖”的小家子气,而要有登高望远的博大胸怀),甚至可以说之所以要“踮起脚尖”是因为自信心不足。另外,还可辩证立意,例如指出“踮起脚尖”是人的一种力所能及的努力,人生的幸福体验往往就在我们“踮起”的那一刹那,但目标要有可行性,“踮”不能“踮”得莽撞冲动。总之,题目含义丰富,可引发思想、文化、学习、实践等方面的多极联想和思考,从不同角度提炼多种中心和观点。

当然,湖南卷作文题无论内容还是形式,尚存不够新颖的遗憾,尽管如此,由上简述,仍不失为一道不错的好题。

4.山东卷:强化作文与人生的联系

2008年山东卷的话题作文“春来草自青”,有“诗意”而欠沉稳,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多少有些距离;今年的命题作文“见证”就显得平易而亲切了。命题出发点非常明确: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社会,思考身边的人情世事;倡导学生有个性的表达,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正相吻合。

“见证”,《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当场目睹可以作证”(动词)、“指见证人或可作证据的物品”(名词)。对此也可这样理解:“见”即看见或经历;“证”即作证、证明。作文提示语则告诉我们:可写“见证人生的悲喜”,可写“见证社会的变迁”;而“见证”人生悲喜、社会变迁及历史进程的对象,既可以是人(如考生自己、考生身边的人以及历史中、社会上的其他人),也可以是“物”(这个“物”,某种程度上还可是虚化的、精神层面的东西,例如思想观念、情感态度等)。如何进一步拓宽思路呢?如果从宏大的、久远的层面思考,可以写神七遨游太空见证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科技领域的自主创新,可以写抗击暴风雪见证我们民族的凝聚力和众志成城的精神,可以写汶川大地震等一系列严峻挑战见证多难兴邦,可以写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见证中华民族的骄傲和世界文明的交融,可以写金融危机见证祖国综合国力的强大和抵御各种风险能力的增强,可以写我们这一批学子见证山东由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还可以写“国学热”见证传统文化的魅力,网络用语的流行见证民族心理与意识形态的发展,还可以写伟人功业、文人风采等(他们是某段历史或某种民族精神的见证)。如果从身边的、感性的层面切入,则可以写皱纹见证了母亲辛劳的付出,手机见证了人与人之间沟通方式的转变,门的变迁见证了城市人际关系的亲疏……举凡亲情友谊、美德善心、名著阅读、优美环境,都在可写之列。当然,这个“见证”所涉及的也可以是反面的教训。

另有几点应谨记:(1)尽可能写真切、写深切。不能道听途说,摘取一段电视、报刊的消息就了事,一般应写自己的“身历”、“心历”,写出真挚的情感,写出深刻的意义,用自己的“心动”去“动人”。如果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地乱写一气,那恐怕就不是考生一人所能“见证”得了的。(2)文体特征须鲜明。如果写记叙文,要注意对文章主题意义的发掘,注意对叙事文采的提升,注意选材相对集中而描写细腻充分;写议论文,要避免套用“三段论”等固定的结构模式,注意观点的鲜明和论证的透彻,注意论证方法灵活多变,语言要简洁明快而不失睿智。(3)构思最好巧一点。以写人生来说,觅取某一物件见证自身成长时,可参考古诗词中明月、长柳、芍药等见证某个朝代盛衰的手法,写“老榆树见证我长大”、“明月见证我的思念”等。也可编写故事,以小见大,比如借“一元钱”或“一滴水”的视角见证某段故事,或见证形形色色的人与事。

5.重庆卷:包蕴自我丰盈的思想内涵

将重庆卷2009年的“我与故事”与去年的“在自然中生活”相比照,可以看出两道题一脉相承。“在自然中生活”切合考生“亲近自然”、“摆脱羁绊、自由发展”的心理愿望;而“我与故事”也体现出贴近生活的特点,包蕴生命中健康成长、自我丰盈这一思想内涵,反映了命题者在设题上的“守正”态度。

“我与故事”可写内容宽泛,考生容易下笔,关键是文中涉及的那个故事本身要精彩,要富于感染力或耐人咀嚼品评,主旨和情感表达上则应或体现“感动”,或彰显“启迪”,或充分揭示出“在故事中思考,在故事中成长”这层意思。主要的限制在于“生活中有许多故事”,这里的“生活”主要指现实生活、当今时代的生活,所写故事应是和自己紧密相关的、鲜活感人的,大写特写古人、伟人的故事并不合适。从选材与文体看,如果写“我”是“故事的亲历者”或“聆听者”,应写成记叙文;写“我”是“故事的评说者”,则应写一事一议的议论文。写记叙文,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选材的个性色彩(诸如公交车上让座、雨天妈妈给“我”送伞等俗套的、读者不感兴趣的故事,理应避开),以及写法上的波澜起伏(悬念、巧合、误会、抑扬等技巧都可合理运用,从而为故事增色)。写议论文,一定要追求视角的独特性与思想的深度,要努力以时代慧眼发现故事中容易被一般人忽略的意蕴,然后层层拓展。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先看下面一则故事:

姐妹3个,最大的14岁,最小的才7岁。在一次车祸中,她们的父母不幸丧生,只剩下身体有病的爷爷带着3个孙女一起生活。这年夏天,姐姐考上了县里的重点初中,却无钱就读。这件事在当地一家报纸上披露后,女孩儿收到了500元钱的捐款。除去学费,还富余出200元做生活费。时间一晃就是6个月。要过春节了,姐姐回到家里过年。爷爷告诉她,你的两个妹妹没钱上学了。姐姐犹疑了一下,从兜里掏出一张百元钞票。爷爷问:“学校免你的费用了?”孙女摇头。“那你是从哪里来的这100元钱?”“就是人家捐的那些钱中剩的。”也就是说,这个女孩子,半年的生活费只用掉了100元。

评议上面这则故事,如果你只是停留在对女孩生活艰苦的感慨上,停留在对“半年的生活费只用掉了100元”的惊叹上,或者轻描淡写地谈一谈“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或者“我”与该女孩比生活条件优越得多、理应珍惜时光好好学习等,那就太浅了。事实上,完全可以把“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在以我们想象不出的方式计算自己的生活”与某些人群一掷千金的生活方式对比着作阐述,也可深思对弱势群体的救助如何落实到制度上、中国的慈善事业如何推进、穷人是否需要帮穷等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再举一例:

年迈的国王膝下无子,为了挑选合适的王位继承人,他给城里的每个孩子发放了一粒种子。国王说,你们中谁用这种子种出会开花的树,我就把国家交给谁。全国的孩子都忙活开了,为了种出符合国王要求的树,他们使出了浑身解数……一年之约到了。这一天,全国的孩子都手捧色彩艳丽的鲜花,等待国王检阅。国王的马车缓缓驶过了一个个怀揣着希望的孩子,但他的目光却一次次失望地从他们怀中美丽的花束上扫过。当马车即将驶过最后一个孩子时,他竟然停下了!所有孩子的目光,都齐刷刷投向了他——他确实与众不同,他没有带花来,而是捧着一盆病怏怏的小树苗。故事的结局不言而喻:这个特别的孩子继承了王位。聪明的你一定猜到,国王给孩子们的树种并不会开花。故事的最后,国王对疑惑不解的孩子们说:心灵才是会开花的树。

这个故事说明什么?如果你是从“学会诚实”这样的表面切入,那是人人都可以想到的庸常思路,其实可作如下评说:

当周围的孩子一个接一个地宣告他们的树开花了,而你的却仍旧瘦骨嶙峋,你会是什么心态?是决定“另辟蹊径”,还是灰心丧气,或者是对你的树依然充满希望?

是的,这便是这个孩子的另一个闪光点。他从容地面对所处的窘境,而不为周遭的诱惑所动。他坦然地接受国王的检阅,而不是自卑地畏缩一旁。

……

学会坦然吧,或许你会发现,静心地等待一粒种子的发芽、成长、开花也是一个享受的过程;即使它迟迟不肯开花,也请你保持一颗平和、诚恳的心,因为那朵盛开在心灵深处的花朵,永远也不会凋谢。

写议论文还有一点至关重要,那就是要有机地点出故事带给“我”的震撼与影响(说“影响”,一般应通过“我”的某个实例加以展示)。否则,“我与故事”中“我”这个对象、这个限制因素与主要元素,又何以体现呢?

6.四川卷:关注体验生活的能力

四川卷自主命题以来,作文的设题轨迹为:2006年——话题作文“问”;2007年——命题作文“一步与一生”;2008年——话题作文“坚强”;2009年——命题作文“熟悉”。四年试题的着眼点,分别在于测试学生的反思追问能力、辩证思维能力、体察人生与时事的能力以及体验生活的能力。

“熟悉”,《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知道得清楚”,举例为“熟悉情况”、“我熟悉他”、“他们彼此很熟悉”。所以面对此题,写亲情、友情类主题是常规思路。这样写虽然出彩也难,但比起动不动就写地震后的志愿者、援建单位的工人、五次到灾区的温总理等要合理;也优于肤浅地写一写自己熟悉各种名牌,熟悉日本动漫,熟悉电子游戏……因为描写亲人等自己最熟悉的人,至少可以抒真情、表真意,有效避免假、大、空。

“熟悉”这样一个平实乃至有点平淡的题目,如何在构思立意等方面有所突破呢?(1)立意上,应广泛联想与“熟悉”相关的各种名言警句、成语歌词,等等。比如围绕“熟悉的地方有没有风景”,既可写“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关键在于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又可写“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距离才能产生美”,还可写“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这是一种青春的活泼,这是一种不满现状的感觉,这是一种向更高远目标跋涉的动力。在人生中,长久保持这种感觉并非易事。特别是对于那些走过了许多名山大川和在事业上取得辉煌成就的人来说,更是这样。……快乐永远存在于追求的过程中”。此外,可以写“熟能生巧”,更可以写“熟能生‘弊”——因太熟悉而不慎重,以致陷入危机;可以不写人或物,转写熟悉某种清高与优雅的思想;还可引入与“熟悉”相对立的概念,以拓展立意的空间(比如让“陌生”与“熟悉”对举,展示由“陌生”到“熟悉”的过程,或揭示由“熟悉”到“陌生”的转折、反差,像“我熟悉的风景如画的故乡,怎么变得面目全非了”、“曾经与我关系最为密切、乐于助人的朋友,怎么变得冷漠无情了”、“对于那些熟悉的人,我们真的熟知他的心、他的悲与欢及哀与乐了吗”等,均可考虑)。(2)行文上,无论是写熟悉的一个人、一种场景、一种声音,还是一首歌、一本书等,都须选准切入点,由小见大,注重以“情”动人。比如写家人,就可突出父亲母亲为生计奔波操劳的身影,或是他们长挂嘴边的某句话。

猜你喜欢

时尚作文材料
最美材料人
环保很时尚
美妆fun时尚盛典
时尚首次触电
只为写作的慢时尚